去搜搜
头像
【煤+磷化工+助听器】助听器市场增长,本土品牌如何抓住机会?
2022-05-27 23:47

【煤+磷化工+助听器】助听器市场增长,本土品牌如何抓住机会?

文章所属专栏 每日研报精选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5:57

「每日研报精选」这个栏目旨在为投资者提供直观、易读、易懂的研报解读。你可以简单理解成精选版的脱水研报,每天花5分钟,就能快速了解当天的热点研报,以及研报中最需要关注的投资点。


来看5月27日的3篇精选研报:


短期供给偏紧,煤价中枢有望上行


本文来自:开源证券-煤炭行业2022年中期投资策略:煤炭供给迎挑战,传统能源续谱华章

 

本文核心观点:


1、当前动力煤已开始反映需求恢复预期,价格有所上行,炼焦煤或等待稳增长政策真正落地。

2、基建和地产稳增长政策明确,落实之后将拉升“煤焦钢”产业链复苏,炼焦煤需求有望集中释放,炼焦煤价格有望一路上行。

3、风险提示:经济增速下行风险;供需错配引起的风险;可再生能源加速替代风险。

 

一、基本面复盘:国际政局及疫情影响,价格高位震荡

 

1、动力煤:价格2022Q1先涨后跌,4月以来稳步上扬






2、炼焦煤:价格2022Q1大幅上涨,4月以来高位运行


二、动力煤:全球能源短期及政策约束,价格高位运行

 

1、2019年以来传统化石能源资本开支增速明显下滑,尤其是煤炭行业;“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更多的资本投向可再生能源或非化石能源领域。

 

2、预计2022-2025年新建煤矿投产产能分别为4100、7390、4535、6460万吨/年,相较于2021年的1.44亿吨/年有明显回落。

 

3、欧盟禁止俄煤后的供给缺口,将转向其他产煤大国寻求供应,短时间内这些产煤国也难有新增供应满足欧盟的需求,且多数订单已被长期客户签订,抢煤现象已经出现。

 

4、目前欧盟的发电结构中天然气发电占比最大19.6%、原油占比1.2%,未来部分发电的燃料需求也将转向煤炭。

 

5、2020年煤价处在发改委的政策管控区间,煤炭供需基本平衡,政策层面对于新增煤矿项目持谨慎态度,新批建煤矿项目大幅减少。

 

6、6月下旬全国将进入夏季,将迎来用煤传统旺季,随着全国天气的升温,空调用电将拉升动力煤需求。

 

7、2022年动力煤或存在5000万吨供给缺口,煤炭基本面仍将表现为供不应求,煤炭价格仍有向上的动能,电煤有政策约束会贴近管控上限,非电煤有可能会继续上行。

 

三、炼焦煤:供给持续偏紧,稳增长发力价格有望上行

 

1、炼焦煤国内供给无明显增量,未来几乎没有新增产能,动力煤供给紧张时,炼焦煤企业受到政策的指导会降低洗选率。

 

2、往年澳洲炼焦煤进口量占我国炼焦煤总进口量的40%以上,2020年10月澳煤被禁后,2021年炼焦煤总进口量同比下降24.7%。

 

3、受边境口岸疫情影响,蒙煤通关量维持低位,2022年Q1蒙煤进口量同比减少65.5%。预计2022年7月开通的铁路亦受建设进度及中蒙轨距不同的影响,能否通车尚存不确定性。

 

4、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基建与房地产有望齐发力,“煤焦钢-地产/基建”产业链全面打通,炼焦煤需求有望快速提升。

 

5、炼焦煤受政策管束少,价格随行就市由基本面决定。与海外炼焦煤价格相比,国内受疫情影响价格明显滞涨。

 

6、产业链打通炼焦煤需求将得到明显提升,叠加供给无增量,炼焦煤价格有望持续走高,预计2022年炼焦煤或存在1900万吨供给缺口。

 

磷化工一体化趋势明显,如何把握投资机会?

 

本文来自:华安证券-《基础化工行业:磷肥为盾磷铁为矛,磷化工布局正当时》

 

本文核心观点:

 

1、短期磷肥供需缺口拉大,景气度持续向好;

2、中期新增供给有限,产业链价值中枢有望上移;

3、长期一体化优势明显,新能源为第二增长曲线;

4、风险提示:国家新能源政策变化风险、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波动、装置不可抗力的风险。

 

一、短期磷肥供需缺口拉大,景气度持续向好

 

1、俄乌冲突影响全球粮食供给,粮食价格创阶段性新高,带动化肥价格联动上涨。截止4月,磷酸一铵(磷肥)的价格上涨至3740元/吨,同比涨幅达到38.89%;磷酸二铵、复合肥分别上涨至3580元/吨和3300元/吨,涨幅分别达到26.72%和54.92%。

 

3、从供给端来看,全球磷肥产量逐年下滑,俄乌战争扩大磷肥供需缺口。2020年全球磷肥产量为4604万吨/年,同比下降2.36%,且近几年一直处于下降趋势。

 

4、从需求端来看,单位种植面积的磷肥施用量提高,叠加粮食价格上涨拉动磷肥需求,磷肥需求刚性且平稳增长,预计未来三年磷肥需求复合增速为0.72%。

 

4、我国化肥消费量占全球30%,预计2025年化肥行业市场规模约3191亿元。

 

5、中国磷肥总体出口占比较高,国内外磷肥价差逐步扩大,二季度出口有望迎来改善,中国磷肥企业出口优势显著。

 

二、中期新增供给有限,产业链价值中枢有望上移

 

1、磷化工产业链产品应用广泛,以肥料、农药、新材料等为主。

 

2、磷矿石是磷元素的主要来源,全球磷矿石分布集中度较高。2020年全球磷矿石总储量为710亿吨,其中70.4%的磷矿分布在摩洛哥,我国磷矿石储量占比为5%,居全球第二位。

 

3、我国磷矿资源储采比较低,后备资源不足。我国磷矿石储采比为 34,远 低于世界平均值 313,可开采年限 33.68 年,同样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12.78 年。

 

3、磷化工主要企业新增产能有限,产业链整体供给受限。

 

4、磷化工产业政策趋严,产业链大幅扩张受限

 

6、受环保、安全政策等影响,磷化工企业新增产能有限。

 

7、参考钢铁和煤炭等早期进行供给侧改革的行业情况,磷化工产业格局将进一步优化

 

(1)磷矿石、磷肥等领域产能不断压降;

 

(2)成本更低的湿法净化磷酸逐步实现对热法磷酸的替代,由此而带来高耗能的黄磷产能不断压降;

 

(3)草甘膦行业不断整合,国内已主导全球草甘膦产业链;

 

(4)国产电子级磷酸成功导入集成电路产业;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等磷化工新兴应用领域需求大幅增长,磷化工企业积极介入布局;

 

(5)锂电池需求持续增长将为以磷酸铁锂为代表的锂电池材料带来广阔机遇。

 

三、长期一体化优势明显,新能源为第二增长曲线

 

1、磷酸铁锂需求快速增长,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1)磷酸铁锂电池下游市场空间广阔,主要用在动力和储能两大领域;

 

(2)全球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机量加速增长。2022Q1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5.7万辆,同比增长144.24%,预计2022年全年可达550万辆;

 

(3)储能需求带动带动磷酸铁锂非动力电池需求增长。降本驱动下,磷酸铁锂电池凭借其寿命长、成本低等特点,在储能领域优势显著,预计2025年磷酸铁锂储能占比75%。

 

(4)磷酸铁锂电池需求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磷酸铁国内需求将达到198万吨。

 

2、磷酸铁产能快速扩张,企业加大资本开支

 

(1)全球电动化的浪潮与储能变革下,磷酸铁锂下游需求旺盛,磷酸铁锂进入扩产热潮

 

(2)磷酸铁加速投产,磷化工企业加大资本开支;

 

(3)国内磷酸铁产能加速投产,预计2025年名义产能将超过500万吨。

 

3、磷化工一体化趋势明显,成本竞争力优势显著

 

(1)磷化工一体化企业优势明显,产业链延伸至磷酸铁锂具有较强成本竞争力;

 

(2)目前国内磷化工企业一体化优势明显,产业链拓展至下游磷酸铁。国内磷化工企业,包括云天化、兴发集团、川恒股份、川发龙蟒、新洋丰、司尔特、湖北宜化、川金诺、云图控股等公司,已经加速向下游拓展至磷酸铁及磷酸铁锂领域。

 

助听器市场增长,本土品牌如何抓住机会?

 

本文选自:申万宏源-《医药生物医疗器械行业专精特新行业深度系列报告之三:助听器行业,趋势性拐点显现,本土品牌迎机会》

 

本文核心观点:

 

1、助听器的技术壁垒是硬件的选择、线路的设计与辅助算法综合性因素的叠加;

2、未来助听器行业的驱动因素是听损人群的增长和渗透率提升;

3、当前海外五大听力集团垄断具有较大市占率,我国本土助听器品牌有望通过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建立自身优势;

4、风险:政策推行、OTC助听器市场发展不及预期,上游芯片等核心部件国产替代进度不及预期。

 

一、助听器的构成和技术壁垒

 

1、助听器,本质上是一个缩微的扩音装置。

 

2、技术壁垒:硬件的选择、线路的设计与辅助算法综合性因素的叠加。

 

1)硬件:主要元件为芯片、换能器和电池

 

最关键的核心组件为数字信号处理模块(DSP芯片)。

 

芯片处理能力的好坏决定算法好坏,直接决定助听器性能的好坏。

 

2)算法:主流核心算法包括啸叫抑制/语音增强、降噪算法/多通道响度补偿/回波反馈消除等。

 

助听器性能的好坏极大程度地取决于数字处理算法的好坏。

 

助听器技术涉及以电子信息为主的众多学科,行业龙头公司持续探索新算法,研发实力叠加创新能力构建立较高的技术壁垒,目前已将深度学习、神经网络(DNN/RNN)、人工智能、视觉引导等尖端技术应用于助听器中。

 

二、助听器的产业链

 

1、上游:助听器的芯片等元器件

 

根据性能好坏,芯片的成本占比可达50%以上。

 

我国助听器厂商的芯片目前基本依赖进口(美国安森美、IntriConCorporation等厂家),再叠加自有算法。近年来有少数厂商开始自己研发芯片,大部分还处于产业化初期。

 

2、中游:助听器生产销售企业

 

3、下游:听力服务机构,或线上、零售渠道直达终端消费者

 

总体上,海外龙头的渠道集中于医院以及验配中心,其大多通过收购终端连锁机构,或者自建零售系统等模式垂直渗透市场;本土品牌除零售商外,很大程度依赖线上渠道进行销售。

 

助听器是一个强验配、强体验型的行业,因此,目前听力服务机构占据了产业链主要的价值构成。未来随着技术发展、渠道变革,助听器的价值链有望重塑,上游及品牌端的价值将逐步显现。

 

三、助听器行业空间和驱动因素

 

截止2020年,全球助听器行业规模为65亿美元,我国助听器行业规模为60亿元。

 

此前,主要受到价格、获取渠道、佩戴美观度等因素影响。

 

未来的驱动因素主要是:

 

1)听损人群的增长:老龄化、年轻人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生存环境的污染都可能导致听损人群数量显著增长;

 

2)渗透率的提升:我国(<5%)乃至全球(17%)助听器的渗透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我们认为未来随着技术迭代、OTC市场开放、政策补助推动等因素有望推动行业增长。

 

四、竞争格局和策略

 

当前,在全球及我国市场,海外五大听力集团凭借创新带来的技术壁垒与先发优势、外延并购带来的优势互补,以及产业链整合效应,占有大部分市场份额。

 

我国也已出现具有自主创新能力、一定知名度的本土品牌,有望通过寻求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建立自身优势:1、产业集群、核心器件国产化带来降本空间,企业向高端、自主品牌转型;2、定位中轻度患者、发力OTC市场;3、渠道拓展,有望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替代传统线下验配。


研报原文可以添加妙妙子微信(huxiuvip302)获取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