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薄膜电容+汽车零部件+IVD】汽车电动化促进自主零部件企业崛起
2022-05-05 18:31

【薄膜电容+汽车零部件+IVD】汽车电动化促进自主零部件企业崛起

文章所属专栏 每日研报精选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11:07

「每日研报精选」这个栏目旨在为投资者提供直观、易读、易懂的研报解读。你可以简单理解成精选版的脱水研报,每天花5分钟,就能快速了解当天的热点研报,以及研报中最需要关注的投资点。

 

来看5月5日的3篇精选研报:


新能源带动薄膜电容发展


本文来自:国金证券-《电子行业:新能源需求旺盛,薄膜电容迎发展良机》

 

本文核心观点:


1、预测全球薄膜电容2021-2025年市场规模CAGR为13%;

2、薄膜电容行业壁垒较高,竞争格局相对稳定;

3、本土厂商开始实现高端市场技术+产能双突破;

4、风险提示: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下游各应用产业发展不及预期;疫情影响、缺芯影响,电动汽车产量不达预期。

 

一、薄膜电容适配高压领域应用,中国厂商国产替代机遇佳

 

1、薄膜电容与其他种类电容相比,薄膜电容具备高频、低损耗等优异性能

 

2、薄膜电容凭借自身优异特性在工业领域逐步替代电解电容,已占据工业终端市场50%份额。

 

3、2021年全球薄膜电容市场规模约为32亿美元,薄膜电容占全球电容市场份额约10%,预计至2025年将增长至52亿美元。中国电容器行业市场规模保持稳健增长,2020年薄膜电容市场规模为102亿元,约占市场规模的9%,同比增长13.3%。

 

4、产业链方面,中游薄膜电容制造商开始向上游延伸、布局基膜材料,且中游本土厂商已初步实现技术+产能双突破,下游国内广阔的应用市场则为本土厂商成长提供沃土。

 

二、需求端:行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新能源成最大增量市场

 

1、薄膜电容市场新旧动能转换,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新兴市场成最大增量市场

 

2、传统市场:照明市场收缩,家电、工控市场需求稳定

 

(1)照明市场方面,单只灯具的薄膜电容用量降低,照明市场持续收缩。

 

(2)家电市场方面,空调、冰箱等家电变频率提升推动薄膜电容需求稳定增长。2020-2021年我国冰箱、空调产量稳定在9000万台、21000万台,市场需求稳固。

 

(3)工控市场方面,未来5G基站、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基建”的升级建设也将为薄膜电容带来稳定的市场需求。

 

3、新能源汽车:CAGR=38%,中国占全球超五成市场份额

 

(1)中国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据全球超五成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2022年Q1,新能源汽车市场延续高速增长趋势,中国市场产销分别为129.3万辆、125.7万辆,市占率达到19%。

 

(2)预计2022-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薄膜电容整体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45亿元、60亿元、80亿元,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薄膜电容整体市场规模分别达到23亿元、30亿元38亿元。

 

4、光伏风电:CAGR=16%,中国占全球四成市场份额

 

(1)风电市场方面,2021年中国占全球风电新增装机量比例达51%,2022-2025年中国年均风电新增装机规模将在50GW以上。

 

(2)预计2022-2024年全球光伏及风电领域薄膜电容整体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26亿元、31亿元、36亿元,中国光伏及风电领域薄膜电容整体市场规模分别达到10亿元、11亿元、13亿元。

 

三、供给端:日系厂商领先,中国厂商高端领域市占率提升明显

 

1、长期以来,薄膜电容的高端市场尚由日美厂商主导,中国厂商在中低端市场具备一定成本优势

 

2、以法拉电子为代表的中国厂商市场渗透初见成效,未来将受益本土电子产业发展、实现市场份额扩张。2020年法拉电子薄膜电容器市场占有率约为18.17%,江海股份薄膜电容器市场占有率约为1.9%。

 

3、法拉电子、江海股份目前的车用、工控产品线已基本实现对日美厂商的技术水平追赶,未来伴随本土厂商降本增效、不断增强成本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扩大在高端市场的份额。

 


汽车电动化促进自主零部件企业崛起


本文来自:东莞证券-汽车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乘电动智能化之风,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有望崛起

 

本文核心观点:


1.我国电动化供应链已实现出口,少数领先的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突破外资垄断,未来有望分享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红利;

2.汽车轻量化已成趋势,空悬系统迎国产化机遇,智能化驱动线控底盘打开成长空间,智能座舱处于产业快速成长期;

3.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风险;芯片短缺缓解不及预期风险;疫情反复导致停产或订单减少等不确定性风险。

 

一、汽车电动化有望重构供应链体系。

 

1、在2015年至2021年期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则从52.34万辆增长至644.2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达51.95%,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0.58%上升至7.79%。

 

2、2015年至2021年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33.11万辆增长至352.1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达48.29%,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1.35%上升至13.4%。

 

3、自2020年7月起,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自主品牌汽车的新能源车渗透率速度明显高于豪华品牌和主流合资品牌。

 

4、我国汽车产业要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供应链自主可控是未来的必然选择

 

5、少数领先的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细分产品市场突破了海外厂商的技术垄断,并凭借明确的比较优势与持续增强的核心竞争力,正在快速成长。

 

二、优质细分赛道一:汽车轻量化已成趋势。

 

1、轻量化是电动车提升续航里程的重要手段之一,纯电动汽车整车重量每降低10kg,续航里程可增加2.5km。铝合金已成为当前汽车轻量化技术发展中的首选材料。

 

2、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提到,单车用铝量具体目标为:2020年190kg,2025年250kg,2030年350kg

 

3、相比于动力系统高达90%的铝渗透率,车身结构件和底盘轻量化件是铝合金压铸行业中少有的蓝海市场

 

4、一体化压铸兼具降本、轻量化以及快速提升生产效率等多方面优势,目前处于行业爆发初期,在特斯拉的引领下,行业正在掀起一体化压铸工艺革命。

 

5、文灿股份、拓普集团是中国目前领先的汽车铝合金铸件研发制造企业之一。

 

三、优质细分赛道二:空悬系统迎国产化机遇。

 

1、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新能源车智能化的诉求、同时底盘保护使得空气悬架系统不再是高端车型的专属。

 

2、由于新能源汽车对底盘系统稳定性的要求远高于传统燃油车,空气悬挂系统已经逐步成为新能源汽车平台的主流配置。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都搭载了空气悬架系统。

 

3、空气悬架在欧美市场渗透率较高,接近100%,国内空气悬架市场刚刚起步,目前乘用车整体渗透率在3.3%左右,25万元以上乘用车渗透率约16%,2021年1-10月新能源汽车空悬市场渗透率仅为1.49%。

 

4、未来空气悬架在乘用车领域有望逐步从高端走向普及,悬市场规模有望加速增长


 

为什么说IVD是医疗器械中极具潜力的细分赛道?


湘财证券-体外诊断(IVD)行业投资策略:聚焦创新技术及国产替代潜力的IVD细分领域

 

本文核心观点:

 

1、IVD市场规模稳定增长,国内行业集中度低;

2、多因素驱动IVD行业发展:老龄化推升医检需求提升,政策鼓励IVD创新;

3、投资主线:新技术与高增速化学发光、POCT、分子诊断PCR等方向;

4、风险提示:监管政策变动、新冠疫情不确定风险、检测产品价格下降风险。

 

一、行业概况

 

体外诊断(IVD),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各种体液、细胞、组织样本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

 

1、市场规模

 

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从2015年约人民币427.5亿元增长至2019年约人民币805.7亿元,期间年化复合增长率达到17.2%,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人民币2,881.5亿元,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提升至33.2%,成为最大的体外诊断产品消费国

 

中国医疗器械细分市场中,体外诊断(IVD)占比为11.39%。

 

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是目前体外诊断主要的三大领域,在全球市场占据体外诊断市场份额的40%以上,而在我国,则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

 

2、竞争格局

 

全球集中度较高,形成了以罗氏、丹纳赫、雅培、西门子为代表的行业第一梯队,合计占有市占率35%以上

 

国内集中度较低,超2.6万家企业,呈现小而散的格局。在规模、实力、技术、产品质量方面与国际知名企业具有较大差距,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安图生物、迈瑞医疗等已具有一定市场地位。

 

3、产业链

 

上游:生产检测设备及试剂的公司(电子元器件、诊断酶、抗原、抗体、精细化学品等原料)

 

中游:IVD仪器及试剂的提供商(诊断设备、诊断试剂)

 

下游:终端需求市场(包括医院、独立医学实验室、个人消费者等)

 

从产业发展看,IVD企业主要集中在产品端,部分公司向上游原材料、下游流通及第三方诊断机构渗透。

 

IVD中游市场中,高端领域产品主要集中在基因芯片、基因测序、流式细胞仪等产品;中高端集中在化学发光分析仪、核酸检测、POCT等;低端产品主要集中在普通酶联免疫产品、手动生化分析仪等。

 

二、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1、人口老龄化和临床检验市场增长,预计于2025年达到人民币8,16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2%。

 

2、IVD供给端鼓励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要求大力推动创新产品研发,重点发展体外诊断等领域的医疗器械,疾病筛查、精准用药所需的各类分子诊断产品。

 

3、IVD集采难度较药品集采难度大,整体集采冲击影响会小于药品集采。

 

4、分级诊疗和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的推进。

 

5、常规体外诊断项目的丰富、创新检测标志物的发现是体外诊断行业的两大核心驱动力

 

三、投资策略:聚焦新型技术与高增速细分行

 

1、化学发光: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发展迅速,逐步替代酶联免疫,已成为免疫诊断的主流技术,国产试剂检测项目数量已与外资势均力敌;

 

2、POCT:POCT产品不仅应用领域广泛,且与大型设备对比优势明显,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POCT产业比重偏小,市场增量空间广大;

 

3、分子诊断PCR技术:中国PCR诊断市场发展迅速,是目前分子诊断领域应用最成熟、市场份额最大的技术平台。


研报原文可以添加妙妙子微信(huxiuvip302)获取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