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研报精选」这个栏目旨在为投资者提供直观、易读、易懂的研报解读。你可以简单理解成精选版的脱水研报,每天花5分钟,就能快速了解当天的热点研报,以及研报中最需要关注的投资点。
来看4月21日的3篇精选研报:
光伏辅材需求旺盛、前景广阔
本文来自:华泰证券-《电源设备行业深度研究:前景广阔,光伏辅材助力碳中和》
本期核心观点有:
1、在胶膜行业持续景气的背景下,龙头福斯特有望维持市占率和低成本的优势,海优新材有望受益于产能扩张、市占率提升。
2、伴随硅片大尺寸化趋势,热场产品品质要求提升,带动新增、替换需求,金博股份作为行业龙头毛利率比二线企业高20+pct。
3、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全球光伏装机不达预期。
一、辅材:光伏行业景气,带动辅材需求
1、预计未来光伏发电LCOE有望随着初始投资、运维等环节的优化而进一步下降,光伏步入平价时代。
2、火力发电占我国总发电量的75%,同比下降3pct,光伏发电占2.0%,同比上升0.6pct。
3、光伏下游装机需求旺盛,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有望达到400GW,2021-2025年CAGR约24%,维持光伏辅材产业链高景气度。
二、胶膜:封装材料核心要素
1、光伏胶膜是用于组件封装环节的关键材料之一,是影响组件质量、寿命的关键因素。胶膜在组件成本中约占7%,但是对组件质量影响关键。
2、EVA胶膜是当前主流,POE/EPE胶膜有望凭借优异性能提升市占率。
3、胶膜需求与下游装机正相关,预计2021-2025年需求量CAGR达21%。胶膜占组件成本的7%,对应2025年市场规模约460亿元。
4、2020年全球胶膜总出货约17.2亿平,其中,福斯特销售8.7亿平,市占率约50%,龙头地位突出,其次为斯威克15%、海优新材10%、赛伍技术4%。
三、背板:光伏组件的保护伞
1、由于光伏组件使用寿命达25年以上,而光伏背板位于组件最外层,直接接触外部环境,需具备极强的性能。
2、不同类型的背板因其不同特性适用于不同环境,双面氟膜背板、单面氟膜背板、不含氟背板的耐候程度依次递减,对应价格也依次下降。
3、2021年含氟背板市占率达65.9%,占市场主导地位,玻璃背板占24.4%,考虑到环保需求,预计未来不含氟背板、玻璃背板、其他背板市场份额将持续增长。
四、热场:受益于硅片扩产与大尺寸趋势
1、碳基复合材料在光伏热场中的市占率逐步提升,逐步替代等静压石墨。
2、随着光伏行业降本进程推进,碳基复合材料应用愈发广泛。2020年,碳基复合材料在坩埚市场的占有率已提升至95%以上,在其余部件中也有显著增长。
3、由于大尺寸在光伏各环节成本优势显著,因此硅片大型化已成为主流趋势。为得到大尺寸硅片需制备大直径的硅棒,要求热场设备部件的直径和承载硅料量相应提升,因此碳基复合材料制作的热场占比也将相应提升。
4、伴随硅片扩产周期和替换需求增长,预计2025年中国碳碳热场需求达10207吨。
核电设备发展新机遇
本文来自:民生证券-《机械行业深度报告:“双碳”背景下,核电设备迎来千亿市场空间》
本期核心观点有:
1.“十四五”期间,核电设备市场空间或达千亿;
2.核岛核心设备仍为国企垄断,民营企业在细分领域活跃度提升。常规岛设备市场竞争相对激烈,综合国产化率达85%以上;
3.BOP设备领域民营企业参与程度高,乏燃料后处理设备需求或超预期;
4.风险提示:核电开工受阻风险;核电设备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核安全事故风险。
一、基荷能源不二选择,核电设备市场空间巨大
1、核电与燃煤发电相比,2020年全年核能发电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10474.19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7442.38万吨、二氧化硫89.03万吨、氮氧化物77.51万吨。
2、2022-2025年间,核电建设有望按照平均每年7-8台机组推进。那么2022-2025年平均每年核电市场空间约为825-1350亿元,其中核电设备市场空间约为413-675亿元。
二、核电产业链概述
1、上游:原材料及设备供应
核燃料供应:我国仅中核集团及中广核有资格从事铀矿开采和进出口业务;核燃料元件研制技术难度极高,当前中国核燃料制造由中核集团旗下的企业垄断。
核电设备:核电设备在核电站固定资产投资中核电设备投资占50%左右,是核电投资最主要的环节。
2、中游:核电站建设及运营
核电产业链中游主要为核电站建设及运营方,其中核电站运营的代表企业有中国广核、中国核电、大唐发电等。
3、下游:发电及后处理市场
核能发电:中国核能发电量持续上涨。2021年1-11月,中国核能发电量同比增长11.9%。
核废料处理:主要是对核废料短期存放、后期处理、运输、永久掩埋等工作。代表性企业包括通裕重工、中广核技、远达环保等。
三、新建项目带来巨大设备市场空间
1、核岛设备:核岛占设备投资成本58%。反应堆压力容器、堆内构件、蒸汽发生器(核岛主设备)三类核岛设备目前均由国企垄断,企业包括东方电气、上海电气、中国一重、哈电集团。
2、常规岛设备:市场竞争相对激烈,平均毛利率为10%。目前,常规岛部分的综合国产化率已经达到85%以上。汽轮发电机组、汽水再分离器与冷凝器(常规岛设备)属于重点监管设备领域,由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哈尔滨电气三家国企垄断。
3、BOP设备:核电电缆是核电站的重要电器部件,在国内线缆行业5000多家成规模企业中,真正能够供货的企业不足10家。主要布局企业有智慧能源、尚纬股份。
4、乏燃料后处理:乏燃料后处理能力仅为50吨,考虑到乏燃料后处理厂建设的高成本、长周期,短期内乏燃料处理需求将难以满足。目前,布局乏燃料后处理设备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江苏神通、通裕重工、兰石重装等。
5、四代核电机组设备:主要含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氦风机等。目前,国内生产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的企业主要是哈电集团,国内主氦风机的供应商为佳电股份。
当下如何挖掘医美产业链上游投资机会?
本文选自:长城国瑞证券-《医美行业:从行业双属性特征角度挖掘医美产业链上游药械投资机会》(上)
本期核心观点有:
1.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增速快于全球;
2.中国非手术类项目市场规模的增速远高于手术类;
3.透明质酸市场竞争激烈,进口替代或将加速;肉毒素市场快速成长,当前竞争格局较好;
4.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产品研发上市及推广不及预期风险、监管政策风险、医疗事故风险。
一、医美行业双属性特征明显
医疗美容行业演变为“医疗”+“消费”双重属性,可从以下角度进行投资分析:
1、医疗:强监管、研发技术的高门槛、产品布局的前瞻性、产品获批速度带来的先发优势等,决定了产业链各环节的竞争格局和利润分配格局。
2、消费:产品力、品牌力、渠道力,决定产品的定位和竞争力。
二、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增速快于全球。
2020年至2030年全球医美市场规模的CAGR预计超过10%,其中2021年至2025年,全球医美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10%以上的增速,而后5年增速缓慢降至个位数。
中国医疗美容市场的市场规模自2016年的776亿元增至2020年的人民币1549亿元,CAGR为18.9%,预计2030年将达到6535亿元,2020年至2030年的CAGR为15.5%。
三、中国非手术类项目市场规模的增速远高于手术类。
预计2020年至2025年,我国非手术类项目CAGR将达到21%,手术类项目为14%;2025年至2030年,非手术类项目CAGR降至16%、仍为两位数增长,手术类项目增速则降为9%。
四、注射类医美
1、透明质酸市场产品种类丰富,竞争激烈,进口替代或将加速。
当前,市场上参与厂商达到10家以上,流通的合规产品在20种以上。
玻尿酸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
1)交联技术、生产工艺决定了产品的安全性、持久性和舒适性。
2)获批的适应症决定了产品的应用前景和竞争格局。
3)获批速度决定产品的先发优势和竞争格局。销售额数据显示,行业CR4的集中度有所下降,从2018年的70.3%降至2020年62.3%。
有以下特征的公司具有优势:
1)具有强研发实力,在竞争不充分、未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细分领域,能走出差异化竞争路线;
2)具有一定的行业前瞻性,较快的产品研发;
3)品牌被大众所熟知,营销渠道能力强。
2、肉毒素市场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当前竞争格局较好。
我国肉毒素市场仅4款正规产品,在监管趋强,产品从研发到获批上市耗时长的背景下,厂商可凭借先发优势抢占市场份额。
有以下特征的公司具有优势:
1)产品目前已经获批上市,品牌影响力强,渠道营销能力强的公司;从消费的角度,关注差异化布局消费群体的公司。
2)目前产品已在临床阶段且将在未来3年内获批上市的公司;错过发展窗口期不利于市场份额的抢占。
3)在行业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获得更多正规适应症的公司将占据更多市场份额。目前肉毒素的正规获批适应症为眉间纹、鱼尾纹,而瘦脸、瘦腿等为超适应症应用。
研报原文可以添加妙妙子微信(huxiuvip302)获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