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本轮猪周期行情已至半山腰?券商首席如此解析
限免 2022-04-12 10:33

本轮猪周期行情已至半山腰?券商首席如此解析

文章所属专栏 大咖把脉二级市场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6:06

今年A股市场赚钱效应比去年差了很多,但也有表现不错的板块,煤炭、房地产、银行、农林牧渔板块涨幅明显。中信一级行业指数中,煤炭指数年内涨幅超过20%,房地产指数涨幅达到10%,农林牧渔指数也实现了正收益。

 

这其中农林牧渔主要机会体现在猪周期板块,确定性较强,盖因猪肉价格在今年年中触底是大概率事件。其中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龙头股今年比较抗跌,而弹性更强的傲农生物、天邦股份则涨幅非常明显,带动了板块上涨。

 

此外鸡养殖、种业、种植等板块的公司也体现了很好的抗跌性。俄乌局势引发国际粮价大涨,也使得农业板块有了很强的催化剂。

 

虎嗅妙投最近与天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农林牧渔行业首席分析师吴立进行了深入交流,聊了聊农林牧渔中的机会。

 

吴立曾在中粮集团从事多年农产品期货操盘、研发工作,转战证券行业后,已经连续多年入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农林牧渔板块的前三名,对各个子赛道的投资逻辑与机会都有深入理解。

 

 

以下是吴立在交流中的金句与实录:


  • 影响去化进度是主要是亏损状况与企业现金流变化。虽然前期猪价的暂时性回暖对养殖亏损幅度有着大幅的改善,但目前外购仔猪和自繁自养两种模式仍然处于亏损状态,叠加上饲料成本近期的上涨,亏损幅度预计进一步加剧。


  • 玉米和豆粕价格上涨导致了饲料的提价。我们测算现在一公斤应该增加了5毛钱的养殖成本,它会是一个加速,但主要还是要看能繁母猪实际的产能的去化情况。


  • 养殖行业首先比拼的就是成本管控能力,初中期底部的时候你的成本是10块钱,别人都亏的时候,你还至少不亏。那就是你的能力。第二是资金实力,决定了一旦到冬天的时候能不能扛过去。其实现在养殖行业是一个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


  • 鸡肉板块不管市值还是市场规模,都跟猪肉板块差距比较大。因为我国猪肉在动物蛋白消费中的占比达到50%以上,一年的猪肉量是5000万吨,鸡肉的话也就是1000多万吨,还在一个基数比较低的位置上,未来需求的增速肯定还是超过猪肉的。但一个国家消费习惯的改变,需要的时间周期比较长。


  • 大家都不想错过周期,所以都有点提前选择,股价已经提前反映了一半了,我觉得走到半山腰价值上,但未来真的反转的时候肯定还有很多的机构愿意去配,有人愿意买左侧,有人愿意买右侧。


  • 2022年应该是转基因元年,会有过审的品种出现,明年可能就会看到有品种开始推广开始播种了。估计23-25年会出现转基因品种的渗透率加速提升,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润的爆发,应该是从明年开始。24、25年是利润的加速释放。

 

猪周期拐点正在加速确立过程中

 

妙投:大部分读者可能对于农林牧渔尤其是猪周期不是那么熟,能否介绍一下您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框架或者基本逻辑是怎么样的?

 

吴立:养殖这个行业本身类似一个蛛网模型,能繁母猪作为一个产能,产能的变化导致整个生猪养殖价格的周期性波动。


为什么有周期性波动?农产品都有这种属性,比如从作为产能的能繁母猪补栏到,到商品猪的出栏,大约需要15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出来,补了以后要养大需要养4个月,一般补的是青年母猪,即50公斤左右的母猪,养4个月,然后1个月的配种,然后再是4个月妊娠期,再加上育肥,养到110公斤,一般是4-6个月的时间,意味着就13-15个月的时间肯定是要有的,而且配种的话未必在一个月完全配上。

 

所以一般情况以就15个月为限,比如现在价格暴涨,根据价格波动,业界做出增加产能的决定,也得需要15个月能出来,这里面还有经历疫病、饲料等成本的上升。如果产能补多了,必然会导致15个月之后价格的下跌。如果现在价格很低迷,比如当前价格12块钱/kg,行业平均养殖成本应该到16-17元的成本线。现在防疫压力都比较大,还有非洲猪瘟,肯定成本有增加,加上现在的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导致饲料价格又在上涨,这也会增加成本。

 

行业现在的价格12块钱/kg意味着企业现金流在流出,如果没有贷款或者其他现金流支撑,必然会导致企业去产能。能繁母猪作为产能其实每年需要淘汰一部分,如果没有钱补栏,意味着整个行业体内产能就会减少。正常情况下有15~20%甚至到25%轮换比例。

 

当下这个阶段,很多人恐慌,第一亏损,第二怕资金链断裂,不敢补栏只能被动去产能,有些大企业都已经在环比去产能了,养的越多,现金流也需要的多,扛不过这种周期。未来底部会盘整5个月、半年还是2个月,谁也说不清楚,很恐慌的时候有可能产能一下子去多了,会导致15个月之后或者13个月左右的时候,出现短缺,价格上涨。

 

而猪肉需求在一个3-4年的周期里面相对比较稳定。尽管从长周期10年维度来看,猪肉的占比是越来越少。年轻人都开始吃鸡肉,因为鸡肉是白肉相对更健康一些。但短期会是相对恒定的。

 

就因为产能的变化导致了价格的波动,为什么价格波动那么大?因为猪肉跟粮食一样是必需品,可能差个5%的缺口,但价格可能会涨50%甚至一倍。类似于几天不吃肉就会想吃,有这样一个逻辑在里面。而且养殖户会根据未来的预期做决定,如果预期价格会涨,他可能就惜售,导致短期价格又会加速上涨。有时候因为猪多的时候,可能会提前出栏,又导致短期的加速下跌。

 

猪周期价格影响因素(资料来源:天风证券)


所以关注和分析猪周期,核心还是关注能繁母猪产能去化的节奏怎么样。可以关注国家发布的能繁母猪数据,此外还要看一些第三方的数据互相验证。

 

妙投:从您掌握情况看,本轮猪周期现在产能去化的程度大概能到多少?什么时候会迎来拐点?

 

吴立:从国家数据来看,从高点已经去到百分之八点几了,有的第三方数据说已经去了10%了,从历史周期来看,过去七八个周期中,基本上从每一次的能繁母猪存栏高点下降10%-15%的之间,基本上就可以认为周期即将反转了,即产能去化的幅度比较大了。从量来看,我们觉得如果4-5月份连续两个月再去的话,基本上可以断定下半年一轮新的周期即将开始了。

 

影响去化进度是主要是亏损状况与企业现金流变化。虽然前期猪价的暂时性回暖对养殖亏损幅度有着大幅的改善,但目前外购仔猪和自繁自养两种模式仍然处于亏损状态,叠加上饲料成本近期的上涨,亏损幅度预计进一步加剧。

 

截止到目前,本轮周期下行阶段养殖亏损已有6个月以上,其中深度亏损月份约有4个月左右,特别是去年9月份和今年2月初以来猪价更是降至14元/kg以下,多数养殖场/户已开始亏损现金成本;分养殖模式来看,外购仔猪育肥养户亏损更为严重且更早,由于前期仔猪外购价格较高,外购仔猪育肥户基本从去年4月份开始亏损,且6月中下旬以来,头均亏损基本都在1000元/头以上,在2019-2020年猪价高峰期,这部分外购仔猪育肥的养户头均盈利基本都在500元/头左右,亏损幅度巨大;而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虽亏损幅度小于外购仔猪育肥模式,但和历史周期相比其亏损幅度也是巨大的。

 

妙投:看去年业绩不管是温氏股份还是正邦科技、新希望等公司,亏损都是挺大的,但看历史数据在上一轮猪周期亏损没那么严重,最多亏损几千万,为什么这一轮的亏损比之前亏损要大那么多?

 

吴立:第一是因为有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有的企业中招了,就会把一些部分能繁母猪作为成本计提掉,会导致成本飙升。其实如果没有疫情,正常的养殖成本一般情况下也就12元/kg的现金成本,再加上一定的管理费用,可能也就十三四块钱。但如果有疫情,成本一确认,必然会导致当季的成本大幅飙升。亏损度会进一步加强。

 

另外有的企业是公司加家庭农场的模式。还有一种模式是自繁自养,自繁模式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量更大。公司加农场这种形式,其实只要建一个仔猪场,然后和农户签约,把仔猪卖给他们或者说跟他们合作然后回收。


但猪场建设有一定的滞后性,比如建完之后还需要9个月左右时间才能出栏小猪你可能跟农户已经签约了,就必须要从外面高价买一些小猪给他们养,先把这些农户给占住。买的时候可能一买就买了高点了,你又必须得坚持,农户只挣养殖的钱,没有所有权。猪的还属于是企业的。必然会导致高价买的小猪对应的成本很高,亏损的力度更大。

 

妙投:在这一轮亏损和调整中,一些之前扩张比较快的公司亏损很大,有没有可能倒掉?

 

吴立:一些公司资金压力确实很大,但还不至于倒掉,毕竟上市公司有融资的通道,我觉得很可能倒掉的是一些非上市公司,尤其是中小型的养殖企业,他们的融资通道很少,主要的融资方是银行,上市公司还可以股权融资,不至于倒掉,但资金比较紧张,导致大家的恐慌是有可能的。

 

妙投:猪周期已经有了好几轮了,总结来看有哪些特点?

 

吴立:从1993年至今的猪价走势来看,经历了七轮完整的周期,猪价波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长期来看,猪价趋势性上行。每轮猪价波峰波谷的价格,趋势性提升,其核心原因在于养猪成本的向上,包括养猪人工成本、土地租金、饲料成本等。

 

猪周期波动,猪价呈现3-4年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这主要是由生猪的生长周期所决定,如上面所说的,母猪补栏成为后备至生猪出栏时间约1.5年,在行业价格波动过程中,由于决策时滞性,带来产能变化的周期性变化。但随着养殖规模化程度提升,决策的时滞性是否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从而使得周期规律逐步变化,需要我们持续跟踪。

 

短期内,需求在每一年度都有季节性波动,上半年春节之后一直到五一之前都是一个震荡下行的趋势,节日需求从五一之后开始陆续提振,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下半年的需求比上半年的要好。比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元旦、春节,节日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在西南往往会有腊肉的需求,也会导致需求的增加,所以一般在10月份11月份可能会有一个加速的上涨,那时候需求量会变大。但季节性只能延缓或者加速周期,并不能改变周期趋势。

 

另外,从过去的七轮周期来看,当遭遇疫情或高通货膨胀时,猪价上涨的幅度较高,例如:


2006-2009年:猪周期叠加了蓝耳病,猪价涨幅192%;

2009-2014年:猪周期叠加了口蹄疫,猪价涨幅107%;

2018年-至今:本轮超级猪周期,是前期环保收紧助推,叠加非洲猪瘟疫情,形成的超级猪周期,猪价最高涨幅268%;相比于之前的猪周期,本轮周期猪价高点远高于前几轮周期。

 

饲料上涨、后备产能对去化进度影响有限,核心还是看企业资金链情况

 

妙投:最近大家比较关注玉米、豆粕等价格上涨,引发饲料价格上涨,从而加速产能去化。您觉得饲料价格上涨对于产能去化影响会有多大?

 

吴立:的确因为原料价格的上升会给养殖业增加成本,玉米和豆粕价格上涨导致了饲料的提价。我们测算现在一公斤应该增加了5毛钱的养殖成本,它会是一个加速,但主要还是要看能繁母猪实际的产能的去化情况。

 

饲料成本的上升,对于养殖企业来说是一种雪上加霜,只能这么来讲,但主要还是看这些企业的能不能扛住资金压力,饲料涨价本身肯定是一个加速,但不会因为饲料涨价了,就会反转,只能说会加速去化,不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成本上升是全行业都成本都上升了,不是某个企业面临的问题。大家都很清楚,这个行业剩者为王,有人扛得住,有人扛不住。

 

妙投:现在信息透明,大家都在预期别人的预期。下半年至少会迎来拐点,可能很多养殖户就会努力去撑过这一段时间,会不会让价格在底部徘徊很久?

 

吴立:大家都想撑,但能不能撑过去很重要,现在都开始陆续都做出了产能去化,大企业都在环比下降,因为都有点恐慌,加上成本又上升, 下游需求比较疲软,想撑未必能撑得住过去。比如你有1万头能繁母猪,你可能至少你要会减掉10%的仓位,未来可能发现自己资金链很紧张,有可能再减10%的仓位,每个人都这么做的话,行业其实就在加速去化。

 

妙投:有观点认为,大家可能会先把繁殖能力弱的三元母猪淘汰了,然后留下的是繁殖能力强的二元母猪,产能不会下降特别快。会不会这样的影响?目前的淘汰进度是怎样的?

 

二元母猪与三元母猪区别(资料来源:天风证券)


吴立:这一轮产能的去化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

 

1)低效三元母猪的大量淘汰,由于这一轮受到的非瘟疫情,其导致后续产能的恢复大部分都是三元所贡献的。而三元在各项生产指标不如二元,因此在产能去化的第一阶段主要还是以淘汰低效的三元母猪为主。通过5个月左右的深度亏损,我们预计三元母猪,特别是性能较差的三元母猪基本已经淘汰完毕;

 

2)淘汰性能较好的三元母猪或者性能较差的二元母猪。我们认为目前的能繁母猪淘汰正处在该阶段中。导致该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很多养殖场包括部分集团场由于现金流的问题,以及基于对未来半年的猪价的悲观的预期,其养殖规模或许会有收缩,以套取部分现金流以求能在周期底部活下来。而这一部分淘汰的除了最开始性能较差的三元母猪外,还会对一些性能较好或者胎龄较大的二元母猪进行淘汰;

 

3)淘汰性能较好的二元母猪(低胎龄的二元母猪)。我们认为目前来看还未出现性能较好的、胎龄较低的二元母猪大规模淘汰的现象。至于该部分的淘汰时间点,我们认为更多的需要关注本轮猪价反弹的时间长度和力度。


至于投机性的增加补栏,其实每轮行情里面都有这种情况,这种情况是在右侧的时候,或者已经猪价见底开始已经确定反转的时候,大家才有可能去做这个事情。

 

妙投:一些企业可能后备母猪比较多,对产能会不会也有一定影响?

 

吴立:其实在疫情情况下,后备母猪完全是你的成本,因为后备意味着青年母猪需要15月之后才有产出,短期都没有什么产出。所以就比拼企业的现金流实力了。

 

这个位置真正想去做的往往是自然的淘汰,自然的补栏,这个事情是很正常。假设有1万能繁母猪,淘汰了20%又补进了20%,20%的就叫后备,那是正常。如果补栏30%或40%,说明是增加产能了,如果基于恐慌或现金流的原因,不得不砍仓位,淘汰了20%之后不补栏了,这就意味着产能的去化。如果这个行业大多数人都出现这种情况,就意味着产能去化整体在陆续的进行。

 

妙投:前几年这一轮周期行业盈利比较高,每家上市公司都有好几十亿甚至更多的利润。会不会对于他们来说现金流没有那么紧张?这对于产能去化影响应该是比较大的。

 

吴立:过去几年整个行业的规模化程度是在加速的,散户在逐渐退出,中大型养殖企业比如前20家的养殖企业占比是在大幅提升的,这意味着整个行业其实都在扩张。他们过去是挣了,可能他过去挣了100个亿,但又进行了生产的投资,他可能投了100亿甚至200亿,他就很惨。这就比拼企业的融资能力了,股权融资能力,对期货的套保,银行的授信,等等,还有对上游的议价能力,都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


养殖企业固定资产增长情况

 

妙投:养殖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会体现在什么地方?是规模是产能,还是经营能力?

 

吴立:主要还是比拼精细化养殖的能力,包括运营中跑冒滴漏的管理,本身比拼的还是精细化,小猪怎么养,母猪怎么养,商品猪怎么养,等等。还有防疫,现在非洲猪瘟还没有结束,还要增加很多防御体系,要雇佣更多的技术人员去做好防疫的建设。其实养猪很难,养100头猪,养1万头猪,养10万头猪,规模提高对防疫成本管控能力是一个指数级提升。

 

所以养殖行业首先比拼的就是成本管控能力,初中期底部的时候你的成本是10块钱,别人都亏的时候,你还至少不亏。那就是你的能力。第二是资金实力,决定了一旦到冬天的时候能不能扛过去。其实现在养殖行业是一个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主要是这两点。

 

妙投:行业壁垒的确立,是不是意味着行业产能集中的趋势还会持续?

 

吴立:我觉得还会持续。因为养猪比较累,机会成本也在上升,很多90后00后是不愿意去做养猪这样的事情,都愿意进城。

 

而且企业想降低成本,提高防疫能力,对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必须是大学毕业的,学过兽医或动物营养的,包括自动化建设,要求越来越高。这个行业未来还是会集中,很多中小散户,因为成本、资金的原因,每一轮淘汰很多。每一轮猪周期都会导致行业进一步的集中。

 

这两年由于环保、非洲猪瘟等原因,对资金实力的要求越来越集中,从17年以来,大企业疯狂扩张增加养殖产能,所以感觉这几年集中化比较明显,未来也会持续,只不过可能速度会放慢。

 

本轮周期高点会远低于上一轮高点,股价可能已经提前反应了一半

 

妙投:Q2或者下半年迎来拐点之后,会不会波动不像上一轮那么剧烈?

 

吴立:供应出来,也得需要十几个月的时间,所以供应没那么快。产能释放有一个节奏,比如猪价从10块钱已经涨慢慢陆续涨到十五六了,即使明天就补栏,猪的产能释放也得需要15个月以后了,那就是一轮周期了。

 

这轮可能有点类似于14 -15年的猪周期,因为这轮产能去化,是非常主动的去产能,是因为资金问题导致的产能去化,不像2018年2019年那轮因为猪瘟导致了大量的被动去产能,导致猪肉价从10块钱一路涨到了40块钱一公斤,想象不到。这轮的话可能周期的高点不会那么高,可能20-25元就是很高的位置了。

 

妙投:从长期来说,猪周期有没有可能变得更加缓和?因为市场信息会越来越透明,规模会越来越集中。

 

吴立:猪周期价格暴涨暴跌,往往跟疫情有关系,比如像18年-19年非洲猪瘟,在14- 15年的周期中也有一些猪腹泻导致了猪死亡率变高,加速价格波动。往往在那个时间点里面,出于成本考量,很多企业不愿意买兽药做防护,疫苗能少打就少打,也会导致风险增强。所以疫情是影响猪周期的很大因素。

 

按照美国的历史来看,如果光靠主动去产能的话,没有疫情这种因素,价格波动性会缓和很多。 随着行业里面的选手越来越集中,大家也会相互预判。只剩下大公司的时候,就像冬天里面都能扛一样,其实这个周期会变弱。

 

妙投:等待拐点过程中,什么样的企业可能会更加受益,更容易撑过这个阶段?

 

吴立:资金实力强的,这时候就比拼的是谁的资金实力强,谁能融到钱。在12块钱的价位上能够连续亏半年的企业没几个。

 

妙投:资本市场上养猪股票从去年底就已经开始往上涨了,都在想左侧布局。如真正拐点到了之后,会不会有可能利好都已经出尽了,然后股价经历一波调整?

 

吴立:是都提前了,因为大家都不想错过周期,所以都有点提前选择,股价已经提前反映了一半了,我觉得走到半山腰价值上,但未来真的反转的时候肯定还有很多的机构愿意去配,有人愿意买左侧,有人愿意买右侧。

 

大体上生猪养殖板块的投资可以分为3个阶段:


1)板块预期改善阶段,此时一般伴随猪价二次探底、产能明显去化,产业趋势已形成,此阶段对应的生猪养殖板块涨幅最高,是投资中的主升浪,以部分公司的表现为例,可明显看出股价是早于猪价近6个月-1年左右的时间启动;

2)猪价上涨;

3)盈利兑现;后两个阶段的投资,板块性β机会减弱,成本控制能力强、成长弹性高的标的会明显走出α行情。

 

妙投:从最近的股价表现来看,一些小盘的养殖股涨幅明显,远高于头部公司,这是什么原因?

 

吴立:我觉得只要企业资金风险已解除,都会有一个大幅的上涨,现在资金压力还很大的公司,如果通过股权或者其他方式来解决的话,我相信应该也能扛过去。这类公司弹性很大。

 

妙投:怎么看傲农生物、大北农这种饲料领域的公司进入养殖行业的前景?

 

吴立:有些公司是行业的新进入者,在行业里面是成本管控能力比较强的一个企业,我觉得这些企业都还不错,都未来可能还是稳定的扩张,按照他们自己的节奏。

 

妙投:万科、网易这种外行的公司进入养殖业前景如何?

 

吴立:我觉得还得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更看好还是养殖产业产业链里的公司进来,可能更会成功,比如原来做饲料的公司去做养殖可能更好一点,毕竟还是更懂行业。一个纯外行做,之前也有过,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概率比较大。

 

自繁自养体现出成本优势,不过“公司加农户”模式仍是多数

 

妙投:这几年里行业的龙一发生了变化,行业主流模式也从“公司加农户”的模式演进到自繁自养模式,跟农户合作的模式是不是已经落伍了,还是说不同模式可能会适应不同的环境?

 

吴立:我觉得是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区域,未来两种模式应该都并存。自繁自养需要的投资量和管控能力更强,公司加农户模式可能会少投一些,自繁自养模式下,把母猪厂建完之后,还要建育肥厂,育肥厂的投资量是很大的,需要的占地面积很大。

 

公司加农户模式,对农户的管理能力要强,跟农户打交道的能力要强,怎么来管理是个问题。它是分散化,能把疫情风险相对分散化。自繁自养的模式,在一个地方如果出现疫情的话,传染的更快,对管控能力要求更高。而且还要自己去招人。

 

妙投:将来集中化程度会更高的话,这种自繁自养会不会占据主流位置?

 

吴立:它需要的资金成本比较高。需要的资金投入量太大,很多企业没有资金投,目前来看自繁自养还不是占主流,公司加农场的占比的可能更大一些。

 

妙投:目前养殖业的龙一在行业里成本最低,是如何形成这种低成本优势的?

 

吴立:成本是衡量养猪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从历史来看,大部分企业的完全成本均低于15元/kg,但在非瘟发生后,除行业龙头因为特有的培育体系使得公司快速摆脱影响外,其他养殖企业均或多或少受到内外部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养殖完全成本出现快速上涨,其中包括高价仔猪影响和非瘟防控开支影响。

 

分析龙头的成本,从财务报表来看的话,首先,他们在中原地带,养殖成本低,可以就地取材,原料上就比南方的公司就要低一块钱,不过猪肉的平均销售价格水平又比南方的要低一块钱,所以整体来看它成本虽然低,但是它的毛利水平可能差不了多少。现在玉米很贵,豆粕很贵,他就可以用小麦作为替代,在这方面有一些优势。

 

其次是自繁自养,在目前情况下毕竟还有非洲猪瘟疫情的情况下,它的风险管控的能力更强,风险敞口要小一些,遭受疫情的可能性也会更少一些。

 

妙投:相比于猪养殖,市场上对于鸡养殖板块的关注度低一些,怎么看这个市场的机会?从规模看,猪肉消费规模每年达到万亿,鸡肉消费只有上千亿的级别,但鸡养殖的规模化程度更高。

 

吴立:养鸡产业的规模化程度比养猪要大,我国一共40亿羽产能规模的白羽肉鸡,行业龙一目标是要做到10亿羽,现在是5亿羽,占到百分之十几的比例,而且行业龙头不光养鸡、屠宰,还卖调理品、卖深加工的产品,越来越成为产业链一体化的这种企业。


从增长潜力看,养鸡行业每年有稳步的一个增长,从长期来看,鸡肉对于猪肉来说更健康,现在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也是越来越从吃得饱转变到吃得健康,消费理念的变化非常有利于鸡肉的发展。

 

当然,现在鸡肉板块不管市值还是市场规模,都跟猪肉板块差距比较大。因为我国猪肉在动物蛋白消费中的占比达到50%以上,一年的猪肉量是5000万吨,鸡肉的话也就是1000多万吨,还在一个基数比较低的位置上,未来需求的增速肯定还是超过猪肉的。但一个国家消费习惯的改变,需要的时间周期比较长。

 

除了猪周期外,种业也在酝酿大机会

 

妙投:整个农业板块,包括猪养殖,还有种子、饲料这些大赛道,格局都非常分散,龙头公司在行业里的份额往往也只有个位数。在您看来是什么原因?

 

吴立:种植与养殖方面,主要是我国农业从业者的门槛比较低,未来会越来越集中,也反映出门槛的提升,包括机会成本。去打工可以获得很多收益。种地又累,养猪又辛苦,价格还有波动,务农的机会成本在提升。我国还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分散经营模式,养殖和种植的盈利情况可能支撑不了家庭支出,未来集中化会是长期趋势。

 

饲料的集中度在逐渐提升,行业龙头在于水产饲料里面在某些区域占到20%的市场份额,还是比较高的,都在集中化趋势中。之前种业格局比较分散,主要是过去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够,很多企业重销售、重推广,轻研发,在已有种子的基础上,稍微加个东西在种子里面,如果位点不同,加一个位点是个新的种子,其实跟原来的差不了多少,但你可以申请新的种子品种。这样都不愿意去研发,研发会被抄袭,必然会导致比较分散。未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管理套牌这种非法的侵权行为,会导致大家重视研发,会在某种程度上加速行业出清,否则如果在种业上继续受制于人,对国家不利,因为种子这块也是被国外卡脖子比较严重的领域。

 

所以我们今年投资策略里面就重点推两个,一个是拥抱周期,重点推荐猪周期,还有一个是播种未来, 3-5年内种子行业会有大的格局重塑,尤其是转基因种子包括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的推出,一定会对整个行业带来很大的变化。

 

妙投:转基因种子商业化会经历怎样的加速过程?从育种到拿到安全证书再到推广,会有多长的流程?

 

吴立:2022年应该是转基因元年。目前已经有企业拿到安全证书了,它是转基因性状的证书,抗虫抗病抗倒的性状,之后转基因的性状还需要转到种子里面去结合,才能更好推广。目前来看,我觉得2022年应该很快就应该会有过审的品种出现,明年可能就会看到有品种开始推广开始播种了。我估计23 、24、 25年可能会出现转基因品种的渗透率加速提升,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润的爆发,应该是从明年开始。24、25年是利润的加速释放。

 

妙投:国家会不会对于口粮的转基因比较谨慎,可能在其他方面先放开一些?

 

吴立:转基因主要还是玉米和大豆。小麦跟水稻转基因估计未来10年也不会推广。大豆跟玉米我们对国外的依赖还是比较大的,转基因可能未来主要市场还是在玉米大豆这两块,给相关公司带来业绩。

 

妙投:转基因种子普及以后,会不会降低对农药和化肥的需求?

 

吴立:转基因的种子,主要是抗虫抗除草剂,农药杀虫剂可能会销售下降,但草甘膦就是除草剂的量会增加。如果抗除草剂的话,打草甘膦时品种不会死掉,打草就脱掉了。化肥行业平均来看可能会有萎缩,但是个股企业的市占率可能会进一步提升,行业龙头市占率可能还是稳步扩张。

 

妙投:最近俄乌冲突导致全球粮价上涨,这对于我国粮价会有多大影响?种植类上市公司会不会有业绩改善的预期?像北大荒、苏肯农发这类公司还是涨了一波的。

 

吴立:国外的价格都已经出现了大幅上涨,国内的豆粕、豆油都出现了大幅上涨,包括玉米也都已经反应了,只不过对于种植类上市公司来说的话,纯种地的企业不多,以收租金为主。真正做种植这块的公司,算是种小麦和水稻的,而小麦水稻作为我国的主粮,其价格的波动国家会调控,上涨幅度是有限的。种植链条里面,我们更看好种子环节。

 

妙投:种植业上市公司业绩增长还是比较慢的,在土地流转的背景下,它为什么没有扩产的预期?

 

吴立:因为现在拿地很难。流转说了很久,但国家不鼓励大规模的流转,鼓励的是适度规模的流转。而且还有稳定性的问题,承包土地之后,有时候跟农民签了约,他在城里工作丢了,他回来把地给征回去,你也没辙。另外租了地之后还要进行投入,包括修水渠等,投入周期比较长。

 

妙投:饲料板块上游价格在涨,下游的养猪板块处在一个下行的周期。今年饲料板块是不是很难有所表现?

 

吴立:其实现在没有饲料板块了,比较大的公司就一家了,很多饲料企业都转型养殖了,我觉得对他们今年面临压力会比较大一点,上游原料涨价,下游传导可能不太顺利。有的龙头公司饲料业务占比依然比较高,但市场对其关注度更多集中在转基因种子业务上。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