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CRO+IC模拟+新冠检测】CRO市场快速发展,如何把握投资机会?
2022-03-24 16:58

【CRO+IC模拟+新冠检测】CRO市场快速发展,如何把握投资机会?

文章所属专栏 每日研报精选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16:36

做投资最核心的就是高效率且高质量的信息获取。大多数人获取市场动态信息是靠券商的研究报告,但研报专业性强、文字晦涩、各大券商的研究报告众多,质量良莠不齐,对于个人投资者,怎么才能快速找到研报中的有用投资信息?

 

「每日研报精选」这个栏目旨在为投资者提供直观、易读、易懂的研报解读。你可以简单理解成精选版的脱水研报,每天花5分钟,就能快速了解当天的热点研报,以及研报中最需要关注的投资点。

 

来看3月24日的3篇精选研报:


信达证券-《医药生物行业CXO系列之CRO行业深度报告:政策引领行业升级,硬实力护航企业勇闯3.0时代》

 

一、新药创新热情不减,驱动CRO市场快速发展

 

1.多因素导致新药研发困难重重:

 

1)新药研发周期长、失败率高;

 

2)新药研发成本上升、投资回报比下降。新药研发的平均成本不断上升,由2013年的13.27亿美元逐年增长至2020年的24.42亿美元;

 

3)专利到期导致利润大幅下降。经过10-15年的艰难研发后,药品进入上市销售的商业化阶段,新药销售额非常可观,但是专利过期后,药物的销售额往往会大幅下降;

 

4)监管趋严、抑制药价,政策推动竞争加剧。

 

2.新药研发需求上升,创新热情不减

 

1)全球研发投入逐年攀升,中国增速远超全球平均水平。中国制药行业研发投入预计将由2019年的211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476亿美元,增速远超全球平均增速。

 

2)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推动需求持续上升。联合国测算2020年中国老龄化数据约为12%,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老龄人口比例为13.5%,增速明显高于预期,情况不容乐观。

 

3)新兴技术涌现,政策引导创新、风投资本活跃,Biotech兴起。

 

3.CRO是降本增效的首选,提供一体化专业服务

 

1)新药研发时间紧、投入高,CRO成为价廉物美的优选。研究表明,与CRO合作,可将新药研发时间缩短1/4~1/3,并且节省30%~70%的研发费用。

 

2)Biotech崛起,呼唤CXO的专业服务。近年来Biotech公司兴起,其后期研发管线占比持续增加,Biotech公司规模较小,人员、设备均不完善,因此倾向于将非核心的业务全部外包给CRO公司,借助其专业的服务完成研发流程。

 

3)在新药研发愈加复杂、困难,新药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CRO行业持续蓬勃发展。据统计,2019年全球CRO行业市场规模为626亿美元,预计2024年可达960亿美元,有望成长为全球千亿美元规模的市场。

 

三、政策引领、创新与海外拓展驱动国内CRO行业进入3.0时代

 

1.全球CRO行业集中度高,竞争激烈。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前八大CRO公司市场份额占比约为43%,前三大公司占比约31%,全球CRO行业市场集中度高。

 

2.国内CRO行业集中度较低,综合型企业少,有待进一步发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9年统计,我国主要CRO公司市场份额占比仅31.86%,行业集中度较全球平均水平低,企业规模和综合能力有待进一步发展。

 

3.成本低、盈利能力强,中国市场大有可为,主要体现在:1)国内公司收入增速远超国际,行业处于高速增长期;2)国内公司净利润增速高,盈利能力强劲;3)人均成本低,工程师红利持续驱动行业高增长。

 

四、风险提示

 

1.政策变动风险;

2.国际关系风险;

3.行业内竞争加剧风险;

4.医药行业研发投入或外包服务率降低风险;

5.外汇波动风险。

 

国泰君安-《半导体行业:国产替代浪潮持续,国内模拟IC行业加速发展》

 

1、集成电路可以简要分为数字IC和模拟IC两大类。模拟集成电路指由电阻、电容、晶体管等组成的用来处理连续函数形式模拟信号的集成电路。与模拟芯片相对应的是数字集成电路,后者主要对离散的数字信号(0和1)进行存储和逻辑运算。

 

2、现实世界中的声音、光线、温度、压力等信息通过传感器处理后形成的电信号就是模拟信号,其幅度随时间连续变化。模拟芯片种类繁多,在当前的电子产品中几乎都有其身影,被广泛应用在消费电子、汽车、工业、5G等领域。

 

3、2020年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规模达到3482亿美元,其中模拟IC市场规模约570亿美元,占据16%的份额。从区域分布情况看,中国大陆是最大的模拟芯片市场,2020年约为全球的36%,市场有近205亿美元的规模。

 

4、按照定制化程度划分,模拟芯片可以分为专用型芯片(ASSP)和通用型芯片。专用型芯片占据模拟芯片市场5成左右。顾名思义,专用型芯片的定制化程度更高,需要根据客户需求和特定电子系统对产品的参数、性能、尺寸进行特殊设计,相比于通用型模拟IC具有设计壁垒较高、毛利率也更佳的特点。

 

5、从应用角度看,模拟芯片也可分为信号链路和电源管理两大类其中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大于通用信号链路芯片。

 

6、从信号链芯片细分产品来看,2019年放大器和比较器占据最大份额39%,市场空间约为37亿美金,此前增速也快于转换器、接口两大类产品(市场空间分别约为36和25亿美金)。在2021-2023年间,转化器产品的年均复合增速接近9%,远高于放大器和比较器约5%的提升速度。

 

7、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较信号链更大。2020年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约328.8亿美元,2016-2020年CAGR为13.52%。国内来看,2020年中国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约800亿元人民币,占据全球约36%市场份额。预计2020年至2025年,中国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CAGR为14.7%,2025年将达到234.5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8、模拟芯片和数字芯片相比,从设计、制造到产品价格、种类和生命周期都有较大差异,大致可以总结为4方面:

 

1)产品生命周期长,下游整机客户对于模拟芯片认证要求严格、认证周期较长,注重模拟厂商产品的多样性、齐套性和延展性。因而模拟芯片的生命周期更长,通常在5年以上、甚至到达10年,远高于数字芯片的1-2年。

 

2)细分品类更多,模拟集成电路下游需求分散,每一细分赛道空间相对明确。因此,对于模拟厂商而言,不断扩张产品种类以构建平台型公司,是获得成长的重要路径。

 

3)特色工艺壁垒高,出于差异化定制需求和对性能提升的考虑,模拟芯片通常采用BCD特色工艺技术。高端BCD工艺壁垒较高,主要被欧美厂商所掌握。目前掌握高端BCD特色工艺技术的主要为欧美厂商,我们预计大陆厂商和国际最先进的水平仍然有1代工艺(3-5年)的差距。

 

4)设计更加依赖研发人员经验。模拟芯片设计自动化程度低,辅助设计工具较少,更加依赖设计师的经验积累。因此,模拟IC设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体现在研发团队上,公司能否持续扩品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发团队的规模和设计能力。

 

9、模拟芯片作为半导体子行业,其周期变化基本和集成电路行业相一致。但由于模拟芯片产品种类繁杂、分散,下游涉及市场广,各行业需求波动此消彼长、相互对冲,此模拟芯片增长波动性弱于集成电路行业整体的波动性。

 

10、模拟行业增速稳定,但不代表增长缓慢,相反,其增速高于集成电路整体。从2013-2020年,全球模拟集成电路的销售额从401亿美元提升至57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15%,而全球数字IC市场CAGR仅为4.66%、集成电路整体增速4.74%。

 

11、通信、汽车是重要应用领域,未来亦将拉动行业发展。按照下游需求划分,模拟芯片主要被应用于消费、通讯、电脑、汽车、工业等,其中在通信领域的销售额占比比较高,2020年达到37%,汽车电子以及工业占据22.5%和20.9%的销售额。

 

12、当前模拟芯片行业格局较为分散,TI仍然是模拟行业国际龙头。国内厂商虽仍处弱势地位,但发展势头迅猛。经过十余年来的技术进步、经验积累,不管是从产品齐全度还是技术可靠性,国内模拟厂商目前都已经具备了国产替代的实力此外,这轮缺货周期恰逢国内BCD工艺代工产能释放,国内厂商有望把握良机、加速实现国产替代。

 

13、从料号数来看,国内模拟厂商扩品类速度很快,已有较为丰富的产品积累。圣邦股份2016年末仅16大类、800余款产品,截至2020年末在销产品已扩张至25大类、1600余款产品,产品种类增加逾100%。2021H1圣邦股份新增料号数超过200个,累计研发产品3500个,半年扩张约6%,其中贡献销售收入的有1700余款。

 

14、电源链方面,国内厂商布局较早,已经基本实现全品类覆盖。对标TI的主要电源链产品,根据国内上市公司官网及招股书披露的产品类型,比较AC/DC、DC/DC(包括LDO)、电池管理、驱动芯片这几大品类,可以发现,国内厂商如上海贝岭、圣邦股份、思瑞浦、力芯微、艾为电子等可以覆盖大部分的产品品类。

 

15、风险:

 

(1)行业周期性波动风险。若全球半导体进入景气度下行周期,相关公司存在毛利率、营收增速下滑的风险。

 

(2)国际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国际局势瞬息万变,一旦因国际贸易摩擦导致公司业务受限、供应商无法供货或者客户采购受到约束,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将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华安证券-《新冠抗原检测行业专题报告:定位补充,开启产业链新空间》,本期报告的核心观点有:

 

一、政策


2021 年 3 月 11 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消息,国务院制定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方案》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抗原检测的补充定位, 提升的是“早发现”能力,并且使用的重点是在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卫生机构。

 

二、市场空间

 

居民可以自行购买新冠抗原检测试剂。华安证券预计,结合三类应用场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检测需求市场规模约 55 亿元,隔离观察人员检测需求约 25 亿元,社区居民自检需求约 249 亿元,整体合计超 300 亿元。

 

长期视角下,假设新冠常态化下的社会开放后,按照新冠抗原检测的应用场景分为静态的自测以及动态的大规模检测,综合来看,长期视角下抗原检测市场规模有 2700 亿元。 

 

三、产业链

 

1、上游原材料:主材、辅材、包材

 

1)主材:主要为抗原抗体、硝酸纤维素膜(以下简称 NC 膜)、PVC 胶板等;

 

抗原抗体:相关公司包含上市的诺唯赞、义翘神州、百普赛斯、优宁维,拟上市的菲鹏生物等。

 

2)辅材:种类与数量较多,以塑料件为主,有如瓶盖、滴头、卡壳等。相关生产企业较多,上市公司中包含拱东医疗、昌红科技、阳普医疗、基蛋生物等;

 

3)包材:主要为铝箔袋、纸盒等包装物,相对壁垒不高,生产厂家较多,供应商也多为印刷公司,上市公司中包含海顺新材、环球印务、科瑞技术等; 

 

成本拆分上,选取安旭生物的 2021 年上半年原材料采购表作为参考(因为公司招股说明书中提到,2021 年上半年公司产品以新冠抗原检测试剂为主)。 安旭生物整体的销售成本率为40.63%,具体成本拆分来看,抗原抗体占比27%, NC 膜及 PVC 胶板占比 5%,辅助材料占比 34%,包装材料占比 12%

 

2、中游产品生产制造

 

2021 年全年,中国新冠检测试剂盒(核酸检测+抗体检测+抗原检测)合计出口金额约 714 亿元,浙江、福建和广东是主要的出口省份,进口国家主要是德国和英国。

 

欧洲市场,用于家用检测抗原检测试剂产品较多,价格战激烈。以德国为例,我国的艾康生物、安旭生物、万泰生物、热景生物、明德生物、 博拓生物等公司产品均被德国药监局批准用于家用,其他公司如万孚生物、亚辉龙、东方生物、乐普生物等产品也获得 CE 认证。

 

美国市场 FDA 的审批较为严格,市场竞争格局较优。我国仅有三家公司拿到美国的 EUA,分别是艾康生物、九安医疗和东方生物(为西门子的代工商)。

 

3、下游终端销售

 

不同场景、不同人群所代表的下游终端不同。基层医疗机构和自测的隔离观察人员的检测采购方会采取政府招标采购,而自费的社区居民自测则为个人消费。 

 

招采方面,根据 2021 年 5 月《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关于公 布新型冠状病毒(2019-CoV)检测试剂联盟地区集团带量采购中选价格信息的通知》, 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中标价位 16.8 元/人份。

 

零售方面,2022 年 3 月 12 日,零售药店上市公司老百姓、大参林和医药电商叮当快药宣告,以最快速度响应居家抗原自测。 

 

4、上中下游毛利分配测算 

 

上游:原材料厂商毛利较高,平均毛利率为 90%;

 

中游:参考安旭生物的 2021H1 毛利率,估算毛利率为 60%;

 

下游:抗原检测作为医疗器械,在药店端为 60%左右的毛利率;

 

根据行业相关毛利率水平对行业毛利分配做出测算,测算后以终端销售价为基数,上中下游毛利占比分别为 14%、24%和 60%。

 

四、风险

 

价格风险:国内厂商竞争加剧,获批抗原检测试剂盒数量增加,政 府集采可能均可能会带动价格快速下降。

 

病毒变异,检测试剂需快速更新的风险:病毒仍在适应人群的免疫系统,变异方向不确定,仍有可能会出现具有高传播力的变异病毒,会降低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的性能,给公共卫生防疫带来新的风险。


国内防疫政策变动风险:国内的防疫政策会随着疫情进展而动态调整,这可能会影响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的放量。 


研报原文可以添加妙妙子微信(huxiuvip302)获取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