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投资最核心的就是高效率且高质量的信息获取。大多数人获取市场动态信息是靠券商的研究报告,但研报专业性强、文字晦涩、各大券商的研究报告众多,质量良莠不齐,对于个人投资者,怎么才能快速找到研报中的有用投资信息?
「每日研报精选」这个栏目旨在为投资者提供直观、易读、易懂的研报解读。你可以简单理解成精选版的脱水研报,每天花5分钟,就能快速了解当天的热点研报,以及研报中最需要关注的投资点。
来看3月7日的3篇精选研报:
中信证券-《4680电池行业系列报告(一):集新设计新技术于一身,引领产业变革》
1. 4680电池,即直径46mm,高80mm的电池。相较于特斯拉此前采用的2170电池,4680电池的电芯容量是其5倍,能够提高相应车型16%的续航里程,输出功率6倍于2170电池。是同时兼顾电池容量与热管理的最优解。
2. 但新结构带来了工艺实现和一致性的挑战,相较2170电池,4680电池在涂布、分切和焊接等步骤生产工艺难度增大,会影响电池良率。
3. 从原理上看,4680圆柱形电池只是一种封装形式,不限材料体系。但从应用层面上,高镍高硅才能发挥出4680大圆柱较方形热性能更优、内应力分布均匀的优势。
4. 由于负极添加硅后会膨胀,圆柱形比方形内部应力分散更均匀,方形在此方案下容易造成颗粒破碎,影响性能和寿命。因此,为极致提升电芯能量密度选择高硅方案搭配高镍。
5. 未来特斯拉的电池供应格局预计会出现:1)中低端:外采磷系方形+CTP;2)高端:自供+部分电池厂外供高镍高硅4680+CTC。
6. 对于特斯拉来说,随着4680的推广,将来在国内需要有两三家代工厂来实现更大的产能。
7. 由于硅碳负极材料的导电性能差,因此需要添加碳纳米管(CNT)以增加活性物质之间的导电性,提升电池能量密度。4680电池带来硅碳负极用量的提高,将带动单壁碳纳米管的用量,单壁CNT粉体价格约为1300万元/吨,在负极添加比例为0.1%左右。天奈科技目前是全球碳纳米管的龙头企业。
8. 4680电池应用高镍导致热稳定性降低、充放功率高要求电解液导电性能提升。三元正极随着镍含量提升热稳定性降低,结构稳定性变差。4680采用全极耳结构,追求高倍率性能。高镍高倍率对锂盐性能要求提升。相关具备高性能锂盐生产能力的上游厂家预计市场份额会加速扩大。
9. 相比2170电池,4680电池结构件价值量提升。4680各家方案不同,结构件定制化程度高,目前还是非标产品,价格较高,另一方面竞争格局比方形和2170优化。相关结构件企业有望分享4680电池带来的红利。
10. 激光焊设备受益于4680方案,叠加行业内主要电池厂亦规划有产能,有望迎来量利齐升。4680方案增加了全极耳+集流盘的焊接,焊点数量相较于21700电池提高5倍以上,焊接设备数量增加3倍。国产壳体生产设备凭借高效率、价格和服务优势,有望在锂电结构件大幅扩产的阶段逐步形成国产替代。目前国内龙头为宁波精达。
11. 需要警惕4680良率爬升不及预期,原材料成本增加导致4680电池成本承压,以及新能源汽车销量不达预期带来的风险。
平安证券-《高油价利好煤制燃料,相关装备受益扩产能》,本期核心看点有:
当前,受地缘政治、需求复苏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已经触及100美元/桶高位。煤化工的兴衰始终与石油和天然气化工紧密相关,在世界石油供应紧张和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煤化工已经成为替代石油供应的重要选择。
1. 我国煤化工产能初具规模,替代石油效应显现
“十三五”以来,煤化工发展突飞猛进,均已实现大规模化工业生产,截至“十三五”末,我国已经建成10套煤制油、4套煤制天然气、32套煤(甲醇)制烯烃、24套煤制乙二醇示范及产业化推广项目。
2. “十四五”时期煤制燃料增长空间较大
根据预测结果,“十四五”时期煤化工仍将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煤制油、低阶煤分质利用在高油价下或增长空间较大。
3. 高油价下,煤制燃料经济性更具优势
煤化工产品价格与石油、煤炭等能源价格相关。从历史来看,煤炭价格与石油价格具有一定相关性,主要因为在燃料和化工方面可以相互替代。相比2015年,2021年煤化工替代石油量增长约0.4亿吨。烯烃、乙二醇等产品原料来源包括煤炭和石油,其产品包括煤基产品和石油基产品,随着煤基产品占比增加,商品的价格也逐步由煤炭和石油价格共同决定。
油价高于60美元/桶时,煤制油项目具备竞争力
煤制油竞争按照2000万t/a炼化一体化项目和100万t/a间接法煤制油项目进行测算,当国际原油价格为55美元/桶时,煤制油项目基本具有成本竞争力。但考虑到消费税以及销售终端等问题,实际上坑口建设的煤制油项目只有在油价高于60-65美元/桶时才具备竞争力。
4. 煤制燃料工艺及相关装备公司
煤炭液化:煤制油包括煤直接液化和煤间接液化。煤直接液化,又称煤加氢液化,是指煤炭在高压、高温、加氢的条件下,经催化剂的作用,进行加氢反应,直接转化为液态产物的工艺技术。煤的间接液化技术是先将煤气化成合成气。然后以煤基合成气为原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将其催化合成为烃类燃料油及化工原料和产品的工艺。
煤炭分质利用:低阶煤分质分级利用是指以成煤时期较早、挥发分含量高、反应活性高的煤为原料,以大型热解技术为龙头,以焦油加工、半焦利用技术为核心,以提高煤炭利用效率为目的,以油品、天然气、化学品和电力的联产为手段,生产清洁的气、液、固燃料的工艺过程。热解、焦油加工等低阶煤分质利用环节的投资较大。
煤制燃料上游设备和工程建设供应商
1)气化炉——航天工程、云顶科技、兰石重装
2)加氢反应器——中国一重(直接液化项目煤液化加氢反应器)
3)费托合成反应器——兰石重装
4)空分装置——杭氧股份、陕鼓动力
5)氢气提纯——昊华科技
6)煤热解——国机重装
7)工程总包和建设——中国化学、兰石重装
风险提示:
1、宏观形势等因素影响,可能出现国际油价下降,导致煤化工项目建设不及预期;
2、环保治理、双碳目标、能耗双控等政策下,进一步严格限制,导致公司煤化工项目审批受限;
3、设备供应商竞争激烈,或导致设备毛利率降低,对相关公司盈利造成影响;
4、煤化工设备上游钢铁等原材料上涨较大,导致设备毛利率下降,对相关公司盈利造成影响。
招商银行-《生物医药之原料药篇:特色原料药迎来发展契机,银行介入机会凸显》
一、原料药产业
1、原料药:活性药物成份,简称 API,指用于药品制造中的任何一种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在用于制药时,成为药品的一种活性成分。此种物质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症状缓解,处理或疾病的预防中有药理活性或其他直接作用,或者能影响机体的功能或结构。
2、原料药产业链:
上游:基础化学品、动植物
中游:医药中间体、原料药
下游:药品制剂(主要)、私聊、保健品、化妆品
3、分类
根据下游制剂的不同的专利期,原料药可分成三类:
-
专利期内(专利原料药):
无特定品种,制剂还在专利期内。主要用于创新药生产中。由企业自己生产或者通过合同外包(CDMO)方式生产,需求量与药品本身销售情况相关。研发技术门槛最高,下游企业选择合作伙伴时更看重企业的技术和品牌。
-
将过或刚过专利期(特色原料药):
主要是慢病用药、抗病毒、抗肿瘤、造影剂类,下游为专利刚刚到期或者即将到期的“新”仿制药。随着下游仿制药制剂的竞争带来的价跌量升,需求还会继续持续增长。市场竞争格局略为宽松,毛利率相对较高。
竞争的关键主要在于:
技术:偏向生产技术,即专利挑战、多步骤复杂化合物的合成、抢仿能力。
质量:原料药的纯度和杂质情况
成本:优化工艺,减少合成步骤可控制成本。
-
专利过期许久(大宗原料药):
以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激素类为主。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呈现寡头竞争格局。市场需求稳定、应用普遍,规模大,但技术门槛低,竞争激烈,毛利率最低。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成本控制和规模效应上。全球 30%的抗生素原料药由我国供应,玻尿酸原料药则占据全球市场 70%以上份额。
二、市场需求
1、全球需求:
老龄化带动仿制药占比提高,从而带动原料药市场发展。全球人口老龄化使各国政府医疗支出承压。由于仿制药价格约为专利药的 10%-20%,政府医疗支出承压促使了仿制药对于专利到期的原研药的替代。
专利药到期,特色原料药增量市场需求持续扩大。据 Evaluate Pharma预计,2021-2024年共有 1450 亿美元销售额的专利药到期。仿制药价格约为专利药的 10%- 20%,因此,近 4 年仿制药的替代空间大概为 145-290 亿美元。
2、国内需求:
我国医药消费仿制药占比高,“新”仿制药增速相对较快。同时,带量采购政策的常态化推进,使仿制药价跌量升。从药物种类来看,90%以上带量采购均是针对 “新”仿制药。降价也推动了药物渗透率的提升,销售量增长,催生更多特色原料药需求。
三、政策影响
2016 年开始,国家出台法规政策,强调技术导向,发展高端特色原料药。从政策发展规划来看,一方面需要巩固化学原料药国际竞争地位,提高精深加工产品出口比重。另一方面,提高化学原料药绿色生产水平, 提升高端特色原料药市场份额。
四、竞争格局
1、全球:欧美的环保政策和增长的用工成本使得全球原料药供给市场向亚太转移。成本优势、国内企业技术提升、新冠疫情带来的契机,使我国的特色原料药供应正在逐步追赶印度。
2、国内:关联审评审批制度叠加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提高了原料药的质量要求,而且环保趋严带来的供给侧改革出清了中小产能,提升了国内原料药行业集中度。
五、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
1、带量采购的价低者得模式,使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的公司更有成本优势。而且,原料药企业的销售短板得以弥补。带量采购既保证了下游制剂的销售量,又可以利用进院契机增强企业销售能力。
2、特色原料药企业通过技术提升向增速更快的 CDMO 行业转型。而对于新兴技术,由于供应商的稀缺性,一些起步较早、 团队研究经验丰富的公司可布局该技术的相关产品如核苷类、多肽类和 PEG 类原料药。特色原料药企业拥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后,也可进入创新药供应体系,提供专利原料药,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
五、风险
1、质量和安全生产风险。
2、环保风险。
3、仿制药市场需求不及预期。
4、国内带量采购价格降低超预期:导致制剂厂商为降成本而压低原料价格,上游原料药厂商承担降幅;而且,价格的过度竞争会导致原料-制剂一体化的公司制剂端产生一定压力。
5、原料药市场竞争加速:导致供需结构变化,价格下降,影响主要公司的业绩。
6、地缘政治风险:疫情使得欧美各国重新正视医药供应链的稳定性,美国对中国原料药加税并可能强制美国药企将原料药生产转移回美国。
研报原文可以添加妙妙子微信(huxiuvip302)获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