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储能+制药+半导体刻蚀装备】储能板块为何让投资者备受关注?
2022-03-04 10:00

【储能+制药+半导体刻蚀装备】储能板块为何让投资者备受关注?

文章所属专栏 每日研报精选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11:13

做投资最核心的就是高效率且高质量的信息获取。大多数人获取市场动态信息是靠券商的研究报告,但研报专业性强、文字晦涩、各大券商的研究报告众多,质量良莠不齐,对于个人投资者,怎么才能快速找到研报中的有用投资信息?


「每日研报精选」这个栏目旨在为投资者提供直观、易读、易懂的研报解读。你可以简单理解成精选版的脱水研报,每天花5分钟,就能快速了解当天的热点研报,以及研报中最需要关注的投资点。


来看3月4日的3篇精选研报:


国海证券-《电气设备行业深度研究:储能报告系列之二》

 

1. 新型电力系统的主体电源转变为一次能源不可控的新能源,新能源供给与电力需求的不匹配需要大量灵活性调节资源作为媒介来满足电力系统固有的实时供需平衡特性要求。灵活性资源短缺是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

 

2. 高比例新能源将降低燃煤机组的在运容量,由于燃煤机组启停时间较长且启停成本较高,部分省区将需要依靠新增储能来解决燃煤机组难以解决的高比例新能源所面临的调峰问题。

 

3. 当前较为成熟的储能灵活性资源主要为抽水蓄能和电化学储能。抽水蓄能具有寿命长、单位投资小的特点,但同时存在对地理地形条件要求严格,对地址土壤形成一定安全隐患等问题。尽管当前电化学储能单位投资成本仍相对较高,但其配置灵活,响应速度快且不受外部条件限制。

 

4. 2021年8月,国家能源局印发《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和2030年实现抽水蓄能投产62GW和120GW的发展目标。

 

5. 截止2021年末我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35.6GW。其中,抽水蓄能的累计装机规模最大,达31.8GW,同比增长4.9%;电化学储能的累计装机规模位列第二,达3.3GW,同比增长高达91.2%。在各类电化学储能技术中,锂离子电池的累计装机规模最大,达2.9GW。

 

6. 峰谷分时电价或电能量市场还原了电力商品的分时价格差异,价差套利是电化学储能的重要生存基础。峰谷分时电价和现货电能量市场反映了电力供需变化下的电价波动,两者实质相近,都是通过峰谷价格差实现套利。

 

7. 为避免盲目低效投资的出现,我们认为国家对于电网替代性储能纳入输配电价将较为审慎,可能会开展相关试点但大范围推广预计相对谨慎。电化学储能中短期有所受益,但政策直接支持的电化学储能发展规模和补偿力度预计会相对有限。

 

8. 我国各省电力系统发展情况差别大,各自系统调节需求也相应存在显著差别。电力价格和市场机制是决定电化学储能收益机制的基础,因此各省电化学储能收益情况差别大。

 

9. 由于风电具有反调峰特性,风电装机占比较高的地区较为容易出现调峰问题,相应调峰辅助服务费用相对较多,主要包括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结合各省2018年度和2019年上半年调峰辅助服务费用看,预计辽宁、黑龙江、吉林、蒙东、山东、陕西、甘肃、新疆等省的企业受益。

 

10. 光伏装机占比比较高的地区更为容易出现调频问题,相应调频辅助服务费用相对较多,主要包括我国华北、西北和华东地区。结合各省2018年度和2019年上半年调峰辅助服务费用看,预计蒙西、京津唐、山西、陕西、新疆、宁夏、浙江等省区的企业受益。

 

11. 电化学储能通过峰谷价差套利的收益取决于各地区峰谷价差、储能充放电策略和储能循环次数等。根据测算,按照每日2充2放的充放电策略,在峰谷价差超过0.7元/kWh,且电化学储能循环次数超过4500次时,电化学储能通过峰谷套利收益足以覆盖自身增加的成本。

 

12. 我国多个省区的一般工商业和大工业峰谷价差超过0.7元/kWh,且广东、浙江等地区的工商业峰谷价差甚至超过1元/kWh。即使考虑到用户侧峰谷电价波动,化学储能在我国部门省区工商业用户情景已具备经济性。储能系统集成龙头企业阳光电源、比亚迪预计将受益。

 

13. 消纳弃用新能源、调峰等单一收益途径经济性仍较为有限,新能源强制配储政策仍是推动电化学储能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有望推动共享储能发展。无论是新能源强制配储政策要求还是共享储能商业模式都更适宜发展2h及以内时长的电化学储能,以兼容多种收益途径。

 

14. 新能源配储会导致企业成本剧增,政策落实可能不及预期。

 

国海证券-《制药装备行业深度报告:研发决定未来,制药装备产业迎来多重战略性增量机遇》


一、制药装备


制药装备,指用于药品生产、检查、包装等用途的机械设备。


工艺流程可以分为制备和包装两大部分。


应用类型可分为注射剂、固体制剂、生物工程、原料药、中药工程、检查包装、制药用水等设备类型,涉及蒸馏水机、胶塞铝盖清洗机、干燥机、灭菌机等多种复杂的设备和集成系统。


不同的产品和剂型要求对应的设备和产线各有不同,因此制药装备属于非标准型产品,往往需要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特别定制。


二、国内制药装备行业现状


1、行业分散度较高。据前瞻网数据, 2019年我国制药设备行业(会员企业)销售额379.5亿元,2015-2019 年复合增速12.3%。近十年来,制药装备行业由国家法规政策驱动的强周期行业开始向以业务模式升级和研发驱动为主的成长型转变。


2、头部企业研发投入增加,并在自动化、智能化方面取得进展。


3、布局全产业链业务。如国产药机龙头东富龙,从冻干机业务出发,逐步延伸至冻干系统,配合洗烘灌系统、药物称量与配制过滤系统、灯检装置、胶塞清洗机、轧盖机等辅助设备;再将冻干单元与工艺制造设备、制 水系统、HVAC 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成为冻干工程,实现通过预先设定参数完成冻干产品的自动化生产。


4、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从最初的基础制药到出售准备,逐步提升为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绑定下游客户,建立长期合作。


5、企业财务数据有所改善,这源于:1)激烈价格战之后一批中小型企业倒台,价格有所回升;2)拓展产业链上下游,布局的新兴高毛利业务逐步发力。


6、新冠疫苗设备贡献部分业绩;因交付期缩短,国产份额提升。疫情爆发后,疫苗厂商扩建疫苗产能,大量采购生产设备,主要包括科兴生物、智飞生物、康希诺生物、康泰生物、沃森生物等。目前公布的总产能建设在88亿剂左右。


过去由于疫苗价值较高疫苗厂商资金充裕,生产设备主要采购进口,进口份额达在85%以上。疫情爆发后,疫苗厂商无法等待进口设备的交货期,纷纷采购交付期只有2-6月的国产设备,国产市场份额或将大幅提升。


三、国内制药装备行业发展环境


1、创新药企产能建设需求。近年来,国内创新药申报数量增加,biotech公司获得大量融资,带来产能建设需求。制药装备行业作为制药企业上游,在新冠提供的切入口下,生物反应器、配液设备等销售国产化率有望提升,后包装线国产产品线相对齐全和技术稳定成熟,具备替代的条件。


2、CDMO行业快速发展。2017-2019年复合增速18.5%,2020年各 CDMO 企业营收增长,凯莱英(28.0%)、药明康德 (28.5%)、药明生物(40.9%)、康龙化成(36.6%)。2019年CDMO行业融资447起共1488亿元,资金充足,产能扩建伴随设备采购需求。


3、海外出口业务快速增长。根据制药装备行业协会,近几年我国制药装备出口额约在20~30亿元,头部企业海外营收呈稳步增长。


国内制药装备主要出口俄罗斯、印度及东南亚国家。长期看,印度仿制药企业众多但缺少自身制药装备产能,依赖进口。俄罗斯的医药尤其生物工程、疫苗受美欧封锁,疫情影响下向中国采购制药装备增多,带动国内出口业务增长。


 四、 风险提示 


1)制药设备性能和稳定性不及预期;

2)竞争加剧毛利率下降;

3)生物工程设备研发不及预期; 

4)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东方证券-《半导体刻蚀设备:多频共振驱动刻蚀市场,国产替代未来可期》


1. 刻蚀设备在半导体产业链中地位突出


半导体设备在硅片制造、前道及后道工艺中举足轻重。从产业链来看,半导体设备的上游主要是单晶硅片制造以及IC设计,下游则主要为IC封测。根据半导体设备在IC制造中应用的场景不同,一般可以分为氧化炉、涂胶显影设备、光刻机、刻蚀机等。


IC制造设备占半导体设备比例达80%,光刻、刻蚀和沉积设备为主要组成部分。从产品细分结构来看,目前供应的半导体设备主要为IC制造设备,其占市面上半导体设备的比重约为80%;在这些IC制造设备中,以光刻机、刻蚀机和薄膜沉积设备为主,根据SEMI测算数据,当前这三类半导体设备分别约占市面上半导体设备的24%、20%和20%。


刻蚀设备有望率先完成国产替代。从国内市场来看,刻蚀机尤其是介质刻蚀机,是我国最具优势的半导体设备领域,也是国产替代占比最高的重要半导体设备之一。


2. 市场+技术双轮驱动,刻蚀设备迎来市场机遇


根据SEMI的年终半导体设备总量预测,预计2021年原始设备制造商总销售额将达到1030亿美元,比2020年的市场规模猛增44.7%。在存储器需求回升、先进制程投资及中国大陆积极推动半导体投资的背景下,SEMI预计到2022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将扩大到1140亿美元。 


2013年,全球刻蚀设备市场规模约为40亿美元,随着闪存技术突破,存储市场拉动刻蚀设备需求明显增大,至2019年市场规模突破百亿美元,达到115亿美元。SEMI预测2025年全球刻蚀设备市场空间达到155亿美元,年复合增速约为12%。


我们认为,随着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半导体器件的需求将持续攀升。而作为半导体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刻蚀设备的需求也将水涨船高。


3. 国内产线建设持续加码,积极导入国产设备推动放量


中国大陆成为全球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承接半导体制造产能重心转移。根据SEMI统计数据,2020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达到712亿美元,增速为24%。2020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市场占全球市场的26.3%,首次超越中国台湾和韩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市场。国产刻蚀设备有望随着国内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而迎来黄金发展期。


中芯国际等国内晶圆厂积极扩产,拉动国产半导体设备需求。在半导体需求高涨以及芯片自制政策推动下,中芯国际、华虹集团等国内晶圆代工厂未来数年扩产计划仍相当积极。


国家政策陆续出台,驱动国产刻蚀设备行业持续发力。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于半导体产业政策的扶持力度,多项重磅文件相继出台,主要表现在对于整个IC产业链企业的政策优待以及对于半导体设备行业的相关规划与推动。


研报原文可以添加妙妙子微信(huxiuvip302)获取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