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段明珠
每逢发财报股价必跌,这对哔哩哔哩(NASDAQ:BILI;HKEX:9626;以下简称B站)简直成了颠仆不破的真理;3月3日财报发布后,B站又跌去近8个点,而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其市值已经跌去八成,目前仅剩107.67亿美元。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就最新的财报来看,B站过往的问题依然存在:
1、虽然Q4月度活跃用户增长了450万至2.717亿,但日活跃用户只增加了10万;且每个月活用户的营销费用进一步上升。看上去,在快手、爱奇艺等已接受用户增长即将见顶的事实,开始发力从月活向日活转化时,B站仍执着于破圈拉新,即使成本高企。
2、B站的营收增长并没有带来高质量的业务增长。其游戏和增值服务Q4的收入均比上一季度有所下降,营收增长主要由广告和电商业务带来,但这进一步拉低其毛利率水平。
3、B站实现盈利的时间看起来仍遥不可见,Q4其亏损虽有收窄,但主要原因是投资损失降低,而自身业务开支仍继续增加。Q4营收同比涨51%,但净亏损则同比扩大148%;在当前大环境下,资本市场并不鼓励这种“增长”方式。
但B站的股价眼下已经跌到30美元以下,是否已经见底?
B站的估值主要基于:用户规模不断扩张下,充满想象力的变现空间,本篇也将针对用户和商业空间两块来对其市值进行评估。
本文核心看点:
1、从用户价值角度,B站单DAU(日活)的成本最高,收益却最低;若比照快手,将单DAU的成本/收入拉平,B站股价还未到底;
2、从各商业板块估值角度,在B站商业化取得实质性突破前,不能算是好的投资标的;资本市场一直在等B站找到一个边际成本足够低的高收入业务。
一、B站用户比快手、爱奇艺的更“值钱”吗?
用户流量是互联网平台得以发展的基础。“得年轻者得天下”,B站最大优势是对Z世代的高渗透率,这仿佛是大家的共识。也有业内人士透露,B站用户相比其他平台价值更高。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B站股价被高看来自于其独特的用户价值。
抛开感性,用数字来验证以上两点。
首先,B站的Z世代活跃渗透率高出自QuestMobile的调研,但从下图可见,其还未高过斗鱼,而斗鱼市值当前仅剩6.46亿美元(3月3日盘后);爱奇艺Z世代活跃渗透率是B站的一半,但当前市值仅是B站的1/3。
相比来说,虽然抖音极速版和抖音Z世代活跃渗透率分别为165、115,但其用户量大,差不多同期(2020年7月)24岁以下的用户就占了49.42%(艾媒咨询);而B站2020年Q2的月活用户才1.716。
可见仅看这个数字,对市值作用不大。所以即使B站拥有对Z世代的高渗透率,也不是其市值得到高估的充分条件。
再看B站的用户价值。
过去通常将B站看做长视频领域中“3+2”中的一员,但当各平台面对全娱乐场景竞争与相似用户池时,其实可放在同一坐标轴下进行评估。此处选取长视频代表爱奇艺、短视频代表抖音、快手来与B站就用户价值做对比。
分别以各家市值、营收和成本除以DAU数字,得出单DAU对应的市值、收入和成本(仅供参考)。通过下表可看出,B站单DAU的成本最高,收益却最低;而对应的市值则仅次于抖音,略高于快手。
用户价值对比 | B站 | 爱奇艺 | 抖音 | 快手 |
---|---|---|---|---|
市值(亿美元) | 108 | 39.80 | 3000 | 438 |
营收(亿元) | 194 | 305.54 | 2941 | 980 |
成本(费用+内容+分成) | 258.12 | 350.33 | NA | 1080 |
MAU(QM,亿) | 1.71 | 4.81 | 6.7 | 4.1 |
DAU(亿) | 0.722 | 1.06 | 6 | 3.2 |
单DAU价值 | 149.58 | 37.55 | 500.00 | 136.88 |
单DAU成本 | 357.51 | 330.5 | NA | 337.50 |
单DAU收入 | 268.70 | 288.25 | 490.17 | 306.25 |
(数据来源:虎嗅妙投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注1:各公司市值选取截止至2022年3月3日盘后数据,字节跳动选取一级市场估值;
注2:B站和爱奇艺以财报为准,抖音营收为报道中字节跳动营收的八成,快手选取多家券商预估的保守值;
注3:为了更全面表现出获取与维持用户的成本,成本将内容成本、分成成本和三费计入,其中抖音未上市,成本数据暂缺;
注4:MAU/DAU以QuestMobile截止至2021年12月的数据为基准,如公司已披露2021年Q4的用户数据,则以披露为准。
由此可见:
1、B站目前的PUGC(专业用户自制内容)模式未必比以爱奇艺为代表的传统视频采购内容模式更省钱,与短视频平台相比成本也无优势。
为了维护内容生态的丰富和多样,B站如今同样需要投入自制内容,同时给UP主(上传视频者)分成;而由于B站中视频(时长在1分钟至30分钟的视频内容)更多,对内容供给端的要求更高,也就意味着其需要有高于短视频平台的激励措施(以直播为例,B站给UP主分80%,而业内通常为60%-70%);且由于用户破圈,获取新用户的费用也走高。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2、B站的用户活跃度高,社区氛围好,很多UP主、广告商会被吸引而来;但好用户不一定愿意给平台花钱;又或者平台没能转化这群用户的消费力。
B站的问题可能更多出在后者。虽然其看似开了很多转化口,比如电商、大会员等,但用户的感知较低;高付费额的游戏业务占比又在下降(具体的原因在第二部详细讨论);和爱奇艺对比来看,B站的会员付费率不到其一半。
3、在单DAU对应市值上,B站最应该对照的其实是快手。
B站单DAU估值几乎是爱奇艺的5倍,虽然长视频用户是逐爆款剧而居的“游牧民族”,和B站的黏性(用户时长、留存率)差很多,但如果高黏性没能带来高转化,这么大的估值差距显然有些不太合理。
而如果拿B站与抖音对比,两者在模式(一个是社区,一个是算法)上差异较大,用户规模、商业化进程等也无法拉齐,B站很难达到抖音的水平。
快手用户虽然大概率不被B站用户看得上,但两者都带有社区性质,只是核心用户群定位不同,在用户留存、商业化上也各有优劣势;且两者面临的大环境相似,最终快手在规模上还更有优势(快手预计实现4亿日活,B站目标是4亿月活,按现有比例是1.1亿日活),所以当前阶段可作为估值参考。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则若将单DAU的成本/收入拉平,比照快手,当前B站的估值应该在86.7亿-104.7亿美元之间;也即,纯从当前用户价值角度来看,B站股价还未到底。
二、B站的商业价值有多大?
B站的商业变现模式足够多元:手机游戏、增值服务、广告和电商及其他。总体来说,B站Q4营收的增长主要来自广告和电商业务,尤其是广告业务同比增长120%至15.9亿元,增速为四大业务之首。而B站Q4手机游戏收入从上一季的13.91亿元回落到12.95亿元;增值服务收入为18.95亿,略低于上一季。受业务结构转变的影响,B站Q4的毛利率进一步下滑至18.99%。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B站当前各项业务的问题已被反复提及:
广告业务虽增长快,但一则基数还小,二来没有贴片广告形式,也会限制商业天花板;电商收入主要来自App底部的会员购,售卖产品为手办、周边、演出或漫展门票,以及会员盲盒,但这是小众+非刚需市场,做大的空间有限;大会员同爱奇艺们的模式无二样,在长视频未能跑通前,B站也很难超越;至于游戏,无论是代运营还是自研,B站都难以在短期内拿出下一个爆品,只能吃老本。
所以资本市场一直在等B站找到一个边际成本足够低的高收入业务。
本篇不再对各业务具体情况做详细探讨,感兴趣可以看《导致B站股价大跌的3个因素中,这个最关键……》,以下重点探讨各业务板块的估值。
B站游戏板块可简单参考心动公司。心动公司游戏包括自研和平台,在用户数等指标上与B站也有可比性。心动公司2020年游戏营收28.48亿,当前市值100亿港元(约合12.8亿美元)。B站2020年游戏收入为48.04亿,2021年游戏收入为50.90亿;直接换算的话,其游戏业务估值为21.9亿-22.9亿美元。
B站电商业务主要是二次元周边销售,2021年总收入28.34亿元,但该品类终端销售毛利并不高,也很难找到直接的对标标的,此处以市销率估值法来估算。假设GMV是营收的8-10倍,B站电商GMV大致在280亿左右,参考主流电商平台市值/GMV大致在0.6左右,B站电商估值在26亿美元左右。
B站增值服务和广告业务可参考爱奇艺。爱奇艺Q4会员收入41亿元,每日平均订阅会员总数9700万,会员的月平均收入为14.16元;广告收入为71亿元;当前市值37.9亿美元。同期,B站会员收入为爱奇艺1/2,广告收入为其1/5,付费会员为其1/4;所以当下B站这两块业务的估值不应该高于爱奇艺的37.9亿美元。
将以上各业务板块估值加总,B站总估值为86.8亿美元左右;处于从用户价值角度估算的下限(侧面印证,B站的商业化没有用户价值大)。
最后提示一个风险,B站还可能有因不当泛化而失去资本市场偏爱的可能性。
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在B站2021年最新的百大UP主名单中,游戏区UP主所占比例进一步缩小,知识、美食等垂类比例增加,甚至还照顾到更小众的领域。
虽然这样有利于搞活B站社区生态,吸引更多非二次元用户,避免出现陈睿担心的“世外桃源也会被坚船利炮干掉”,但眼下游戏、电商、包括大会员等业务显然还是更能吸引二次元用户转化;用户基数短时间是变大了,但商业转化跟不上,无法形成良性的生态,最终还是会削弱平台价值。
说到底,在B站商业化取得实质性突破前,不能算是好的投资标的。
(注:以上各估算环节均以简化形式进行,计算结果不可能完全正确;线性思维在股票交易中很难取胜,是以仅供参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