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俄乌冲突对全球半导体市场有何影响?|AI内参
2022-03-03 15:35

俄乌冲突对全球半导体市场有何影响?|AI内参

文章所属专栏 全球科技纵览·趋势必读 第二季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11:23

头图|视觉中国


如果说人类能从 20 世纪的战争中吸取经验,那么“战争进程从来都不可预测”或许会成为其中的一个选项,而上周开始的乌克兰战争也留给世界一系列巨大的不确定性,比如芯片与 AI,本期将提供几个思考方向。


2021 全球半导体融资再创新高,中国半导体融资热度也持续升温,两份数据反映了资本市场的火热,而其背后,还有三个产业层面的思考角度。


本期还将关注:


  • 阿里云营收与阿里的芯片新布局;

  • 百度财报后,“分拆百度?”;

  • 黄仁勋、扎克伯格专访;

  • 梅赛德斯、博世的自动驾驶新布局;

  • 自动驾驶卡车领域持续火热;


焦点


  • 乌克兰战争、AI 与半导体


如果说人类能从 20 世纪的战争中吸取经验,那么“战争进程从来都不可预测”或许会成为其中的一个选项,而上周开始的乌克兰战争也留给世界一系列巨大的不确定性。


比如半导体。市场调研机构 Techcet 汇总了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半导体关键原材料,其中乌克兰的氖气和俄罗斯的 C4F6、钯成为半导体产业链的重要材料。


尽管诸如 SIA 这样的公司已经声明,多样化的关键材料供应,可以避免战争对芯片供应链的直接影响,但路透社援引日本芯片从业者的话指出,芯片制造商可能不会有直接影响,但是他们的上游供应商则需要调整自己的供应渠道,由此带来的是原材料涨价,并会传导到下游芯片厂商那里,换句话说,接下来的芯片市场不仅将继续短缺,可能还会涨价。


再比如人工智能。这可能是第一场 AI 技术上场博弈的战争。


财富》杂志称,乌克兰与俄罗斯都将集成 AI 技术的无人机投入战场,乌克兰采用的是来自土耳其制造的 TB2 无人机,可实现自动起飞、降落与巡航,并由人类操作员决定何时投下炸弹;与此同时,俄罗斯使用的是一种类似二战期间“日本神风敢死队模式”的无人机,该无人机可以在指定区域不断盘旋、检测目标,确定目标之后,直接撞上去,并引爆携带的炸弹。


网络战争的较量同样激烈。无论是基于 Deepfake 伪造的图像、视频,形成误导信息甚至假信息,还是通过 AI 技术分析大量社交媒体上的公开信息,从而形成新情报,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无处不在。


而透过来自社交媒体上一群 AI 研究者的讨论,或许我们应该看到一个事实:关于人工智能的任何讨论都应该局限在实验室或“真空”里,这些技术正在世界各地深刻影响某些人的生活甚至决定他们的生死。


“技术不是答案”,其中一位 AI 研究者如是说道。


市场


  • 2021 全球半导体融资数据


根据 Register 的报道,2021 年全球半导体领域融资总额达到 194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结合一份来自亿欧统计的中国半导体创业公司融资数据来看,过去的 2021 年,中国芯片相关企业共完成 287 笔融资,同比增长 67.78%,总金额高达 680.68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40.7%。


亿欧这份数据里还有一个细节,就是2021 年融资超过 10 亿元人民币的芯片公司为 21 家,这比 2020 年增加了 3 倍(当时只有 5 家公司)。由此可见,资本市场对于所谓头部公司的押注持续增加。


两份数据反映了资本市场的火热,而其背后,还有三个产业层面的思考角度。


其一,如果把时间线拉长,2000 年之后半导体产业的一大趋势是整合,各种收购与兼并让整个产业高度集中。


但随着英特尔、博通等产业巨头陷入“创新者的窘境”,以及大量新的计算场景,特别是机器学习的爆发,为半导体领域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这构成了近几年创业热潮兴起的根本原因。


其二,火热的资本市场到底能持续多久,依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半导体创业公司与硅谷长期以来所热衷的软件公司不同,既需要巨额的融资,更需要一定的时间。


此前,我曾分享过一个“半导体创业公司的 1 亿元人民币融资可以烧多久”的案例,来自英国的芯片产业公司 Cerebras CEO Andrew Feldman 也曾分享过一个数字:


半导体创业公司需要 5000 万美元,以及三年时间来打磨第一个产品,相比之下,软件公司可能只需要 200 万美元,并且可以快速交付市场,等待客户与市场的检验。


其三,长期以来,半导体创业公司的退出方式几乎都是被巨头收购,但现在,无论是 SPAC 还是传统的 IPO,都成为新的选项。


但透过顶着“中国 AI 芯片第一股”旗号寒武纪的市场表现来看,芯片创业公司营收持续增长的同时,研发、销售成本也在大幅增加,下图展示的是这家公司 2021 年的营收业绩,2021 年净亏损 8.47 亿元人民币,过去一年,该公司的市值差不多缩水一半。



2022 年,车载 AI 芯片创业公司地平线的上市将成为中国芯片创投领域的关键时刻,创业公司的“故事脚本”也需要持续迭代。


巨头


  • 阿里云


上周阿里巴巴发布 2022 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其中阿里云总收入 264.31 亿元,抵销跨分部交易后收入为 195.39 亿元,同比增长 20%。


财报还透露了几个信息,其一,增长主要来自金融及电信行业;其二,强调“云钉一体”的价值,特别是降低了制造业、零售、物流等行业使用云计算的门槛;其三,钉钉上的制造类应用数量同比增长近300%。


与此同时,过去两周,阿里巴巴继续在芯片领域加大赌注,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 19 家新股东投资睿力集成,睿力集成旗下子公司长鑫存储是国产 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重要厂商,拥有 DRAM 的设计、研发与生产能力,公司目前已建成第一座 12 英寸晶圆厂并投产。


有媒体发现,一家名为“南通传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刚刚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周明,注册资本 5000 万元人民币,该公司由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100% 控股。经营范围包含: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销售;网络设备销售;集成电路销售;制冷、空调设备销售等。


  • 高通


高通本周展示了新一款 5G 基带:X70。相比于上一代,新基带不仅引入机器学习算法,还集成了一个单独的 AI 处理器,用于加速网络连接,并降低功耗。根据高通的说法:AI 未来会像在拍照、影像中一样,为 5G 体验带来不同。


这款基带将于今年下半年交付客户使用。


  • Meta


马克·扎克伯格上周展示了该公司在元宇宙领域的一系列技术突破,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 Builder Bot。简单来说,这个工具可以让 AI 帮你在虚拟世界里得到任何东西,比如演示视频里,扎克伯格说要海滩、白云,虚拟人物立刻“得到了这些东西”。



另外,扎克伯格日前还接受了网红学者 Lex Fridman 的专访,两个小时里谈论了非常多的议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这里观看视频。


  • 百度


百度本周发布 2021 第四季度财报,总营收 331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9%。其中,非核心业务——包括智能云、自动驾驶等板块在内的新业务,营收 69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63%,营收占比为 26%,上年同期的数字是 18%,为此李彦宏在财报分析师会议上强调 AI 与云带给百度的变化:


展望今年,借助政策方面的积极因素,我们将继续拓展人工智能云服务,并不断在智能驾驶方面取得突破。同时,在移动生态系统方面,我们也会专注于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制作的内容也可能在未来一年成为差异化的内容类别。总的来说,今年我们会看到人工智能技术对于百度业务增长的驱动将更为明显。


考虑到宏观经济、疫情反复叠加对于广告的影响,这份财报的数字还算不错,资本市场也在财报发布后给出了积极反馈,只是,无论是云还是自动驾驶,抑或是 AI 芯片,短期内的盈利几乎不可能,“分拆百度?”这是我看到的一个角度


  • 英伟达


黄仁勋上周接受科技媒体 VB 的专访,话题涉及到收购 ARM 失败后的公司战略、元宇宙等。几个要点:


  • 英伟达并没有拒绝 RISC-V,而黄的说法显示出这家公司非常“务实”;

  • 全球已经有超过 700 家公司开始使用或测试英伟达的 Omniverse;

  • 2022 年将是英伟达自动驾驶的重要一年。


未来驾驶


梅赛德斯·奔驰计划今年在美国推出自动驾驶软件。据了解,在某些高速路段, Drive Pilot 软件可以实现 L3 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车速会被控制在 37 英里/每小时(约合 60 公里/小时)。


博世收购一家高精地图公司 Atlatec交易完成后,Atlatec 虽然将继续独立运营,但会作为博世跨领域计算集团的重要一员。


这家成立于 2014 年、总部位于德国卡尔斯鲁厄的公司目前拥有 25 名员工,分布在德国、日本和美国。


也是在上周,博世表示将扩大其位于德国罗伊特林根的芯片工厂规模,博世预计会再追加 2.5 亿欧元的投资。


中国自动驾驶卡车公司嬴彻科技完成 1.88 亿美元的 B+ 轮融资,此轮融资由红杉中国、君联资本联合领投,现有股东美团、蔚来资本、斯道资本、博华资本等跟投。嬴彻科技还表示,已经联合主机厂伙伴在 2021 年底实现 L3 级别自动驾驶卡车的前装量产,并与多家行业头部货主在多条线路上开展常态化的商业运营。


自动驾驶卡车领域最近很热闹:


  • 1 月 28 日,自动驾驶卡车公司智加科技与跨境物流企业“全球捷运”签署战略合作,将自动驾驶技术与清洁能源技术应用到集装箱卡车干线运输市场;


  • 1 月,Waymo 将自动驾驶技术引入 J.B. Hunt 的卡车车队;


  • 1 月,图森未来宣布将使用英伟达自动驾驶软件,并与 Navistar 合作开发自动驾驶卡车,预计 2024 年投产;


  • 2 月,主线科技称,2022 年将重点推进自动驾驶卡车量产与干线物流自动驾驶业务发展;


  • 2 月,Waymo 与物流公司C.H.Robinson 达成合作,将在美国德州测试自动驾驶卡车。


Waymo 获得法院许可,允许该公司对自动驾驶相关技术保密。此前,加州 DMV(车辆管理局)要求 Waymo 提供该公司上路测试车辆的部分技术细节,包括如何确定自动驾驶车辆的控制权变化、何时向自动驾驶汽车车队提供支持,以及该公司如何处理脱离事件和碰撞事件等等。


与此同时,Waymo 与通用旗下的 Cruise 本周获得加州公共事业委员会的许可,两家公司可以在人类安全员在场的情况下对自动驾驶出租车进行收费。


路透社称,这些条件还包括运营时间,比如 Cruise 的车辆只能在晚上 10 点到早上 6 点运营,还有速度和天气限制,一旦出现大雾或大雨天气,都不允许外出。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