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视觉中国
该篇是“指数基金系列”第四期内容,上期介绍了关于光伏、军工、半导体的ETF基金投资标的,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区别,本篇将单独介绍大家比较关心的科创50。
由于科创50是一个跨行业的宽基指数,不同于之前各个方向上的指数,因此我们将按照此前拆解上证50、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的方法,对科创50进行详细拆解。
科创50是一个偏科技方向的综合型指数。
它的诞生伴随着科创板的设立和完善。科创50指数是在2020年中颁布,不过指数开始的时间点在2019年的12月31日,起始点位为1000点,12月16日的收盘点位为1425点。指数包含的权重股全部为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的个股。
在选择权重股时,除了对上市时间有一定要求外,基本是按照市值大小的顺序进行选择。它的调整时间为季度调整,这是和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这三大指数差别较大的地方,每次调整不超过5只,这让科创50更新换代的速度大大加快。
一、科创50的行业构成
如果按照正统的行业分类来看,科创50中有49.82%的信息技术,26.39%的工业,13.48%的医药卫生,5.61%的可选消费以及4.7%的原材料。整体来看,它不如沪深300和中证500全面,相较于三大指数而言更聚焦科技方向。
不过,这种行业分类很难令普通投资者了解指数权重到底是什么,因此,我们按照大家可以理解的投资分类,对个股进行了重新划分。
占比最高的是芯片,高达34.7%;其次是占比19.05%的新能源车;第三位则是占比15.9%的高端工业。这三大方向累计占比高达69.65%,基本上可以主导指数的走势。
再往后则是占比12.38%的计算机,占比4.68%的生物制品,占比3.89%的医药,占比3.43%的家电,占比3.26%的新能源,以及占比2.72%的医疗器械。不过这些方向权重占比较小,除非板块出现巨大的涨幅,否则对指数趋势变动的影响不大。
在以前关于上证50、沪深300和中证500的三期指数专题中,将上证50总结为偏向金融、消费,平均市值在3000亿以上的大盘指数;沪深300是覆盖面更全,制造业属性更强,平均市值在1000亿以上的大盘指数;中证500是带有典型传统工业、周期色彩,平均市值在200亿-500亿之间的中盘指数;那么科创50就是偏高端制造业,平均市值在300亿-600亿的中盘指数。
上证50、沪深300和中证500算是非常典型的“宽”基指数,包含的方向和行业都比较广泛,更具有市场代表性。科创50虽然也是宽基指数,但它的“宽”,只集中在前占比接近70%的三个细分方向上。
而且,由于权重股只能从科创板个股中挑选,所以科创50虽然是偏高端制造的指数,但因为不能涉及到主板和创业板个股,所以在市场代表性上就有所欠缺。这种似宽实窄的行业分布,更类似于十年前的上证50,当时的上证50有超过70%的权重,集中在上交所主板的银行、保险、证券这三大金融行业中。
从上证50到科创50,这种热门指数背后权重的演变其实正是经济结构转换的一个缩影,这也是股市和经济息息相关的一个证明。
为了探究最近两个月科创50指数上涨的驱动力,我们在文稿中放了10月中,至今各个方向给科创50贡献的拆分。可以看到,驱动科创50上涨的正是占比接近70%的芯片、新能源车和高端工业方向。至于权重不高,但贡献突出的新能源方向,主要是因为科创50的权重股之一天合光能涨幅明显,以一己之力对科创50的上涨,做出了非常高的贡献。
二、科创50的估值
科创50由于推出的时间较晚,所以数据可比的时间周期不长。一年半的区间,并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比较有参考意义的估值区间,无论是PB,还是PE,都没有任何参考的价值。
举个例子可能更容易理解,一个学生经过几十次考试,能让我们摸清楚他得分的上限和下限,但几次考试,并不能给大家提供一个有效的分数参考区间,因为他得分的极高值和极低值,并不一定能在区区几次考试中就展示出来。
类似的例子还有,恒生科技、光伏、5G等。所以不要认为,这些时间周期短的指数估值水位低,就可以买入,这个0%其实没有任何意义。
之前,跟大家强调过很多次,指数估值可以拿来参考,可以作为决策体系中的一部分,但绝对不能当作唯一的标准。估值指标在投资体系里的重要性占比,最好在10%以下,如果超过了20%,甚至买入指数的唯一原因是因为估值低,那可能证明你的投资体系非常不完善。
估值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个是股价,一个是业绩。
估值短期的变动可能是由于股价,可能是由于业绩,但更可能是跟两者同时相关。因此,在投资中,估值不是决定买入卖出的标准,而是用来验证投资逻辑,辅助投资的。
比如,一直拿来作为反例的中证传媒指数,自从2015年见顶以来一路下跌,在2019年1月份之前的四年里,估值一直都是最低的水平,而且基本上每个月都在创新低。这种估值的低估是抄底的理由吗?历史已经给出答案了,具体可以看下面的图标。可以想象如果过去六年,选择中证传媒作为定投的标的,会是什么样的心态。
虽然中证传媒指数在2020年初估值出现了很大反弹,但这并不是主要由股价带来的,而是因为成分公司业绩出现大幅下滑,所以中证传媒指数估值在反弹之后,又开启了从2020年中至今估值和股价双杀的局面。
三、总结
科创50是一个似宽实窄的“宽”基指数,芯片、新能源车、高端工业三个方向占比高达70%。
虽然某种程度上,能够代表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但因为局限于科创板,没有主板和创业板的成分股,因此市场代表性不足。因为科创50的推出时间较短,所以它的估值没有什么参考意义,大家可以暂时不用考虑这一指标对投资的指导意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