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提前布局20万亿的养老赛道?重点关注这四大方向
2021-12-17 14:49

提前布局20万亿的养老赛道?重点关注这四大方向

文章所属专栏 投资就是选赛道:讲透6大热门赛道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10:47

头图|视觉中国

 

上篇对养老产业的供需基本面,以及目前存在的痛点进行了梳理。


本篇再来梳理一下养老产业的主要方向,广义养老涵盖的产业众多,中证养老产业指数前十大权重股,甚至还有游戏公司和传媒公司。除此之外,还有医药生物、非银、家电、酒店旅游、教育等产业。但我们要讲的养老产业相对更窄一些,主要是一些主要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行业。

 

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养老院,但其实养老院只是一小部分。我们在养老产业的规划上采用的是“9073”或“9064”模式,就是指90%的居家养老,既不需要护理也不需要床位;6%-7%的社区养老,只需要护理不需要床位;以及3%-4%的机构养老,就是养老院,既需要护理又需要床位。


这和日本模式类似,日本90%以上的老人也是以居家和社区为主,在养老院的只是一小部分。在这个基本模式之下,未来养老领域最有潜力的是以下几个重点赛道:

 

  • 第一个是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


如果将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结合起来,也就是具备了医疗基因的养老院。因为,对于需要去养老机构的失能老人,他们需要的不仅是“养”,主要还是“医”,而过去“医院不养,养老院不医”是养老市场的一大痛点。


而其中有政策的原因,民政、卫计、人社三个部门各管一摊,协调不畅。比如,民政要求卫计部门批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养老床位可以和医疗床位转化实现医保报销,但人社部门认为医保报销容易失控,很多时候就卡住了。一旦这个问题解决,医养结合就能真正做起来。

 

从该角度来看,出身医疗行业的公司会更有优势


比如号称日本甚至亚洲排名第一的养老服务机构“日医学馆”,就是从医疗管理转型做养老的。1996年开始做养老,2002年上市,现在在日本有1400多个网点,其53%收入来自长期护理服务,38%来自医疗支持,典型的医养结合。而之所以能成功,靠的是原来扎实的医疗能力,其建立了一个8000多家签约医疗机构的网络,从急诊医疗到康复护理都能提供便捷的服务。

 

再比如中国台湾很有名的长庚养生文化村,这几年很多内地公司去考察合作,其核心就是长庚医院,它本身就是台湾排名第一的医院,做起养老来,有天然的优势,反观大陆的很多养老院,都是房地产公司在做,逻辑上不如医疗类公司专业。

 

  • 第二个是养老设备,主要是居家养老用到的一些养老器械和系统。


正如前面讲的,由于老年人口抚养比快速上升,未来90%的人还是要靠居家养老,这是养老的主战场。但该战场和养老院不太相同,很难做到医养结合,成本太高。因此,一定要有配套的设备和系统,来帮助老人在没有人的情况下,保障自身健康。

 

传统养老器械其实包含在大医药课程中讲的家用医疗器械,很多都是和老年人的健康监测或康复诊疗相关的。其中,需求最大的就是制氧机、电子血压计、血糖仪等家用器械,这个领域有一些医药上市公司在做,目前市场品牌较强、机构最为青睐的就是鱼跃医疗。截至2021年中,共有311只公募基金持有鱼跃医疗。

 

除此之外,未来的新方向就是新型智慧养老设备,比如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智能防护、智能健康监测以及远程诊疗等等。

 

举一个小案例,老年人在家最害怕的是什么吗?其实是跌倒。根据世卫组织的一组数据显示,每年有30%的65岁以上老人发生跌倒,15%发生两次以上,其中30余万人死亡;跌倒死亡是老年人群因伤害死亡的第一大死因,老年人因为跌倒,期望寿命会缩短5-10年。

 

过去,大部分家庭根本不重视这件事,就说一个最简单的。大家看《沉默的真相》里白宇最后自杀用的那个老年扶手,很多家庭就没有,但如果去日本的话,会发现在楼梯、卫生间、走廊很多地方都有扶手。

 

这一点我们都没做到,更别说一些智慧化的手段,比如,以色列有一种智能的鞋子B-shoe,可以在老人失去平衡的时候自动把老人的脚往后挪动,重新获得平衡;又比如,美国一家叫Active Protective的公司做了一款可以随时穿戴的安全气囊,老人一跌倒就能自动弹出,可以减轻90%的冲击力,2016年也已经商用了。

 

硬件是智慧的基础,关键还是背后的软件系统,未来依靠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系统,可以有效的形成一个闭环:通过智能穿戴设备监测老人的健康风险,收集老人的健康数据,通过定位系统和智能看护系统及时预警老人的危险信息,通过远程诊疗与医院建立绿色通道,快速诊疗。比如,以色列的养老龙头Natali就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居家养老综合系统,商业收益也非常可观,远程诊疗和紧急呼叫的毛利率能高达60%。

 

不过,由于国内的养老产业还没到爆发期,养老观念也还不成熟,所以很多新型设备的普及率还不高,市场有待开发。

 

  • 第三个是养老地产。


地产作为上个时代的风口,在老龄化时代同样有机会,就是养老地产。什么叫养老地产?核心是能满足老年人的两大需求——医和养,但和纯粹养老院又有区别,居住属性更强。除了自然环境和一些适老基础设施,更关键的是产业链上下游的服务,比如上游的养老保险、下游的医疗保健


目前,这个赛道上除了传统地产公司,比如万科、绿城,还有保险系公司,比如泰康打造的泰康之家。未来这两类公司都有机会,类型不同,前者可能更偏地产的居住属性,而后者可能更偏养老服务属性。


但从投资的视角看,这些公司都不是以此为主业,所以还没有直接相关的标的。

 

  • 第四个是养老金融。


金融是养老里面非常关键的一环,尤其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


日本的养老产业成功很大程度上依靠金融,日本有一个《介护保险法》,这里的介护就是看护的意思,这条法规规定被看护的人只需自付10%的费用,减轻了老年人的成本。

 

介护保险将40岁以上的国民纳为参保人,介护保险费的50%由政府负担,个人保费支付50%,其中22%来自一类保险人,主要由年金来支付,28%来自二类保险人,主要由其缴纳的各项社保来支付,有了这样的资金保障,老年人才能放心的享受养老服务。

 

养老金融体系有三个支柱。简单来说,第一支柱就是国家帮你兜底的基本养老保险,退休之后的退休金就是来自这里;第二支柱就是企业帮你缴的企业年金等,现在能交这个的很少,大部分是国企;第三支柱就是自费投资的一些养老金融产品。

 

美国三大支柱的比例是1:6:3,而我们是8:2:0,这直接导致国家的养老负担过重,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情况下,社保基金已经承担了很大的压力。第二支柱也相对比较成熟,但第三支柱却严重缺位,这是未来必须去发展的一个支柱,否则养老的资金保障很难持续。

 

第三支柱的产品会以“养老目标基金”为主,这种产品和一般的基金不一样,主要是资金的期限相对较长,需要更专业的产品设计和管理团队,但现在市场上还没有特别好的供给,而这正是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直接相关的就是保险机构。除此之外,券商、基金也都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产品。从投资的角度看,这其实是个人财富管理赛道的一个重要分支。

 

总的来看,养老产业最值得关注的四个细分赛道,包括医养结合、养老器械、养老地产和养老金融等。虽然,由于养老产业刚刚起步,所以目前A股市场上以此作为主要业务的公司还比较少,但相信未来在一二级市场都会有更多的优质公司出现。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