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张博
头图 | 视觉中国
本文核心看点:
1、800V快充技术被国内汽车厂家广泛认可,局部创新引领相关产业链业绩释放;
2、SiC产业链中衬底的加工难度是最高的,价值量也是最大的。
又到了布局下一年投资机会的时刻,2021年的资本市场在“双碳”政策下掀起了巨大的新能源行情,2022年的投资机会又会是什么呢?
要发掘明年的机会并不容易,首先要能获得主流市场投资机构认可,必须有很明确的投资逻辑,产品或技术推出市场后能解决用户痛点,甚至有可能成为爆款,最好在产业链爆发的前夜,市场渗透率能翻倍提升。
最近的市场上,汽车零部件非常火爆,明年新能源汽车如果在某个细分领域有创新,可能也会产生一波行情。
看新闻,广州车展上小鹏推出了一款充电5分钟,行驶200公里的SUVG9 ,这如果是真的,那可能会解决电动车“里程焦虑”的痛点。
(资料来源:网络)
那么这个技术到底是只是个噱头还是能真正量产的呢?
如果这能量产,那可能真的会成为爆款。为什么该车有这么快的充电速度,难道其他品牌做不到么?
一、800V高压SiC的平台能否大规模推广?
查阅了详细资料后,才知道小鹏G9的关键核心技术是用了800V高压SiC的平台,这是国内品牌首个能基于此技术的量产车。这项技术在2019年保时捷就在Taycan上用过,Taycan20分钟可以补充80%的电量,这是800V高压技术在汽车上的首次应用。
SiC是第三代半导体的一种,SiC器件应用于车载充电系统和电源转换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开关损耗、提高极限工作温度、提升系统效率,SiC在新能源汽车上不仅可以有效提升电动车10%以上的续航里程,还能减少80%的电控系统体积,在保证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大大减轻汽车的重量。
但两年多时间过去,Taycan仍是唯一拥有800V架构的量产电动车。不是800V不香,而是800V太贵了。800V架构首先对高压元器件提出更严苛的标准,必须采成本高昂的SiC模块,其次还涉及到包括电池、线束等在内的系统性调整和匹配。
那么其他品牌是否认可这项技术呢?如果所有的整车厂都采用这个技术,那可是一个行业的重大变革。
一番探索之后,竟发现,多数车厂都计划用这项技术推出新车,这将是很大的产业机会。
(资料来源:券商研报)
800V快充技术如果可以大规模应用,无论哪个品牌的车胜出,相关零件制造商可是幕后的大赢家。
在目前的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当中,电力转换是通过控制IGBT的开关来实现的。IGBT是硅基材料,无法承担更高的电压,工作温度也有限制,在800V快充技术中,SiC(碳化硅)材料拥有更低的导通损耗、耐高温、高导热能力,因而开始逐渐被广泛使用。
特斯拉公司的 Model 3车型采用以24个SiC(碳化硅) MOSFET 为功率模块的逆变器,是第一家在主逆变器中集成全碳化硅功率器件的汽车厂商;目前全球已有超过20家汽车厂商在车载充电系统中使用碳化硅功率器件。
SiC不仅应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在光伏发电应用中,使用碳化硅MOSFET或碳化硅 MOSFET与碳化硅SBD结合的功率模块的光伏逆变器,转换效率可从96%提升至99%以上,能量损耗降低50%以上,设备循环寿命提升50倍。
当然,SiC在家电领域,高铁领域和其他工业应用领域都有应用:
SiC目前的应用场景这么火热,那么其上下游产业链中哪个环节最能受益?
二、SiC产业链中衬底价值最高
SiC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上游包括衬底和外延片的制备;中游环节包括芯片、器件或模块的设计、制造和封测;下游环节则是终端应用。
(资料来源:券商研报)
其中衬底的加工难度是最高的,它的价值量也是相对最大的,占总价值量的一半左右。
从产业格局看,全球碳化硅产业格局呈现美国、欧洲、日本三足鼎立态势。其中美国全球独大,占有全球碳化硅产量的70%~80%,碳化硅衬底市场CREE一家市占率高达六成之多;欧洲拥有完整的碳化硅衬底、外延、器件以及应用产业链,在全球电力电子市场拥有强大的话语权;日本是设备和模块开发方面的领先者。
根据预测,SiC衬底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为11亿美金,中国厂商市场份额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国内 SiC产业链百花齐放,衬底领域国内较为领先的企业有天科合达、山东天岳(未上市)等,根据 CASA,2020 年上半年,两家SiC衬底合计市占率达到7.9%。外延领域国内较领先的企业有瀚天天成、东莞天域等。器件设计方面,国内泰科天润、斯达半导、 中车时代电气、基本半导体等也在加快SiC器件研发及扩产。
由于SiC器件制备过程与Si(硅)有显著差别,在SiC领域,国内厂商与国际厂商起步差距较Si基小。未来随着产业链上厂商持续进行产品研发及产能扩张,国内厂商在 SiC 时代将加速追赶外资厂商,缩小差距。
既然SiC的前景这么好,如果能找出相关SiC衬底的公司,这不就是一次很好的投资机会么?
三、A股生产SiC衬底的主要上市公司有哪些?
在建生产项目的主要有三安光电、露笑科技和新洁能,其中三安光电和露笑科技有SIC衬底产能。
1、三安光电
三安集成是全球少数实现SiC从材料到封装一体化的半导体公司。目前,三安集成是继科锐、罗姆后实现SiC垂直产业链布局的厂商,在国内更是行业先驱者。三安具备的产业链一体化能力有利于增强品控、提高交货能力、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1)160亿投产SiC产业园
2020年6月,公司公告在长沙高新技术园区成立子公司,投资160亿元于SiC等化合物第三代半导体项目,包括长晶—衬底制作—外延生长—芯片制备—封装产业链。该项目 2020 年7月开工,计划 2021年6月试产,预计2年内完成一期项目并投产,4年内完成二期项目并投产,6年内达产。
2020年12月三安集成首次推出1200V 80mΩ SiC MOSFET,目前已完成研发并通过一系列产品性能和可靠性测试,可广泛用于光伏逆变器、开关电源、脉冲电源、高压 DC/DC、新能源汽车充电和电机驱动等领域,能够减小系统体积、降低系统功率,提升电源系统功率密度,目前多家客户处于样品测试阶段。
(2)联手新能源客车龙头加快导入汽车产业链
2020 年9月,三安集成与金龙新能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SiC器件在新能源客车电机控制器、辅驱控制器的样机试制及批量应用。
根据 Wood Mackenzie,中国目前纯电动客车保有量超过40万辆,占全球纯电动客车保有量 98%。随着上一轮客车补贴结束,车企正积极寻求技术创新。在 DC/DC、车载充电器、控制器及充电桩中使用 SiC 器件有利于电动汽车实现轻量化、快速充电、提升续航里程。
2021年新一轮电动客车替换周期即将开启,Wood Mackenzie预计中国新能源客车2023年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到2025年将达到130万辆。三安与电动客车龙头合作,最有望受益电动客车SiC渗透率提升。
更详细的三安光电介绍,请看这篇文章:12年涨12倍,最近被明星基金重仓,这支芯片股能否上车?
2、露笑科技
露笑科技主要从事漆包线业务和光伏发电业务,根据21年中报披露,公司的漆包线营收占比最高,为73.80%,光伏发电营收占比16.25%,机电设备营收占比9.44%,汽车配件营收占比0.51%。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由于目前业务中传统行业占比较大,公司的营收和利润并不平稳,2018 年净利润亏损9亿多,主要原因受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内光伏“531”政策影响,计提了商誉减值和应收账款坏账。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公司在2014年4月与伯恩光学合资设立伯恩露笑,从事蓝宝石晶球、晶棒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主要生产80kg和110kg 晶锭,2014年底完成200台蓝宝石长晶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2015年1月开始试生产。
该项业务本预计为苹果生产蓝宝石屏幕,但因苹果改变技术路线,最终未采取蓝宝石屏幕,伯恩露笑后续也逐步收缩蓝宝石业务的布局。由于露笑科技在布局蓝宝石业务期间积累了大量的生产蓝宝石长晶炉的经验,由于蓝宝石晶体和碳化硅晶体生长之间的相似性,公司凭借在蓝宝石业务上的深厚积淀,已突破多项碳化硅长晶炉及长晶环节关键技术: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碳化硅项目公司合肥露笑半导体从2020年11月份破土开工建设,2021年3月份一期厂房结顶,5月份内部公辅设备开始安装调试,6月份部分设备开始进场安装。随着衬底加工设备、清洗设备和测试设备的逐步到位及加工工艺优化,合肥工厂9月份基本实现6英寸导电型碳化硅衬底片的小批量生产。
3、新洁能
新洁能的主要产品是MOSFET、IGBT(占比较少) 等功率器件,2020年9月上市后至今(12.10号收盘)股价已经涨了800%多。
(资料来源:同花顺)
得益于半导体行业高景气度,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0.99亿元,同比增长65.05%;实现归母净利3.11亿,同比增长207.83%, 赢得超预期表现。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新洁能自2015年起逐步开展对SiC/GaN等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的研发工作,2020年公司IPO募集资金用于“超低能耗高可靠性半导体功率器件研发升级及产业化项目”、“半导体功率器件封装测试生产线建设项目”、“碳化硅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共计五个募投项目。
2021年11月,公司拟定增不超过14.5亿元,用于第三代半导体 SiC/GaN 功率器件及封测的研发及产业化、功率驱动 IC 及智能功率模块(IPM)的研发及产业化、 SiC/IGBT/MOSFET 等功率集成模块(含车规级)的研发及产业化。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本次定增有利于在公司原有MOSFET、 IGBT等单管的研发基础上延伸相关模块研发及产业化,抓住下游行业发展的契机,并在光伏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应用领域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4、其他
限于篇幅,本次就先为大家简单的讲解这几家公司,其他投资机会以后再和大家分享。
还有小伙伴问,小鹏880V产品G9的电机电控是哪家生产的?
答案是:汇川技术,近一周合计有663家机构调研了汇川技术,包括101家基金公司、28家证券公司、65家私募、41家保险公司等,显示了投资机构对800V高压快充技术的一致看好。
虽然碳化硅优势很多,但是也有风险,上述上市公司的碳化硅项目还未到大规模量产阶段,在项目推进、产能爬坡过程中,如果碳化硅生产良率不及预期,会影响公司业绩。
另外,快冲的推广还受制于充电网点的改造,如果快充电池技术开发不及预期,快充充电桩铺设不及预期,电网扩容不及预期,快充导致电池安全问题这几个方面没有配套好的话,800V汽车即便量产了,也无法真正的快速充电。
上面几个问题都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比如快充充电桩铺设,这个就是一个大工程;电网扩容也是需要政府和企业协力改造的问题,也非一朝一夕能完成;800V的快充,电流超过600A,电池厂商也需要重新设计电池结构,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总之,这项技术是很有前景的,能不能在国内真正推广,还取决于多方面的合力,请各位投资者谨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