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评级为★★★,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交接棒行情继续,科技会弱反弹吗?
2、新机会继续扩散,现在走到哪里了
如有疑问请以音频内容为准,添加妙投小虎哥微信miaotou515,入群有机会与董小姐进一步交流。
新闻解读评级说明:五星重磅,四星重要,三星级以下大家选择听。
(文稿为机器转录,如有出入,请以音频为准)
每天10分钟拆解新闻背后的逻辑。大家好,今天是2025年的11月10号星期一,我是董小姐。
1、交接棒行情继续,科技会弱反弹吗?
今天市场延续“新老交接”格局——也就是常说的交接棒行情。一起看看行情走到哪一步,以及在新机会里该挖哪些重点。
先看科技赛道。三季度它光芒万丈,进入最后两个月却抛压沉重。今早人工智能、芯片等细分一度深度回调,午后跌幅虽收窄,仍在全市场垫底。短期怎么看?今晚到明天,它可能随美股小幅反弹,但拉长到两个月,A股科技板块或难有太多“存在感”。
为何说美股科技短线或有反弹?——前期回调重要诱因是“资金压力”,而资金压力又跟联邦政府停摆有关。政府没法复工,联邦资金积压在账上发不出去,紧张情绪传导至资本市场。如今两党有望妥协:共和党不再坚持恢复“平价医疗法案”,而是提出给低收入人群发“只能买医疗服务”的现金补贴;民主党态度亦松动,市场预计停摆解决“指日可待”,紧张情绪缓解,美股科技可暂喘口气。
考虑到中美联动,A股AI等方向或跟随微弹,但拉长看支撑力有限——高估值、高价格下,龙头既拿不出现象级产品,也画不出令市场信服的新“大饼”,反而“言多必失”,质疑声更大。瓶颈期需一次回踩换取未来空间。
对国内AI而言,下游应用端(AI体开发等)或成后续焦点——它要解决“AI到底能帮产业、帮生活干什么”这一现实命题。上游算力、大模型此前涨幅巨大,下游端因起点低、故事新,关注度有望更靠前(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2、新机会继续扩散,现在走到哪里了
聊完科技,回到市场。今天真正的亮点是谁?10月底我们曾判断:年末向下概率不大,将出现“新老交替”行情。十五五规划给出的方向之一是“新基建”,我们聚焦“电网建设”,11月初至今涨幅稳居市场第一,且仍在发酵。与此同时,周末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月CPI、PPI数据带来新线索——价格超预期回暖。资本市场迅速反应:早盘还下跌的消费板块,午后已领涨全市。
消费“趴地板”已久,年初政策红包年尾渐退,利润抬升艰难。如今CPI、PPI环比双双转正,给行业带来一线曙光。消费子行业众多,我们更倾向于服务性消费——旅游、餐饮、酒店、航空出行等等。
为什么要单独拎出服务性消费?——就是为了跟“传统消费”区分开。传统消费里最具号召力的是白酒,它曾创造过涨幅神话,群众基础深厚,一动就容易吸金。但眼下白酒的“地基”明显松动:总量消费持续下滑,跌势从低价酒蔓延到顶级品牌。最具代表性的散装飞天茅台,双十一期间跌破1600元/瓶,有的地方甚至跌到1500元以下,相比前两年两三千的“信仰价”几乎腰斩。若跌势止不住,经销商利润被挤干,白酒板块只能借“往日传奇”做短线脉冲,长线逻辑并不扎实。
因此我们更聚焦服务性消费,理由有三:
第一,政策导向明确——国家促消费重心正倾向旅游、餐饮、酒店、航空等服务场景;
第二,节日效应可期——距离春节仅剩数月,传统出行、聚餐旺季利好确定性高;
第三,量化指标催化——明年3月大概率公布“提升居民消费率”的硬性目标(十五五规划已提及但未披露具体数值),一旦数字落地,配套政策与市场预期将形成共振,继续为板块加持。
聊完消费,再用几句话点一下化工。它是继电网之后,我们第二个提示“蠢蠢欲动”的方向,目前仍处于普涨状态。化工体量庞大,会员问得最多的便是“到底看哪条细分”?简单二分:传统化工 vs 新兴精细化工。
传统化工长期产能过剩,关注度低;年尾若出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可在短期内消化库存,叠加前期“去产能、反内卷”政策,供需边际改善,价格得以启动。但若无“新需求”接力,反弹容易后劲不足。反观与新兴产业深度挂钩的精细化工、氟化工、新能源车用化工、芯片制造上游化学品等,既受益于下游高景气,又符合资金“成长+景气”审美,弹性更大、持续性更强,值得重点盯防。
最后强调,年尾市场情绪仍活跃,与“鱼尾行情”的传统印象截然不同;12月初还有两个重磅会议为明年经济工作定调,机会只会“眼花缭乱”而不会枯竭。交接棒行情往往来得突然,提前从政策与基本面捕捉到线索,就能从容切换。
以上内容是今日全部分享,明天再见,拜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