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新经济读书会》专栏,今天给大家解读的书是《聪明的投资者》。
说起价值投资,人们不由自主地会想起股神巴菲特。实际上,杰明·格雷厄姆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之父”。他是证券分析的开山鼻祖,也是股神巴菲特的老师,影响了包括巴菲特在内的多位投资大师。
可以说,格雷厄姆,既是大师,也是大师的老师,是学习价值投资绕不过去的一位人物。今天,我们把他的代表作《聪明的投资者》一书的精华,给大家分享一下。
其实,在《聪明的投资者》之前,格雷厄姆还写过一本书叫《证券分析》。这本书也是格雷厄姆的代表作,但是,这本书是写给专业投资者的,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根本读不下去。
所以,我们还是从《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学起吧。
一、格雷厄姆是如何炼成的
格雷厄姆是价值投资的开山鼻祖。正如亚当·史密斯所言:“在他之前没有这个专业,在他之后才有了这个名称。”
要想掌握格雷厄姆的投资理论,还是应该了解一下格雷厄姆的成长经历。毕竟,一个人的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了解格雷厄姆的经历,也有利于掌握格雷厄姆的投资思想。
关于格雷厄姆的成长经历,《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并没有涉及,我们从其他有关格雷厄姆的资料中,给大家梳理出来了格雷厄姆的成长线,希望能让你对这样一位人物的人生有一个粗略的了解。
本杰明·格雷厄姆,1894年5月9日出生于英国伦敦,后来随父亲搬迁至纽约。格雷厄姆小时候家境不错,属于有大宅、有厨师、有仆人、有家庭女教师的那种。然而好景不长, 8岁的时候,格雷厄姆的父亲因病去世,年仅35岁。
从此,生活的重担落在了格雷厄姆的母亲身上。格雷厄姆的母亲尝试过经营家庭旅馆,也尝试过投机股票,但结果均不理想。拿来投资的那些钱,很快被她赔的分文不剩,若不是舅舅的接济,格雷厄姆恐怕连学也上不了了,也就不会有后来鼎鼎大名的华尔街教父了。
不幸中的万幸是,格雷厄姆的智商非常高,学习也非常刻苦。所以,1911年,17岁的格雷厄姆以优异的成绩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并获得全额奖学金。
升入哥伦比亚大学之后,格雷厄姆学习依然刻苦,成绩也很突出,所以,到1914年大学毕业时,母校的数学系、英语系和哲学系都向他发出了留校任教的邀请。
但是,一件偶然的小事改变了格雷厄姆的人生走向。事情是这样的:毕业前夕,有位纽约交易所会员的儿子,因功课太差,被哥大请家长。这位家长在和哥大校长交谈过程中,聊到公司需要聘请一位债券推销员。哥大校长便向他推荐了格雷厄姆。就这样,格雷厄姆与华尔街第一次发生了联系,从此开启了长达42年的华尔街生涯。
格雷厄姆的第一份工作,是证券公司的信息员,每天的工作是将债券和股票的行情写在黑板上,周薪12美元。前面我们讲过的“投机之王”利弗摩尔,第一份工作也是证券公司的信息员。看来,信息员这个岗位,容易出大师。
扯远了,再说回格雷厄姆。是金子总会发光,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格雷厄姆就被升职为研究员,不久后又成了公司的合伙人。在25岁那年,格雷厄姆的年薪已达到60万美元。当时的60万美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相当于2012年的800万美元。
然而,格雷厄姆并不是神,不可能一直正确。比方1917年,美国股市大跌时,格雷厄姆管理的账户就出现了巨额亏损。当时,代客理财的格雷厄姆承担的是无限责任,搞亏了他是要赔偿的。由于亏损数额较大,新婚不久的格雷厄姆一度想要自杀。幸好客户善解人意,提议格雷厄姆每个月固定向账户还一笔钱,金额不限,直到还清债务为止。
然后,格雷厄姆就按每月60美元的额度,定期给客户偿债。偿还了两年多后,美国股市出现明显回升,客户的亏损被填平了,就这样,格雷厄姆的资金管理事业从第一个坑里爬了出来。
格雷厄姆第二次掉坑里是在1929年经济大萧条时期。从1929到1932年,格雷厄姆管理的资金亏损了70%,简直是一夜回到了解放前。经历这次暴击后,格雷厄姆做出了深刻反省,他发誓再也不能犯类似的错误了。
1933年之后的格雷厄姆,再也没有遭遇到比较严重的失败,并因为自己的著书立说,开启了一个门派,影响了包括巴菲特在内的众多价值投资者。
我们今天给大家解读的这本,《聪明的投资者》,初版写于1949年,后来又进行了四次修订。我们解读的这个版本,就是第四版的《聪明的投资者》
二、格雷厄姆价值投资的基本原则
格雷厄姆的投资知识有很多,光《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就写了30多万字。我们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就讲几个最重要的。
第一,正确区分投资与投机
在《聪明的投资者》第一章,格雷厄姆就强调了区分投资和投机的重要性。并且,终其一生,他一直在强调这一点。可以说,它构成了格雷厄姆价值投资理论的起点。
格雷厄姆之所以对投资和投机这两个词语念念不忘,很大程度上跟他早年的人生经历有关。
格雷厄姆初入华尔街的年代,买卖股票被人们默认为是赌博活动。因为,当时,80%的上市公司,根本不披露财报,而剩下20%的公司,虽然披露财报,但披露的很不全面。
那个时候,主导股票买卖活动的,是所谓的趋势和内幕消息,人们要想获取上市公司的真实信息,难度很大。当时的教科书里清清楚楚地写着:“只有债券才被当作投资,股票本质上是投机”。
格雷厄姆的数学比较好,他发现,事情也没有大家认为的那么糟糕。凭借公开信息,也能发现一些被低估的股票。比方,有些公司的股价,比公司的净资产还要低,买入这类公司的股票,应该是没有风险的。毕竟,价值规律告诉我们,价格最终会向价值回归。所以,格雷厄姆认为,买入这类被低估的股票,就不能叫投机,而是应该叫投资,因为,一切尽在理性的计算之中。
于是,格雷厄姆给投资下了一个自己的定义,那就是:“经过分析,可以承诺本金安全并提供满意回报的行为,就是投资。不能满足这些要求的,就是投机。”
本金安全,这个就不用解释了,就是先保证不亏钱的意思。价值投资思考的起点,就是首先保证本金安全。
满意回报呢? 格雷厄姆说的满意回报,其实是合理回报的意思,毕竟,满意回报带有主观性,每个人满意的阈值不同,格雷厄姆真正的意思是 “合理回报”,这样理解才是合理的。
什么是“经过分析”呢?格雷厄姆说:“基于已有的原则和正常的逻辑,仔细研究,得出结论,这个过程就是分析。”
当你搞清楚了投资的定义,就会明白,在格雷厄姆看来:一个人,如果基于正确逻辑进行了财务分析,遵循本金安全原则,选择合理的回报率,他就是投资者。如果做不到上面这些,他就是投机者。
第二,不被“市场先生”牵着鼻子走
“市场先生”的说法,经过巴菲特的推广,在今天已经变得人尽皆知。其实,这个说法最早来自于格雷厄姆。
对于股市,格雷厄姆虚拟了一个叫“市场先生”的人。每天,“市场先生”都会向你报价,你可以按照它的报价买它的股票,也可以按照它的报价把股票卖给它。只不过,“市场先生”的情绪很不稳定,它的报价有时高的离谱,有时低的离谱,当然,也有时会表现正常。当它的报价正常的时候,价格跟价值是相匹配的。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我们要做的是,不被“市场先生”的情绪所干扰,而是要对它的报价进行独立思考,搞清楚“市场先生”当前的报价,究竟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的;如果不正常的话,是被高估了,还是被低估了。高估了你就躲远点,低估了你就可以买入。
第三,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在格雷厄姆看来,投资股票的本质,就是投资这家公司的未来。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质公司的股票,并长期持有,才能获得最大价值。在这点上,他跟巴菲特是一致的。但是,在实践中,他却做的没有巴菲特好。在实践中,格雷厄姆通常只能做到一半——也就是以低价买入,但他却做不到长期持有。所以,格雷厄姆的投资收益率,也没有巴菲特好。
第四,安全边际
如果只用一个词来表示格雷厄姆的投资思想,这个词就应该是安全边际,其思想来源是1929年的大崩溃。
和历史上每一次泡沫破灭前的情景一样, 1929年股市崩盘前,美国股民的投机活动蔚然成风,乐观主义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格雷厄姆说,人们已经不思考了,愿意为股票付出任何价格。在这种狂欢中,迷失方向的也包括格雷厄姆本人。前面我们说过,大萧条期间,格雷厄姆损失了其管理资金的70%。
痛定思痛的格雷厄姆,明确了安全边际的投资思想。所谓安全边际,就是只指购买那些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股票。
内在价值,也是价值投资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什么是内在价值,格雷厄姆并没有进行过专门的说明。
不过,在实践中,格雷厄姆是这样操作的:他只买股价低于净资产三分之二的公司股票。因此,内在价值,在格雷厄姆那里,指的是公司的净资产。
一个股票,股价比它的净资产的三分之二还低,那确实是被低估的。关键是,有这样的股票吗?
格雷厄姆说,不但有,而且还有很多。在当年的投稿文章中,格雷厄姆一口气列出了多只被低估的股票,都符合他所说的安全边际。
格雷厄姆买股票时出价如此之低,以至于他可以不考虑企业的类型和管理层的能力。只要股价在数学上符合他的安全边际原则,他就会买入。
格雷厄姆的这种专买便宜股票的投资方法,被人们称为“烟蒂股投资”。巴菲特在投资生涯的早期,也采用的是这种投资方法,巴菲特也是靠这种办法赚到了第一桶金。这种投资方法确实能赚钱,但是赚不了大钱,巴菲特对此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走在大街上,投资者看到地上有个烟头,就捡起来吸上最后一口,尽管味道不怎么样,但代价很低,所以看起来似乎物有所值。
第五、分散化投资
巴菲特一向提倡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看好这个篮子。但是,他的老师格雷厄姆,却跟他截然相反。
其实,这两种观点都对,关键取决于投资者是什么人。如果投资者是巴菲特这样的人物,有信息优势,对商业有很深的理解,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当然是最优解。如果不具备上述条件,采纳格雷厄姆分散化的投资建议,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
格雷厄姆的分散化投资思想,跟他经历息息相关。前面我们说过,格雷厄姆初入华尔街的时候,上市公司连财报也不公布,公布了你也不敢信。在这种情况下,买股票的时候,即便采用安全边际的原则,也不能保证不出现亏损。毕竟,在股市中,小概率事件还是经常发生的。
但是,如果在采用安全边际策略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分散化投资策略,安全系数就更高了。这个很容易理解,如果每只股票赚钱的概率都大于亏损的概率,那么,当你买上几十只股票的时候,从整体上你就不会亏。
分散化投资,要分散到什么程度呢?格雷厄姆给出的建议是,一般情况下,你的持股数量应该最少10只,但也不要太多,最多不要超过30只。维持在10到30之间,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分散化。
另外,格雷厄姆的分散化投资,还包括在股票和债券之间做一个分散。比方,你可以把75%的资金投向债券,把25%的资金投向股票。当然,如果你更喜欢高收益,也愿意承受高风险,也可以把75%的资金用于投资股票,把25%的资金用来投资债券。
当然,投资标的不只有股票和债券,你也可以投资基金、房地产、外国政府的债券等,这也是一种分散。总之,格雷厄姆投资的基本原则就是分散化,分散风险,不一定只在股票和债券之间来回倒腾。
第六、格雷厄姆如何发现好股票
我们都知道,安全边际和分散化投资,属于投资原则。发现好股票,还会有更细节的方法。别急,格雷厄姆在书中也有提到。
一是公司规模很重要。格雷厄姆建议,优先选择那些大型的、知名的、财务稳健的公司的股票。这一点不难理解,符合大型、知名、财务稳健这三个条件的企业,基本上都是行业龙头头。这类公司通常都符合管理良好、资金雄厚、有护城河的特点,如果市场环境不发生根本性变化,这类公司的霸主地位将是不可撼动的,买入它们的股票,当然风险低了。不过,这类公司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股价比较高,如果没有在早期阶段买入,后期你可能就买不起了。
二是强有力的财务状况。什么是强有力的财务状况?格雷厄姆的答案是,公司的流动资产至少是流动负债的两倍,且其长期负债不超过营运资本。符合这种条件的公司不是很多,一旦符合,这类公司就是非常好的投资标的。比方茅台,其流动资产是流动负债的4倍多,所以,它的股票价格,到今天已经变成了A股的一道风景。
三是低市盈率。在格雷厄姆看来,低市盈率本身就是安全边际。在他20年的投资生涯中,美国市场上市盈率最高的那些公司平均收益率是6.64%,而市盈率最低的公司平均收益率是16.26%,中间差了10个点。20年累计下来,就是8倍的差额。
也就是说,有相同的财富的两个人,一个人坚持买市盈率最低的股票,另一个坚持买市盈率最高的股票。20年后,前者的财富是后者的8倍。这就证明了,市盈率比较低的股票是一个更好的投资方法。
四是长期的股息记录。格雷厄姆说,那些具有长期连续支付股息历史的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利润比较稳定,适合买入。长期是多长?格雷厄姆给出的数字是20年。当然,20这个数字在今天已经没有意义了,许多科技公司都没有20年的历史;但长期这两个字,还是有意义的,长期连续支付股息,可以视为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的一个表现。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具备上述四个特点,买入它们的股票,应该没有太大风险。
到这里,我们关于《聪明的投资者》分享就结束了。今天,我们主要讲了格雷厄姆价值投资的基本原则,它们分别是区分投资和投机、安全边际、分散化投资等概念和投资原则。希望今天的讲述,能对你未来的投资活动有所帮助。
有任何意见和建议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如果你觉得好,也希望你能分享给自己的朋友。谢谢,再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