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100%关税,是否有缓和余地?
限免 2025-10-12 20:37

100%关税,是否有缓和余地?

文章所属专栏 给投资者的消息内参·第四季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11:53

本篇评级为★★★,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特朗普威胁对中加征100%关税,从细节看是否有缓和余地?

2、中方周日表态,几个细节看"摩擦"是否可控

3、科技板块或遭受短期波动,但烈度目前可控


如有疑问请以音频内容为准,添加妙妙子微信huxiuvip302,入群有机会与董小姐进一步交流。


新闻解读评级说明:五星重磅,四星重要,三星级以下大家选择听。


1、特朗普威胁对中加征100%关税,从细节看是否有缓和余地?

这个周末确实爆出了重磅消息:美国突然威胁对中国再度加征高额关税。这是否会彻底终结近几个月来的A股小牛市?我们一起来推敲。

 

先看新闻。10月10日(周五)晚间,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突然宣布,将于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同时升级对华关键软件出口管制,并暗示原定10月底在韩国举行的中美元首会晤也可能取消。特朗普解释称,此举是对中国近日收紧稀土等关键原材料出口管制的“反击”。

 

消息一出,市场仿佛瞬间穿越回今年4月全球股市暴跌的前夜——当时也是中美摩擦骤然升温,特朗普对华加征逾100%关税,中国迅速强硬反制,全球股市重挫:美股整体跌约20%,科技板块跌超30%,债市、汇市“三杀”,恐慌蔓延至A股,不过跌幅与持续时间均小于美股。

 

如今仅隔半年,相似剧本似乎又要上演,市场会否再度暴跌?细究本次事件,有几个不寻常的细节值得揣摩,或可帮助大家找回定力。

 

细节一:关税落地时间被刻意延后。特朗普虽扬言加征100%关税,但执行日期定在11月1日,而非立即生效。这显然留下“宽限期”,为双方紧急灭火提供窗口。此前,双方谈判团队正为10月底元首会晤铺路。对美方而言,这块“到嘴的肉”若因中方出口管制而被迫吐出,显然心有不甘。因此,特朗普在挥出关税大棒的同时,也给自己留了后路。与4月“惊雷式”突袭不同,此次资本市场受冲击的烈度大概率低于4月股灾。

 

2、中方周日表态,几个细节看"摩擦"是否可控

细节二:中方的回应方式至关重要。美方周五宣布加税后,中方周六保持静默,周日早晨才发布书面回应。通稿很长,可浓缩为三句话:

 

第一,美国才是出口管制的“惯犯”:美方清单列管3000多项,中方仅900项。  


第二,自马德里会谈以来,美方却在20多天里连续加码限制——拉长实体清单、升级出口管制、对华船舶靠港加征费用,破坏了谈判氛围。  


第三,中方最终立场:希望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基础上,通过对话解决关切,妥处分歧,维护中美经贸关系。  

 

换言之:打,奉陪;谈,欢迎。中方同时强调,推出稀土等出口管制前已与多方提前沟通,政策透明,并非“黑箱”,市场无需惊恐。事实上,中方公布稀土管制当日,全球市场波澜不惊;反倒是特朗普“100%关税”言论一出,各国股市跟随下挫。由此可见,本轮恐慌的“震源”并非中方。

 

总体来看,这份声明留出了充分的谈判空间:无论中方的措辞,还是特朗普的表态,都为局势缓和预留了窗口。还有一个细节——声明里既未提及、也未回答——若美国最终加征100%关税,中方会否“等量”反制,即对美货同样课征100%以上关税?全文无一句明示。个人的理解是,这种“留白”本身就是防止事态升级的姿态:有些话不说破,以免火上浇油。

 

事实上,中方不仅在本次声明里留余地,9月底公布稀土管制新规时也一样:新规中的一部分要到11月8日才生效。11月8日是什么节点?正是本轮中美贸易谈判“休战”的截止日——美方此前给予中方的三个月关税豁免大约在11月10日到期。若届时仍无协议,美方将对中国商品加征逾100%关税;真走到那一步,中方自然不会手软,我们手里的反制工具还有很多。

 

把上述细节串成一句话:所有“打”的动作都是为“谈”服务,所有筹码的摆放都是为了争取最大利益。到目前为止,中国仍有大量牌可打:芬太尼管控、要不要采购美国大豆、是否下单波音飞机、对美船停泊中国港口额外收取的港务费是否减免……美方对此心知肚明。特朗普是否愿意冒巨大风险再掀一轮贸易战?华尔街已给他贴上标签——“Taco交易”,意即“特朗普终会认怂”。今年4月的那场惊魂已充分演绎了这一逻辑。因此,当下市场的主流心态是耐心等候特朗普“话风”软化。

 

3、科技板块或遭受短期波动,但烈度目前可控

可以看到,美东时间上周五常规交易时段结束后,美股盘后已止跌回稳,情绪相对平和。中国资产受冲击更大一些:中概股盘后跌幅约6%,高于美国科技板块3%的跌幅。原因在于,目前中国正吸引海外资金回流,而外资对地缘博弈极度敏感,短期可能出现“卡顿”。(这一次中国科技板块可能受到的冲击,要大于市场平均水平。)换言之,回流趋势未变,但需时间平复情绪。

 

决定外资最终是否回流的,并非特朗普,而是中国资产本身能否持续展现“财富效应”:一是A股慢牛行情能否延续;二是中国高科技核心产业能否不断兑现成果,证明自身价值。从长线看,10月惊魂仅是一次扰动,不足以逆转资金回流大势。

 

短线而言,需关注波动幅度是否过大。10月正值国内政策“呵护期”,预计会出台组合拳稳定市场。可参考今年4月:当时全球暴跌,A股在政策支持与国家队真金白银护盘下表现相对坚韧,未出现恶性循环与踩踏。反向思考,对部分投资者而言,本次波动或成“逆向布局”窗口——当然,此举艺高人胆大,仅供冒险者参照。毕竟,4月巨震后的数月里,美、中及全球股市均出现可观反弹;市场对“4月剧本”已部分脱敏,不排除有资金借波动加仓。

 

明后两天,预计会有更多官方表态安抚市场、提振信心,我们将持续跟踪解读。今天先聊到这儿,明天再会,拜拜。


本内容为妙投付费专栏内容免费试读,谢绝转载,了解更多,欢迎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