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市场C位争夺激烈,旧主还是新王?
限免 2025-09-01 19:28

市场C位争夺激烈,旧主还是新王?

文章所属专栏 给投资者的消息内参·第四季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13:12

本篇评级为★★★,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再次回归芯片和AI?不看好追高

2、美国前官员再次呼吁人民币升值,传递什么信息?

3、市场热度继续,哪些赛道潜力更高?

 

如有疑问请以音频内容为准,添加妙投小虎哥微信miaotou515,入群有机会与董小姐进一步交流。

 

新闻解读评级说明:五星重磅,四星重要,三星级以下大家选择听。


每天10分钟拆解新闻背后的逻辑。大家好,今天是2025年的9月1号星期一,我是董小姐。

 

1、再次回归芯片和AI?不看好追高

今天,不同赛道之间上演了一场“大乱斗”。上周五到今天早盘,市场热点切换的迹象愈发明显——正如我们昨日音频所提示:在7月到8月漫长的主升段里,资金主要聚焦人工智能与芯片,而从上周五开始,新能源、部分港股标的已显露出接棒苗头。

 

早盘阶段,人工智能与芯片一度继续下探,但午后又杀出“回马枪”,仿佛王者归来。这种势头究竟是新一轮主升浪,还是惯性冲高?个人倾向把它视为惯性,而非“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新动能。

 

今日市场杠杆资金依旧汹涌:上一个交易日,融资融券中的融资余额净增170多亿元,绝对值仍大。从融资加仓最多的前五只个股来看,人工智能与芯片方向仍占两席,却已让出头把和次把交椅。由此可见,新流入的资金中,一部分仍在老赛道“留恋”,但更多资金已在暗中寻找新猎物——8月最后一个交易日,融资加仓前三名分别是券商、新能源(以电池为主)和消费电子。资金观点出现明显分歧,而时间节点又逼近 9月3日:届时市场能否延续此前的乐观情绪,仍需经受考验。高位赛道地基是否松动?回调风险不得不防。

 

当前,部分资金已悄然调仓,因此个人不倾向于再对早已“登顶”的老赛道追高“回马枪”,转而关注新方向或许更为稳妥。芯片板块今日亦受负面消息扰动:阿里云辟谣称“大规模采购寒武纪GPU”传闻不实;寒武纪自身也再度澄清营收规模、新品进度均与市场传言不符。市场需要时间消化这些利空。

 

当然,仍有资金“死多头”紧握芯片龙头不放——高盛最新研报将某“寒”字头芯片龙头目标价大幅上调至2100元以上,隐含约40%上行空间。不过,对高盛等外资机构的公开研报,投资者需辩证看待:它或许能为激进资金“壮胆”,但对深耕市场多年的老资金、聪明资金而言,说服力有限。

 

简单做个统计就能发现,过去几年里,高盛对市场的预测胜率并不高。已有第三方回溯了数据:过去三年,高盛对A股大势的判断,十次中有六七次都是错的。看到这个胜率,大家就可以“去魅”了——眼下显然不宜追高那些已经爬到山顶的老赛道。

 

接着聊今天的第二个观点:当热门赛道逐步消化、向下回踩时,市场大概率不会泥沙俱下,而是会把资金切换到新的方向。为什么我们判断整体热度并未散场?核心就在于外资可能接棒成为第二推动力——这一点我们在7月就反复提示过:如果今年下半年出现重大机会,大概率就是外资全球回流、重新加仓中国资产的时点。如今,越来越多的迹象正在浮现。

 

2、美国前官员再次呼吁人民币升值,传递什么信息?

最值得关注的是海外,尤其是美国财政部前高官的公开吹风。近两天,他们频频在主流财经媒体发声,核心论调是“人民币被明显低估,应当升值以维护贸易公平”。其中一位官员的预测尤为大胆:人民币应升值15%。15%是什么概念?意味着从当前的 7.12直接回到6.0附近。如此幅度的升值将产生巨大虹吸效应,促使大量资金掉头从美国回流中国。要知道,2023—2024年,正是冲着2%以上的中美无风险利差,资金蜂拥流向美国;如今若人民币升值5%—15%,形势将瞬间逆转,持有中国资产反而能额外获得2%+的收益。

 

更重要的是,这种“期待人民币升值”的声音并非空穴来风。当前,中美正密集进行贸易谈判,而人民币汇率在过去半年并不是焦点,如今却被美方重量级人物重新摆上桌面,值得高度重视。谈判桌上,汇率完全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筹码。

 

此外,今天标普编制的中国PMI(民间口径)从49.5% 回升至50.5%,重新回到扩张区间,且高于官方数据,显示基本面出现边际改善。外资加仓一向看重宏观基本面——这与内资的打法截然不同——因此该数据同样能给外资带来乐观理由。

 

再把视野转向美国:风险正悄悄抬升。黄金近两日重新站上3500美元/盎司,最高触及3550美元,创历史新高。此轮黄金上涨不仅是“美联储降息”这一单一因素,更是其避险属性的集中体现——市场到底在担心美国资产的哪些隐患?值得深思。一边是美资产风险抬升,一边是中国资产吸引力回升,一推一拉之间,外资回流中国的概率正在加大。

 

因此,我们判断:国内行情远未见顶,而是在积蓄下一波牛市动能。

 

3、市场热度继续,哪些赛道潜力更高?

回到操作层面,若资金从原有热门赛道撤出,他们会去哪里?根据最新动向,新能源方向已率先获得关注——近两日,融资盘已有资金开始堆积锂矿、电池等细分领域,这些都属于新能源的大范畴。

 

此外,新能源内部仍需区分细分领域:上文提到的电池与锂矿相对更优,而新能源下游——尤其是整车环节——仍需先卸下包袱、再蓄势发力,尚需时间酝酿。新能源车当前的“包袱”正是价格战与产能过剩。这两天,特斯拉悄悄将中国版长续航Model 3的价格再降1万元,显然是在小米、小鹏等新势力挤压下的被动应对。这再次说明,新能源车的价格战尚未落幕,短期仍需消化。但短期的困扰并不代表长期起不来;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中国新能源车,在自动驾驶、智能驾驶方向依旧长期乐观,且在海外市场拓展中已取得亮眼成绩。

 

另一个方向是券商。券商板块今日表现虽弱,但若将其视为组合配置的一部分,仍值得继续守候。已有部分资金暗中埋伏、等待赛道再平衡。今日券商的折返跑,源于芯片与人工智能午后“王者归来”,分流了原本可能流向券商的资金;然而,这种C位拉锯并不稳定,真正的切换需要时间。券商方向仍值得耐心观望。

 

香港市场的判断依旧未变:作为外资加仓中国资产最便捷的渠道,它依旧是“近水楼台”。今日港股科技板块涨幅超2%,这一趋势我们仍继续看好。

 

最后,今日异军突起的创新药亦值得关注。8月行情中,创新药几乎缺席、持续蓄势;进入9月后突然启动。今日板块上涨并非源于行业突发利好,而是循着“外资回流中国买什么”这一主线:创新药、生物医药无论基本面还是未来潜力,对外资都颇具吸引力。2018年那波小牛市中,外资就曾重仓中国医药;2025年,中国创新药企对外大额授权频传、海外媒体争相报道,其核心竞争力再度令外资眼前一亮。若外资回流,创新药极可能成为热门选项。沿着这一逻辑,我们对该赛道的中长期潜力更具定力。

 

总结:7—8月一路冲到山顶的老赛道,短期潜力已透支,即便今日“王者归来”,也不宜盲目追高;真正具备潜力、且受外资青睐的方向,上文已逐一梳理,供大家参考。

 

今天内容到此,更多分析明日继续,拜拜。


本内容为妙投付费专栏内容免费试读,谢绝转载,了解更多,欢迎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