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烧钱的“AI 四小龙”靠上市续命?|AI 内参
2021-11-24 15:41

烧钱的“AI 四小龙”靠上市续命?|AI 内参

文章所属专栏 全球科技纵览·趋势必读 第二季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10:41

头图|视觉中国


本期导读:


本期“AI 内参”首先透过两家 AI 创业公司,分别是格灵深瞳商汤科技,来一窥当下中国 AI 创业公司的困境,持续的亏损与单一的业务,而以“续命”为目的的上市之后,将何去何从?


上周又是密集的财报季,本期将汇总阿里云百度英伟达的营收业绩。与此同时,英伟达收购 ARM 几乎不可能在明年 3 月完成,这笔交易里的各方都有着不同的考量。


本期还将关注:


  • 五角大楼新的云计算项目;

  • AWS CEO 专访、微软云计算人员调整;

  • 全球 AI 软件市场规模、中国互联网巨头的投资版图;

  • 估值 130 亿美元的语法检测公司 Grammarly;


焦点:亏损、业务单一的中国 AI 独角兽


格灵深瞳


格灵深瞳上周已经通过了科创板审核,该公司计划“募集10亿元,用于人工智能算法平台升级项目、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研发项目、营销服务体系升级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但摆在市场投资者面前的还有诸多问题:比如亏损,2018 年到 2021 前 6 个月,该公司亏损数字为 7456.55 万元、4.18 亿元、7820.16 万元和 5703.79 万元,过去四年累计亏损 6.28 亿元


当然亏损在当下 AI 创业公司非常常见,不过还有一个巨大的隐忧,客户高度集中,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据该公司五成以上(2020 年为 57.57%),这其中,农业银行在过去两年都是其第一大客户,这也意味着,一旦失去农行的合同,可能会对这家公司产生致命的冲击。


商汤科技


另一家,超级独角兽商汤科技前往香港上市的流程基本已经敲定,路透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商汤此次至少获得 10 亿美元的资金,最多可以达到 20 亿美元


商汤的机构投资者不乏巨头的影子,软银阿里巴巴淡马锡控股都参与投资了这家公司。


商汤科技所面临的是另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如何把 AI 技术与产业结合起来,商汤科技首席营销官最近分享了该公司的一些实践案例,但无论是汽车车间检测还是园区安防,这些也是包括阿里云、华为云等云计算巨头们切入的领域,而后者还拥有计算、存储等一系列产品“组合拳”,商汤科技并不占优势。


本月初《财新周刊》对中国 AI 创业公司无论如何都要启动 IPO 进行了深入报道,其根本原因在于,随着这些 AI 创业公司不断扩大融资规模,而营收又不及预期,这使得他们已经很难在私募市场获得大额融资,以所谓“AI 四小龙”的商汤科技、旷视、云从、依图为例,看一组数字:


  • 融资:四家公司的过去八年融资总额超过 500 亿元人民币,约合 78 亿美元;


  • 估值:四家公司的估值合计达到 1400 亿元人民币;


  • 亏损:四家公司过去三年共计亏损 133 亿元人民币,占营收的 85%;


  • 技术优势:四家公司都在面部识别技术拥有一定优势,而安防是天然的落地场景,2020 年安防相关业务占据了依图 98% 的营收,云从和旷视营收的 60% 也来自安防;


持续的亏损、单一的业务以及高度集中的大客户,上市成为中国 AI 创业公司“续命”的唯一利器,那么,接下来呢?


巨头·财报


阿里云


上周阿里巴巴发布 2022 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其中阿里云营收首次突破 200 亿元人民币,达到 200.07 亿元,同比增长 33%,经调整 EBITA 利润 3.96 亿元,这也是阿里云连续第四个季度实现盈利。


财报还透露了另一组数字:过去三年,阿里云的海外市场规模增长 10 倍以上;而亚洲地区(特别是东南亚)是阿里云海外市场的主要阵地,财报称,阿里云也是亚洲规模最大的云计算平台。


也是在上周,阿里云宣布将在 2022 年启用韩国、泰国的新数据中心。此前,阿里云在东南亚主要国家——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都拥有了数据中心。


英伟达


英伟达上周迎来一季增长强劲的财报,几个关键数字:


  • 营收:71 亿美元,同比增长 50%;

  • 净利润 :24.64 亿美元,同比增长 84%;


如果拆分到各个部门来看:


  • 游戏:32.2 亿美元,同比增长 42%;

  • 数据中心:29.4 亿美元,同比增长 55%;

  • 专业可视化业务:5.77 亿美元;

  • 自动驾驶:1.35 亿美元;


英伟达在财报中再一次强调收购 ARM 的好处,但在英国政府上周启动新一轮调查的情况下,这笔交易完成的可能性越来越小,FT 一篇 Q&A 文章对这笔收购的未来发展态势做了非常清晰的梳理,对英伟达来说,最初宣布的十八个月完成交易几乎已经不可能,目前尚无一个主要经济体批准这笔收购,在明年 3 月之后,英伟达和软银(现在 ARM 的所有者)或许还要耐心等等。


而软银有理由继续等下去,这笔现金加股票的收购要约,最初的价格是 385 亿美元,而在英伟达股价上涨之后,现在的价值为 820 亿美元。


英伟达近期还有两个动向:


  • 推出第二代基于文本生成图像的产品 Gaugan,用户输入一个特定短语,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图像;


  • AI 对话公司 Kore.ai 与英伟达建立合作关系,这家低代码公司不仅获得英伟达的融资,还将使用英伟达的 GPU 技术优化对话技术,以推出更多适用于客服中心的对话机器人;


微软


上周微软云和 AI 业务进行了几个架构调整,主要包括:


  • 现任 Azure 执行副总裁 Jason Zander 将负责一个新成立“战略任务和技术(SMT)”部门,其任务是加速微软的几个新兴业务发展,这些业务包括 Azure 面向电信运营商的业务、量子计算等;


  • 成立一支新的行业云和全球扩张部门,这个部门的主要工作是与行业 ISV 合作,推进 Azure 在各行业的拓展;


微软最近还披露了超级计算机的发展情况,其 NDm A100 v4 Public AI 超级计算机跻身超算排名 Top10 榜单,同时该超级计算机的算力也会通过 Azure 公有云平台向客户提供,这也是 Azure 上全新的计算实例


AWS


AWS CEO Adam Selipsky 上周接受了 Bloomberg 的专访,谈到他的职业履历、他对 AWS 的想法以及云计算领域的竞争态势,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对话视频


百度


上周的百度财报显示,整体营收 319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3%,而结合李彦宏的内部信以及百度批量的 PR 稿件来看,反复强调研发投入(62 亿元,同比增长 35%)和中长期价值,也凸显出百度在 AI、自动驾驶领域发展的困境。


无论是 AI 芯片、深度学习平台飞桨还是自动驾驶业务,短期内为百度创造营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特别是自动驾驶业务,财报透露的数字,与商业化落地还有巨大差距:“Apollo L4 累计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过 1600 万公里,为同比增长 189%。测试资质方面,百度 Apollo 已获得 411 张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市场·资本


Gartner:2022 年 AI 软件收入将达到 625 亿美元。这个数字相比于今年增长了 21%。


具体来看,知识管理、虚拟助理、自动驾驶汽车会成为最大的市场,如下图所示。



另外,Gartner 还指出了另一个潜在趋势,预计到 2025 年全球有一半企业可以将 AI 应用到企业日常运营阶段,而不是仅仅是为了测试。


中国互联网公司 CVC 投资版图,CVC 指的是大型公司旗下的投资机构,IT 桔子梳理了传统 BAT、字节、美团、小米、京东的投资数据,我个人认为下面这图能够反映很多情况:



最近有几家获得大额融资的 AI 创业公司,其中 Grammarly 最值得关注,这家公司上周完成一笔 2 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达到 130 亿美元。


你很难想象这样一家提供单词拼写检测、语法检测的公司居然这么值钱,其核心技术是利用自然语言理解,帮助用户提升写作(特别是商务写作)过程中的能力,你可以将其理解为“写作助理机器人”,Grammarly 还能在用词语气以及是否涉及版权问题方面提出建议。


Verbit 是一家提供语音识别和语音转文本的创业公司,上周该公司完成一笔 2.5 亿美元的 E 轮融资,公司估值超过 20 亿美元,而在 6 个月前,这家公司的估值刚刚达到 10 亿美元。


Verbit 的产品能够帮助客户快速实现语音识别、转录并生成字幕文本,该公司不仅使用 AI 技术,还拥有一个外部兼职人工检测团队进行校对。


客服聊天机器人公司 Netomi 完成一笔 3000 万美元的融资,这家公司正在计划进一步扩大全球布局,其无代码的深度强化学习平台可以通过语音、电子邮件、聊天和短信帮助客户自动解决产品支持的咨询,该公司表示,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系统可以自动完成 70% 的问题回复。


法国 AI 生物技术创业公司 Owkin 上周获得医药巨头赛诺菲 1.8 亿美元的融资,同时双方还签署了一份三年 9000 万美元的合同,赛诺菲将使用 Owkin 的预测性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来探索乳腺癌、肺癌等疾病的潜在治疗计划。


业界·其他


五角大楼的新云计算项目


上周,美国国防部发表声明称,已经邀请微软、亚马逊、Google、Oracle 四家公司的云计算部门参与竞标一项新的云计算项目 Joint Warfighter Cloud Capability(简称为 JWCC)。


目前已知的信息:


  • 这个项目总预算高达数十亿美元;

  • 不会是单一供应商,而是一个多云项目;

  • 四家公司需要竞标才能获得这份合同;

  • 五角大楼计划在 2022 年第三季度签署相关合同;


面部识别与 AI 伦理


此前有媒体披露,韩国司法部与科学通信部向一家 AI 公司提供了一亿张未经当事人许可的面部照片,此事引发韩国当地人权组织的强烈反对


基于面部等生物特征的识别技术,全球很多机场、边境检查机构等都有一些落地案例


而包括面部识别在内的算法,其公正性如何的疑问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证明,上周,纽约市议会出台一项法律,禁止在招聘过程中使用未经审核的 AI 算法。


另一个可能被国内媒体忽略的消息是,上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首个 AI 道德倡议,要求各国政府避免使用 AI 技术威胁公民权利,中国、俄罗斯签署了这份倡议。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