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市场大步向上,黄灯信号出现了吗?
限免 2025-08-18 19:09

市场大步向上,黄灯信号出现了吗?

文章所属专栏 给投资者的消息内参·第四季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11:04

本篇评级为★★★,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成交量创新高,资金活跃度还未衰减

2、官方还未释放"风险提示",阻力尚未形成

 

如有疑问请以音频内容为准,添加妙投小虎哥微信miaotou515,入群有机会与董小姐进一步交流。

 

新闻解读评级说明:五星重磅,四星重要,三星级以下大家选择听。


每天10分钟拆解新闻背后的逻辑。大家好,今天是2025年的8月18号星期一,我是董小姐。

 

1、成交量创新高,资金活跃度还未衰减

今天A股市场迎来里程碑式战绩: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成交额亦创下历史新高,达到2.7万亿元。所有这些数据均表明资金仍在持续涌入。当前市场正处于“自我预言—自我实现”的阶段,既不需要海量利好,也无需扎实的逻辑链条,只要资金相信市场具备持续向上的能力,并能不断吸引后续资金进场,行情便会继续向上演绎。

 

近两日,我们向大家分享过一个防风险的小框架,用以审视眼下“烈火烹油”的行情:究竟哪些根本性因素可能终结涨势,带来明显阻力,迫使市场掉头向下?我们锁定两大变量:其一,一旦发现资金供给不足,无法持续流入,行情可能瞬间掉头;其二,当官方或政策层面认为节奏过快,直接或间接提示风险时,市场也可能骤然降温。

 

接下来,我们沿着这一框架逐一检视。

 

先看资金端。从早盘到尾盘,成交量逐级放大,未见收敛迹象,说明资金全天持续流入,没有间歇,这对市场继续上攻极为有利。再从更宏观的数据观察:7月底至8月,新基金发行与个人投资者携资入市比例尚未达到明显高峰。7月底公募基金发行量仍处于低位,反倒是私募基金发行规模较大,可见市场整体热度尚未全面点燃。此外,尽管财经社群及各类内容中股市存在感极强,但尚未扩散到更广泛的大众圈层。最直接的佐证是微信指数中“股票”“A 股”“股市”等关键词搜索量仍处平稳区间,并未出现陡然拉升。

 

因此,仅就资金层面而言,断言“弹药打光、钱包见底”尚属过早,新资金入场的节奏仍未显衰减。

 

再扫描第二个关键变量——官方及监管态度。

 

先看央行:今日公开市场操作继续投放流动性,金额高达2700多亿元,上周五更是投放6000多亿元,整体保持市场资金面宽松,利率维持在极低水平,无论对股市还是债市均构成呵护。

 

再看财政部:今日财政部宣布拟开展国债做市支持操作。做市操作可买可卖,但按近期惯例,财政部多为卖出操作,此举将给债市带来额外压力。众所周知,股债跷跷板效应显著,前期股市火热已令债市承压,如今财政部的卖出动作或进一步加剧债市压力,从而对股市形成边际利好。

 

再看银行:8月以来,十余家银行陆续提示风险,重申严禁信用卡资金套现流入股市。若仔细甄别,该提示并非8月中旬市场最火爆时才出现,而是从8月初便零星发布;且发声机构多为地方农信社等小型银行,整体影响有限。只有当四大行级别机构集体发声警示时,才需高度警觉。

 

最后观察官方媒体:今日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等头版及重要版面依旧对股市保持积极基调,并未出现风险警示。标题诸如“持续资金增量注入A股,市场稳态进一步确认”“资金吹响A股集结号”“悲观者或许睿智,但乐观者才能盈利”等均传递出包容、支持、乐见其成的态度。过去几年市场持续低迷、压力重重,如今“久旱逢甘霖”,官方显然不愿在短期内轻易浇灭这把火。

 

2、官方还未释放"风险提示",阻力尚未形成

以上便是我们与大家分享的、与官方态度相关的最新线索。总体来看,目前市场尚未遇到明显阻力,仍处于各方乐见其成的阶段;在资金快速跑步入场的背景下,诸多负面消息几乎被完全掩盖。这些负面消息包括:前两天我们提及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 7月甚至8月可能出现短暂经济疲软;又如北京今日公布的数据——作为一线城市“大哥大”,北京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骤降4.2%,降幅较上月进一步扩大,消费这一老大难问题始终未能有效破解。

 

正当此时,又有消息提示消费端得到的政策支持或许不及预期:湖北武汉宣布,汽车置换更新补贴将在8月中下旬暂停实施。要知道,今年上半年新车置换补贴曾是拉动消费的重要抓手,但进入下半年,各地财政补贴资金可能告罄,或因其他考量,难以为消费再添动能。对此,资本市场近两日因过度亢奋,对这些消息均选择视而不见。

 

今日消费板块虽非涨幅榜前列,但整体依旧“红彤彤”;除与去产能相关的钢铁、煤炭、原油、石油开采等微绿外,其余板块全线飘红。由此可见,当市场走向极端、资金极度活跃与亢奋时,其他因素皆黯然失色;在此时,任何非资金主线的分析往往难以捕捉线索,只能让位于“资金能否持续接力”这一核心命题。只要资金不断涌入,即便看似疯狂,市场仍可能继续向上,并在想象空间更大的赛道中演绎得更为极致。

 

正如我们昨日提及,科技板块虽涨幅已大,却短期内既不受宏观经济疲软数据拖累,也不被财报惨淡现实束缚,其向上想象空间依然广阔;稍有新品发布或技术迭代,便可能引来新资金追捧。近两日,机器人领域头部公司在电商平台上线几款四足机器人,配以长文新闻稿,便成为炒作热点——尽管按常理应关注实际销量,但资本市场只捕捉“机器人由展示型走向商用订单型”的乐观信号,足以引发炒作。

 

此外,海外Meta下月或发布人工智能眼镜,也为国内消费电子、智能穿戴再添兴奋点。过去难以引爆市场的消息,如今却成香饽饽,被反复传播;更不用说算力板块,7月已积累高热,且多家公司财报表现尚佳,即便8月“炒冷饭”,在亢奋市况下仍能续力。此时,行业内部人士往往直呼“看不懂”,因为本质上是资金现象。

 

至此,今日内容已近尾声。总体而言,资金仍在汹涌入市。须知2023与2024年间,大量居民存款沉淀于银行账户,既未买房,也未投资,持续承受利率下行之痛;憋了两年,2025年急需出口。然而房地产市场依旧低迷,甚至加速下跌,显然不是好去处;放眼四顾,A股似乎被临时选作“财富效应”最强战场,更多资金仍在场外等待入场。只要资金未现大幅衰减,惯性向上仍是大概率事件。当然,我们仍将在后台雷达持续扫描前述可能扭转趋势的关键因素——监管态度及风险提示等;一旦捕捉新信号,将第一时间在音频节目与大家分享。

 

今日到此,更多内容明日再续,拜拜。

 


本内容为妙投付费专栏内容免费试读,谢绝转载,了解更多,欢迎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