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
1、引言:AI重塑未来
2、未来医疗:只属于你的AI医生
3、机器人:进厂比进家快
4、自动驾驶:车是第三空间
5、人类永生:基因、芯片与克隆
6、脑机接口:头盔VS开颅
7、中美科技战:敌友婚姻?
8、未来中国:透明社会与酷制造
1、引言:AI重塑未来
大家好,又到了我们每月一次的读书课。今天继续共读凯文·凯利的《2049:未来的1万天》。本书讨论人工智能在未来25年如何重塑产业和日常生活。上半部分我们已梳理了八九个维度,下半部分将聚焦医疗颠覆、机器人爆发、自动驾驶与“第三空间”、脑机接口、中美竞争等议题。
2、未来医疗:只属于你的AI医生
言归正传,先聊人工智能如何颠覆医疗。凯文·凯利认为,定制化医疗是大势所趋。未来,每个人的治疗方案与用药都将因个体差异而不同。过去,人们早已意识到个体体质差异,却苦于(成本)无法落地。随着可穿戴设备普及,24小时连续监测生理指标将变得轻而易举——甚至一块手表即可全天候记录。实时监测的价值将超越一年一度的体检,进而可能颠覆传统体检行业。当个人数据持续累积,健康基准则不再是国家公布的统一标准,而是“只属于你”的专属基线。据此,未来的药物也将高度个性化:25年内可能出现“3D药丸机”,把不同成分封装进同一颗胶囊,每个人得到的胶囊都独一无二。
个人数字医疗档案将同步生成,包含每日体测、干预记录、用药史等信息。这些数据不仅在看诊时供医生调阅,还将脱敏上传云端,向研究人员开放。中国人口基数庞大,数据收集已走在世界前列,凯文·凯利预测未来25年中国有望建成全球领先的全民医疗信息大数据库;若辅以全民基因测序库,将极大加速创新药的特定化研发,使中国生命科学弯道超车。
全民医疗大数据的第二个关键作用是培养“AI医生”。未来25年,如果中国大规模推广虚拟医生与远程医疗,将显著缓解当下医疗体系的痛点:目前患者排队两小时、问诊五分钟的尴尬将被24小时在线的AI医生打破。AI医生可在瞬间调阅完整病历,并记录每一次交流,这是人类医生无法做到的。问诊结束后,AI医生会整理病情与建议,再交由人类医生做最终决策,既大幅提升效率,也优化患者体验。远程医疗还将弥合城乡医疗资源差距,让高质量医疗服务触手可及。
凯文·凯利在旧金山湾区认识一位高端儿科医生:他服务100多名高净值家庭,核心卖点并非上门,而是24小时电话远程问诊——费用不菲,却随时在线。AI医生天然具备这两项能力,未来远程医疗将不再是退而求其次,而是多数人的首选。中国发展AI医疗拥有规模优势:全民数据库提供海量样本,算法可迭代出更精准的解决方案。
AI对医疗的重塑还将改变医生培养路径。目前医生教育周期漫长:博士毕业后仍需多年住院医训练,逐例积累经验。凯文·凯利认为现有培养体系“过度教育”。他建议分层培养大量“医疗助理”,培训周期大幅缩短,与AI医生协同处理常规问题,无需让每位基层医生都经历完整而漫长的传统学制。
本文为妙投付费内容,上述仅为摘要,购买本专栏即可解锁完整内容。新用户可免费领本专栏7天阅读体验机会,在妙投APP-我的-权益兑换 输入“妙投888”即可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