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横跨“半导体”和“军工”两大赛道,这个公司3季报稳了!  | 一解财报
2021-10-28 12:11

横跨“半导体”和“军工”两大赛道,这个公司3季报稳了! | 一解财报

文章所属专栏 妙解公司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张博

头图 | 视觉中国


在A股,总有那么几个公司,被不同的行业研究员“抢”着写报告,比如最近很火的中国电建,本来是新能源建设的纯正标的,但是建筑业行业的研究员郑重其事的发报告,做调研,开研讨会,分析师之所以这么“拼”,就是要蹭上今年火爆行业新能源的热度

 

今天的主角紫光国微由于主导产品是特种集成电路,被“半导体”和“军工”两大今年热门行业的分析师争相覆盖,原因就是特种集成电路广泛应用于雷达、计算机、 通信设备、导航设备、火控系统、制导设备和电子对抗设备等各类军事设备上,受益于军费提升和半导体行业景气度提升,业绩持续增长。其股价曾经在2020年6月23日到7月9号短短11个交易日股价翻倍,让人印象深刻。


 (资料来源:通达信)

 

10月26号公司发布的三季报,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7.90 亿元,同比+63.33%,实现归母净利14.57亿元,同比+112.90%。其中2021Q3单季度实现收入14.92 亿元,同比+74.93%,归母净利润 5.82亿元,同比+105.80%。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今天本文就为大家分析一下紫光国微到底为啥这么受欢迎,产品到底是啥,业绩能有多大成长空间?

 

本文核心观点:


1、紫光国微的主要收入是靠特种集成电路和智能卡芯片两大业务,利润主要靠特种集成电路业务;

2、特种集成电路在十四五期间有较大的发展前景,智能卡芯片目前净利润很低。

 

一、公司业绩为何能跨周期增长?

 

从紫光国微的近10年的财报中我们可以看出,收入一直在持续稳定的增长。 2011年收入2.88亿,2014年收入超过10亿大关,2018年收入超过20亿,2019年收入超过30亿,2020年由于西安紫光国芯不再纳入合并报表,2020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66%,扣除西安紫光国芯影响,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38%。2021年Q3为37.9亿,超过2019年全年。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公司的扣非归母净利润从2011年开始就没亏损过,2012年突破1亿,2013年突破2亿,2019年突破3 亿,2021年前三季度达到13.59亿,接近2020年全年2倍。

 

这10年间,中国的经济经历了多次结构性的调整和变化,很多行业受到了经济周期的影响。但是在紫光国微身上,收入一直线性增长,为什么紫光国微在这么多次宏观调控和经济周期中都能取得稳定增长的业绩?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答案是战略布局和高研发投入。

 

2012年以前,紫光国微的业务以电子元器件为主,当时的紫光国微叫晶源电子,其在2012年报中说,“受世界经济减速及国内需求短期疲弱的影响,电子行业整体景气度下滑,供求关系恶化,企业盈利水平下滑”。

 

2012年,紫光国微进入集成电路领域。当年,晶源电子收购深圳国微电子切入特种集成电路领域,同年还收购同方微电子切入智能安全芯片领域,公司的主要业务从石英晶体元器件拓展至集成电路产品。

 


集成电路业务为公司业绩的稳定增长提供了保证。2012-2013年,营收从5.85亿元增至9.20亿元,扣非净利润接连从1亿元大关突破到2亿元大关。集成电路从2018年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对象,公司的收入从2017年的18.29亿增长到2019年的34.30亿,两年增幅为87.53%。

 

目前深圳国微的特种集成电路是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产品主要供给军工行业,2015-2019年业绩贡献约占到公司总利润的60%-90%,2020年深圳国微实现净利润8.77亿元,占比达到净利润的 109.63%。

 

特种集成电路产品涵盖高性能微处理器、高性能可编程器件、存储类器件、总线器件、SoPC系统器件、模拟芯片六大系列,受益于军费总额的提升,特种集成电路需求量也水涨船高。

 


紫光国微能获得如此稳健的业绩,另外一大原因是持续的高研发投入逐年增加,从2013年的2.38亿增长到2020年的6.04亿,研发占比在20%上下波动。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过去十年间,公司的发展靠的是战略转型成功和持续的高研发投入,那么未来的发展还有多大空间呢?

 

二、业绩是否可以持续?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下公司的两大主营业务:特种集成电路和智能卡芯片业务,这两项业务占据了公司近90%的营收。

 

1、现金牛:特种集成电路业务

 

目前深圳国微的特种集成电路业务占总收入比例较高,从2015 年的30% 上涨到2020年的51.16%。


在净利润方面占比更高,2015-2019年业绩占比约60%-90%,2020年由于其他子公司紫光同创研发费用同比提升较大导致上市公司投资损失大幅增加,深圳国微净利润达到总体净利润的109.63%

 


特种集成电路业务本质上是军工业务,主要应用于航天航空与信息安全等特殊领域。自“棱镜门”以来,信息安全得到关注,特种芯片国产化的呼声日益高涨,推动国产特种集成电路自主可控,已成为国内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特种集成电路对于现代军事意义重大,是武器决定性能的关键因素,此外,武器系统体积、重量和功耗的降低,都是建立在军用集成电路集成度提高的基础上。展望“十四五”,军费投入有持续增加趋势,有望驱动特种芯片市场扩容。

 

2、看起来很美:智能卡芯片业务

 

公司智能安全芯片由核心子公司同芯微电子承担,同芯微主要产品如通信SIM卡芯片、金融支付芯片、二代身份证芯片、社保卡芯片等,在多个领域是主要供应商:占据四分之一的中国二代居民身份证芯片市场;在全球SIM芯片市场中,份额排名第二,贡献全球1/4的 SIM 卡芯片;在银行卡芯片领域,公司是国内银行卡芯片核心供应商,并率先拓展海外市场;2012年助力居民健康卡首发,2018 年该项目全国覆盖率超过75%;在新一代交通卡芯片以及POS机SE芯片市场份额中,均位列第一


虽然智能卡业务收入连年攀升,从2012年的3.23亿上涨到2020年的12.19亿,但是净利润却连年走低,2012年还有1.28亿,但是2018-2020连续3年只有3000多万,就连毛利率也逐年走低,2012年是 37.56%,到了2016年以后就保持在30%以下。

 

公司解释净利率较低的原因是2015年后全球SIM卡芯片的竞争愈发激烈,SIM卡芯片的毛利率不断下滑,叠加公司每年有较大的研发支出,因此近几年同芯微的业绩表现较差。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那么未来几年,这块业务怎么样,能不能产生利润?

 

目前我国大力开展5G网络建设,全面升级通信服务,对数据存储、信息安全的需求性也同步大幅增加。根据三大运营商的数据,截至2020年12月底,中国市场的5G套餐用户数累计达到3.223亿,但据信通院公布的数据,中国市场销售的5G手机数量累计为1.76亿部,这说明部分用户虽办理5G套餐,但手机以及SIM卡依旧维持在4G阶段,也说明 SIM卡5G升级带来的后续增长空间较大。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讯市场,用户人均拥有1.3张SIM 卡,市场空间较大。

 


其他的业务比如二代身份证、电子护照、社保卡和金融 IC 卡等,虽有政策驱动,但是还要继续观察。

 

3、未来之星FPGA芯片,紫光同创有望独立上市

 

紫光国微拥下属子公司紫光同创有中国第一款具有完备知识产权、千万门级高性能FPGA PGT180H。

 

在2021年年初,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西藏茂业创芯投资有限公司拥有紫光同创36.5%的股权。

 

 


在2021年5月份,紫光同创进行了新一轮融资,共完成现金增资9.5亿元。紫光国微此次没有参与紫光同创的增资,是为了分批、多轮次地引入外部投资者,实现股权结构优化,增资过后,紫光国微拥有紫光同创29.47%的股权。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近期,国内数家专注于FPGA的公司闯关科创板取得进展。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已经在科创板上市,7月5日,上海安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成功过会。这表明该领域企业日益得到资本市场和监管机构的认可,这将进一步增加紫光同创对资本市场的吸引力。

 

那么FPGA 是啥呢?

 

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学名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白话说就是可以编辑内部的电路结构的芯片,号称“万能”的设计芯片。

 

根据 Frost&Sullivan 数据,全球FPGA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约43.4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约60.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8.8%。随着5G通讯的应用拓展和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技术领域需求的不断增长, FPGA 市场规模预计将持续提高。预计全球FPGA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68.6亿美元增长至 2025年的125.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6.4%。 

 


国产替代进程的进一步加速,中国FPGA市场需求量有望持续扩大。预计到2023 年,中国FPGA 市场规模将达到约459.4亿元。 



紫光同创是国内 FPGA 龙头,研发出中国第一款国产自主产权千万门级高性能 FPGA 产品 ,是目前国内少数能支持和实现大规模 FPGA 全流程开发设计的国内厂商。对比国内其他厂商,紫光同创领先至少一代,但相较于国际巨头,却落后了至少2代的水平。

 

2018年来紫光同创营收首次过亿,2019年全面推动 Titan、Logos、Compact 系列产品市场化,估计紫光同创 FPGA 业务2020年收入超过3亿元。



2020年,紫光同创因研发和销售费用增加,尚未实现净盈利。



2021年上半年,紫光同创实现营收2.3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3.02%,净利润8901万元,

同比增长197.30%,实现扭亏为盈。

 

一旦紫光同创 IPO 成功,紫光国微等众多投资者有望获得更丰厚的回报。


总体而言,紫光国微明年的发展具有一定确定性,3年内的成长空间也可以预期。

 

不过,紫光国微增长背后的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

 

三、投资风险有哪些?

 

1、大股东破产重整

 

紫光集团在7月份因为无法及时偿还债务,启动了破产重整之路。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紫国国微发布相关公告:重整方案将可能对公司股权结构等产生影响,目前未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造成直接影响。

 

目前紫光集团的重整还在推进当中,如果大股东更换,可能会对现有业务产生影响。

 

2、净现比较低

 

2018年之前,公司的净现比高于1,但是2019年和 2020 年,净现比分别为0.69 和0.6,显示公司利润中现金含量不够。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3、存货周转率在下降

 

2017-2019年,公司的存货周转率在2以上,但是2020年公司的存货周转率降到了1.78, 2021年前三季度的存货周转率降到了1.45,显示公司存货有增加的趋势。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结语:

 

过去十年间,得益于战略转型成功和持续的高研发投入,紫光国微实现了跨周期增长,以及保持持续高增长,公司在整体战略的布局和运营数据的优化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公司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大股东是否会更换,以及更换后是否会影响公司现有的经营政策,妙投会为大家持续跟踪企业动态发展,敬请关注。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