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宏观数据回暖,会变成行情“拦路虎“吗?
限免 2025-07-14 18:44

宏观数据回暖,会变成行情“拦路虎“吗?

文章所属专栏 给投资者的消息内参·第四季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8:57

本篇评级为★★★,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宏观数据回暖,会变成行情"拦路虎"吗?

2、战略资源品争夺,带来哪些机会?

 

如有疑问请以音频内容为准,添加妙妙子微信huxiuvip302,入群有机会与董小姐进一步交流。

 

新闻解读评级说明:五星重磅,四星重要,三星级以下大家选择听。


1、宏观数据回暖,会变成行情"拦路虎"吗?

今天国内市场的走势颇具戏剧性:早盘仍显兴奋,午后却明显受压。我们一同梳理背后的原因,并向前瞻望。

 

首先,最具影响力的,是今日密集发布的一系列宏观数据——堪称“数据超级日”。海关总署公布的出口数据尤为亮眼:6月同比增长5.8%,远高于5月增速;贸易顺差更创下历史第二高位。若将上半年合并计算,出口整体增速高达7.2%,可谓漂亮。这一方面印证了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强劲竞争力——汽车零部件仍保持20%以上的增速;另一方面也显示,中美关系缓和后,美国商家加速进货、囤货,以应对未来不确定性,因而6月对美出口整体回暖。

 

除进出口数据外,央行于下午3点发布的金融数据同样成为焦点。6月新增信贷达2.5万亿元,社会融资增量突破4.2万亿元,双双超预期,令市场感受到复苏脉搏。

 

还有一项数据将在明日揭晓——二季度GDP。尽管尚未出炉,市场普遍认为大局已定;结合其他指标,上半年完成年初“5%左右”增长目标已无悬念,甚至可能落在5.2%—5.3%。这不仅意味着上半年成绩优异,也为下半年留出充足回旋空间。

 

然而,面对一连串利好,市场却表现平淡、甚至午后承压。原因正在于市场惯有的“反向思维”:宏观数据越靓丽,政策制定者加码托底的必要性就越低。眼下已是7月14日,距7月底最高层经济定调会议仅余两周,数据越出色,短期“打鸡血”的概率与意愿便随之下降,于是午后出现微幅回踩。但我们判断,今日的调整不会破坏中期向上趋势。早在7月初我们就提示,月底会议大概率不会推出全面刺激,而是“局部发力”——两条主线:去产能与科技升级。从这一角度看,政策节奏并不受宏观数据掣肘;真正可能因失去托底而回踩的,恰是与宏观景气度高度挂钩的房地产。今日地产板块的回调,正印证了这一点,而对去产能、高质量发展、科技攻关等赛道影响甚微。

 

再跟进这两条主线:

 

1. 去产能  

近两日,越来越多的行业协会或官方机构牵头部署去产能。最新一例是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在内蒙古召开会议,官方人士到场指导,核心目的是“更合理安排煤炭供给”,本质上即可持续的去产能。除国内行业自行动员外,中国也正联手第三方国家——今日澳大利亚总理访华,双方重点议题之一便是钢铁行业如何协同去产能。可见,该主题仍处第一阶段:政策持续吹风、倡导。待进入第二阶段——行业全面落地、真正“交作业”时,部分行业或现不达标、难度大的情况,届时资本市场可能承压。但就当前而言,政策仍在强推,资金仍有向上博弈空间,值得继续关注。

 

2. 科技方向  

科技的政策周期亦未走完——7月底会议尚未召开,且科技板块近期表现并不抢眼,潜力尚未释放。此前我们提到,其制约因素在于市场情绪未充分回暖;而最近两日沪深两市成交量已显著回升。今日虽现回踩,全天成交额仍达1.46万亿元。我们此前提示,1.4万亿—1.6万亿元即为较高水位,近两日已重返该区间。因此,仍需保持耐心,静待花开。

 

除了市场情绪回暖之外,这个行业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也积聚了不少进步,拿出了能够摆上桌面的成果;这些成果反过来刺激了美国企业,让它们危机感陡增。最近,美国人工智能龙头英伟达的掌门人黄仁勋便在中美之间频繁穿梭。因为一旦美方制裁加码,英伟达就可能被彻底挡在中国市场之外,这让他格外焦急。

 

中国企业的追赶速度更让他如坐针毡。有消息称,黄仁勋近期或再度来华,并承诺 9 月即可推出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人工智能芯片,为中方打开一扇窗。与此同时,另一扇门将被关闭——此前经马来西亚流入中国市场的部分高端芯片,很可能在美方压力下被坚决切断。

 

在高端芯片领域,话题永远不缺。这些不确定性与博弈,最终将倒逼中国在国产替代、攻坚高端芯片的道路上加速前行,紧迫感倍增。因此,科技方向的整体概念与热度并未衰减,只待弹性爆发的那一刻。

 

2、战略资源品争夺,带来哪些机会?

最后,再简单提一下第三条赛道:对稀有战略资源的争夺。近两日,稀土及核电相关的铀资源轮番上涨;美国方面动作频频,国防部甚至动用大笔资金入股全球其他国家的稀土企业。6 月中国稀土出口量也创下阶段新高,这些都表明各国对资源的抢夺投入巨大,国际买家估计也在持续囤货,以备不时之需。

 

除稀土、铀矿外,钨矿资源近期也进入视野。美国正推动资源大国将钨矿企业迁往本土生产,并已取得阶段性进展。钨矿与稀土类似,中国同样掌握绝对话语权,产能占比超过 80%。这些资源品将逐一迎来各自的行情,国内相关的钨矿标的也值得再深入研究。

 

简单总结:今日宏观数据虽属利好,市场却反向解读,担心政策预期落空。然而我们此前已前瞻,7 月底的顶层会议并非全面刺激,而是局部发力,因此并不改变既有判断。只要紧扣“去产能”与“科技攻关”两条主线,便不会感到太多压力。

 

以上即今日全部内容,明日再续,拜拜。


本内容为妙投付费专栏内容免费试读,谢绝转载,了解更多,欢迎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