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段明珠
头图 | AI生图
盛夏,外卖大战正酣,比较难察觉的是,基金也在激战。
赶在6月最后一天,华泰柏瑞打了场“闪电战”,旗下A500ETF(563360)在7个交易日“吸金”超百亿,让其规模一举突破226亿,超过国泰A500ETF,成为同类产品规模上的NO.1。
“突击”成功后,华泰柏瑞趁势给这只A500ETF改名,再配合规模冠军的宣传,着实吸金又吸睛。
ETF战场更讲究赢家通吃,一般头部几只产品能占到80%左右的市场份额,华泰柏瑞A500ETF之前虽在单位基金净值上表现不错,但规模也只能排进前十,这波冲刺好处颇多。
真正吃了哑巴亏的是被快速超过的以国泰为代表的基金公司,有点像这次外卖大战中被挑战的美团。
复盘下来,还有几个关键问题:为何是A500ETF?为何在此时?为何是华泰柏瑞?以及,会有什么深远影响?
一
华泰柏瑞选择冲A500ETF,背后有不少深意。
中证A500的出生自带光环,是“新国九条”发布后编制的第一只重要宽基指数,发行时点又赶上去年924行情前,股市火热、基金公司积极,所以3个月就走完沪深300十年走过的路。
虽然今年整体规模上有明显下滑,但38只中证A500ETF规模合计仍近2000亿(截至7月10日),如果算上全部跟踪产品,规模能达到2500亿,仅次于沪深300。
而这些年,沪深300头部基金赢家通吃的格局有目共睹,华泰柏瑞更是深有感受。2012年5月4日,华泰柏瑞抢先发行了沪深300ETF,一步早步步早,目前其沪深300ETF规模约3500亿位居首位,排在第二的易方达沪深300ETF规模上就少了千亿,华夏、嘉实同类产品规模还能维持千亿以上,到排第6的广发就只剩不到百亿。
规模的背后是收益,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在2024年的管理费是11.28亿,而其去年整体营收23.13亿。所以,谁能打造出一个A500的龙头宽基指数,谁就能再赢下一张长期饭票。
二
华泰柏瑞选择年中这个时间点也很巧妙。
相比年底,年中时资金面比较宽松,部分企业还有理财需求,银行、渠道等合作方尚未完成全年任务,配合度较高,所以“榜一大哥”好找,便于基金产品短期冲量;而排名竞争不如年底激烈,内外部压力都会小些。
从效果上来说,年中冲规模是为了中期考核,提升公司阶段性排名和曝光度,也有助于提前锁定部分年底规模,减轻年底冲刺压力;不过对全年排名、品牌力影响有限,更多是为后续发展打基础。
对A500ETF系列产品来说,由于建仓点普遍在924行情后的股市高位,导致很多产品净值仍徘徊在1元上下,表现不好自然少有问津,有个别产品单日成交额就几百万,完全是“躺平”状态。
这种情况下,A500ETF的格局也在悄然生变。年初国泰中证A500ETF是绝对的“王者”,规模一度接近300亿,但可能是建仓太着急,目前产品净值徘徊在1元以下;到6月6日,其规模跌破200亿,半年跌幅超40%,与排在后面的广发中证A500ETF、南方中证A500ETF以及华泰柏瑞A500ETF看起来就一步之遥。
相比起来,当初华泰柏瑞中证A500ETF建仓更为稳健,目前净值稳定在1元以上,近3个月涨幅为8.2%。
天时地利人和全占,华泰柏瑞中证A500ETF一举成为新的“王者”。
虽然进入7月,这几只产品的规模又发生了变化,但对于ETF这种同质化更强的产品,投资者想配置时,最先想到、券商最先推荐的,往往就是“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那一个。
华泰柏瑞通过快速做大规模,就是要在投资者心中烙下“A500 ETF = 华泰柏瑞”的等式。
三
为何是华泰柏瑞这样“又争又抢”?看清它在中国公募江湖中的位置就知道了。
整体来说,华泰柏瑞在公募中是腰部以上,头部未满。
规模上,华泰柏瑞是绝对的千亿级大厂,2024年末规模为5657.063亿,首次进入行业前十。但与华夏、易方达等绝对头部相比,它在品牌影响力和整体实力上还差一点。
产品布局上,华泰柏瑞严重偏科,ETF强,主动权益偏弱。
华泰柏瑞与华夏、易方达算得上国内“ETF三巨头”。尤其是旗下的沪深300ETF,规模和流动性常年霸榜,在去年股市行情高点的10月8日,单只规模就达到4302.70亿元,已经超过一些腰部基金公司整体非货管理规模。
也可以说,华泰柏瑞2024年是被其沪深300ETF给“抬”进前十排名的。
但除此之外,华泰柏瑞还未能打造出另一只“沪深300ETF”。
同为三巨头的华夏基金,拥有3只千亿宽基ETF,10只超百亿ETF,指数基金有90多只;易方达拥有1只千亿ETF,2只500-1000亿ETF,8只超百亿ETF,指数基金有80多只。
对比来看,华泰柏瑞超百亿ETF约4只,除沪深300ETF的规模超3000亿,紧随其后的是上证红利ETF(224.68亿,25Q1),整个指数基金有40来只。
从产品结构来看,华泰柏瑞在宽基上除了沪深300,还布局了中证1000、科创板100等,但规模靠前的也就中证A500ETF;行业和风格指数上,热点的红利、光伏、半导体也有,这种受市场风格影响较大。
华泰柏瑞主动权益管理方面偏弱,固收上也表现平平,在过去几年主动权益基金的“造神”时代,几乎是失语的。目前华泰柏瑞主动权益整体规模不足500亿,排名在行业20名之外。
如今基金降费是大势所趋,“易方达、华安、南方、工银瑞信等公司已经将管理费降到最低的0.15%一档”,这对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会形成更大压力,不降费竞争力可能会削弱,降费的话难免会伤筋动骨,好在其指数基金规模迅速扩大,能抵消些降费带来的损失。
偏科对任何想进入头部的机构都会造成巨大的焦虑。华泰柏瑞必须找到另一个支点,中证A500可能会带来希望。
四
咋看之下,这次只是中证A500的局部小战争,但这恰恰是当下公募基金混战的最佳侧写。
指数基金被认为是公募产品的终局,各家都不敢轻言放弃,尤其是当前整体规模还在上涨,远未到出清阶段,不卷的话不仅之前的投入打水漂,还可能会提前三振出局。
所以各家都使出浑身解数,扩充产品线是基操。以最新发行的科创债ETF来说,广发、嘉实基金旗下员工均购买千份自家产品,真金白银给自家站台。
而很多大基金公司开始透过投教、搭建服务平台等策略谋求构建护城河。比如华夏基金设计了“投资获得感评价模型”,“红色火箭2.0”指数研究工具;易方达继率先降费后,又率先批量调整ETF简称,建立品牌化矩阵。
华泰柏瑞是另一类基金公司代表,这次就是希望通常强化“拳头产品”战略,规模上卡位,实现单品突围。
如果类比来看,华泰柏瑞A500的这个打法,某种程度上完美运用了互联网玩的那套“闪电式扩张”和“烧钱换市场”。但同样的,这样的战场也永无宁日,就像在不同阶段外卖大战又会重启一样。
至此,留下的最后一个关键问题是:ETF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
低费率、高流动性、策略透明,通常能想到就是这些。持续维护规模,打造低跟踪误差、低交易成本的流动性;再往上,打造超越费率与产品本身的投资者粘性与品牌壁垒。
但这每一步都会走得如履薄冰,貌似也并非能一劳永逸。在妙投所接触的公募基金大厂内部人士来看,他们都时刻紧绷着,生怕哪天哪款产品或哪家基金公司会横冲出来把自己颠覆了,至少这在美国是有先例的。
资本市场最终要看结果而非过程,当前ETF还要先解决“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难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