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为什么我们热衷“花钱的监控”?| 荐读
2021-09-10 15:58

为什么我们热衷“花钱的监控”?| 荐读

文章所属专栏 全球科技纵览·趋势必读

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本期导读:


本期“荐读”首先探讨一个关于“监控”的议题,我们花费几千块买一块智能手表,与罪犯假释时所戴的脚踝监测器并没有本质区别,这些设备都是在收集你的活动信息与地理位置信息,并预测可能的行为……

 

接着还有一篇关于阴谋论的议题,为什么阴谋论无处不在,如果互联网也无法消除阴谋论,那么还有其他办法吗?

 

三篇关于追逐梦想的长文:一群来自印度农村的年轻人,如何被“加拿大梦”套进一个国际教育、廉价劳动力的漩涡?几位比特币投资者,梦想利用一艘游轮建立自己的“自由乐园”,最终又如何演变为一个新乌托邦故事?波兰诗人辛波斯卡1996 年的一篇演讲,如何唤起重新思考工作与世界的关系的勇气?

 

本期还有两篇“边缘”人物(群)的素描:被遗忘的皮克斯动画联合创始人 Alvy Ray Smith、一群热衷自托管服务的互联网非典型用户。


  • 为什么我们热衷“花钱的监控”


Reallifemag|2021–08|链接|30 分钟(阅读时长


有没有想过,我们花费几千块买一块智能手表,与罪犯假释时所戴的脚踝监测器并没有本质区别,这些设备都是在收集你的活动信息与地理位置,并预测可能的行为,比如 Apple Watch 的摔倒监测或者洗手监测。

 

当然,我们会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一方面这是我们的“自由”选择,而且是一种消费行为;另一方面,把数据交给大公司与交给国家机器之间的确有区别。


在这篇长文里,作者沿着这个思路不断挖掘其背后的意义与潜在原因。你会发现,现代社会的所谓“监控”并不仅仅是摄像头捕捉的面部信息或者智能手表/手环采集的地理位置信息。我们在这个社会留下的各种数字轨迹——来自手机基站的地理信息、手机支付的信息、浏览网页的信息甚至你的银行信息——都成为“监控”的一部分,这些又是现代人离不开的数字工具,比如我们不能丢掉手机。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拿着一个可以随时“监控”自己的设备,此时我们的决定还是一种“自由”选择吗?

 

  • 印度学生的“加拿大梦”


The Walrus|2021–08|链接|25 分钟(阅读时长


这是一个正在加拿大与印度同时上演的教育移民场景,那些来自印度农村的年轻人(甚至少年),承载着“全村的希望”,来到加拿大求学,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梦想与残酷的现实之间不断碰撞。这些印度人既是加拿大高等教育的重要收入来源,也构成了一群底层廉价劳动力。


文中提到一个数据:2019 年,印度占据了加拿大海外学生的 34%,而中国只有 22%。

 

  • 加密货币玩家们的“海上乌托邦”


《卫报》|2021–09|链接|30 分钟(阅读时长


三个比特币玩家们买下了一艘游轮,将其命名为“MS Satoshi”,以致敬比特币发明者中本聪(英语:Satoshi Nakamoto),在得到巴拿马政府支持后,他们计划将这艘船与附近的人造平台打通,沿着巴拿马海岸线建造一个数字游民、创业者与比特币玩家的乐园。在这艘船(或者说“社区”)里,所有的民主、法律与经济政策(特别是税)都会被重新书写……


这篇《卫报》的长文详细介绍这个项目的起源、发展以及最后的失败,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个情节:一对因投资比特币而暴富的夫妇发现,这个所谓的“乐园”不过是一个小船舱,而自己还需要离开千万美元豪宅,最终他们的决定是自己买一艘船。


读这篇故事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无论是富人还是普通人甚至穷人,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需要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其背后还有大量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规则,所有这些构成了“现代社会”四个字,而要构建自己的“乐园”,除了大量资金的投入之后,还需要与这些基础设施以及法律抗争,当然,结果也在意料之中。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还可以看看 Netflix 去年推出的电影《玫瑰岛的不可思议的历史》(豆瓣链接),相比于当下这群财富自由的人所谓追求的“自由”,建设玫瑰岛的那群意大利年轻人更可爱也更纯粹。

 

  • 被人遗忘的皮克斯天才创始人


Wired|2021–09|链接|30 分钟(阅读时长)


前不久看到一部名为 *A Biography of the Pixel * 的新书(亚马逊 Kindle 商店),洋洋洒洒 500 多页,以像素为起点,展现了当下我们早已习惯的各种媒体、界面是如何形成的。我非常好奇这本书的作者 Alvy Ray Smith,而这篇来自知名记者 Stven Levy 的长文,就详细介绍这位皮克斯动画联合创始人的个人经历与一段被遗忘的历史。


Alvy Ray Smith 的贡献不仅在于为皮克斯动画奠定了动画电影制作的基础,更在于他在计算机图像领域的一系列技术贡献,他的一位前同事这样评价他的贡献:目前在 Photoshop 中所使用的所有东西都来自于 Alvy Ray Smith。

 

  • 自托管互联网服务的一群人


Vice|2021–08|链接|15 分钟(阅读时长


全球范围内,互联网已经被各大巨头垄断,从通讯、购物到支付,几乎所有的服务入口都有着巨头的阴影。


在这样的背景下,还有一群回归互联网“原始时代”的爱好者,他们将大量互联网服务托管到自己可以控制的硬件设备上,从而形成了一股反抗互联网巨头的力量。


自托管的流行,还离不开大量开源软件与硬件的出现,以树莓派(Raspberry Pi)为例,这个不足 100 美元的硬件为那些热衷自托管的用户提供了无尽想象空间,而 GitHub 上开源软件也进一步释放了硬件的潜力。一年前 Reddit 的 Selfhosted 群组成员数量是 8.4 万,现在则是 13.6 万,可见这个领域的用户增长有多快。


另外,我也补充一个自托管软件的集合,你可以在这里找到几乎所有商业服务的开源、自托管替代品,而且还在实时更新中。

 

  • 为什么阴谋论无处不在


《经济学人》|2021–09|链接|10 分钟(阅读时长


本质上说,任何一个阴谋论都是对世界的一种解释而已,只不过,这种解释建立在一系列似是而非甚至虚假的假设之上。而最后的结论就是我们所听到的阴谋论,比如猫王现在还活着,再比如郑州的暴雨灾害是美帝气候武器所致,或者中国近几年兴起的植物肉潮流也是西方压制中国肉类生产的结果。


人类历史有多长,阴谋论的历史就有多长。即便是人类文明重要转折点之一的印刷术出现之后,也没有让阴谋论减少。《经济学人》指出,第一批畅销书是女巫邪恶阴谋指南。那么互联网能改变这一切吗?当然不能,甚至你会发现,互联网还在成为阴谋论制造、传播的温床,而《经济学人》也给出了自己的解药,两个字:“透明”。

 

  • 辛波斯卡的诺奖获奖感言


维斯拉瓦·辛波斯卡|1996|链接中译本|15 分钟(阅读时长


维斯拉瓦·辛波斯卡是我喜欢的一位女诗人,我也曾在之前的“荐读”推荐过她的诗集,本期我非常推荐各位阅读她在 1996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时的发言,她的这篇演讲不仅聚焦在诗人与世界的关系,更引出一系列关于工作的思考,这在全球疫情、国内内卷的大背景有着极强的思考意义,比如下面这段:


地球上的居民多半是为了生存而工作,因为不得不工作而工作。他们选择这项或那项职业,不是出于热情;生存环境才是他们选择的依据。可厌的工作,无趣的工作,仅仅因为待遇高于他人而受到重视的工作(不管那工作有多可厌,多无趣)——这对人类是最残酷无情的磨难之一,而就目前情势看来,未来似乎没有任何改变的迹象。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