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李赓
头图 | 视觉中国
8月28日,国内数家车企再次“扎堆”发布了各自的上半年报,其中就包括了最热门新能源赛道中的标杆自主车企比亚迪。在这份最新的半年报中,比亚迪实现了创立以来最大的中报营收增幅,达到50.22%。虽然毛利润持续突破百亿,但是净利润却同比下降了29.4%,仅为11.74亿元。
如此“冰火相融”的财报结果,再次为比亚迪盖上了一层薄雾,截至8月30号收盘,比亚迪股价下跌2.14%,较半个月之前的历史高点更是已经下降了10%。显然,尽管比亚迪在2021年前两个季度实现了营收的高速增长,但是其与投资者切身相关的净利润表现增速放缓,仍十分值得担忧。
本文核心看点:
比亚迪为何2021上半年扣非利润率仅为0.41%,汽车业务占比再次下滑;
比亚迪汽车业务,尤其是新能源车业务虽然有较大增速,但不及市场平均表现;
动力电池业务外供进展仍比较有限,业务创造价值能力受自身新能源车销量限制;
“降本增效”仍是比亚迪接下来逃不掉的难题。
1、比亚迪核心财务情况
2021年上半年比亚迪整体营收908亿元,同比增幅50.22%,大幅上涨的营收却没有换来更多的利润,其中整体净利润下降24%,扣非净利润更是大幅下滑60%,换算过来的扣非净利润率仅为0.41%。造成利润率再次大幅度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比亚迪汽车业务的增速不尽如人意;
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比亚迪自身的盈利能力进一步被削弱。
按照比亚迪官方的划分,其三大主营业务在2021上半年的表现分别如下:
手机和其他产品组装代工,上半年收入431.32亿元,毛利率为7%,毛利率较去年上半年下滑了6.6%。
汽车、汽车相关产品,上半年收入391.57亿元,毛利率为19.53%,毛利率较去年上半年下滑了4.4%。
电池及光伏业务,上半年营收82.87亿元。该业务成本和毛利率均未公布。根据公布数据推算其毛利率大致为9.5%。
从占比的角度来看,大家期待最高、最有希望撑起比亚迪未来的、同时也是比亚迪目前毛利润主要来源的汽车业务在2021年上半年营收占比再次大幅下滑。行业竞争更激烈、本身毛利润空间就更低的手机制造代工业务,自然会进一步拉低平均利润率。
其次是原材料,尽管比亚迪自己拥有电池技术和生产能力,但是锂电池的一系列重点原材料包括六氟、碳酸锂乃至最上游的锂辉石等都有翻倍的涨幅,这一部分的成本增必然会作用于电池成本最高能占到40%的新能源整车。
2、比亚迪的汽车业务大涨,但仍不够多
2021上半年,比亚迪累计生产的整车中,有9.8万辆为燃油车辆,剩下的15.46万辆均为新能源车辆。与去年同期相比,比亚迪的新能源车辆销售量大幅上涨了154.76%,燃油车辆小幅下滑5.96%,合计上涨了55.51%。数字很美丽,但问题出在与整体市场的对比上。
以2021上半年已经占到比亚迪超过60%销量的新能源车来说,其实仍未追上中国整体新能源车市的“复兴”速度,根据乘联会数据,2021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车的销量同比上涨了220.9%。换言之,整体车市的涨幅其实还要超出比亚迪42.7%。
乘联会针对2021上半年统计的车型销量榜同样具有参考意义,在车型销量前15名中,比亚迪仅占两席,分别是第四名的“汉EV”和第10名的“秦Plus DMi”,两者销量合计也不如特斯拉Model 3一款车的销量。面对国内外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的“包围”,比亚迪目前的底气仍不够足,“汉”和“DMi”系列产品未来大概率会持续出货,但想要大涨并不容易。
3、动力电池的“绑手绑脚”仍未解决
作为国内最早发展动力电池和新能源车的企业,比亚迪近年来在全球动力电池企业的装机量比拼中仍处于一种“绑手绑脚”的状态,尤其是2020年,全球范围内的其他动力电池厂商均取得一定的装机量提升,唯独比亚迪实现了退步。
核心原因在于比亚迪目前动力电池内供比例居高不下,2021上半年,电池及光伏业务对内的销售额就高达76.17亿元。这些对内销售额,绝大部分来自装配在比亚迪自己新能源车上的动力电池。反过来说,比亚迪自身的新能源车销售情况,将会极大程度影响其动力电池的实际装机量。
根据目前工信部已经进行的新车公示信息,比亚迪仍未能够实现大规模向乘用车市场外供电池,但在客车领域和专用车(如清洁车、垃圾车等)市场,已经开始有车厂应用比亚迪的电池、电机、电控。何时能够打开最大的乘用车市场仍是个未知数。
4、“降本增效”仍是比亚迪躲不开的难题
在将研发、管理、销售、财务和基础营业成本相加之后,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参考性的“营业总成本”。可以很明显看到,在撇除其他收入以及其他业务弱相关的收入之后,比亚迪自身的经营状况变得更加严峻。
这也反映了目前比亚迪运转的“低效”,在之前的深案例《帮股神赚了400亿的比亚迪,已经陷入“隐形泥潭”?》我们曾重点介绍了比亚迪内部的臃肿:共计19个事业部,对应的业务范围极广,基本覆盖了燃油车、新能源车(含商用车)的绝大部分环节。
比亚迪自产自销的坚持最早源于开拓的勇气,但在比亚迪目前汽车业务销售增长仍比较慢的当下,反倒起到了副作用,在毛利润本来就不高的情况下,进一步缩小净利润表现。在目前国内新造车势力连车辆制造都能直接代工的大背景下,比亚迪的这份坚持的确需要重新衡量,至少对于股东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减分项。
5、总结
从2021年上半年的经营状况来看,比亚迪的实际表现仍未突破整体发展的“泥潭”。虽然比亚迪在国内最早进入新能源车市场,虽然其的确拥有大量的动力电池技术和制造能力,虽然其新能源汽车产品可圈可点,但其运营状况的低迷仍将持续影响其盈利水平和成长能力,这两点也将给投资者带来较大风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