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被唱空的东方财富,没有护城河
2021-08-03 11:43

被唱空的东方财富,没有护城河

文章所属专栏 深案例

虎嗅注:晋升为券商市值首位的东方财富,最近在二级市场出现多空分歧。

 

瑞银证券认为,东方财富当前股价过度反映了其经纪及两融业务的增长预期,且尚未反映近期新发基金大幅下滑和市场成交量潜在下滑的风险,故给予“卖出”评级。

 


不过看多的声音似乎更多。数据显示,东方财富近一个月获得20份券商研报关注,给予买入评级的有16家,强烈推荐评级1家。尤其是非银金融领域新财富分析师榜单前五的研究团队中,海通、天风、招商证券的非银研究团队都在研报中表示看好。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从持股数量变化来看,东方财富是二季度公募基金增持最多的公司。


“券商新王”东方财富为什么在机构眼中会出现这样的“爱憎分明”,它的高增长是否可持续,能力圈和软肋又各是什么?


东方财富创始人沈军,有着跟券商精英们完全不同的人生履历。在上海交大学工科的他毕业后在中国国际期货做过操盘手、研究员,并取期市的谐音“其实”为笔名在媒体发布证券评论文章。1995年“327”国债事件后,其实离开期市,与人联合创立了证券投资咨询公司世基投资,开启了股评家的生涯,曾频繁出现在媒体的证券节目中。世纪之交的漫长熊市后,其实在2005年又作别股评家的身份,创立了财经资讯网站东方财富网。

 

当时的他可能没有想到,东方财富此后会一路开挂,2015年拿到券商牌照,并在2021年超越中信证券成为市值最高的券商。

 

东方财富业务布局

 

2005年,已经在A股上市两年的中信证券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并在这一年陆续并购了万通证券、金通证券、华夏证券,在行业里逐渐确立领先地位。经历了多轮牛熊转换,如今中信证券无论是从总资产、营收还是净利润方面,都是全行业无可置疑的老大。2020年,中信证券总资产过万亿,营收543.83亿元,是东方财富的6.6倍,净利润149.02亿元,是东方财富的3.1倍。但在市值方面,今年东方财富已经四度超越中信证券,自六月底以来,一直高于中信。


 

今年以来券商板块已经累计跌了20%左右,东方财富则上涨了20%,截止8月3日市值达3440亿元。


从营收与利润的规模、增速来看,东方财富营收与利润规模与中信证券差距较大,但增速远高于中信,而且中信证券的周期性明显,2016年、2018年行情不好时都出现了负增长。东方财富则在2018年的调整行情中依然实现了较高的业绩增长。

 

东财、中信证券营收与利润规模、增速对比


东方财富不只是券商业务,在基金代销方面,目前非货币基金余额处在整个金融行业第四,前面是招行、蚂蚁、工行。一只脚已经踏在更高的舞台上。此外东方财富还把资管作为第三条腿,在未来持续扩展的财富管理赛道,必然会有东方财富的名号。

 

营收利润与业务广度均远不及中信证券,东方财富市值为什么反而超越中信成为行业第一?远超中信证券的营收与利润增速,是怎么实现的?在财富管理这个更大的赛道,东方财富的又能扮演怎样的角色?

 

券商在经历商业模式变迁

 

在其实看来,东财并不是券商,东财本质上是互联网公司,只不过现阶段以券商业务和基金代销为变现手段。

 

东财确实是互联网起家,但在2015年,东方财富以45亿元收购了西藏同信证券并更名为东方财富证券。如今东财不仅持牌而且券商业务占到营收的六成,而基金代销也是券商的业务范围之一,把当下的东财作为互联网券商研究并不为过。

 

券商本来是一个传统行业,行业很封闭,虽然时有各种企业入股券商,如阿里入股了华泰证券,阿里和腾讯都入股了中金公司,但外部行业掌控券商的案例很少,东方财富几乎是唯一的一家。

 

目前的行业格局来看,中信系和中央汇金系牢牢占据了行业头部,中信证券各项业务都在行业前列,以中国版高盛为发展目标;汇金系券商包括中信建投、申万宏源、中金公司、光大证券、银河证券,也都处于行业的头部。资金与人才实力强,政府关系深厚,中信、中金、中信建投等头部券商构建了较强的壁垒。

 

除了这些央企背景的公司,还有大量地方国资背景的公司,目前实力最强的当属华泰证券、海通证券。此外在民营背景券商中,也有实力较强的公司,包括广发证券、国信证券、平安证券等。

 

行业的突出特点,多年以来未有变化,首先是周期性明显,牛熊市之下的表现差距很大,靠天吃饭很难改变。在二级市场上也因为周期性强股价上蹿下跳而被列入“渣男”板块。其次是受政策影响明显,例如历史上直投业务、融资融券、科创板等开启,都为券商开辟了新营收来源。如果没有新的资本市场新业务出来,券商就得在原有业务上内卷。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年来券商行业主要有两大明显的行业趋势,一是在佣金率持续下滑的背景下,经纪业务徘徊不前,行业都在零售端向财富管理方向发展,通过代销基金等金融产品,来平滑业绩的周期性。这一点在妙投去年的文章《留给券商的时间不多了》中已经做了详细介绍;

 

二是业务从轻资产向重资产转型,获取更高收益。

 

按照对资金的依赖程度,券商有轻资产业务和重资产业务,轻资产业务是不跟资本金需求正相关的业务,包括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资管业务等。这些业务搭建好基础设施和团队之后,业务增长的边际成本很低。但同质化严重,会出现价格战。券商在低佣金道路上的厮杀已经很严重,在投行业务上也出现过债券承销项目报价仅万元的内卷局面。

 

重资产业务靠资本金和杠杆率的提升来扩张资产负债表,从而获取更多收入的业务,包括自营业务、直投业务、资本中介业务(如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回购)等。自营就是自己拿资金做证券投资,融资融券就是借钱或者借股票给客户,利用杠杆去做多或做空来放大收益。

 

证券行业营收构成变化情况


从2017年开始,券商重资产化倾向就开始显现,当年华泰证券、东方证券等发布定向增发预案,募集资金接近600亿元,投向自营、资本中介等重资产业务。到了去年,累计18家券商前11个月公布定增、配股融资计划,合计高达1598亿元。重资产业务是重点投向。今年上半年,行业龙头中信证券宣布配股融资280亿元,其中190亿元将投向重资产的资本中介业务。中信证券明确表示:“资本中介业务具有客户广泛、产品丰富、利差稳定、风险可控的特征,是公司近年来重点培育的业务方向。”

 

而东方财富作为后起之秀,这些年快速增长,主要也是由于在财富管理、重资产这两大趋势中做得相当不错。即通过融资加码两融业务,通过布局基金代销奠定在财富管理行业的江湖地位。

 

下面我们看一下这两块具体是什么情况。

 

东财证券业务崛起,不只是靠低佣金和轻资产

 

这些年来,证券行业的鲶鱼并不多,基本都是行业内的纵横捭阖。如广发、国信等广深民营券商带来的市场化冲击,华泰证券、国金证券通过线上化、低佣金等互联网手段带来的数字化冲击。这些券商都通过以上路径在证券行业里奠定了自己的江湖地位。

 

而真正从行业外进入到证券行业并逐渐冲到行业前列的,目前只有东方财富一家(明天系曾持有券商,但发展不佳)。普遍认为,东方财富凭借网站、APP等渠道积累的巨大流量,以及低佣金的策略,迅速占领了市场,营收与利润得以快速增长。而互联网属性带来轻资产运营,提升了净资产收益率,估值也更高。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东方财富的流量确实是个优势。根据艾瑞数据,2021年4月,东方财富网PC端月覆盖约6000万人,在财经资讯网站中仅次于新浪财经。

 

 

在移动端,东方财富在同类APP中排名第二。根据易观千帆的数据,2021年4月,东方财富APP月度活跃用户数为1461.86万人,与同花顺3084.60万人的月度活跃用户数有差距。但与券商APP相比,东方财富优势较大,券商APP中月活最高的华泰证券“涨乐财富通”月活为900万。

 

证券APP月活对比

 

总体来说,东财的流量跟微信支付宝没法比,但在财经垂直领域领先,而且相对于微信支付宝这种大流量平台,在财经、证券方面流量更加精准。

 

有这样的流量支持,为东财在券商领域的变现提供了基础。再配合上低佣金,市场份额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实际上,低佣金不能成为核心竞争优势,在行业内卷之下,券商行业的低佣金趋势早已很明显。根据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6年至2020 年,行业经纪业务的净佣金率分别为万分之 4.21、3.78、3.76、3.49、2.63, 行业佣金率整体下行趋势明显。华泰证券、国金证券主打互联网渠道获客,跟互联网公司合作,在低佣金上走得很早。国金证券佣金宝在几年前就实现了万分之2.5的低佣金。

 

相比之下,东方财富在2019年净佣金率为(万分之)2.3,华泰证券2020年净佣金率为 (万分之)1.62。东方财富低佣金优势并不明显。

 

而且流量不意味着能变现,需要有产品和服务作为承载。这就需要东财有自己的竞争优势,去争夺更多的用户。东方财富在券商业务上的优势主要在于产品和服务。除了APP在开户和交易上更加方便快捷流畅,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整套投资相关的服务。投资是个持续、系统的流程,要掌握全面的信息、充分的数据资料,要有功能全面的分析工具,传统券商在这方面做得较差,尤其是前些年更是如此。体验过传统券商的朋友应该知道,如果不是高净值客户,在开完户拿到交易资格后,基本上跟券商也就毫无联系了,只是下载券商的一个交易软件而已。


东方财富则可以提供资讯、盘面内参解析,工具方面可以获取可以获得level2行情、短线雷达等,数据方面可以获得Choice数据基础版。这使得投资所需的资讯和行情、数据都可以一站式获得。

 

近年来华泰证券等券商也都在努力强化APP运营,想通过吸引内容生产者入驻的形式来增强APP的功能性与吸引力。但效果并不明显。券商APP上能提供的证券资讯、数据更东财不能比。

 

这样,东方财富体验比传统券商更好。一位传统券商人士表示,东财是互联网型选手,用户体验好,虽然投行业务、自营业务、资管业务、研究所都是短板,但在零售端有自己的优势,总体来说对其比较看好。

 

从业务表现来看,东方财富证券2016-2020年股基交易额市占率分别为0.85%、1.55%、2.36%、2.85%、3.44%,上升趋势非常明显,业内排名从行业末流迅速提升到2020年的行业第15名。从营收来看,经纪业务净收入从2016年的刚上亿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30亿元。

 

当然,作为后起之秀,距离行业份额最高的华泰证券还有很大差距,华泰2016-2020年股基交易额市占率分别为8.83%、7.75%、7.09%、7.53%、7.76%,历年均为行业第一。东财的交易份额将近华泰的一半。这也预示着东财未来空间还不小。

 

今年上半年,东财经纪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50.5%至19.1亿元,远高于行业10.95%的增速。中泰证券按照万2的净佣金率测算,上半年东方财富市占率已经达到4.12%,也即半年提升0.68%的市占率。过去五年,东财年均市占率提升在0.66个百分点左右。这意味着东财的市占率提升速度还在增加。

 

有观点认为东方财富是轻资产运营,依靠轻资产来获得更高估值。其实也不尽然。东方财富在轻资产业务的基础上,很明显也在加强重资产业务。主要体现在融资加强两融业务,获取利息收入。


东方财富近年来融资情况


几年来,东方财富三次可转债融资合计募资277亿元,用途主要是补充东方财富证券的营运资金,尤其是加快发展融资融券等信用交易业务,此外还有一部分是为天天基金的垫资。其中245亿元用于东方财富证券的信用交易业务,即融资融券业务,占比超过88%。融资融券业务带来的利息收入,也迅速增厚了东财的业绩。2020年,在证券经纪业务获取30亿元净收入的同时,净利息收入达到15亿元。

 

数据显示,东方财富两融交易余额市占率2016-2020年分别为0.45%、0.96%、1.08%、1.56%、1.86%,复合增长率达到132.8%,增速很快,截止今年上半年,份额已经提升到2.27%。但与份额最高的华泰证券差距较大;华泰证券两融交易余额市占率2016-2020分别为5.63%、5.87%、5.73%、5.76%、6.59%、7.67%,复合增长率为 106.4%。

 

在今年5月的机构投资者调研会上,其实表示,“在证券业务的市占率上,我们离第一的华泰距离还很远,两融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但是新开的两融用户上,东财市占率可能是第一,这是完全的增量。”

 

迅速扩大了在两融市场的份额,主要源自东财的用户较为精准,相当的比例是操作比较频繁的用户。可以看股吧,股吧用户更注重技术分析,交易更加活跃,很少有对公司基本面的深入探讨。而雪球上用户很多是基本面分析。

 

此外,虽然是互联网券商,但目前东方财富已经有将近200家线下营业部,增长也很快,这跟券商行业纷纷减缓线下营业部扩张非常不一样。在去年,国开行旗下的国开证券一口气转让了9成的线下营业部。相比之下,东财的营业部还在增长,差异在于,东财的营业部基本都是C级营业部,即轻型营业部,面积很小,不带机房和交易大厅,主要职能是做两融业务客户的面签,因为两融现在还不允许做纯线上办理。这也为两融业务的扩张提供了支撑。

 

东方财富证券经纪业务增长情况


由此,从经纪业务净收入到两融业务净收入,东财这几年都实现了快速增长。由此也可以看出,互联网券商东财并没有一直坚持轻资产,而是在逐步做重,去增厚业绩。

 

对于未来如何提升经纪业务和两融的市占率,其实表示,现在最大问题是一人三户(单个投资者最多开三个证券账户)和两融一人一户的问题,现在都在存量市场,迁徙是非常难的,但是在新的客户开拓上,公司的市占率肯定是可以达到第一。

 

基金代销业务减弱业绩周期性

 

东方财富的另一大突出业绩是基金代销业务在券商中鹤立鸡群,使得财富管理实力被看高一线。基金代销规模从2016年的3000多亿增长到2020年的将近13000亿。

 

天天基金近年来销售规模

 

用户规模方面,去年天天基金服务平台日均活跃访问用户数为236.05万,远超2019年的123.62万。其中,交易日日均活跃访问用户数为295.81万,非交易日日均活跃访问用户数为117.99万。绝对数量并不高,不过对于一个垂直的基金APP来说也是不错的成绩。

 

截止一季度末代销机构基金保有规模

 

在基金业协会发布的基金保有规模方面,截止今年一季度末,天天基金非货基保有规模为4324亿,远超券商行业第一的中信证券,后者保有规模只有1315亿元。从整个金融行业来说,仅次于招行、蚂蚁、工行。

 

截止二季度末代销机构基金保有规模


到了二季度,天天基金的非货基保有规模持续增长,并在股票+混合基金保有量上超越了建行成为行业第四。


财富管理的周期性相比于券商业务更弱,牛市的时候会售出大量权益基金,熊市的时候可以卖大量的货基、债基、指数基金,这样,公司的周期性不会像券商那么强,成长性会更明显。这使得资本会对这类公司给到更高估值。

 

在上述调研会议上,其实称:“不能把我们当作券商看待。现在我们逐渐摆脱了熊市的困扰,哪怕2017-2018年市场不太好时,东方财富也一直在增长,今年一季度业绩超过了2019年全年,这就是公司在熊市中,呈现了非券商特征。”

 

能维持这样的增长,主要就是靠基金电商带来的营收来平滑券商业务的周期性。今年上半年的调整行情中,东财的基金电商业务收入23.97亿元,同比增长109.77%。相比于经纪业务50%的增速来说更高。在调整行情中平滑业绩的作用初步显现。

 

为什么天天基金发展这么快?

 

2012年,天天基金取得基金销售业务资格,进入基金代销领域。而在2007年,天天基金网就已经上线,提供资讯、数据、工具服务,有先发优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能够最快提供每日基金净值和基金排名信息的网站只有天天基金网。当取得牌照可以销售时,已经有用户积累。

 

跟股票投资一样,买基金肯定也不是盲投,基民要看资讯、看数据、用工具去分析、比对,对于平台上资讯的丰富性、工具与数据的实用性还有有要求的。天天基金在这方面专业化程度比较高,尤其是多年积累的丰富的结构化数据,对于基金投资非常有价值,虽然这些数据资源不能成为护城河,但是比较大的一项竞争优势。蚂蚁理财平台虽然现在规模更大,但在数据产品的丰富性上不及天天基金,此外天天基金的基金经理业绩数据、基金诊断、评级、净值评估、热点专题、基金转换等功能,专业性也都比较强。这使得天天基金在基民中建立了口碑。

 

天天基金网的数据与工具

 

社区属性最早也是在天天基金出现,天天基金仿照股吧,最早创建了“基金吧”,成为基民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营销推广上,相比于互联网公司的线上获客,东方财富及天天基金的特色在于,从2014年左右开始,大量投放了分众传媒的楼宇广告,机场等场景的户外广告,高铁广告等,通过这些场景获取了相对比较优质的客群。

 

天天基金在发展的前几年里,主要竞争对手是银行,银行有比较优质的客户群体,但基金销售系统往往体验差,功能缺乏,天天基金凭借费率折扣,以及更加优质的使用体验,超越了大部分银行,只落后于体量大的工行和零售业务强的招行。

 

不过蚂蚁2016年在基金销售上发力后,东财在跟蚂蚁财富的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支付宝庞大的流量是东财难以企及的,而支付宝首创的“财富号”玩法,让基金公司入驻平台进行内容运营与用户运营,补齐了内容短板,客观上起到了投顾的作用,迅速在规模上超越了天天基金,天天基金也跟进了财富号,甚至目前基金保有规模最大的招行也跟进,在最近的财富管理开放平台模式中,实际上也是模仿了财富号的玩法。

 

虽然竞争优势比不上蚂蚁和招行,基金代销的头名之战会在二者之间展开,但天天基金在行业里也是TOP5的水平,如果放在券商行业则是一骑绝尘,从营收上对东财的贡献也是非常大。

 

这样,东方财富在轻资产业务上,转型财富管理最成功,从而降低了业绩的周期性,成长性特征更加明显,从而提升了估值;在重资产业务上,通过募资加码融资融券,增厚了业绩。由此形成了“业绩上升+估值上升”的戴维斯双击。中信证券虽然综合实力远比现在的东财强大,但增速不及东财,因为周期性较高也导致估值倍数远低于东财,市值被东财超越也就不难理解。

 

东方财富的能力圈与软肋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东方财富有自己的过人之处。东方财富以及董事长其实的战略能力基本被业内认可。从内容布局获取流量,到拿金融牌照变现,在自己的能力圈里做了最好的选择。这样的路径也被验证了是非常有限的手段。更底层的能力,则是董事长其实作为资深的二级市场投资者,对于财经、证券投资有深入理解,所以在资讯、数据产品、交易工具上都做了完整的布局并保障了不错的体验。

 

其实将自己定位为产品经理的角色,他表示,东方财富的产品理想生态是可以解决一切的财务和咨询需求,解决一切数据需求,“在国内还没有一家公司能做到兼具流量、产品、社区、牌照、交易工具五个方面,东财是完整具备财富管理生态链的公司。”在这种思路下,虽然东财和天天基金在页面上并不算美观,但数据、工具的实用性强,强化了产品的竞争力。

 

战略能力还体现在对机会的取舍与把握。东财作为一家民营公司,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的很多决策都对长远发展起到很大作用。可以从几个例子来看。

 

在2015年收购西藏同信证券开启大发展之前,东财就在香港布局了港美股券商业务。2014年12月,东方财富1300万港元收购香港宝华世纪证券,改名为“东方财富国际证券”。那时富途和老虎也只是刚刚起步。如今东财在这块还没有声量,而富途市值在千亿人民币左右,东财错过了一个市值千亿的机会。

 

其实对此表示,“如果只有国际券商牌照,可能会拼命把国际券商做好,但是因为有了国内,重心集中在了国内。”另外港美股券商资金汇到境外往往会带来监管压力,也使得东财把更多业务放在了内资券商上。很明显,A股交易相对于港美股交易来讲机会更大。从效果看,去年东财证券业务收入超过49亿元,而富途整体营收只有22亿。

 

在获取券商牌照上,东方财富选择了在2015年收购西藏同信证券这家行业末流的券商,这样虽然起点低,但更容易通过监管审核,不至于出现财务数据上“蛇吞象”的局面。要知道东财2014年营收只有6亿。大智慧选择了通过增发以80亿收购行业中游的湘财证券,“蛇吞象”导致交易多年未能成行。而另一家竞对同花顺的创始人更痴迷于技术,并没有收购牌照进军券商的战略,把远高于东财的流量用于为券商导流。现在的市值也就只有东财的1/5。

 

在证券业务、基金业务上,东财都选择了把之前的重要营收来源—互联网广告牺牲掉,用流量来培养自己的金融业务,实现变现。东方财富网的广告位基本都在为东财证券导流。基金业务方面,天天基金网在2012年左右开始销售基金以后宣布对基金公司不再收取广告费,代价是提高一点分佣水平。基金广告市场发生了巨变,在2014年以前,基金行业的广告份额达到数亿元的规模,天天基金舍弃了这些广告收入,为后来的基金代销与财富管理蓄力。

 

这在现在看来顺理成章,但在当时,广告还是重要的营收来源,做出这样的战略抉择是需要魄力和判断力的。2013年转型期的东方财富,净利润从上年的3700万降到了500万,处在了亏损的边缘。这种情况下舍弃广告收入并实施基金销售低费率是需要勇气的。

 

不过按照巴菲特的观点,产品、战略、市场份额都不能成为有效的护城河。确实从现实来看,东财在基金代销市场有产品,有战略,有早期的布局,但还是被用户量达碾压级别的蚂蚁在三年内就超越了,并且在保有规模上蚂蚁比东财还高了一倍多。东财还远不是有护城河的公司,而是一家在产品、战略上有竞争优势的公司。

 

另外,东方财富在券商行业掀起的波澜,似乎没有按照互联网公司进入传统行业颠覆传统格局的剧本走。去年上半年股市起来的时候,开户井喷,半年开户800万,华泰证券开户数大约为110万,海通证券、平安证券的开户数均在百万左右。传统券商依然很强势。东方财富并没有在新增上体现压倒性优势。这跟蚂蚁集团在新金融领域的突进、微信对运营商的打击、电商对实体店的冲击不可同日而语。

 

“不要在不合适的时候夸赞公司,这也是公司不出来沟通的很重要的原因。”其实在今年5月这样坦言。


究其原因,东方财富并没有优秀到出类拔萃。

 

从流量端来看,东方财富实际上错过了移动互联网的红利,移动端月活不仅在绝对数量上低于同花顺,而且近两年来一直徘徊在1400万左右,增长几乎停滞。同花顺和大智慧也几乎没有增长。这主要是源于,用户的阅读行为已经大量集中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等大流量平台,财经资讯的获取在这些平台获取已经非常充分,东财的流量池大规模增长已不现实。

 

对于流量是否见顶这一问题。其实认为,流量并未见顶。他指出,去年从日均开户数和交易金额来看,都创造历史新高。2021年年初,天天基金开户数也创了新高;证券开户数也有历史新高。所以整个流量还依然在增长。东财APP的浏览时长份额还在增长。一个原因是很多券商的交易系统体验不太好,采用第三方体验更好。用户在东财APP打开频率更高。

 

这其实并不矛盾。其实所说的是流量带来的交易转化在增长,伴随着两年多牛市以及上半年的结构性行情,东财流量体系内很多用户在开户、交易。而东方财富的流量池本身想要大规模扩充,并非易事。现在东财也在寻求外部流量,比如与雪球做开户引流的合作。

 

管理层也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停留在PC端时代,在移动端的逻辑并不一样。4月26日,东方财富宣布其实辞去总经理职务。子公司东方财富证券董事长80后郑立坤为新任总经理。

 

按照其实的说法,让年轻人上位是要让更贴近市场的年轻管理团队参与决策,目前公司管理层都是从PC时代转来的。这可能是期待年轻人能在移动端做出更多成绩来。

 

除了在流量端的隐患,从业务端来看,券商经纪业务和基金代销业务的成功,成就了如今的券商新贵。但东财布局但没有做起来的业务也有不少。

 

东方财富金融牌照


东方财富有大量牌照,证券、公募及私募基金、港美股、小额贷款、征信、基金销售、第三方支付等等,但目前看只有A股证券交易和基金销售做了起来,其他方向,港美股交易,期货经纪,保险经纪,支付,都没有做起来。


这种状况,一方面源于是东财和董事长其实的能力圈局限,比如思维局限在PC时代,在移动端的理解和把握不足,错失了移动端的流量机会。当移动端起势的2013-2014年,其实的主要精力还在天天基金网,团队并没有迅速对移动端做出反应。

 

另一方面,也是东财的人力与财务资源、组织能力有限,没有大厂那种多线作战的能力。东财在期货、保险等方面没有形成内容积累,在这些业务上没有复制在证券与基金销售上的“内容-流量-变现”的路子。东财的用户主要在线上,线下没有相应资源,也使得保险经纪、私募基金销售这种需要人沟通的业务并没有很好的发展土壤。说到底,东财不是资源丰富的互联网大厂,不能在多条业务线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去试错。

 

东方财富未来增长点在哪里?

 

在增长性方面,东财未来几年的增长主要会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经纪业务、两融业务的渗透率继续提升。目前来看东财占比并不高,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这块业务跟市场情绪紧密相关,而且无论是股基交易额还是两融,都不存在突破性增长的可能。牛市期间两市日均交易在万亿左右,行情一般时交易额在千亿级别,大幅增长并不现实。这块市场的增长更多是靠用户体验去争夺其他券商的份额以及新用户增加来实现。

 

二是在财富管理这个大市场上,通过基金代销来获取更大收益。虽然面临招行和蚂蚁的激烈竞争,但在行业的洪流中东财有自己的机会。

 

财富管理是未来十年内金融领域最大的机会。东财被看高,也是由于东财不错的基金销售规模而在高手林立的财富管理市场已经挤占了一个身位。

 

房住不炒、存款搬家等客观因素,正在让居民的钱从房产投资、储蓄上,进入到更能产生收益的地方;社会心理上,居民理财意识觉醒,尤其是年轻人“搞钱”的意识猛增;移动互联网工具让用户买理财产品、基金非常便捷;诸多因素使得财富管理大潮来袭,并成为一个确定性极强的大赛道。

 

个人金融资产结构变化情况

 

简单来说,民众的钱大部分趴在银行的局面将面临深刻改变,很多资金会配置到可以产生更大收益的资产上。这一过程中,无论是资产的运营方和渠道方,都会有很大的机会。尤其是头部的渠道商,话语权会更强,从代销和尾随佣金上会获益良多。

 

零售之王招行在今年年初宣布,将大财富管理价值循环链,作为全行未来五年的工作主线。而蚂蚁在上市未果以及花呗借呗面临杠杆约束后,也就很大精力投入到理财平台和保险平台上。

 

麦肯锡《未来十年全球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的趋势》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底,中国个人金融资产已达205万亿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未来5年,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10%左右,未来财富管理市场空间巨大。

 

目前在财富管理市场,银行理财、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托、保险等产品加总起来,大约是90万亿左右的规模。市场普遍预期五年内会增加到300万亿的规模。

 

银行、券商、互联网公司作为广泛接触客群的公司,在这其中都有机会。相对来说银行机会最大,因为不仅客户群体广泛,而且掌握着高净值客户群体,可以通过专业的理财师为这些客户提供服务。以招行为例,金葵花客户数量超过200万,优质客户群体规模高,而招行本身有上万规模的财富管理团队为这些客户提供服务。这样,起点高的私募基金、信托等产品,以及专业程度更高的保险产品,可以在平台更顺畅地销售。这一点是其他行业比不了的。对于上亿的普通用户,招行通过APP平台,以及财富开放平台入驻的基金公司、理财子公司等来服务这些群体。

 

互联网公司优势在于有数量庞大的长尾用户群体,平台有比较好的数据和工具来帮助这些用户去提升理财能力,大平台也都在通过财富号等形式吸引基金公司等专业公司入驻,实际上充当了投顾的角色,来充实平台的服务,而基金公司、理财子公司等可以通过平台来接触客户,实现双赢。但互联网公司缺乏高净值群体,在私募基金、信托等方面没有优势。蚂蚁和东财都是如此。东财实际上在内容端已经通过优优私募布局私募基金多年了, 但从财报上看,如今还未贡献营收。

 

好在蚂蚁和天天基金都把握住了公募基金的大机遇。在未来几年里,公募基金这种标准化、净值化产品,会长期占据财富管理的C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我国证券投资者教育的效率分析与制度建构》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0年,个人投资者以股票和基金为代表的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从28.46%上升到33.21%,提高了4.75%;未来这种趋势会继续延续。

 


天风证券判断,截止2020年末,互联网财富管理市场约8.2万亿,占中国整体财富管理市场的3.4%。互联网财富管理市场的覆盖人群约2亿,人均AUM约4.1万。至2030年,互联网财富管理覆盖人群达5亿人,人均AUM达到7.4万(10年CAGR为6.1%),以此测算整体市场规模达到37.1亿,10年CAGR达到+16.3%,占2030年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规模的 5.6%。

 

在互联网财富管理这块,其实表示“未来的整个互联网财富管理市场三家,一家是阿里,一家是腾讯,一家是我们”。在他看来,阿里和腾讯入金额度有限,东财用户更高端,用什么账户理财,反应了他的资产实力。

 

目前来看腾讯的规模还远不及东财,非货基保有规模相比于东财还有几千亿的差距。但未来腾讯如果发力的话,超越东财是大概率事件。而且腾讯在保险等业务板块也有不错的规模。追赶蚂蚁是东财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蚂蚁不仅非货基保有量比天天基金高出2700亿,而且蚂蚁还有保险业务,目前也是互联网保险经纪中规模最大的,去年的招股书显示,蚂蚁保险一年内促成保费518亿,远高于同行业的水滴保险和腾讯微保。

 

东财已经有了公募基金牌照,目前东财基金以指数型基金产品为主,在公募基金行业里规模还很小。但东财基金所做的资管业务被东财视为证券业务和基金代销业务之外的第三条腿,未来会重点投入。

 

其实透露,“未来我们一定会做大财富管理,现在积累了比较好的品牌和资源,现在还是想继续尝试,在考虑如何切入。现在最缺的就是财富管理人才。也会考虑数据在财富管理的应用。资管会把指数基金作为基础设施。将来经纪和基金销售还会是很大的两部分,资管会是未来的第三条线。”

 

这样来看,东财虽然还未形成护城河,但却是一家有自己独特竞争优势的公司。有自己的流量体系与垂直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在产品、服务上有自己的相对优势,在证券、投资这一垂直赛道上有不错的战略能力,这使得东财从财经网站做起,甩开了早期的竞争对手和讯、金融界,拿到牌照后的业务增长又把曾经的竞对同花顺甩在背后。迈入到更大的券商行业后,凭借产品、运营侧的优势逐渐把业务做到了行业的中上游,未来的排名还会持续上升。而在更大的财富管理赛道,虽然很难超越蚂蚁和招行这两座大山,但在一个持续增长的行业里,作为追随者也会分得一杯羹。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