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今天给大家解读的书是《巴菲特的护城河》。
即便你之前从来没炒过股,巴菲特这个名字,你也应该听说过。毕竟,老巴的影响力,早就不局限于投资圈了。
学习价值投资,你可以不学格雷厄姆,也可以不学彼得·林奇,但你唯一不该绕开的人物,就是巴菲特。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巴菲特,价值投资才得以作为一个流派,拥有那么大的影响力。
经历过动乱、战争、三次石油危机、2008金融危机以及2020年的疫情,91岁的巴菲特不但没有跌下神坛,还从中获取了巨额财富,可见,“股神”之名,绝非虚传。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说起来很简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巴菲特的经济护城河理论。接下来,我们就来给大家详细阐述下经济护城河的概念。
一、什么是护城河
护城河的原意我们都知道,就是在城墙外挖一道壕沟,用来保护城市的。
巴菲特把护城河的概念,引入到投资领域,指的是企业的竞争优势。1993年,护城河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巴菲特致股东信中。在信中,他这样写道:
最近几年,可口可乐和吉列剃须刀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实际上还在增加。它们的品牌威力、他们的产品特性,以及销售实力,赋予了它们一种巨大的竞争优势,在它们的经济堡垒周围,形成了一条护城河。
显然,护城河,在巴菲特的语境中,指的是企业的竞争优势,能够将竞争对手拒之门外。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行业,如果利润丰厚,都会涌进来很多同行,然后,蓝海变红海,这个行业的利润就被摊薄了,最后,大家只能获得平均收益。
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因为有护城河,即便有大量的竞争对手涌入,也不会影响到它们的领先地位,像苹果手机、可口可乐等,并不担心竞争对手加入,因为,它们已经有了宽阔的护城河。
巴菲特说,他曾经和芒格讨论,如果他们招募来世界上最牛的CEO,花上1000亿美金,能不能打败可口可乐?讨论的结果是不能,因为,可口可乐的品牌所构筑的护城河,在消费者心智中是不可撼动的。打不过就加入,于是, 1988年,巴菲特开始买入可口可乐的股票。
巴菲特多次强调护城河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识别有护城河的企业,他总是寥寥数语,没有详细阐述过。
不过,有人替他完成了这个工作,那就是国际权威基金评级机构的晨星公司。本书作者是晨星公司的股票业务负责人,他是如何解读护城河的呢?
作者说,对于企业来说,护城河主要有下面4个来源:
1.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指的是品牌等竞争对手无法复制的优势。你应该听过下面这个故事:可口可乐的某位CEO曾说,即使一夜之间,把可口可乐的工厂全部烧光,可口可乐也能东山再起,因为它的品牌还在。
品牌就是资产,知名品牌就是很贵的资产。如果一家企业,其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拥有一席之地,甚至提价都不会影响销量,那么,这家公司,实际上就已经拥有了护城河。
2.转换成本。转换成本是指,用户一旦使用了你的产品,就很难再离开它了。比方,在美国,有许多小企业使用财捷公司的财务软件,最初是因为财捷的软件简单便宜。但是,一旦使用之后,他们就发现,他们已经离不开这个软件了,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财务数据沉淀在这软件上,再转换别的软件,就很麻烦。这个麻烦,就是转换成本。转换成本越大的企业,护城河就越宽。
3.网络效应。网络效应是指,如果有一种产品或者服务,用户越多,它自身的价值也就变得越大。互联网软件产品,普遍具有这个特征,这个特征,最终会导致赢家通吃。当到了赢家通吃的程度,护城河也就形成了。比方微博、微信、抖音,用的人越多,产品的价值越大,最后大家就都离不开了。
4.低成本优势。同样的产品品质,你比竞争对手的成本低,这就是一种竞争优势。不要小瞧了这一点,小米、沃尔玛、开市客、甚至亚马逊,都是借此取得成功的。低成本优势是它们的护城河。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四个特征,是过滤器。如果你眼中的某个企业,拥有出色的资本回报率,以及上面的某一个特征,那么,你很可能就找到了拥有护城河的企业。
二、什么不是企业的护城河
真正理解一个概念,不但要知道它是什么,还要知道它不是什么。这样,才算是真正的理解。
前面我们讲了什么是企业的护城河,接下来我们就讲一下什么不是企业的护城河。也有四种情况,这四种情况,很容易被投资者误认为是企业的护城河,从来导致错误的投资决策。
1.产品好并不是企业的护城河。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是可乐。在国外,进行过多次这样的实验:让消费者,在不知道品牌的情况下,品尝可乐,问哪个可乐更好喝。每一次这样的实验,可口可乐都会被消费者认为不如百事可乐,甚至不如沃尔玛的可乐。但是,只要贴上品牌,消费者就认为可口可乐好喝。可见,产品好本身不足以形成护城河,而品牌是切切实实的护城河。
2.市场占有率不是护城河。有些产品,上市之后特别畅销,从而导致市场占有率很高,不少投资者认为,该企业拥有护城河。实际上,这是一个陷阱。短期畅销的产品有很多,原因也五花八门,如果没有结构性的优势,这种畅销就是不可持续的,甚至可能是虚假的。
3.执行力不是护城河。有些企业,执行力强、效率高,是不是护城河呢?作者说,这也不是护城河。除非企业有一套无法复制的流程,否则,执行力本身构不成护城河。比方,刚创业的那两年,小米手机很火,但后来,却被华为手机打败了。小米手机被华为手机打败并不是因为执行力弱,而是在技术、品牌等其他方面被华为超越。
4.管理不是护城河。管理与绩效有正相关关系,但是,管理对绩效的影响,却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因此,优秀的管理,只能算作是企业的竞争优势的一部分,但不能算作企业的护城河。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克里斯坦森研究创新的时候就发现,在遭遇技术变革的时候,优秀的管理反倒是企业进行颠覆性创新的阻力。
三、护城河什么时候会失效呢
在前面,我一直在告诉大家有护城河的企业是什么样的。是不是找到了这样的企业,买入它们的股票,就一劳永逸了呢?
当然不是,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柯达胶卷、诺基亚手机,都曾经是有护城河的生意,后来还是衰落了,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它们的护城河早就被侵蚀了,而它们却不自知,导致最终跌下神坛。
企业的护城河什么时候会失效呢?从历史上看,主要有下面三种时候。
1.遭遇技术变革的时候。历史一再证明,每当遭遇底层技术变革,都是一次大洗牌的时候。前面提到的柯达胶卷和诺基亚手机,都是因为遭遇技术变革导致的衰落。
技术型企业,比如生产软件、半导体以及网络硬件的企业,随时都面临着因为新技术的出现而丧失原有优势的风险。因为技术型企业的成功,几乎完全很赖于他们比竞争对手更快地推出新产品。因此,一旦竞争对手的颠覆性产品上市,企业便会眼看着自己的竞争优势在数月内消失殆尽,这样的风险随时都会出现。
2.遭遇行业变迁的时候。就像技术变革会侵蚀曾经强大的护城河一样,行业的变迁也会给企业的护城河带来永久性破坏。
比方,小时候,消费者购物都去百货大楼。如今,去百货大楼购物的人很少了。可见,仅仅是行业变迁,也可以侵蚀企业的护城河。
3. 当企业开始对客户示弱的时候。确切的说,这是护城河被侵蚀的信号,而不是护城河被侵蚀的原因。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个信号很重要。如果一个可以经常提价的企业开始在客户面前示弱,这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公司的竞争优势可能出现弱化。
比方,销售数据库软件的甲骨文,每年都会提价,但是,到了2006年的时候,甲骨文一反常态地没有提价。
这是因为,当时,一些第三方公司已经形成气候,而且在市场初具规模,这种趋势开始影响到甲骨文的盈利能力,甲骨文不得不通过向客户示弱的方式,进行防守。
四、发现护城河的捷径
前面我们讲了有护城河的公司的特征,但是,在早期阶段发现它们,仍然比较困难。对此,晨星公司总结了两个知识点,对于投资者而言,也算是两个捷径。
1.看行业。晨星公司曾研究了2000多只股票,研究后发现,有些行业,比其他行业,更容易建立护城河。投资者应该多关注那些容易建立护城河的行业。
比方,在技术领域,相对于硬件企业,软件企业更容易打造护城河。原因是,软件通常要和其他软件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作用,这种结合就锁定了客户,增加了客户的转换成本;而硬件,更依赖于通用的行业标准。
金融行业是另一个容易建立护城河的地方。因为,进入壁垒高得令人生畏——想想看,有几个人能创建一家和高盛或者黑石一较高低的投资银行呢?在巨大的转换成本面前,即使是最平淡无奇的银行也能悠然自得地赚钱。
在消费品领域,有护城河的企业数不胜数,如可口可乐、高露洁、箭牌糖果和宝洁,这些经久不衰的品牌和产品永远都不会过时。它和金融服务业共同成为拥有宽护城河比例最高的行业。
2.看盈利。护城河之所以能增加企业的价值,在于它们可以帮助企业长时间地保持盈利状态。那么,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最佳方式是什么呢?巴菲特最关注的指标是ROE,也就是股东权益回报率。
在许多网站上,我们都可以找到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ROE。根据历史数据,我们可以把15%作为衡量企业竞争能力的临界值——只要企业的ROE长期达到或超过15%,那么,它就更有可能比那些低于该临界值的企业拥有护城河。
当然,也有投资者关注企业的ROA的,也就是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其实,ROA和ROE提供的信息差不多,只是呈现的方式不同。
到这里,我们对于《巴菲特的护城河》这本书的分享就结束了。最后再来总结一下:
1.护城河指的是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且是指长期竞争优势。
2.护城河的四个特征是无形资产,转换成本,网络效应和低成本优势。
3.产品好、产品畅销、管理层优秀、执行力强都不是护城河
4.有些行业,比其他行业,更容易建立护城河
5.技术变革、行业变迁以及企业对客户示弱的时候,都可能是发生护城河被侵蚀的时候。
有任何意见和建议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如果你觉得好,也希望你能分享给自己的朋友,让我们一起来读好书,学投资,共同成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