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 业界:一份关于苹果的邮件通讯推荐、中国手机公司进军平板市场、iPod 的价值等;
• 苹果:苹果成为 Google Cloud 最大客户;
• 应用:邮箱应用 Spark 增加共享收件箱功能;
• 更新:Reeder5、Evernote 更新;
• 流程:视觉、键盘快捷键与手势,详解 iPadOS 15 多任务交互逻辑;
• 发现:iOS/iPadOS 15 开始公测、iPadOS 15 里的“背景音”;
苹果·业界
长期跟踪苹果公司及其供应链的 Bloomberg 记者 Mark Gurman 上月开通了自己的邮件通讯,这个产品也是放在 Bloomberg 网站上,每周日提供一封免费的邮件内容,偶尔也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报料,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这里订阅。
这是一组苹果公司首位软件工程师在 Quora 上的回答,可以一窥早年苹果的工程师文化。
在越南,当局通过让苹果代工厂的工人住在工厂宿舍,以控制疫情的快速传播。
Kensington 公司推出一款兼具充电与桌面收纳的模块产品 Kensington StudioCaddy,这个产品包括一个可同时放置 MacBook 、iPad Pro 的支架和一个无线充电手机支架,下图就是一种搭配方式。
该产品售价 179.99 美元。
在智能手机市场基本到顶的背景下,小米、Vivo、OPPO 正在对平板电脑市场虎视眈眈,但“选择发力平板电脑,是手机厂商的无奈之举。业内人士表示,同样是旧战场,高端机也是一个更好的机会,可惜,它们抓不住。”
付费媒体 The Information 披露,苹果已经成为 Google Cloud 最大的客户,过去一年,苹果在 Google Cloud 的支出增加了 50%,达到 3 亿美元/年,与此同时,Google Cloud 还帮助苹果管理着超过 8 EB(1 EB=1024 PB)的数据。
该消息也引发另一层讨论:为什么苹果不自建云服务平台?
早在 2016 年,已经有报道称,苹果将建设自己的云基础设施,从而减少对 AWS 或微软的依赖,当时给出的时间范围是“三年”,但在五年后,苹果并未完全脱离公有云平台,其主要原因很可能是苹果数据量增长速度太快,其自建云基础设施无法应对如此规模的数据存储和处理,另一方面,坐拥如此大规模的数据以及计算需求,作为云客户的苹果,拥有巨大的议价权,其使用公有云的成本反而更低。
补充一个数字:3 亿美元大概相当于苹果年收入的 0.08%。
为什么苹果还需要发布一款 iPod?苹果今年在 Apple Music 上发布多项功能更新,也再次唤起人们对于 iPod 的“思念”,毕竟,它才是听音乐的专属设备。
应用·更新
邮箱应用 Spark
新版本的 Spark 增加共享收件箱功能,简单来说,就是多人共同处理一个邮件地址的收件箱,这个功能主要应用场景还是在团队协作领域,比如不同部门或不同团队成员针对收件箱里的邮件进行处理,在安全性的基础上提升工作效率。
Spark 这个功能首先需要满足两点要求:
• 成为 Premium 会员,详见这里;
• 仅支持 Gmail 或 WorkSpace(原 Gsuite) 邮箱;
然后在 Spark 里点击要共享的 Gmail 邮箱账号,点击“与团队共享账号”,如下图。
此时就可以选择哪些邮箱联系人可以加入共享,点击完成后,Spark 会在边栏生成共享收件箱,所有邀请的人都可以看到收件箱里的邮件,同时还能分配哪些邮件给哪些成员处理,如下图。
Spark 的协作方式比较适合习惯使用个人邮箱处理工作的小团队,毕竟,你不必再去花钱购买诸如 WorkSpace 或 Office365 的付费版本,可以利用自己的邮箱,快速通过 iOS、macOS 等平台,搭配诸如 Dropbox、Google Drive 等,实现高效协同工作。
你可以在 App Store 免费下载或更新 Spark。
一组值得关注的应用更新
网络调试工具 Quantumult X 新增 DNS over HTTPS 功能。该功能也是苹果为 iOS/iPadOS 14 增加的重要功能,能够以 DNS 加密的方式减少诸如 DNS 劫持等网络问题(当然代价是速度会变慢),现在,用户只需在 Quantumult X 的配置部分加入类似“doh-server=https://dns.alidns.com/dns-query”这样的语法实现该功能,你可以在 App Store 购买或更新这款应用。
多款应用优化对 旁白(VoiceOver)的支持,旁白作为一项设备辅助功能,对于很多视障人群来说非常重要,这也是苹果一贯以来所不断强化的系统功能,最近包括文本查看工具 Shu、微软 OneDrive 等应用都优化了该功能。
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该功能,可以在 iOS/iPadOS 设备的设置里找到“辅助功能”,然后选择“旁白”感受一下。
Reeder 5 的稍后读功能支持读取剪贴板上的网页链接,之前只能通过浏览器的共享菜单才能导入。另外这个版本还新增了一个有趣的功能,如果系统检测出用户在阅读食物或菜谱之类的博客文章,会调取一个专门的渲染引擎。你可以在 App Store 购买或更新这款应用。
笔记应用 Evernote 增加一个可自定义新建笔记按钮的功能,如下图所示,高级用户现在拥有 9 种不同样式的按钮选择,有什么用吗?
点击任何一个按钮选项,还可以继续自定义顺序,这真的有价值吗?
你可以在 App Store 免费下载或更新这款应用,但上述这个自定义功能需要成为高级会员才能使用。
系统·发现
苹果在上周发布了 iOS/iPadOS 15 公测版,少数派网站做了一个功能汇总,对新系统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先看一下。
如果你也想加入公测计划,可以在苹果的测试网站注册,然后在设备的“设置/通用/软件更新”里下载安装新系统,就我我个人过去一个月的体验来看,iPadOS 15 足够稳定,兼容绝大多数应用,足以应对日常的工作与生活场景。
9to5Mac 介绍了 iOS/iPadOS 15 里的一个新功能:背景音。在任意一台更新的新系统的设备上,打开“设置/辅助功能/音频视觉”,找到“背景音”,点按之后可以看到相关选项,如下图:
目前的声音类型包括平衡、亮/暗噪声、海洋、雨声、溪流等六种,你可以在这里选择不同的声音和音量。
另外,我建议将该功能加入到“控制中心”,通过在屏幕右上角下拉的方式快速打开,如下图。
如果你已经更新到 iOS/iPadOS 15,可以试试自定义 Safari 的启动页,其中就包括挑选一张自己喜欢的背景图。
流程·洞察
快速理解 iPadOS 15 多任务与多窗口机制
iPadOS 15 给 iPad 产品线带来全新的多任务与多窗口机制,这些功能被视觉 UI、键盘快捷键以及触控手势“封装”起来,形成了一整套全新的交互逻辑,本期从这三个方面展开介绍,帮助各位不仅了解,更重要的是理解 iPadOS 15 的多任务与多窗口交互逻辑。
1、视觉
iPadOS 15 里的最大视觉变化就是在任何程序界面顶部的三个小点,点击之后可以发现两大部分功能:
• 顶部:当前应用窗口的运行方式,包括全屏幕、半屏幕与侧拉三种选择;
• 底部:同一个应用所打开的应用窗口,同时支持新建窗口;
这种视觉上的区分还体现在查看 App 切换器的时候,如下图,类似这样的视觉设计,就是在提醒用户,该应用还有多个窗口。
当然,你每一次打开一个应用,也会在底部看到自动弹出的提醒。
2、快捷键
我在之前的会员通讯里探讨过快捷键,特别提及“地球仪键”带来的价值,在多任务/多窗口操作中,“地球仪键”俨然就是主角:
• “地球仪键”+向上箭头:查看后台应用;
• “地球仪键”+向下箭头:查看当下应用打开了哪些窗口;
• “地球仪键”+向左箭头:切换到上一个应用;
• “地球仪键”+向右箭头:切换到下一个应用;
• “地球仪键”+ :快速打开侧拉应用;
如上图所示,还有两个更强大的快捷键功能,可以快速打开另一个应用窗口,这比点按顶部三个小点然后再选择另一个应用的速度快多了。
3、手势
自第一代 iPad 开始,手势操作就是 iPad 重要的交互方式,而在 iPadOS 出现后,苹果也不断增加手势操作,比如现在,你可以在任意应用界面,从屏幕右下方向左上滑动,快速调出系统备忘录应用,并且可以像缩放照片大小一样用双手缩放快速备忘录的显示大小。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手势操作是在 App 切换器界面,随意组合不同应用的窗口方式,下面这个演示很好展示了这个逻辑(GiF 较大,加载可能比较慢,如果不能查看请点击这里查看演示视频),非常方便。
而在任意应用界面,用户也可以通过手势拖动应用顶部的三个小点选择同时运行在两个窗口的应用,如下图。
4、总结
坦率来说,由于 iPad 上拥有足够丰富的交互方式,包括手势、键盘、Apple Pencil、触控板(鼠标),提升 iPad Pro 多任务/多窗口的体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把这些交互方式整合起来,形成一套围绕多任务/多窗口的交互逻辑,满足单一方式交互与多方式交互的统一,从这个角度去看,iPadOS 15 目前给出了一个还不算差的方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