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本期导读:
苹果:iPhone 发售 14 周年、苹果或推出更大屏幕尺寸的 iPad Pro 等;
业界:微软 Xbox 云游戏登陆苹果平台;
观点:iPad 与汽车的比喻、iPadOS 15 与苹果未来的屏幕野心;
更新:Bear、Photoshop、Google 地球、飞书更新;
发现:2021 年,还有那些优秀的非订阅制的应用;
流程:把玩 iPadOS 15 的“专注模式”,看看有哪些流程变化;
苹果·业界
距离第一代 iPhone 发售已经过去了 14 年。2007 年 6 月 29 日,苹果开始发售 iPhone,接下来的时间里,这个产品以及其所代表的个人消费电子产品,持续且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各地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与不同肤色的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
现在回过头去看,iPhone 早已突破了产品层面的升级换代,更像一次“范式革新”,从而完全改变了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推荐 9to5mac 的这个图集,以第一代 iPhone 的屏幕视角,展现 iPhone 首发日苹果零售店内外发生的故事,这是一段值得被反复吟唱的传奇。
iPadOS 15 的新变化。此前的系统版本对内存要求非常苛刻,即便是在 16GB 的 iPad Pro(2021 款)中,应用程序使用内存的上限是 5GB,而在上周发布的第二个测试版本的 iPadOS 15 里,苹果允许开发者调取更多内存,不过这份说明并未明确指出会增加多少,但这终究是一件好事,开发者可以更好利用大内存,开发出更多强大的应用。
Bloomberg 称苹果将推出更大型号的 iPad Pro。消息来自 Bloomberg 记者 Mark Gurman,可信度比较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 14 英寸还是 16 英寸 iPad Pro,现在还处在早期阶段。
苹果今年在印度市场卖出更多 Mac 电脑。随着苹果去年开始通过在线商店销售 Mac 电脑,印度市场的 Mac 销量就有巨大提升,IDC 预估的数据增长为 335.5%,这也使得苹果成为印度市场 2021 第一季度第五大 PC 品牌。
Xbox 云游戏全面上线。微软宣布 Xbox 云游戏全面支持苹果设备,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 Xbox 网站体验这个服务。
观点:iPadOS 15 会是什么未来苹果屏幕的预演吗?Jason Snell 的这个观点充满了“乐观”的猜测,他把 iPadOS 15 上的一系列新功能放在一起,畅想出当把 iPad Pro 与显示器或 iMac 连接之后的样子,有可能吗?有,但谁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
观点:关于 iPad 与汽车的类比。2010 年 iPad 发布后,乔布斯曾有一个汽车的类比(视频地址),大意是说:PC 是卡车,iPad 是轿车,两者的关系不是谁取代谁。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将这个类比做了延伸:iPad 是汽车领域的牧马人。
吉普牧马人从来不是最热卖的车型,但却拥有一大批忠实的拥趸,这也是当下 iPad 所面临的情景,就是有一群人(比如我)喜欢使用 iPad 工作。更进一步,一如很多车主通过不同配件“改造”牧马人一样,全球各地的 iPad 用户,也在利用不同的配件让手上的设备变得与众不同。事实上,随着计算设备的发展,未来我们会看到更多面向特定场景的设备,它们从来不是为了替代谁,就像 Smart 从来不是路虎的替代者,它们只是为了在某些场景里拥有更好的表现。
应用·更新
笔记应用 Bear 更新。距离上一次更新已经过去了两个月,这一版本并没有带来多少功能层面的更新,更多还是修复问题、优化功能。
我从 2017 年年初开始使用 Bear,也在多个场合推荐过这个应用,很长一段时间里,Bear 都是我首选甚至唯一的笔记应用,但它的不足也显而易见,比如缺乏目录导航、不支持表格、无法渲染 Markdown 各式的图片等。
而在众多支持双向链接笔记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之后,Bear 的跟进速度也非常慢,目前 Bear 的编辑、整理功能与前几年并无太大差异,你可以将其理解为极简,也可以把它看作简陋。
不过,Bear 也有自己的想法,目前正在内测中的 Panda,就代表了这款笔记对于编辑器以及编辑功能的未来思考,我在这段时间利用 Panda 编辑整理了一些内容,发现很多功能非常实用。
比如折叠功能,可以把某一级标题的内容折叠起来,这在整理编辑长文时可减少干扰。
再比如异常丰富的键盘快捷键,覆盖了绝大多数编辑功能,这对我来说有着很大吸引力。
另外,表格、链接预览(目前支持 Twitter 和 Reddit)、文档字数状态栏等新功能也是对之前功能缺失的补足。
根据 Bear 团队的说法,未来 Panda 会整合到 Bear 编辑器里,众多功能也将成为 Bear 新版本的编辑功能。你可以通过加入 Panda 内测组获得体验该应用的机会。
目前尚不清楚 Panda 何时会与 Bear 整合,我个人预测新版本的 Bear 或许会在秋天与 iOS/iPadOS 15 一并发布,届时能否在编辑器功能之外增加更多实用且有趣的整理功能,我格外期待。
梳理一组近期值得关注的应用更新。
Photoshop 更新,增加了一组笔刷功能。上周发布的 V2.6 版本提供了包括自定义笔刷在内的多个功能,你可以在 App Store 免费下载 Photoshop,另外需要 9.9 美元/月订阅才能使用完整功能。
任务管理类应用 Things 更新,增加了新桌面组件,并支持 iPad 上的随手写功能,我个人比较喜欢 Things 的一个地方是其丰富的键盘快捷键,该应用网站上有详细的说明,你可以在 App Store购买这个应用,9.9 美元一次性买断。
Google 地球更新,新版本支持“暗色模式”并提供了是否使用“精准位置”的选项,由于 Google 地球在国内的数据更新很不及时,极大影响了用户体验,不过疫情之下,不妨把 Google 地球当作线上全球旅行指南,比如浏览伦敦的温布利球场。
你可以 App Store 免费下载或更新该应用。
飞书更新,其中飞书文档支持一键翻译。目前支持中、英、日、泰语四个语言的翻译,翻译之后的文本与原文存于同一个文档中,可随时对照查看,你可以在 App Store 免费下载或更新该应用。
应用·发现
那些没有采用订阅制的优秀应用
过去几年,越来越多的应用转向订阅制,相比于传统的买断制,订阅制带给应用开发者的是持续的现金流,并可以通过收集用户的反馈,不断调整产品的迭代计划。
但另一方面,过去几年大量应用跟风转向订阅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
比如,诸如日历这样的工具类应用是否应该采用订阅制还有诸多争议,另外,有些应用完全转向了订阅制,所有功能都需要订阅才能使用,对用户来说,一旦这个应用订阅到期而没有续费,整个应用也变得不可用。
凡此种种,不仅影响了用户体验,也让很多用户开始抗拒甚至抵制订阅制应用,Reddit 的这个帖子鼓励用户提交自己心目中最好的非订阅制应用,我从中挑选了几个:
Procreate:适用于 iPad 的数字插画软件,9.9 美元;
Goodnotes:手写笔记工具,7.99 美元;
PCalc:全能计算机应用,9.99 美元
Things 3:任务管理应用,9.9 美元;
Apollo:Reddit 客户端,基础功能免费,支持内购;
Pixlemator:图像编辑工具,9.9 美元;
Lumafusion:强大的视频编辑工具,29.99 美元;
如果你还有其他非订阅制的付费应用推荐,欢迎回复这封邮件分享给更多朋友。
流程·洞察
把玩 iPadOS 15 的“专注模式”
WWDC 结束后不久,科技媒体 9to5Mac 做了一个关于 iOS/iPadOS 新功能的投票,三分之一的票投给了“基于专注模式的新通知中心”。
虽然这个调查可能针对 iPhone 用户,但在我看来,“专注模式”带给 iPad Pro 的价值更大,原因就在于,相对于 iPhone 信息消费的场景,iPad Pro 拥有更多信息管理与创造的需求,“专注模式”有助于帮助用户构建起更高效的工作环境,接下来我会详细探讨 iPadOS 15“专注模式”带来的价值。
1、了解“专注模式”
更新到 iPadOS 15 之后,打开系统“设置”,向下滑动,就会看到“专注”,点按进去,如下图所示:
最上面的是已经设置的几种模式,下面的三个设置都是通用设置,比如勾选“在设备之间共享”之后,你在任意一台 iOS/iPadOS 设备上开启“专注模式”,都会通过 iCloud 同步到同一个 Apple ID 登陆的设备上,这些设置也可以在单独模式中进行定制。
快速开启“专注模式”的方法也很简单,从屏幕右上角下拉打开“控制中心”,然后长按“专注”即可开启或切换不同的“专注模式”。
2、自定义“专注模式”
系统已经内置若干个模式,用户也可以新建其他模式,比如新建一个“冥想”,如下所示,你需要设置接收哪些人、哪些应用的通知提醒,这些设置也可以在稍后重新修改。
下图就是简单设置“冥想”模式后进入的管理界面:
这个界面有几类功能可自行定制:
• 通知管理:除了接收哪些人、哪些应用的通知外,“时效性通知”能够以更大权限覆盖上面的通知设置;
• 共享管理:能够将自己的专注模式显示在某些应用上,这需要应用做适配;
• 屏幕管理:设置哪些屏幕显示或隐藏;
• 激活管理:根据时间/地点或“适时打开”(似乎是根据用户习惯);
其中我个人认为最有趣的是屏幕管理,点击上图里的“主屏幕”,可以看到下面两个选项,用户可以设置是否隐藏桌面应用的通知标记以及显示哪些屏幕页面。
勾选选取页面后,你会看到如下图的选项,你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桌面屏幕页面。
设置完成并激活该模式,桌面屏幕只有最左边的通知中心、你选择的屏幕页面以及“App 资源库”,其他屏幕页面都隐藏起来了。
不过很遗憾,现在只能自定义桌面屏幕页面上的应用而不能设置底部的程序坞应用,“专注模式”还是不彻底。
3.基于“专注模式”的流程优化
在我看来,“专注模式”不仅可以帮助用户更聚焦特定场景,更可以成为用户使用 iPad Pro“标配”,通过自定义的应用通知、桌面屏幕页面,构建起一系列兼具灵活性与实用性的使用方式。
比如我设置了一个“个人”模式,这也是我使用 iPad Pro 的“标准模式”,如下图所示,我开启了几乎所有通知选项以及时效性通知功能,并定义了几个桌面屏幕页面(把常用应用集合在一起),然后设置了每天 7 点到 23 点的自动激活,这样我每天早上起来,打开 iPad Pro,就自动进入到了“个人模式”。
再比如,我定义了一个“工作”模式,在这个模式里,只允许记录时间的 Timetrack 通知,关闭“时效性通知”,如下图所示,并把我日常工作经常使用的应用放在一起,作为“工作”模式下的主屏幕页面。
另一个模式是“家庭”模式,我有时会和太太吃饭的时候看一会 iPad 上的视频,这个时候我不希望被各种应用通知打扰,所以在这个模式里,我会将所有通知关闭,同时为了能快速在不同视频类应用之间做切换,我把所有视频类应用放在一个屏幕上,将其作为“家庭”模式的主屏幕页面。
与此同时,借助快捷指令,还可以进一步优化“专注模式”的激活方式,下图展示的是我自己构建的一个简单快捷指令,用来快速开启“阅读”模式,并且以 20% 的音量播放一张莫扎特的钢琴专辑,这个快捷指令不仅可以手动开启,还可以通过 Siri 的语音唤醒。
4.写在最后
很多应用或功能本质上并不是直接解决问题,而是帮助用户厘清自己的需求或痛点,“专注模式”也是这一类的功能。我们不能奢望开启“专注模式”后就能有 100% 的效率提升,它的作用在于,用户可以利用“专注模式”,重新思考自己工作、生活中的不同场景,然后去定制更舒适的设备使用环境,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娱乐,不管是健身模式还是阅读模式,沉浸其中、聚焦当下,这就足够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