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张贝贝
头图 | AI生图
继3月份“向内反腐,自揭其短”事件后,华熙生物深夜发文怒怼券商,使其再次进入舆论风口。
5月17日晚23点41分,华熙生物在官微发布了“隔空论战檄文”《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其中,剑指安信证券、国金证券、西部证券、华泰证券等多家券商为胶原蛋白站台,鼓吹玻尿酸“过时”的误导性言论。
且直言:“2022年开始,随着资本市场不断追求新的公司题材,重组胶原蛋白概念被看似幸运地选中了。”
并称,透明质酸“过时论”的兴起,本质上是一场由“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幻象。试图用“神话过时”绕开中国产业发展必然面临的进阶过程,引导资本和市场资源聚焦于资本新题材,用“新贵登场”塑造沙土高楼。
一时间,华熙生物炮轰多家券商的“消息”被市场讨论纷纷。
那么,究竟是什么情况?华熙生物,为什么对胶原蛋白产品这么在意呢?
业绩、股价,对比明显
华熙生物以玻尿酸原料业务起家,目前已经占据全球将近50%的市场份额,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之后,公司以此为基础,向下游拓展至医疗终端产品(7成以上为医美产品)、功能性护肤品以及功能性食品,形成以“玻尿酸”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布局。
可以说,华熙生物最核心的业务都与玻尿酸相关。
且值得注意的是,在之前消费升级与颜值经济浪潮下,玻尿酸成分凭借“补水、保湿”功能受到医美、化妆品市场热捧,华熙生物也成为市场的“小甜甜”。
即使2020年度、2021年受到新冠疫情的扰动,华熙生物的营收、利润仍保持了正增长,市值也在2021年度达到最高1400多亿元,风光无限。
但,好景不长。
随着2021年市场对于新成分“胶原蛋白”的追捧开始,华熙生物的业绩、股价却开始走“下坡路”了。
据Wind数据,2022-2024年期间,华熙生物净利润逐年下滑,分别为9.71亿元、5.93亿元和1.74亿元;市值也从2021年度1400多亿元高点到当下的253亿元(2025年5月21日收盘)。
与华熙生物的颓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2年11月港股上市的胶原蛋白护肤龙头巨子生物、2023年7月北交所上市的医美重组胶原龙头锦波生物,却实现了业绩、股价齐飞。
(1)业绩层面:2022-2024年期间,巨子生物净利润分别为10.02亿元、14.52亿元和20.62亿元,逐年增长,年复合增速高达43.45%;同期,锦波生物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09亿元、2.99亿元和7.31亿元,年复合增速高达158.97%。
(2)股价层面:据Wind数据,巨子生物、锦波生物的股价分别于今年5月20日、5月21日创下股价新高,当前市值分别为875亿港元和511亿元人民币(2025年5月21日收盘)。
显然,华熙生物如今已不再是“小甜甜”,而成了 “牛夫人”。
到这里,大家或许能理解为何华熙生物极力想证明玻尿酸没有过时了。只能说现实太残酷,市场“求新”以及胶原蛋白概念被追捧的情况下,业绩、股价对比太明显了,显然玻尿酸的地位受到了威胁。
回归现实情况,是券商“误判”了吗?这场“隔空论战”,华熙生物若是胜利了,能扭转其当下所面临的业绩、股价双下滑的困境吗?
并不乐观
玻尿酸、胶原蛋白两个成分,作为人体结缔组织中的重要成分,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导致皮肤失去弹性和水分,出现松弛、皱纹等问题。此情况下,无论是补充玻尿酸,还是补充胶原蛋白,显然都会对人体皮肤带来正向作用。
但目前并无官方数据证明二者孰优孰劣。
只不过,假设这场“隔空论战”华熙生物胜利了,验证了玻尿酸“并未过时”,仍是医美、护肤领域的重要成分情况下,或也难扭转其面临的业绩、股价双下滑困境。
为何这么说?
不可否认,券商研报对于胶原蛋白、玻尿酸的分析,会影响资本市场对于两种成分未来发展的判断。
但更关键的是,无论是当下消费者对皮肤健康和美容效果的期望不断提高,还是医美机构在玻尿酸市场竞争激烈,相关产品陷入“价格战”,盈利空间缩窄情况下,都在驱动其引入“新成分”,提升业绩和市场竞争力。
而胶原蛋白,满足“新成分”定位。
且结合华熙生物在2022年通过收购北京益而康51%股权,布局了胶原蛋白领域;并且有胶原元气弹、胶原紧塑霜等相关胶原蛋白产品上市销售的现实情况,也侧面说明即使“隔空论战”华熙生物胜利了,也不可否认“胶原蛋白在医美、护肤领域的有效性”。
再加上参考中金企信咨询中心数据,国内2025年胶原蛋白产量预计能达到20万吨,但需求量有望超22万吨的情况,显然国内胶原蛋白原料仍处于产能不足的状态,则短期内国内相关胶原产品不会陷入“价格战”。
由上,在市场对胶原蛋白产品已有认知,并且有效,短期不会陷入“价格战”的情况下,护肤企业、医美企业大概率会继续推广胶原产品。
此情形下,华熙生物仍以玻尿酸成分为主的产品布局,显然并不“讨好”;再考虑到,华熙生物在内部管理上屡屡传出职场霸凌、侵占“小股东利益”以及品牌主理人被迫出走等丑闻,影响了品牌形象(详见《玻尿酸女王反腐的真正目的》),其玻尿酸产品未来的销售增长大概率仍会承压。
且其虽然布局了胶原蛋白领域,但其财报未单列胶原蛋白产品收入,预计销售量不大(这或许也是其炮轰胶原蛋白成分的原因之一)。
即,展望未来,无论此次“隔空论战”结果如何,华熙生物或仍会面临玻尿酸产品销售增长承压,胶原蛋白产品销售未能起量的尴尬局面,业绩、股价下滑困局难缓解,投资还需谨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 作者粉丝群招募▪ —————
各位读者如果对本篇文章有疑问,可以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与作者一对一沟通。
此外,作者还对CXO、医美、药店、血制品以及具有主题机会的阿兹海默概念、多肽减重药等领域有覆盖,侧重产业分析和布局企业优劣势分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长按下方二维码,与作者进行更多热门赛道和相关上市公司的深度交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