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信义PK福莱特,光伏玻璃双寡头你站谁? | PK榜
2021-05-13 16:20

信义PK福莱特,光伏玻璃双寡头你站谁? | PK榜

文章所属专栏 妙解公司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刘勇

头图 | 视觉中国

  

本文核心看点:


1、光伏玻璃行业分析;

2、信义光能和福莱特的基本情况和产能介绍;

3、信义光能和福莱特全方位对比分析

 

 随着全球气候协议的签署和国内“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推进,近两年火热的光伏行业再次进入人们眼中。光伏行业政策利好频频,市场需求再提升。数据显示,光伏市场近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全球光伏年新增装机量已自2010年的18.3GW快速上涨至2020年的130GW,10年间翻了7倍,且还在持续扩张。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预测,未来5年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保持年均15-20%的复合增长率,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达到270-330GW,其中国内的新增装机将达到90-110GW。

 

(数据来源:Wind,安信证券)

 

从整个行业来看,市场需求带动了光伏行业全产业链的蓬勃发展。从硅料硅片、到电池片、再到光伏组件,整个赛道出现了数个千亿巨头。我们研究了上游的硅料厂商通威股份,研究了全产业链布局的光伏龙头隆基股份,还研究过硅片巨头中环股份。

 

作为光伏行业中游重要的配件,光伏玻璃是光伏组件制造的必要原材料,其需求情况和未来发展与光伏组件的装机量关系密切。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光伏玻璃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信义光能和福莱特

 

1、光伏玻璃行业情况如何

 

光伏玻璃是光伏组件的原材料,将光伏玻璃贴在涂上涂上EVA胶膜的电池片上,用框架固定起来,就形成光伏组件。光伏玻璃的形成及产业链如下所示:

 

(数据来源:Wind、众研会)

 

国内光伏玻璃行业开始发展是在2006年前后,以信义光能和福莱特为代表的玻璃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引进,投建光伏玻璃生产线,实现光伏玻璃国产化。到2016年前后,国内光伏玻璃行业通过十年左右的时间,从依赖进口发展到替代进口,再到出口。在此期间,国外企业纷纷退出光伏玻璃市场,国内大型玻璃企业则开始在海外建厂。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玻璃生产国,根据业内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光伏玻璃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为77.03%,2019年我国光伏玻璃的市占率已提升到了90%。

 

受益于行业需求带来的供需紧缺,光伏玻璃价格由2020年6月末的24.23元/平方米迅速增长至2020年末的43.18元/平方米,增幅达78%,2020年均价同比增长15%,但随着年初以来多条光伏玻璃产线投产,2021年4月底价格相比2020年底下滑39%。

 

(数据来源:卓创资讯、兴业证券)

 

玻璃价格回归正常抑制了新增产能的进入和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龙头光伏玻璃企业将继续维持领先的行业地位。

 

2、信义和福莱特基本情况

 

信义玻璃控股有限公司(00868.HK)成立于1988年,于2005年在香港上市,是全球领先的综合玻璃制造商,产品包括浮法玻璃、汽车玻璃、节能建筑玻璃等产品。信义光能由信义玻璃于2013年独立分拆上市,信义集团拥有信义光能22.86%的股权。

 

信义光能(00968.HK)的业务涵盖太阳能光伏玻璃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另外还有部分光伏电站发电业务,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玻璃制造商。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莱特”)成立于1998年,并分别于2015年和2018年在H股(06865.HK)和A股上市(601865.SH)。福莱特主要从事生产和销售各种玻璃产品,包括光伏玻璃、浮法玻璃、工程玻璃和家居玻璃。

 

福莱特属于家族式企业。公司创始人为阮洪良、姜瑾华夫妇,阮泽云是两人的女儿,阮泽云与赵晓非是夫妻,四人分别为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副董事长、董事会秘书和副总经理。截至2021年Q1,阮洪良、姜瑾华、阮泽云和赵晓非四人分别持有公司20.47%、15.10%、16.33%和0.24%的股份,四人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52.14%的股份,为公司的实控人。

 

3、产能情况

 

从行业披露的数据来看,信义和福莱特占据行业龙头的位置,凭借着领先规划和布局、产能扩张、以及在运产能的效率提升,二者占有先发优势,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

 

 

(数据来源:卓创资讯)

 

 信义光能:

 

信义光能的太阳能玻璃业务贡献公司绝大部分利润。信义光能拥有四大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基地,分别座落在安徽芜湖、天津、广西北海和马来西亚马六甲市。公司2020年在国内新增了两条日熔化量为1000吨的太阳能玻璃生产线,目前光伏玻璃的总日熔量达到9800吨,占有全球约30.2%的份额。

 

2021年,公司计划在安徽芜湖新增4条1000吨太阳能玻璃生产线,同时开始筹备另外16条位于江苏及安徽的1000吨生产线的工作。预计到2021年年底,信义光能的总产能将达到13800吨

 

福莱特:

 

福莱特的主要生产设施位于浙江嘉兴,安徽滁州以及越南海防市。作为光伏玻璃行业的老二,福莱特当前扩建产能的速度非常快,与龙头已经相差不大。福莱特的安徽二期的两个75万吨产能的项目,包括4条日熔化量为1200吨的生产线,第一条生产线已于2021年Q1点火并投入运营,越南生产基地的2座日熔化量1000吨/天的窑炉分别已于2020年Q4及2021年Q1点火并投入运营。

 

福莱特在安徽二期的其他3座窑炉,预计于2021年陆续点火并投入运营。公司在安徽滁州五座日熔化量为1200吨的窑炉,预计于2022年陆续投产。

 

截至2021年Q1,福莱特的产能为8600吨,占有全球约26.5%的份额。安徽二期项目的另外三条1200吨预计今年陆续点火投产,到今年年底,预计总产能为12200吨

 

目前,光伏玻璃行业已经形成少数规模化企业的充分竞争的格局,且主要集中在中国,在产产能中信义光能和福莱特的占比约为66.5%。随着福莱特新建设的光伏玻璃产能陆续投入使用,福莱特与信义光能的差距也越来越小,双寡头的格局已经形成;此外未来2年新增的光伏玻璃产能,将使得信义光能和福莱特在行业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

 

4、信义PK福莱特

 

从两者的业务构成来看,光伏玻璃均占到了各自业务的80%以上,信义光能达到81.13%,其余是太阳能电站的发电业务;福莱特的业务中,光伏玻璃的占比更高一些,达到了83.48%,其他均为各类玻璃业务。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玻璃产品主要原材料为纯碱和石英砂,如何降低石英砂的成本是光伏玻璃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福莱特拥有安徽凤阳储量1800万吨的优质石英砂采矿权,能够稳定为公司储备品质优良、价格低廉的石英砂,锁定石英砂采购成本。信义光能也自建了北海石英砂生产基地,建成后可以进一步降低原材料成本。

 

(1)盈利能力对比


营收和净利润对比:

 

从营收和净利润来看,信义光能和福莱特均受到2018年光伏新政策的影响,出现了短期的低迷,但随后恢复增长。福莱特的营收从2016年的54.08亿元上升至2020年的103.99亿元,5年间增长了92.29%,CAGR为13.97%。福莱特的营收从2016年的29.68亿元上升至2020年的62.6亿元,5年间增长110.92%,CAGR为16.01%,增速高于信义光能。营收规模从占信义光能的54.88%上升到60.2%。利润为规模从占信义的34.1%上升至42.43%。龙一和龙二有差距,但是这个差距在缩小。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综合毛利率和净利率对比:

 

从毛利率和净利率的对比来看,信义光能也高于福莱特。随着光伏行业的复苏,近两年各自的毛利率和净利率都呈现上升的趋势。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如果从主营中占比最大的光伏玻璃的对比来看,这两者在光伏玻璃上的毛利率则是呈现趋同的态势。营收规模方面,福莱特从占信义光能的56.13%上升到62.14%,差距更加缩小。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光伏玻璃是同质化较高的产品,拼的就是各自的规模。规模化生产能够提高产品的成品率和产出效率,有效降低单位制造成本。

 

光伏玻璃规模化生产要求生产玻璃窑炉尺寸要大、数量要多。大尺寸窑炉的燃烧效率更高,单位能耗更低,具有单线成本优势,同时大窑炉对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上也更具摊薄优势。信义光能和福莱特窑炉的数量处在行业领先,二者在产和新建的窑炉也属于大尺寸窑炉,因此二者的单吨生产成本在行业较低。  

(数据来源:各公司年报)

 

得益于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下降,行业双龙头的毛利率远大于行业的其他竞争对手。而福莱特当前的规模略小于信义,而毛利率还略超信义,表明福莱特在成本控制方面是比信义要强的。

 

(2)营运能力对比

 

营运能力上,信义光能的存货周转率好于福莱特,应收账款的回款情况则不如福莱特,且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均有下降的情况;而福莱特的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情况则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状态。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从三费对比来看,福莱特的销售费用率略高于信义光能,调整后的管理费用率相差不大,而福莱特的财务费用率则处在上升阶段,略大于信义光能,原因是公司的有息负债上升,导致每年的财务费用增加。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3)研发能力对比

 

从研发投入来看,福莱特的研发投入的比率显著高于信义光能,高出2个百分点以上。从研发投入的绝对数来看,两者数额接近,且福莱特的投入金额已经反超信义光能。福莱特也是国内第一家,通过自主研发打破国际巨头对光伏玻璃的技术和市场垄断,成功实现光伏玻璃的国产化的企业。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可见,福莱特更加重视研发的投入,通过持续的高研发投入来提升光伏玻璃透光率和工艺水平,以增强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升市场份额。如果未来福莱特能够坚持研发投入驱动公司增长,福莱特或许能实现对信义的反超。

 

(4)偿债能力对比

 

短期偿债能力对比来看,两者不相上下。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长期偿债能力对比来看,近两年福莱特的资产资产负债率水平略高于信义光能,但属于较低和可控的位置。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5)下游客户对比

 

光伏玻璃的认证周期长,客户关系长期稳定。光伏玻璃作为组件的组成部分,需搭载组件产品一同进入认证程序,更换封装玻璃须重新进行认证。因此光伏组件产品一旦与光伏玻璃供应商达成合作,关系一般较为稳定。

  • 信义光能的客户包括:如隆基股份、晶科能源、韩华集团、东方日升等。

  • 福莱特的客户包括:隆基股份、晶科能源、韩华集团、SunPower 等。

 

可见,信义光能、福莱特与光伏行业的头部各大企业都有紧密合作,客户高度重合,不存在赢家通吃的情况。

  

(6)ROE和估值对比

 

从ROE对比来看,两者均波动比较大,原因是收到行业整体的影响较大。随着光伏新政策以后一段时期,行业开始复苏,信义和福莱特的ROE也开始向上。目前福莱特的ROE为29%,超过了信义的22.41%。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从估值来看,由于2020年下半年光伏玻璃价格暴涨,带动了信义和福莱特的股价暴涨,信义光能4个月涨2倍,福莱特2个月涨1倍。但是近期由于光伏玻璃的价格下跌,两者均出现了大幅度的回调甚至“腰斩”,信义光能的TTM-P/E为20.48倍(历史平均21.75),福莱特为14.37倍(历史平均12.18),股价已经回落到正常的水平,预计短期内很难再出现一波行情,但二者的长期价值可以关注。

 

总结

 

光伏玻璃行业具有技术积累要求高、重资产属性、客户性强等特性,受到宏观经济和政策的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因此呈现较大的波动。要克服波动,就需要规模效应和垄断。

 

信义光能和福莱特,凭借远超行业其他竞争对手的规模,占据龙一龙二地位,在多个环节的对比中,不相伯仲,可谓一时瑜亮。随着光伏行业的发展和光伏玻璃产业的集中度提升,二者的新建产能也将进入到收获期。预计在未来几年,很难有竞争对手能够撼动信义和福莱特的地位。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