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3天大涨15%,平安银行该买了吗?
2021-04-22 18:23

3天大涨15%,平安银行该买了吗?

文章所属专栏 投资内参·每日必读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10:46

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 收听音频,搞清金融股的投资价值


经济复苏中后期有三个配置方向,其中第一个方向就是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板块。今年年初以来,银行板块涨幅达到9.3%,在申万28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二。银行板块的逻辑很清晰,这是一个非常典型受益于经济复苏的顺周期行业,估值又处于历史大底,相对更有安全边际。当前经济复苏进入中后期,银行板块的低估值加上业绩改善趋势明确,配置价值明显提升。


4月20日,平安银行发布了第一份上市银行的一季报,实现归母净利润101亿,同比增长18.5%。说明现阶段银行的业绩确实存在非常明显的提升。在2016-2017年那一轮经济复苏期,银行板块的归母净利润从1.27万亿提高到1.39万亿,虽然受基数较大的影响,增速不算高,但从绝对值来看,利润增长超过1200亿,在所有行业中仅次于钢铁,业绩改善非常明显。


银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其经营情况与宏观经济周期关系最为密切。经济复苏对银行业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收入上升,二是资产质量提高


银行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利息收入,主要就是吸存放贷,再加上一些自己投资和存放同业机构获得的利息,这是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占比在80%-90%左右。第二部分是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占比在10%-20%左右。除了吸存放贷之外,银行也有很多其他的业务,比如办理银行卡、代客理财、代理销售基金、代理承销证券、结算业务、担保业务、结售汇等等,银行从中扮演中介的角色,收取手续费和佣金,这一部分收入又称为中间收入


在利息收入中,信贷规模是“量”,净息差(净息差=净利息收入/生息资产规模,可以简单理解为存贷利差的基础上加上其他生息资产的净收益)是“价”。在经济复苏初期,货币宽松,银行可用于信贷的资金增加。企业生产扩张,对资金也需求增加,银行信贷规模扩张。当经济从复苏走向过热,利率抬升,净息差又会提升。所以在经济复苏的整个过程中,银行的利息收入增长预期都比较强烈。


在经济复苏期,银行的中间收入也会明显改善。一方面,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活跃,银行的对公业务量增加。另一方面,居民收入提升,会带来理财需求的增加,购买基金、证券、理财产品的规模都会增长,银行在财富管理端也会明显受益。平安银行一季度业绩高增,中收同比增长超过20%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收这个指标的高增主要与财富管理手续费高增有关。一季度平安银行财富管理手续费同比增长50%,其中代理基金同比增290%,代理理财收入同比增79%。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平安、招商等在零售端私行财富管理业务占据优势的银行,业绩增速要显著高于其他银行。


宏观经济周期还会影响到银行的资产质量,这也是影响银行盈利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控制风险,银行需要对自己放出去的贷款能不能收回来做出预判,所以必须要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俗称拨备。银行的净利润中要扣除掉拨备,所以拨备计提的数值对净利润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当经济下行时,很多企业经营恶化,开始出现贷款偿还困难,不良贷款增多。反之,当经济复苏时,企业还贷能力增强,不良贷款率下降。同时企业申请贷款的规模增加,也会对不良贷款起到一定的稀释作用。


关于拨备对银行利润的影响,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去年疫情期间银行股价下跌比其他周期性行业惨得多。按理说银行作为债权方是不应该比企业受影响更大的,但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疫情导致企业还不上钱,银行坏账预期增加,计提了大量的拨备,以至于去年二季度银行业绩下滑的非常厉害,市场自然不太待见。


当前,主流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在持续改善。平安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从2020年一季度的403亿降到今年一季度的305亿。同时,拨备覆盖率(拨备与不良贷款的比率)从2020年一季度的200%提高到今年一季度的245.2%。说明利润里面的水分被挤压得差不多了,利润质量在提升。


与业绩改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银行板块的估值却提升缓慢。首先要说明一下银行板块的估值方法。由于银行的净利润与计提拨备有很大的关系,而计提拨备又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情,所以理论上来说银行净利润是极不稳定的,比如美股市场上银行的净利润总是会上窜下跳。因此在估值中市净率比市盈率更广泛的使用。不过,A股银行有一个好处,由于国家层面监管非常严格,所以净利润非常稳定,尤其是国有大行,每年都能保持3%-5%的增长。所以在分析银行板块估值的时候,我们可以把PB和PE结合起来看


从2008年至今十几年的时间里,银行板块的PB从最高6-7倍下降到最低0.7倍。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我们整对个银行业七折出售,部分个股对折出售,在国际市场上,这已经接近金融危机时银行濒临破产时的估值水平。即使经过年初以来的上涨,银行板块的PB也勉强从0.7倍提升到了0.75倍,比近十年90%以上的时间都要低。看PE也只有7.7倍,低于大部分周期性行业。


银行板块长期估值下行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从2010年起经济开始长期下台阶。GDP增速只在2011年上半年短暂反弹了两个季度之后,接连跌破9、8、7三个关口。经济增速换挡,银行信贷业务规模中长期内都是下降的趋势。二是银行板块经历了两次不良资产出清周期。第一次是2010年到2014年,2008年四万亿刺激放出来的天量信贷开始暴露风险。第二次是2017年开始的金融去杠杆。如果市场预期银行的资产质量下降,意味着银行业绩下滑风险比较大,肯定不会给高估值。


2020年还有一个短期压制估值的政策冲击,为了应对疫情,政府明确提出要银行让利1.5万亿。其实一般在经济下行期,即使政府不说,银行也多少会让利的。但是这次政府明确提出来,市场还是觉得不确定性太大了。所以2020年上半年银行板块跌了14%,跌幅在所有板块中排第二。


那么现在压制估值的三个因素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第一,2021年经济仍然沿着复苏的道路前进,尤其是受到去年低基数的影响,2021年GDP增速有望达到8%-9%。至少短期内经济下行的压力有所缓解


第二,资产质量方面,经过这两年大力处置不良资产,基本上能消化的都消化了,银行报表质量应该大幅提高。在轻装减负之后,未来银行业有望迎来一段景气度向好的时期。


第三,行业政策方面,让利政策的靴子基本上已经落地,不确定性基本消除。从已经披露的业绩快报上看,银行2020年下半年的业绩增速都是在回升的,显然国家是没有再要求更大力度降利润了。预期回升的背景下,行业估值有望得到修复。


因此,当前银行板块存在业绩改善与估值修复的“戴维斯双击”的机会。从历史经验上来看,非常类似于2016-2017年的情况。当时的宏观背景也是经济进入复苏周期,GDP增速在经历过多年的下行之后开始走平。而且经历过之前四五年的不良资产出清之后,银行报表变得更加干净。银行板块的PB从2016年中期的底部0.9倍提升到了1倍以上。


银行的股价也从2016年2月见底后一路上涨,到2017年涨幅达到27%。很多成长性银行涨幅达到50%以上,最高涨了70%。同时,在经济复苏的最末期,也就是2018年的1月,在股票市场牛市结束切换到熊市的时候,银行板块还经历了最后一跃,逆势上涨了17%,在所有板块中排第一。


因此,虽然从长期来看,在经济长期减速和利率市场化的趋势下,银行传统的贷款业务增长放缓,再加上注册制改革,直接融资比例提高,银行确实不算是一个弹性很大的资产。但是在经济复苏进入中后期,股票牛市进入后期的阶段,银行作为价值股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价值股最大的优势不在于有多高的天花板,而在于地板价值有多牢固。由于牌照垄断+渠道优势,银行拥有稳定而强大的赚钱能力,四大行每年都能稳赚两三千亿的利润,这一点是其他行业都比不上的。而且由于银行受到国家严格的监管,为了弥补这种监管带来的不便,银行的ROE普遍偏高。即使这几年ROE有所下滑,目前普遍还有10%,股息率能有4%-5%,这种属性其实有点像一个票息比较高、而且还有向上弹性的优质债券,可能不能带给你多高的收益,但是在牛市后期,的确是一个比较抗风险的选择。


最后总结一下,在经济复苏期,银行板块拥有低估值+业绩确定性改善的优势,属于牛市后期相对较好的配置选择。不过,上市银行的经营也存在分化,国有银行和成长性银行的投资逻辑是完全不同的,在之后的内参中我们会继续跟大家讲银行股的投资方法。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