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从这个指标看,茅台“贵”了招行反而“便宜”
2021-04-21 18:38

从这个指标看,茅台“贵”了招行反而“便宜”

文章所属专栏 投资内参·每日必读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12:46

# 收听音频,学会给成长股估值


牛市后期,很多会员很关心估值的分析,所以最近给大家开了一个估值系列专题,上一期主要带大家重新认识了市盈率。但市盈率本身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单纯运用PE标准选择投资标的会有很大的误导性。


一个误导是在牛市阶段,会低估股价在流动性刺激下的上涨弹性;另一个误导是对于一些高成长性的公司会无法准确估值。这些公司长期看增长空间很大,但短期要么没有盈利要么盈利很少,所以如果用一个标准PE水平去乘以盈利来衡量股价就比较扯了,市场真实的PE可能会远远超出所谓的合理PE水平。举个例子,特斯拉现在的估值接近1000倍,如果单从PE去理解,这意味着这个公司需要1000年才能回收投资,显然,这是不准确的。


出现这种偏差的原因在于,市盈率计算的依据是企业目前的盈利和股价之间的关系,而忽略了企业未来盈利可能出现的变化。举个例子来说,A公司和B公司第一年每股收益都是2元,股价都是12元,那么两者的市盈率都是6倍。到第二年,A公司利润增长很慢,每股收益依然是2元,12元股价对应6倍市盈率。而B公司利润增长很快,每股收益变成3元,12元股价对应4倍市盈率。如果要维持原来6倍的市盈率,那么B公司的股价就应该涨到18元。B公司由于利润增长的快,能够很快把估值消化掉,所以当前的12元股价很显然是被低估了。


为了弥补这种缺陷,就要用到一个很重要的估值指标:PEG


所谓PEG,其实就是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里面的G代表的是Growth(增速),PEG=市盈率PE/(企业年盈利增速*100)。比如一只股票当前的市盈率为40倍,未来几年的预期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为20%,那么这只股票的PEG就是2倍,也就是40除以20。


可以看出,PEG指标解决了市盈率面临的最大问题,那就是把价值和企业的成长性联系在一起。PEG侧重于公司的成长性,适用于寻找高增长公司中被低估的股票。尤其是在科技、消费等成长类公司的估值中,PEG指标比PE使用更加广泛,也更准确。


使用PEG指标时,如何选择盈利增长率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只考虑最近一年的净利润增速,或者只是一个季度的业绩增长情况,很容易因为企业某一个阶段的盈利异常波动而导致估值出错。所以参考3年以上的利润复合增长率才比较有意义


PEG估值法中,一般将PEG=1视为一个标尺。彼得·林奇曾经指出,最理想的投资对象,其PEG值应该低于0.5。如果PEG=1,意味着股票当前的市盈率等于企业盈利增长率,说明当前股价已经充分反映了未来业绩增长的预期。PEG在0.5-1之间,算是安全范围。PEG大于1时,就要考虑该股有被高估的可能。按照这个标准,投资者在选择股票的时候,PEG值低于1的股票,相对来说安全边际会比较高一些。


从以美股为代表的成熟市场来看,对于成长股来说,PEG指标略大于1小于2是比较合理的范畴,一般是市场认为很优秀可以给予一定溢价的公司。从美股科技龙头FAANG的PEG指标变化情况来看,除了苹果公司以外,Facebook、亚马逊、奈飞都在1倍PEG左右。


其中PEG最低的是谷歌,截止到2020年底,PEG为0.7。谷歌的归母净利润3年复合增长率在2008到2017这近十年间,从40%以上下滑到14%的水平,所以PEG不断上升,最高达到2.4。在2018年之后,谷歌的业绩开始恢复高增长,到2020年归母净利润3年复合增长率恢复到47%,PEG也随之下降到了0.7。可以认为是科技龙头中相对低估的公司。


而苹果公司正好相反,业绩经历了从高速增长到增速趋缓的过程。2012年之前,公司的归母净利润3年复合增速大部分时间都能维持在50%以上的高速增长,PEG维持在0.5以下的水平。不过2012之后,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下滑到个位数,PEG也逐渐攀升,到2020年已经超过6倍,如果单从这个指标来看,它就处在一个相对高估的状态。


回到A股市场,我们的估值中枢整体肯定比美股这种成熟市场要高一些。比如,贵州茅台过去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20%,按当前55倍的PE来计算,PEG为2.75;虽然这样看还是偏高,但是与白酒板块7.1的PEG相比,其实还算是比较低的水平。而如果考虑到茅台业绩增速下滑的趋势,未来三年业绩增速按10%左右计算,那么PEG就等于5.5。这样看起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春节后茅台等核心资产也出现了一波杀估值,因为整体确实处于高估的区间,后续只能靠时间和业绩来消化,这也是我们判断牛市后期的一个微观证据。估值处于高位不代表不能涨,但一定意味着波动会加大


再来看看一些医药和科技赛道的成长型龙头,他们目前PEG估值也大多处于高位范畴。比如专科医院龙头通策医疗,在春节前PEG指标达到8倍;即使经过前期的一波下跌,PE从250倍跌到140倍,业绩增速最快也只有30%,目前PEG指标还有4倍多,也仍然处于相对高估的危险区间。


还有一个值得分析的板块是银行。通常来说,银行板块,一直是低估值低增长的典范,成熟的大型银行往往稳定有余而成长不足,整体的PEG水平都比较低。但是行业内部对比来看,PEG指标还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大型国有银行,净利润复合增长率长期稳定在3%左右,虽然市场给6倍的估值, PEG也有接近2倍。但是对于招商银行这样的成长性银行来说,估值13倍,年化增长12%,这样PEG就在1左右,相对来说估值就更合理了。也就是说,如果你以PE来看,13倍PE肯定是比6倍PE贵了,但如果你以PEG来看,13倍的PEG只有1倍,6倍的PEG还有2倍,反而是13倍的估值更便宜,这也是为什么像招行这样的成长型银行能傲视银行板块的原因。


PEG指标的优势很明显,就是在PE估值法的基础上前进了一步,能够动态观察企业的估值,尤其是对于成长股来说,是一个更好的估值方法。但是PEG指标也并不完全适用于所有的公司。使用PEG指标有几个误区需要注意:


  • 第一,PEG指标对于企业净利润增速判断的准确性要求非常高


企业净利润3年和10年的复合增速完全是两个概念,过去3年和未来3年的净利润复合增速也可能会差距非常大。所以在使用PEG估值的时候,需要对公司净利润增速的可持续性做出准确的判断,否则也很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判。


  • 第二,周期性行业不适用于PEG估值法。


如果按照PEG绝对值进行排序,处于绝对低估的板块基本上都是房地产、建筑建材、航运等周期性板块。但是周期性行业的利润随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较大,很难实现持续稳定的高增长,不易对未来利润增速做出判断,使用PEG容易造成误差。


  • 第三,PEG估值处于高位不代表不能涨,但一定意味着波动会加大。


PEG处于低位不代表不能跌,但一定相对有安全边际,下跌空间有限。因为估值只是决定股价的众多因素之一,还需要结合很多宏观和中观因素一起考虑。


总结一下,今天我们给大家讲了PEG估值法的概念和用法。这个指标不仅可以用来更准确的评估一些公司的股价高低,尤其是成长型公司,而且还可以用来反推目前股价对应的理想业绩增速是多少。比如一个行业长期的PEG在2倍左右,目前PE是80倍,那么意味着它的业绩增速低于40%就有点对不起现在的股价了。后续我们还会继续结合其他指标继续讲估值方法,大家可以继续关注。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