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招行堕入凡尘
2025-03-26 20:00

招行堕入凡尘

文章所属专栏 妙解公司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11:09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刘国辉

图片来源 | AI制图


长期以来,招行被尊为“零售之王”,业绩长期成长性也好于国有大行以及同级别的股份行。不过在本轮经济周期中,招行虽然依然是竞争力最强的银行之一,但似乎有吃老本之嫌。

 

招商银行3月25日发布2024年财报,这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招行A股和H股股价均下跌了5.39%和5.69%。


财报显示,总资产突破1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19%;2024年营收3374.88亿元,同比下降0.48%;归母净利润1483.91亿元,同比增长1.22%。

 

这样的业绩中规中矩,增速不及体量较小的优质城商行,与规模接近的股份行相比,增长表现比较类似,略有差距但不大。


如同为股份行前列的兴业银行2024年营收2122.26亿元,同比增长0.66%;归母净利润772.05亿元,同比增长0.12%;中信银行营收2,136.46亿元,同比增长3.76%;净利润685.76亿元,增长2.33%,都是双增局面,相比之下招行营收已经连续两年下滑,利润有所增长。

 

招行财务数据依然相对出色

 

招行长期以来是国内的优质银行,体现在零售业务优势突出,服务相对较好,客群相对优质,带来较好的财务回报,盈利能力强。此外管理层比较稳定,战略持续性好,相对公开透明,公司治理优异。

 


虽然优等生2024年并没有考好,从核心业务指标看,招行依然是非常出色的银行。

 

资产扩张方面,虽然经济增速下滑以至金融需求不足,但招行总资产扩张达到10.19%,好于2022年的9.62%和2023年的8.77%,显示了不错的扩表能力。资产扩张是增长的基础。

 

净息差方面,2024年净息差从2023年的2.15%降至1.98%,降幅17个BP,下降压力依然存在,不过降幅好于2023年的25个BP。从1.98%的净息差水平看,仍是全行业里较高的水平。


这是由于高收益率的零售贷款长期以来占比高。平安银行多数年份里净息差高于招行,但2024年平安银行净息差降了51个BP到1.87%,已经低于招行。


 

资产质量上,虽然2024年不良资产余额从2023年的615.79亿元增长到656.10亿元,但贷款规模也在增长,使得不良率与2023年持平,依旧是0.95%,保持稳定。

 

拨备覆盖率上,从2023年的437.70%降到了2024年的411.98%,下滑了不少,不过依然在行业里是非常高的水平。

 

业务结构上,招行长期以零售业务见长,从2017年开始零售贷款占比持续高于对公贷款,2024年零售业务面临信用卡坏账压力,招行增强了对公业务的投入,不过占比上依然是零售较多,占比达52.91%,高于对公贷款的41.57%,且对公与零售都有规模上的增长。可见招行依然坚持着在零售领域的重要战略地位。

 

零售业务强的另一大体现是中间业务有竞争力,在整体营收中占比高。2024年招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虽有下滑,但占比达到21.36%,依然是银行中占比较高的存在。上市银行中零售业务占比较高的平安银行,占比也只有16.44%,其他以对公见长的银行,比如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占比只有15%左右。

 

因此从银行业竞争的核心指标看,招行2024年依然处在较好位置,有资产扩张能力,净息差依然相对较高,不良率相对不算高且比较稳定,拨备覆盖率高,未来有较多空间保持利润增长。业务结构上,招行依然是比较稀缺的有零售业务优势的优质银行。

 

从卓越到优秀

 

不过继续详细拆解业务数据后,会发现招行似乎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出类拔萃了。

 

首先,从资产扩张到增收、盈利,招行也和全行业一样,愈加依靠金融投资,信贷主要增长并不强劲。资产规模虽然扩张10.19%,但贷款总额同比仅增长5.83%,再叠加净息差下滑,使得净利息收入下降了1.58%。

 

财富管理与银行卡交易等中间业务没有明显回暖,使得收入另一大来源手续费与佣金收入下滑了14.28%,两大核心营收来源其实都表现比较疲弱,最终营收仅下滑0.48%,靠的是增加金融资产配置,也就是买债券或相关资产。Wind数据显示,招行金融投资在总资产中的比重,从2023年的28.96%,上升到2024年的30.22%,投资净收益从2023年的221.76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98.80亿元,增长34.74%,是拉动营收与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

 

把钱更多投到债市而非大量进入信贷领域,倒也没什么错,信贷需求不足,信贷风险又相对更高,投入到债券牛市中增长收益,是正常的商业行为。


但也体现了公司在一定程度上面临优质资产荒的问题而无法破解,且对于实体经济的服务力度也受到一点影响特别是招行作为国内少数优质银行,如果也随大流去强化在金融资产上的配置,长期如此的话会影响在信贷主业上的积累。

 

其次,在零售业务上,招行虽然依然是王者,但王者的表现似乎也没有那么出众,具体体现在,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招行同样无法避免且缺乏解决之道。零售金融近两年里面临两大比较棘手的考验:


一是受经济大环境影响,一部分群体收入受到影响,零售信贷资产质量下滑,坏账增加;二是中间业务受到消费增长不明显、财富管理市场萎靡影响,代销手续费、银行卡交易手续费都面临下滑。

 

全行业都面临这样的困局,作为零售龙头,招行并没有拿出龙头应有的业务表现,也是和全行业一样,陷入到零售贷款不良率增加、代理费与手续费下滑的状况,且幅度还都不小。

 

零售贷款不良率方面,2016年-2024年,招行个贷不良率分别为0.73%、0.81%、0.81%、0.89%、0.89%、0.96%,增长趋势并未遏制住。

 

代理费与佣金收入方面,在经济相对较好且资本市场表现不错的2020-2021年,招行增速分别为11.18%、18.82%,2021年-2023年,受到资本市场调整以及银保渠道政策调整影响,招商增速分别为-0.18%、-10.78%、-14.28%,降幅在不断扩大。

 

特别是在基金代销市场上,招行曾经是绝对的王者,二十年前就开始研发基金优选系统“五星之选”,长期在基金代销上领先,也奠定了财富管理大行的地位。不过近年来持续受到蚂蚁财富在份额上的冲击。此前在非货基金保有规模上,蚂蚁超越了招行。


市场还倾向于认为产品更加复杂的权益类产品,还是招行的天下,因为招行有出色的理财师队伍,适合销售权益类产品。但在2024年下半年,蚂蚁无论是非货基金保有规模还是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指数基金保有规模,都高出招行50%以上,呈现断崖式领先。这是招行在财富管理以及中间业务上竞争力有所下滑的缩影。

 

在零售金融全行业都不太好的时候,指望龙头拿出相对不错的表现,并不过分。不过招行并没有表现出高人一档的业务水平。

 

另外,在资产质量上,招行不良率虽然维持稳定,但并非高枕无忧,不良率是衡量存量信贷不良比例的数据,从衡量增量信贷表现的不良生成率来看,2024年为1.05%,高于2023年的1.03%,显示新增不良贷款的比例依然在增长,还没有到不良下降的阶段。

 

信贷按五级分类来看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种。每一级贷款向下一级贷款迁徙的比例称为迁徙率。2024年招行正常类贷款迁徙率从2023年的1.21%上升到了1.39%,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也从34.95%升到35.06%,显示更多贷款在向质量更差的级别流动,资产质量仍未出现拐点。在贷款投向上,除了零售贷款的不良增长,对公贷款领域,房地产的不良率依然维持高位,近三年不良率分别达到4.08%、5.26%、4.94%。

 

在资产质量不佳的情况下,利润仍能小幅增长,一方面是靠降本增效,另一方面靠消耗不良资产拨备,减少坏账计提。这也是行业里的惯用做法。

 

综上所述,招行没有能在行业调整期扩大份额与竞争力,拿出的表现与“王者”的地位不太相称。

 

招行当下稳健有余,破局不足

 

这样的局面,可能源于招行还没有找到下一步的创新方向来优化竞争力。多年以来举全行之力发展零售业务,零售优先,铸就了招行的零售金融领域的优势地位。


2020年左右,消费贷、信用卡等零售金融产品普及率高,进入到低增长阶段。时任招行行长田惠宇在2020年年报中首次提出了“大财富管理价值循环链”的概念,成为招行发力的新领域。


虽然田惠宇此后被查,但需要承认适时发力财富管理,是相当不错的战略,既传承了招行的零售基因,又顺应了当时存款搬家、财富管理的大趋势。发展至今,财富管理的业务并没有扛起招行的增长大旗,这并非全是招行的原因,更多是难以预料的经济变化,以及资本市场掉头向下。


王良担任行长后,招行依然重视财富管理,不过已经不再提及“大财富管理价值循环链”。2024年财报中强调,坚持零售金融的主体地位,促进零售金融、公司金融、投行与金融市场、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四大板块业务的协同发展。

 

总体来说,在王良行长的治理下,招行当下整体上非常稳健,延续着此前的战略,谨小慎微地推进,招行依然会是相对优秀的银行,但缺少新的方向来引领。业绩增长更多是在靠等风来,等着经济大环境和资本市场的持续向上,带来零售信贷与财富管理市场的好转。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