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比起央行是否“放水”,这个指标对投资更重要
2021-02-23 16:11

比起央行是否“放水”,这个指标对投资更重要

文章所属专栏 投资内参·每日必读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7:58

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 收听音频,get正确理解央行公开操作的方法

 

之前有投资者问了我一个问题,央行逆回购的数据在哪里,怎么去算央行的净回笼和净投放数量?说实话,从未想到过有投资者会想到去算这种枯燥的数据,所以我觉得应该专门给大家讲一下。

 

关于计算的问题其实非常简单,在央行官网上有专门披露公开市场操作的公告,在官网首页的货币政策栏目里,有一个公开市场业务的栏目,只需要算一下今天通过逆回购或者MLF等市场操作释放了多少流动性,再计算一下到期回笼的钱,就可以知道当天央行是净回笼还是净投放了。

 

在这里,到期的钱的计算会稍微麻烦一点,需要大家去翻历史的公告信息了。举个例子,7天前央行释放了一笔1000亿的逆回购,那么今天的回笼资金就是1000亿。这个稍微麻烦的点在于,央行不仅有7天前释放的逆回购,还可能有14天前的逆回购,1年前的MLF等,这些都算是央行放水和收水的公开市场操作,所以如果没有专业软件,单纯想去手动计算的话会相当的麻烦,而且也没有必要。

 

因为这个数据确实是非常专业的数据,但是它的用法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样,净投放就是央行对市场放水,净回笼就是央行对市场收水。

 

实际上,净投放不一定是央行在放水,净回笼也不一定是央行在收水。因为我们通常说的市场上的流动性,本质上指的是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和M2,这两个指标决定了市场上的钱能有多少。


今天我们主要讲的就是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这个指标决定了商业银行能对外发多少贷款,做多少投资

 

大家都知道,商业银行需要缴纳存款准备金,作为应对风险的一种措施,但是存款准备金不是一成不变的,再加上商业银行有各种各样的考虑,比如有的时候经济形势不好,放出去的贷款可能会收不回来,所以一般银行放在央行的钱是远超法定的存款准备金需求的,这部分超出的钱就是超额准备金。

 

比如大家经常听的降准这种方式,其实就是相当于将需要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减少,这样超额准备金的数量就会变大,从而释放流动性。央行市场操作的净回购和净投放影响的也是这部分超额准备金,然后通过这个超额准备金进而对市场流动性产生影响的。


但这个流动性释放的过程有两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央行的逆回购只是一个非常很重要但又没那么重要的影响因素。

 

第一个问题,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如果现在经济形势很不好,那么商业银行不想增加对外的贷款和投资,央行放的钱可能就会一直以超额准备金的形式存在账上,也就是说央行确实放水了,但是流动性淤积在商业银行的环节,市场根本收不到这些钱。2019年初的时候就出现过这种情况,央行放水的意图非常明显,但商业银行出于防风险的目的,不放贷款也不投资,实体经济就收不到钱。

 

第二个问题,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不仅受央行逆回购的影响,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像是财政收支,外汇占款等等。比如财政支出的时候增加流动性,财政税收的时候减少流动性。再比如外汇占款,外贸企业用美元通过商业银行向央行兑换成人民币的时候,增加流动性,用人民兑换美元的时候,减少流动性。这些数据是只有央行看得到,而大家看不到的。

 

给大家举一个简化的例子,可能在某一天,外贸企业用1000亿人民币兑换了等值的美元,为了减少对经济的冲击,央行就在公开市场上放出了1000亿的流动性。在央行看来,它并没有放水也没有收水,只是维持了市场流动性的平衡。而你这个时候只能见到央行放出了1000亿的流动性,如果你以为货币又开始宽松了,然后参照这个数据来进行投资,最后只能是事与愿违。

 

这里多说一句,过去二十年央行整体的态度其实是偏鹰的,整体来看只要有机会央行就会收紧货币政策。

 

你会感受到物价飞涨,房价飞涨的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因为自从中国入世之后,中国赚到了大量的外汇。外贸商在用货物交换到美元之后,去换成人民币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流动性的释放,美元储存在央行那里,央行等额发行一批人民币给外贸商,这些钱再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不停增长,就产生了过去二十年间的通货膨胀。

 

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如果不保持一个偏鹰的态度,中国就已经进入恶性的通货膨胀了。不过随着外贸水平的逐步稳定,这一因素的影响已经不大,所以大家不用过于担心未来会继续重复过去二十年的通胀。同样地,因为这批美元在兑换的时候已经发行了等额的人民币,大家也就可想而知为什么央行不能把这笔美元再发给大家做福利了,这也是过去投资者经常出现的一个错误认知。

 

说到这里,大家也就知道了,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是处于信息透明情况下,对市场流动性的主动调节,投资者在不知道其他相关流动性数据的时候就不要去盲目计算央行是放水还是收水了。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关注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吗?这也不对,因为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里最重要的其实是价格数据,也就是利率


不论是在央行的货币政策报告还是其他的公开场合,传递出的信息都是价格比数量更重要。以目前7天逆回购的利率2.2%为例,这个价格意味着央行期望市场短期利率水平在2.2%左右波动,如果市场利率明显偏离这个水平,央行就会通过放水或者收水的方式将市场利率调整回这个位置。

 

那么我们该怎么知道市场利率到底是偏离还是符合政策的预期呢?这个其实央行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里也告诉我们答案了,这个代表市场利率的指标是DR007,这个是银行间7日质押回购利率,今天这篇内参写的时候的利率水平就是2.27%,没有明显偏离我们之前说的政策利率2.2%。


所以不论央行逆回购的数量如何,在DR007没有明显偏离逆回购利率2.2%之前,传达的其实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央行既不放水也不收水,现在的利率水平符合政策想要达到的水平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