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不觉,2021 年的春节假期就过完了,大家也要回到工作岗位上啦。Odin 在这里也为大家拜年,祝大家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大家恭喜发财,财运亨通!
类似的说话,好像在某篇文章听过吧...哈哈....
但这回的前沿技术周报,真的不是要讲高通骁龙 888,而是高通的其中一个重要竞争对手,英特尔。因为在中国的牛年伊始,英特尔正式迎来这一个非常牛的 CEO,基辛格 (Pat Gelsinger)。
今年年初,英特尔 CEO 斯旺 (Bob Swan) 离职,原 VWMare 公司的 CEO 基辛格,也在本年 2 月 16 日,正式接手英特尔这个烂摊子。到底在牛年,这个新任的牛逼 CEO,能否为暮气沉见的英特尔,带来一番新的气象?
以下的内容,我们将会分析:
从英特尔历任 CEO 背景分析,为什么坊间对基辛格的上任如此关注?
英特尔到底遇上了什么技术上的问题,才会这个技术流的 CEO 抱有期望?
英特尔还有不少问题,是这个技术流的 CEO 不一定能解决的。
从“工程师文化”背景说起
为什么基辛格的上任,会被受业界关注呢?
且让我们看看在基辛格上任之前,英特尔的历任 CEO 的背景。为什么我们要回顾历任英特尔的 CEO 呢?因为在英特尔一直存在着浓烈的工程师文化,他们的 CEO 一向也是半导体方面的技术大神:
诺伊斯 (Robert N. Noyce), 1968-1975
摩尔 (Gordon E. Moore), 1975-1987
葛洛夫 (Andrew S. Grove), 1987-1998
贝瑞特 (Craig R. Barrett), 1998-2005
欧德宁 (Paul S. Otellini), 2005-2013
科再奇 (Brian M. Krzanich), 2013-2018
斯旺 (Robert “Bob” Swan,) 2018-2021
基辛格 (Patrick P. Gelsinger), 2021-
英特尔的创始人诺伊斯,同时也是另一家硅谷著名企业仙童半导体的创始人,因此他也有着“硅谷之父”的美称。他的后继者摩尔,名气更大比诺伊斯更大,著名的“摩尔定律”就是他所提出的。接着出任英特尔 CEO 的安迪・葛洛夫,就是著名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一书的作者,他同时也是英特尔成为半导体界别领导者的重要奠基者。
但自葛洛夫退休后,英特尔的“工程师文化”,就开始出现离奇的转变。
图片来源:Meercury News。
接任葛洛夫、带领的英特尔进入互联网时代的贝瑞特,也是以工程师身份出任 CEO。但他在任期间遇上 dot.com 泡沫爆破,导致英特尔股价受巨大压力;因此有报道指贝瑞特带领英特尔,趋向往商业模式变革,淡化了技术至上主义。及后接替他的的欧德宁,竟然是这家半导体公司首次聘用商业背景出身的 CEO,因而造成巨大的争议,认为英特尔已开始丧失了原来的工师文化。
接任欧德宁的科再奇,虽然也是以工程师身份出任 CEO,但他在技术上偏重供应链,其地位完全无法与葛洛夫之流相比。继科再奇因为桃色丑闻而辞职后,接任的竟然是财务出身的斯旺,这进一步若惹来更大的争议。
但基辛格与英特尔先前几任 CEO 却完全不同,根据资料指出,他是英特尔史上第一个 CTO,并驱动了诸如 USB 和 Wi-Fi 等重要技术的诞生,并且也曾为英特尔名扬天下的 80486 处理器的架构师,也在后来 Core 和 Xeon 架构扮演了关键角色。
由此可见,基辛格绝对是英特尔的骨灰级工程师,他的上任也象徵了英特尔一改以往近 20 年的市场主导方向,回归原来的工程师文化。消息一出,英特尔股价就一度上扬,可见大众对基辛格的上任,期望甚殷。
所以,英特尔回到“技术大牛”主政,是否也算是拨乱反正?
大量的科技公司在 21 世纪初,由于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急剧转变,也从原来的技术主导,慢慢导走上市场主导。接任微软创始人盖茨 (Bill Gates) CEO 一职的的包尔默 (Steve Ballmar),正正就是销售人员。当时 IBM 的 CEO Louis Gerstner 虽然是工程师,但他却担任财务公司管理而起家的。诺基亚被沦落至出售之前,Jorma Ollila 和 Olli-Pekka Kallasvuo 等几任 CEO,也是念经济出身的。
所以,英特尔当放弃了“工程师主导”的文化,其实也有其时代背景。
后来在 2007 年开始,苹果的 iPhone 带起了智能手机的革命,不少公司的管理层才发现,单凭财伎无法驱动科技公司面对这次巨大的变革,只有在技术上实现创新,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科技产业里存活。因此,接替包尔默继任微软 CEO 的,变成工程师出身的纳德拉 (Satya Nadella),后来 IBM 的 CEO,也变成同样是工程师出身的 Arvind Krishna。
相比之下,英特尔其实是“觉醒”得有点迟了,毕竟他们在最近 5 年来,同样面对着巨大的技术挑战。
面临的技术挑战
英特尔首先要面对的挑战,是芯片制程的落后。
图片来源:IC Insight via EET Asia。
作为芯片业的领导者、奠定摩尔定律的龙头企业,英特尔的半导体制程一直领导群雄。但在科再奇主政的数年间,制程研发遇上巨大难题,在 10nm 技术上鬼打墙了接近 5 年,芯片优化 ++++++ 了不知多少轮,结果在 2019 年起,制程技术被台积电、三星等老对手所完爆(上图)。
半导体制程多年来难以寸进,使英特尔落下了“挤牙膏”的恶名,也使英特尔芯片性能愈来愈不挤;最在在 2020 年 7 月,英特尔终于承认自己技术落后竞争对手两年之多。在另一边厢,同样采用 X86 架构的 AMD,却借助台积电先进制程之助,在性能上大幅超越英特尔,并快速抢占市场。最终在 2021 年 1 月,在 PC 处理器芯片市占率上,久违地超越了英特尔。
除了是制程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英特尔的 X86 芯片架构,也落后落后于其它对手。
X86 原来的复杂指令集 (CISC) 架构由于耗电量严重,大量的智能手机生产商,考虑到设备续航力而采用了使用精简指令集 (CISC) 的 Arm 架构芯片。结果,英特尔错过了 2010 年开始的移动设备狂潮。如果单是 X86 芯片续航力比不上对手,情况还算不错,但问题并不仅于此。
更麻烦的是,智能手机促进了 Arm 架构芯片的发展,使其性能快速提升。在 2020 年底,苹果推出了使用 Arm 架构芯片全新 MacBook,性能辗压英特尔芯片,让英特尔相当难堪。苹果 M1 芯片能辗压 X86 架构,背后的原因其实是手机多年来的两大计算趋势--系统单芯片 (System-on-the-Chip, SoC) 和异构计算 (Heterogeneous computing) 的胜利。
图片来源:Apple。
所谓的 SoC 芯片,是把图像处理单元芯片 (GPU)、神经元处理单元芯片 (NPU) 等不同的芯片架构,整合在同一块芯片里(上图)。而所谓的异构计算,是中央处理器 (CPU) 能按着不同计算需求,调动不同其它的专用芯片架构,协助处理特定数据:例如由图像处理单元来处理图像、以神经元处理单元来计算人工智能,专门的架构、处理专门的数据,比起光用通用的英特尔 X86 架构,效率更高。
英特尔绝对不是没察觉到 SoC 和异构技术,会对未来的芯片发展有莫大的助益。他们早在十多年前,就致力于图像技术整合在自家的 X86 芯片里,也积极推动 XPU 概念的发展。但英特尔多年来只熟悉以 CPU 为主通用计算架构,却短于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等专用架构,因此,他们在研发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等芯片其它架构的芯片时,遇上巨大的技术困难,并反过来拖着英特尔芯片的研发。
所以说,英特尔找了一个技术大牛,就能解决上述问题吗?
也许有这可能行吧。毕竟先前我们就提过,中芯国际找来了梁孟松当 CEO,让他们一跃而成目前少数拥有先进制程技术的晶圆厂。尽管基辛格并不像梁孟松一样,自带着芯片制程技术前来,但回归工程师文化,总会对英特尔的研发有着巨大的帮助。
但不幸的是,英特尔回归研发主导的时机,真的有点迟。而个中的关键,就是英特尔错过了智能手机业务。
问题并不光是技术
很多人都以为英特尔错过了智能手机,不但使 Arm 架构芯片崛起,也使英特尔错失了巨大的市场,但实际上问题不如此简单。
英特尔能成为芯片业巨头的原因,其实不完全在技术,而是 X86 架构的生态在科技产业里占了统治地位。个中关键,是微软在 1995 年基于英特尔 X86 芯片架构上开发出的 Windows 95 操作系统,成为了今天个人电脑的主流。只要你使用的不是英特尔 X86 架构芯片的电脑,就无法原生安装 Window 这个全球最多人使用的操作系统,也无法高效使用各种主的应用软件。
这就是后来被称为 “Wintel” 的非正式行业联盟,也是英特尔在近 30 年来牢不可破的护城河。但没想到智能手机的出现,却把这个护城河冲出了巨大的裂痕。
图片来源:Statcounter。
先前我们提到,智能手机生产商因而不愿意采续航力不佳的 X86 架构,这使英特尔错失了智能手机市场。偏偏智能手机带来的后 PC 时代,却将支持着 Wintel 联盟的电脑设备,辙底地边缘化,Windows 的在电脑设备市场的市占率,由原来的 90% 以上,跌至近年的新低(上图),而 PC 的地位也江河日下,Wintel 联盟也失去了昔日在科技产业的领导地位。
因此,微软和英特尔都急于背弃昔日的盟友,寻求在智能手机市场上发展。
图片来源:BGR。
2010 年,微软率先推出 Windows Phone 系统,并在 2012 年推出能同时支持 Arm 架构手机和平板的的 Windows RT 系统,后来更收购了诺基亚,推出自家的 Windows 手机(上图)。但由于 Arm 架构的 Window 无法兼容 X86 架构的 Windows 应用,而开发者又迟迟不愿针对 Arm 架构 Window 开发应用,导致微软无法打进智能手机市场。
但尽管如此,微软在 2014 年改任命 Satya Nadella 作为 CEO 后,致力于把 Microsoft Office 的核心应用都迁移手机和平板,并将核心业务转向云计算。据消息指出,云计算已取代 Windows,成为微软最赚钱的业务,业已成功转型。
与此同时,英特尔也忙于背弃 Windows,针对安卓手机研发 Medfield 芯片,打算反攻被 Arm 架构吃掉的大饼。在 2012 年的当刻,并没有人会怀疑英特尔的技术,其半导体制程仍远远领先三星和台积电等对手,但他们也遇上了和微软 Windows Phone 同样的兼容性问题。
当时英特尔的 X86 芯片手机性能虽然相当强横,但完全无法兼容 Windows 应用,而且支持 Arm 架构安卓应用时,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 X86 手机的体验。结果,英特尔的技术再强也好,没有消费者愿意使用 X86 手机,X86 手机芯片也没人问津。据报道指出,英特尔当时沦落至要向国内的白牌手机厂提供优惠,吸引这些低端的山寨公司,使用 X86 的手机芯片。
英特尔当时忽视了智能手机的崛起,可见他们遇上的其实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缺乏市场前瞻能力,而这个问题,也绝非技术手段就能克服。
目光也不代表一切
因此,在科再奇领导下的英特尔,后来也果断地开始放弃手机芯片业务,并像微软一样不再纠续于 Wintel 联盟,而是积极寻求转型。据了解,当时英特尔的战略是:
人之云和物之云,万众接云到万物接云。
在 2015 年,科再奇开始积极以资本手段,四出投资或收购具潜力的公司,进军 5G、物联网和云计算市场,提早为这些新兴趋势布局。他们当时投资深圳的昊翔无人机,使他们搭配英特尔的 Realsense 模块,实现无人机避障。2016 年,英特尔再收购著名视觉芯片 Movidius、2017 年收购了自驾驶汽车公司 Mobileye,进一步深化在汽车、VR 和无人机等板块的布局。
虽然科再奇无法为英特尔在技术上带来突破,但他的确有着足够的市场触觉,绝对不算是无能之辈。因此,要公正评价这个英特尔的前 CEO,绝不应该局限以“芯片公司”的角度,也绝不应该以半导体制程、芯片架构的角度去分析。
图片来源:IoT Analytics。
毕竟英特尔当时已经不再以中央处理器为核心战略,在物联网上的投资,甚至已超 Google(上图)。据市场观察人士透露,这几年高通和英特尔两者争相在不同的战略领域展开竞争和布局,但英特尔其实在生态构造上已经领先于高通。
事实上,这些技术均不用受限于什么制程和架构,即使最终失败了,问题也不应该与英特尔的技术水平相关吧。但更讽刺的是,尽管科再奇的目光再长远,他仍然无法将这些生态整合起来,为英特尔所用。
近年,尽管英特尔早就在 5G 上布局,但他们由于无法抢占手机市场,所以在 5G 布局上一直落后于高通和华为。而在 VR 与无人机市场上的投资,也随着 HTC Vive 的失败、以及大疆无人机的独大,最终通通打了水漂。
更重要的是,英特尔早就借助 X86 芯片的生态系统,在泛数据中心市场上占有绝对的领先优势,并成为英特尔业绩增长的全新引擎。但据评论指出,由于英伟达的 GPU 架构,在人工智能训练领域有着比 X86 芯片更大的绝对优势,因此藉着近年人工智能的热潮,渐渐把手伸到英特尔的数据中心业里,直接威胁着他们这个未来的核心业绩所在。
同样地,英特尔早就发现了 X86 架在人工智能上的短版,因而多次斥资包括 Altera、Nervana、Habana Labs 等能用于人工智能加速的芯片公司。但据报道指出,英特尔在这公司的整合上出现极大困难,并使人工智能芯片的开发出现巨大障碍,并直接影响他们的竞争能力。
图片来源:Intel。
结果在英特尔 2020 年的第 4 度财报里,泛数据中心相关的业务,除了 Mobileye 之外全线同比下滑(上图),并表明下滑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竞争环境变得严竣。换言之,英特尔在这个未来前景一片光明的板块里,前景也是一片迷惘。
尽管后来英特尔改善了市场前瞻能力,但在整合生态却出了严重问题。这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上出了问题。
英特尔的问题并不单纯
近年,英特尔尽管在挤牙膏,但看起来仍然相当强大。
可是直到去年夏天,英特尔在自己最强的 CPU 芯片领域上,首度承认自己在技术上落后于人,并在后来的苹果的 M1 芯片的对比中惨败。后来他们更在 PC 处理器这个传统禁脔里,近 15 年内首度落后老对手 AMD。
在这时候,大家才发现英特尔看似强大,但实际上外强中干。
可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特尔在技术上落后对手,其实只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而已。
Odin 并不怀疑基辛格是一个具有高度技术造诣的 CEO,但英特尔遇上的问题,也并不单纯只有技术问题。基辛格带领下的英特尔,也许能在未来克服各种困难,但基辛格的技术水平,绝对无法在短期内让英特尔回复生气。
因此,尽管坊间对英特尔这个新任 CEO 抱有期望,但投资者仍然不宜进行1~2 年期的短线投资活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