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云计算巨头的财报成绩单大比拼,华为云的最大对手 | AI内参
2021-02-03 17:58

云计算巨头的财报成绩单大比拼,华为云的最大对手 | AI内参

文章所属专栏 全球科技纵览·趋势必读

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本期我们先从 AWS、阿里云与 Google Cloud 的财报开始,梳理关于云计算产业发展的若干线索。


上周余承东出任华为云与计算 BG 总裁的消息还在持续发酵,本周我会提供两个观察角度;中美欧 AI 竞赛如何,我会推荐一份最新的行业分析报告;中国民众对面部识别的态度,一份来自新京报智库的调查有诸多发现;


一段时间以来,我把自动驾驶、电动汽车等话题装入“未来驾驶”之中,本期会关注滴滴融资、百度获得加州新路测牌照以及苹果最新的汽车计划。


与此同时,本期还将关注微软的量子计算服务、IBM 新研究、寒武纪业绩预估以及 AI 在消费产品领域的诸多应用。

 

财报季·AWS·阿里云·Google


本周迎来又一波密集的财报发布,中美三大主要云计算公司:AWS、阿里云、Google Cloud 相继公布了成绩单。


先看 AWS,2020 财年第四季度营收 127 亿美元,下图展示了 AWS 过去几年的营收变化情况。



从另一个维度去看,AWS 增长的幅度已经大幅放缓,图片来自 CNBC



过去的这个季度,AWS 在 re:Invent 2020 期间发布了一大批新产品,而除了展示芯片、机器学习领域的诸多进展之外,AWS 首次允许用户将 AWS 服务运行到其他云服务或本地数据中心,我曾写道:“在发布了ECS AnywhereEKS Anywhere 之后,即便没有提及‘多云’,但可以把 AWS 的弹性容器服务和弹性 K8s 服务运行在其他云平台或本地数据中心,事实上也宣布 AWS 踏入到多云市场,这两个产品将在 2021 年正式上线。”


而与 AWS 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两个最新消息:其一,AWS 掌舵者 Andy Jassy 将在今年第三季度出任亚马逊 CEO,接下来谁会成为 AWS 负责人值得关注;其二,美国国防部上周向国会表示,由于 AWS 持续的法律行动,五角大楼或将放弃与微软签署的价值 100 亿美元的 JEDI 项目(Joint Enterprise Defense Infrastructure),而如果取消,国防部将改变之前单一供应商的做法,采用多云的方案,AWS 或将受益。


再来看阿里云的表现,在阿里巴巴 2021 财年第三季度财报里,阿里云季度营收突破 161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达到 50%,下图展示了阿里云的营收变化。



上一季财报分析师会议上,阿里巴巴 CFO 武卫在回答分析师提问时表示,阿里云预计在接下来两个季度内实现盈利。


这番表态在这一季财报里提前实现,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 2400 万元人民币,这也是阿里云首次实现盈亏平衡。



阿里巴巴新闻稿称,云计算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互联网、零售行业和公共部门客户收入的强劲增长所推动”。周三凌晨的财报分析师会议上,阿里巴巴 CEO 张勇再次强调了中国的云计算市场还处在早期,基于数据智能的巨大需求还将迎来增长空间,这与此前阿里巴巴向市场释放的信号一致。


Google Cloud 也在 2020 年财年第四季度持续增长。根据 Alphabet 财报数字,Google Cloud 营收 38.31 亿美元,下图展示了 Google Cloud 的季度营收变化。



Google Cloud 目前包括公有云平台 GCP(Google Cloud Platform)与办公协同产品 Workspace,财报分析师会议上,Alpabet CFO Ruth Pora 透露 GCP 在整个云计算业务中贡献最大。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 Google 首次在财报里披露云计算的亏损情况。整个 2020 财年,Google Cloud 亏损 56 亿美元,从其披露的数字来看,亏损还在持续扩大;当然营收也在增长,2020 整个财年已达到 130 亿美元营收。



Alphabet CEO 皮查伊在财报分析师会上强调,Google 还将持续加大在云计算领域的投资,包括产品研发以及基础设施(如数据中心)的投资,以此实现“规模经济”。


至此,中美主要云计算巨头在过去两周相继发布了自己的成绩单,截止到 2021 年 2 月 3 日,这一季度主要云计算的业绩数字如下:


  • AWS:季度营收:127 亿美元;

  • 微软智能云(包括 Azure 等)季度营收:146.01 亿美元;

  • Google Cloud 季度营收:38.31 亿美元;

  • 阿里云季度营收:24.7 亿美元;


巨头·市场


华为云。随着余承东出任华为云与计算 BG 总裁,华为云接下来如何发展引发诸多关注。


首先,华为云业务的营收规模从来没有公开过。在华为历年的年报、半年报中,云业务的营收隐藏在企业业务中。以 2020 年 7 月华为披露的 2020 半年报数据来看,华为三大业务及其占比如下,图片来自浦银国际



如上图所示,企业业务占比远远低于其他两项业务,但增长势头非常迅猛。


由于美国对华为 5G 与移动芯片的不断打压,运营商与消费者业务的发展不容乐观。特别是消费者业务,在出售荣耀品牌与华为手机“无芯可用”的情况下,华为消费者业务接下来的发展更多会向 PC、智慧屏(电视)等其他 3C 以及家庭物联网设备方向发展。这也意味着,营收贡献占比超过一半的消费者业务将出现较大滑坡。


这也构成了华为持续加码企业业务的宏大背景,尤其是在“新基建”的政策推动下,华为云业务以及其他企业业务在过去一年不断扩张,拿下不少地方政府与大企业的项目。


其次,必须要看到另一个事实,华为云业务所面临挑战,不仅来自市场竞争对手,如阿里云、腾讯云,还有内部的文化考验。


任正非上月关于华为云发展的讲话被广泛解读,我当时写道:“我个人更愿意将其看作是华为公开释放的云计算发展方向”,包括四个方面:


  • 统一产品研发理念:华为要优先通过云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这也是向内部喊话;

  • 整合华为其他产品到云服务中:包括存储、网络等华为的优势产品;

  • 构建生态:任正非在这一部分谈了很多内容,核心就是构建更多云服务的合作伙伴,从而放大华为云服务的影响力

  • 聚焦核心领域:企业服务是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域,这一次任正非的谈话,明确了华为在企业服务中的发展路径,“坚持做减法”,后续如何贯彻该战略值得关注。


这番表态与余承东出任华为云与计算 BG 总裁形成呼应,华为此前在企业硬件领域的成功与积累,不仅赢得众多客户,还沉淀了大量技术能力;但这些企业硬件上的成功,反而又成为华为云扩张的”阻碍”。到底卖 IaaS 服务还是服务器硬件?到底卖对象存储还是卖存储服务器?这是内部利益之争,也是战略之争。


对余承东来说,如何贯彻上述四个方面,特别是解决内部不同团队的利益博弈,远比技术攻关更困难,这会成为 2021 年观察华为云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微软。微软 Azure Quantum 产品进入公开预览。这是微软基于 Azure 公有云服务的量子计算平台,整合了包括霍尼韦尔、IonQ 在内的众多量子计算软硬件产品。该平台在 2020 年 5 月向少数合作伙伴与客户开放,此次进入公开预览阶段,意味着任何对量子计算感兴趣的人都可以直接在上面运行量子计算服务。


微软同时也公布了这项服务的价格表,与其他云服务类似,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价格体系,你可以在这里详细了解这个产品以及价格。


IBM。IBM 与辉瑞共同研发了一个机器学习模型,可以预测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这个模型主要分析老人对某些图像的书面描述,从中获取老人的认知能力,以此来预测老人未来(七年)患病的几率。


正如 NYT 所言,该模型的数据来源主要是欧洲裔白人,因此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其他种族或地区的人。


你可以在这里查看该研究的论文。


寒武纪。上周寒武纪发布了 2020 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全年亏损预计将在 5.3 亿元至 7.9 亿元之间,同比扩大了 41% 到 110%,受此影响,寒武纪的股价持续下行。



作为”AI 芯片第一股”,过去一年寒武纪的业绩表现勾勒出了中国 AI 市场一系列值得关注的线索。比如,如何定义 AI 公司的”早期”。AI 公司,特别是 AI 芯片公司,“早期”的巨额研发支出会极大影响公司的成本结构,这是目前全球 AI 创业公司的通常情况;但如何定义“早期”,或者说如何确定持续亏损的时间周期,成为资本市场不断观望的重要方面;毕竟,即便是美国市场,也只能接受一家“永远亏损”的亚马逊。


再比如,AI 市场到底是红海还是蓝海的研判。几乎所有的分析机构都在鼓吹全球以及中国的 AI 市场潜力,但对个体企业来说,不同的企业类型——芯片、芯片 IP 授权、硬件、算法、解决方案——以及不同的领域——语音、计算机视觉——决定了所谓“AI 市场潜力巨大”的判断没有任何意义。


回到寒武纪这家公司,它所在的 AI 芯片领域,受益于中国市场正在爆发的“国产芯片”与“AI 芯片”两股红利;但如何讲好研发成本高这个故事,不仅需要不断拿出好产品,更需要在市场层面持续对抗来自英伟达、华为甚至阿里巴巴的挑战。


机器人。沃尔玛上周表示,正在计划为一些门店设置由机器人运营的小型仓库,该仓库存放的是新鲜、冷冻产品或其他生活必需品,机器人的工作,是帮助员工快速取货,从而提升线上订单的配送效率。


软银机器人公司上周与日本家居用品公司 Iris Ohyama 组建了一家新机器人公司,根据路透社的消息,这家名为 Iris 机器人的公司将开发诸多新型机器人,包括用于清洁的机器人以及运输机器人等。


而在去年 12 月,软银把旗下机器人公司波士顿动力以 11 亿美元的价格卖给韩国现代汽车,本周,波士顿机器人公司展示了 Spot 机器人的新功能臂。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 YouTube 上观看其功能展示。


未来驾驶·融资·合作


滴滴自动驾驶团队完成 3 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 IDG、中俄投资基金、国泰君安国际、建银国际等,其中 IDG 为领投方。就在刚刚过去的 2020 年,滴滴自动驾驶还获得软银远景基金的 5 亿美元融资。


公开资料显示,滴滴自动驾驶业务在 2019 年成为独立公司;2020 年 6 月,滴滴开始在上海开展自动驾驶出租车测试。


新京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滴滴的自动驾驶计划除了目前的自动驾驶网约车之外,还将”L4级自动驾驶车型的研发与量产已被列为当前内部的重点项目”。


商业模式上,“自动驾驶+网约车”是一个理论上无懈可击的技术落地路径。站在网约车公司的角度,将成本与管理难度最大的人类司机“去掉”后,可以彻底改变一家网约车的成本结构,从而实现从“服务公司”到”技术公司”的转变。


而从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方向来说,早期的自动驾驶车辆价格高昂,抑制了普通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通过网约车的形式,既可以”教育”消费者,又为大规模量产提供时间,还可以在真正的道路测试中积累数据,从而进一步提升安全性。


上周的“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滴滴自动驾驶公司首席运营官孟醒分享了他对未来自动驾驶普及后的司机就业思考,其中的一个观点:“今天的技术演变并不是在完全模仿人类大脑进化,从第一性原理上而言,并没有办法确定说今天机器能做的东西,通过算力算法的提升就一定能达到与人一样的标准。从而可以应对世界上随机发生各种各样的情况。”


根据加州交通与汽车管理局发布的信息百度获得在该州进行无人类安全员的自动驾驶公共道路测试牌照。目前共有六家公司获得该资格,除百度外,还有 Cruise、Waymo、Nuro、Zoox 以及 AutoX。另外,加州还向 60 家公司发布了配备人类安全员的自动驾驶公共道路测试牌照。


还是百度自动驾驶的消息,根据企查查 App 的更新,百度上月公开了“车辆”专利信息。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辆本体、自动驾驶车载计算单元、空调系统和引风管路;通过车辆本体、自动驾驶车载计算单元、空调系统和引风管路配合,能够减弱自动驾驶车载计算单元的振动,可以对自动驾驶车载计算单元内的部件起到保护作用,从而可以保证自动驾驶车载计算单元正常工作。”


2021 年车企与科技公司的合作还在持续。本周,汽车巨头福特与 Google 签下 6 年长约,双方合作的要点包括:


  • 2023 年开始,Google 会将 Android 系统整合到福特与林肯的部分车型里;

  • 福特会采用 Google 的 AI 技术优化内部工厂的运营、供应链以及制造;

  • 福特将使用 Google Cloud 作为该公司的主要公有云服务;


福特 CEO Jim Farley 表示,这项合作将价值“数百万美元”,但没有披露更详细的金额。


汽车市场的芯片短缺还在持续。FT 上周的一篇深度报道指出,疫情、中美技术对抗等一系列因素的叠加,造成了当下包括大众、福特等在内的汽车巨头因为芯片短缺而减产车辆;由此产生的长期影响是汽车产业链的调整甚至重新洗牌,比如大众汽车就表示将“跳过”诸如大陆公司这样的供应商,转而直接与芯片公司合作。


补充一个关于苹果造车的最新消息,Bloomberg 今天援引韩国当地媒体的报道称,苹果将与韩国起亚汽车共同生产电动汽车。这个项目里,苹果会投资 360 万美元,双方将在佐治亚州建立汽车工厂,预计这项合作会在 2 月 17 日正式签约,不过,这家韩国媒体并没有透露消息来源。


业界·应用


新京报调查中国民众对面部识别的态度。该调查来自新京报智库,其中的几个发现:


  • 48% 的受访者在门禁考勤时被强制使用面部识别;

  • 55.50% 的受访者明确不愿使用面部识别;

  • 超过八成受访者认为公共消费场所不应该使用面部识别;


调查还发现,受访者对于面部数据滥用非常警惕,这其中“不知情第三方技术企业”是大众最不可接受面部识别的主要原因。


你可以在这里详细查看这份调查。


智库 Center For Data Innovation 报告称:美国依然在 AI 领域保持领先,欧盟已落后于中国


这份 48 页的报告,用 30 个不同指标评估 AI 领域的人才、基础研究、投资以及产品,在总分 100 分里,美国 44.6 分,中国和欧盟分别是 32 和 23.3,你可以这里免费下载这份报告。


将 AI 应用到基金交易中Bloomberg 报道了一支由机器学习模型“管理”的 1.3 亿美元基金,该模型运行在 IBM 的 Watson 平台上,通过梳理上市公司的文件、管理层资料、财务数据等,从中选择 30 到 70 个股票进行组合,目前该基金在 2021 年的涨幅已经达到 10%,远远高于美国标准普尔 500 指数的 1.1% 涨幅。


网络存储服务商 Dropbox 称,将机器学习应用到文件预览功能优化中,每年可节约上百万美元的成本。


在 Dropbox 的这篇技术博客里,该公司介绍了机器学习模型如何优化产品预览,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前提下极大减少了服务器上的计算性能消耗,从而节约了大量成本。


微软消费者产品里的一组 AI 能力。AI 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不断改变普通消费者使用消费电子产品的体验,以微软为例,在近几年发布的浏览器 Edge 里,基于语音合成技术的”朗读”功能,带给用户非常便利且舒适的收听网页体验。


本周,微软的一篇官方博客表示,移动平台上的邮件客户端 Outlook 将整合语音助手 Cortana,用户可以通过语音命令,直接阅读 Outlook 里的邮件或者安排会议日程等。


与此同时,办公协同工具 Teams 将支持自然语言检索,未来,Outlook、Office 办公套件也将陆续支持该功能。


AI内参·月刊


以月度总结的形式,展现过去四周全球 AI、云、自动驾驶等领域的产业变化,通过分析行业事件与梳理技术趋势,勾勒出人类迈向数字化的若干方向与线索。


本期将关注以下议题:


  • 未来驾驶:”示弱”的 Waymo 与新晋玩家;

  • 云计算:历史维度与技术趋势里的产业变革方向;

  • 机器学习:更大语言模型、MLOps 与 AI 软件市场;

  • 芯片:创业公司持续火热、英特尔 CEO 更迭;


你可以通过下面的地址获取 PDF 版本: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