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百度造车,未必是一步好棋
2021-01-15 14:04

百度造车,未必是一步好棋

文章所属专栏 前沿技术情报所

各位读者周末愉快,一起来看一下本周技术领域的新鲜事。

 

要说本周最高最受关注的事,莫过于百度宣布造车了。1月11日,百度宣布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吉利控股集团将成为新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

 

最近关于百度造车的解读也非常多,不少观点认为百度造车虽然迟了点,但总算迈出了正确一步。从特斯拉到国内的三大造车新势力,都已经证明新能源车在市场层面初步可行,在资本层面更是提升估值的利器。

 

百度造车能成功吗?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百度也曾想做手机。在2011-2012年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百度曾经和长虹、戴尔等厂商合作推出手机,但成绩惨淡,很快百度就放弃了做手机的打算。当时还如日中天的百度没能搞定工艺相对简单的智能手机,如今已经日渐式微的百度要去造车,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而从现在火热的造车潮来说,包括阿里、滴滴等互联网大厂也都跟传统汽车厂商合作造车,已经有产品出来了,但处理都相对比较低调。百度造车的事还只是在刚刚达成合作的阶段,连要做什么款式的汽车还没想清楚,就造出这么大的声势来,不是什么好事,也很容易让人想到百度是不是患上了市值焦虑症。

 

本周周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百度造车是好决策吗,对提升长期价值有帮助吗?

 

百度造车优势只在网联化和智能化方向上

 

综合各方信息,目前百度造车有这些要点:

 

百度汽车公司将面向乘用车市场,开发智能电动汽车。百度将着眼于智能汽车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环节,基于吉利最新研发的纯电动架构--浩瀚SEA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在智能汽车制造领域展开合作,一起造车。财联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百度在制造环节主要负责车辆的设计和软件部分,后续则将负责车辆的分销、用户运营和品牌建设等。

 

百度汽车公司独立于母公司体系,保持自主运营;百度会输出智能技术,主要是小度车载系统、百度地图等,并利用Apollo积累的自动驾驶能力,为汽车的智能性提供支持。

 

资本市场的表现上,自从百度发布了造车计划后,市值持续上涨,目前已经涨到850亿美元左右。摩根大通等投行也上调了百度的目标价。


百度股价近期持续上涨

 

那么,百度造车前景究竟怎么样,近期的上涨是否已经透支了未来的增长?

 

先来看看百度入局汽车业的优势。


汽车公认的大趋势是四化,即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百度在汽车的网联化和智能化方面有不少技术积累。


网联化方面,百度车联网已与60多个汽车品牌达成合作关系,覆盖400多款合作车型。小度车载OS在基本的人车交互功能基础上,还有一次唤醒多次交互、眼神唤醒、手势控车等能力。安全方面,可以监测疲劳驾驶、注意力和危险驾驶行为。系统的AR导航,可以实现交通标志识别及提醒、行人与非机动车预警、车道线偏离预警及前车碰撞预警等诸多功能。

 


百度还推出了车载智能后视镜“度小镜”,集成了智能互联、小度助手、百度地图汽车版、行车记录仪和车内娱乐资源等功能,目前已在一些车型上实现了前装。                                        

 

度小镜


 

地图方面,百度高精地图已经在4款车上量产搭载。2020年年底大概10万台左右规模的搭载。百度高精地图目前已经有比较完善的产品体系,包括4大类:


首先是导航地图,包括道路路网形状、拓扑和一些规则限制,目前精度在5-10米;

第二是ADAS地图,在导航地图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道路坡度、曲率,以及简单的车道信息,应用在ADAS辅助驾驶功能上,精度达到50厘米;

第三是全域智能驾驶地图,包含比较详细的车道级属性信息。在城市道路包含路口表达等,主要应用场景是实现高速、城市道路的L2+ 、NOA功能,目前精度在20-50厘米;

第四是高精地图HD Map,主要覆盖高速、特定的城市道路、封闭园区,以及停车场内部等。它包含高精度的车道几何信息、路口表达,红绿灯停车位等语义,主要用在L3/L4高级自动驾驶上,精度达到10厘米。


百度基于地图还提供地图数据、高精度定位,地理围栏和动态服务4种产品。高精度地图是智能汽车未来竞争中的重要元素,没有高精度地图就没有自动驾驶。目前国内的高精度地图厂商主要有四维图新、高德和百度。百度在地图上有加强的竞争力。

 

智能化方面,百度Apollo至少在国内来说是自动驾驶领域在产品、技术、路测上积累最多的系统之一,提供智能驾驶能力,会是百度汽车比较重要的卖点。目前主要在售的功能系统包括ANP 领航辅助驾驶系统、AVP 代客泊车系统,以及自动驾驶计算平台ACU。

 


 


自动驾驶系统对外销售比较艰难,现在百度Apollo基于已有的能力,建立了ACE智能交通引擎,已经将中心放在各地的智能交通、车路协同项目上,作为变现的重点。目前在全国20多个地方建立合作与落地的关系。

 

在更重要的汽车电动化方面,百度缺少核心技术

 

综上所述,百度在汽车的网联化与智能化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但这离赢得智能电动车的竞争还很远。智能化与网联化固然重要,但前提是要有足够安全、续航能力足够强的电动化。用户首先是为电动车买单,其次才是为智能化程度买单。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在购买新能源车时,电池质量及稳定性(60.8%)、续航里程(59.2%)、安全性(54.0%)和充电便捷度、时长(51.0%),是超过半数的用户在购车时的重点关注因素。电池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而续航里程与充电便捷度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用车体验。这表明,用户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安全及用车便捷性更为关注。


相对而言,智能化程度在用户购车重点关注因素中并没有排在很靠前的位置,智能化因素甚至排在了“购车补贴”因素的后面。可见对于一家智能电动车而言,用户更关注电池、电机、电控,智能性还没那么重要。


电池决定了安全程度与续航里程,成为了最主要的用户体验维度。百度汽车要想成功,首先是要解决电池的问题。百度自研并制造电池并不现实,在这方面可谓毫无积累,只能选择购买。这方面的厂商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LG化学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动车厂商也是为电池厂商打工。通常情况下,动力电池系统在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占比在30%-50%。

 

除了电池,还需要搞定电机、电控。电机作为动力系统,承担了电动车运动相关的功能,电控系统的性能直接决定了电动汽车的爬坡、加速、等主要性能指标。这方面厂商主要有西门子、马牌(Continental)、博世、汇川技术等。百度缺乏相关的研发,大概率也需要外购。电机、电控成本会占到总售价的20%左右。此外还有车身模具方面的成本。这些成本加起来,五到七成的利润空间已经没有了。此外还有设计成本、代工费用、之后的营销推广成本,电动汽车想要盈利并非易事。小鹏汽车最新的季度毛利率只有4.6%,蔚来汽车毛利率更是负值。

 

百度在智能电动车最核心的电池、电机、电控方面都缺乏核心技术,只在智能化、网联化方面有技术积累,还是无法撬动电动汽车市场的。用户不会为了汽车的智能性,去购买续航里程短、安全性差的汽车。


另外在制造环节,可以交给吉利来,毕竟吉利在这方面更专业,也避免了在产线上的大规模投入。国内的造车新势力由于缺乏制造经验,也缺乏造车资质,所以都选择了代工模式,苹果汽车预计也会用代工模式来解决制造问题。为此吉利和富士康最近还成立了合资公司,探索汽车代工业务。不过现在汽车代工还没有成熟的生态,未来会不会形成稳定的模式还不好说。


汽车工业长期以来都是以厂商自建产能为主,汽车代工一直没能成气候,有名的公司只有麦格纳斯太尔。整车厂商一般是当热门车型供不应求、自身产线忙不过来时,才会交给代工厂商。这主要是因为汽车制造是非常复杂、精密的,因此利润率更高,汽车厂商不愿放弃这块,同时自建产能也可以更好地把控质量。造车新势力出现后,汽车代工才慢慢多起来,未来汽车代工会不会像手机代工一样成为一个成熟行业,还未可知。

 

设计、用户运营、软件服务这些环节,百度也不一定能做好


这些是百度缺乏技术积累的地方,缺乏把控能力,很难在这些地方寻找增值空间。百度可以把控并发力的环节,主要是汽车设计、用户运营、软件服务的环节。


优异的设计是智能电动汽车的一大增值点。百度也表示会负责车辆的设计和软件部分,不过很显然百度没有过设计汽车产品的经历,要设计出有差异化竞争力的产品,必然要经历巨大的投入、试错与积累。电动汽车相对于燃油车,构造确实是简单了很多。但设计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也是需要极强的专业实力的。目前百度在这方面会做成什么样还无从判断。

 

百度还会参与到分销与用户运营方面。分销方面问题不大,用户运营却是百度的弱项。虽然是面向C端的互联网企业,但百度一直以来在用户运营方面的没有很突出的成绩,账户体系的缺乏让百度天然不是用户运营的高手。百度空间、百度贴吧这些偏重用户运营的产品,也已经关闭或者日渐式微。相比于造车新势力尤其是蔚来的用户运营,百度很难超越。而从数据层面看,百度虽然有海量用户对汽车的搜索数据,可以去挖掘一下东西。但用户对汽车的更深入更多维的数据,实际上是用户用百度搜到某希望汽车网站后在这些网站上留下的。百度本身拥有的用户对汽车的数据其实不怎么丰富。

 

理论上来说,做出电动车以后,可以通过持续卖软件、卖内容挣钱,比如卖升级的自动驾驶系统新版本等,想象空间很大。不过这种后付费方式至少在国内还从未跑通过,百度在智能音箱上想通过卖内容挣钱,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想象中的商业模式永远与现实有差距。小米创业之初就想用硬件获客,用软件和内容来盈利,结果十年过去了,还是一家硬件公司。百度的运营能力远不及小米,想要靠软件挣钱,难度更大。


综上所述,就算百度汽车能够突破资金、人才等多方面挑战,顺利实现汽车量产,汽车业务也是一块毛利率极低的业务,本来百度综合毛利率能维持在40%左右。有了汽车业务后,除非能在极大程度上做大销量和规模,否则并不能为百度创造价值。


百度近年来的毛利率变化情况

 

李彦宏是靠谱的造车人吗?

 

百度造车,还在很大程度上面临着人的制约。各种专业人才都可以通过招聘、挖人来解决。但造成这么重要的业务,创始人李彦宏势必强化控制,毕竟这是百度孤注一掷的业务。而李彦宏的产品、技术、战略能力是否已经为造车而准备好,是有疑问的。

 

当下智能电动车领域的大佬,从马斯克到李斌、李想,都是对汽车技术与产品痴迷也非常懂行的创业者,马斯克就不用说了,李斌和李想虽然不是技术出身,但都是在汽车领域线上内容与电商平台创业起家,有十多年的积累,对于汽车产品的演进、消费者偏好的变化,都有长时间的观察。从二人九死一生的造车经历来看,也都有在汽车领域极强的创业热忱。而李彦宏缺乏对汽车行业的长期观察,公开资料中也看不出他对汽车产品的热爱,现在入局汽车行业,只是因为行业大趋势来了,以及市值管理的需要。李彦宏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去做几百亿的造车投入,以及在产品上是否有足够强的判断力,都需要打个问号。

 

总体来说,百度入局造车,充满了未知和挑战。回顾这几年百度的业务,一直缺少战略定力,在O2O、自动驾驶、医疗、直播等方面不断摇摆,能否在造车这一需要历时多年的投入上恒心去做,值得思考。而百度是否会在此后逐步形成造车方面必备的能力,也是需要观察的。如今资本市场对百度造车的反应,可能过度乐观了。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