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2020年,是一个注定铭记史册,又是一个注定希望被大多数人忘记的年份。新冠全球肆虐加剧了转型的压力,而2020就是分水岭。今年有个流行词,从BC的时代,到AD的时代,BC被解释为Before Covid新冠前,而AD则被解释为After Domestication之后。两个时代截然不同。我们面临一系列挑战:全球化缺乏方向感,数字化的速度加剧,不确定性增加,管理升级的竞争此起彼伏,大国博弈的大幕也才刚刚开启。
解答这一系列问题,需要更广泛地阅读。当然,新冠也带来了不少意想不到的结果,其一就是出版行业的复兴。为了更好地去理解即将过去的2020,今天我来分享五本我自己的晨读书局读书会精选的五本新书。
《剧变》和《极端经济》这两本书很好地概括了刚刚过去的2020年,虽然这两本书的英文版都出版在一年以前。以《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著称的贾里德·戴蒙德以七个国家作为参照系,探讨危机的缘起、爆发和解局,这种以史为鉴的视角,也特别适合我们去审视仍然没有完结的新冠危机,和如何应对危机带来的剧变。《经济学人》前经济编辑理查德·戴维斯的《极端经济》则是从危机的压力测试下极端经济的表现,强调了韧性的重要性。
放宽眼界,当我们把审视经济发展的维度拉长到十年甚至以上的时候,《无形经济的崛起》这本书是诠释正在发生的改变最好的一本书。书中所强调的无形经济替代有型经济的大趋势,就仿佛三年以前《经济学人》所提出的“大数据是未来的石油”那样振聋发聩。而谷歌前CEO施密特在《成就》中分享了他誉为“万亿美元教练”的坎贝尔的管理心得,又是一种试图超越时代的变迁,探究管理本质,尤其是人与人之间如何形成互信、如何找到诤友、如何相互砥砺的尝试。
转型时代也是持续思考与创新的时代,我自己今年出版的新书《转型思维》,就是希望帮助更多人理解转型的重要性,并给出一些推动转型的抓手。
下面详细介绍一些我推荐的这五本书:
第一本是《剧变》,也是戴蒙德继名作《枪炮、病菌与钢铁》和《崩溃》之后,“人类命运三部曲”的终曲篇,为个人和国家都提供了一个应对危机的思考框架和行动指南。《剧变》中梳理出的思考框架——从清醒地认识危机,到诚实地自我评价,再到借鉴他人和过去的经验——为我们在如此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如何去决策和行动提供了抓手。
第二本书是《极端经济》。经济在面临一场突如其来而又有巨大杀伤力的冲击之后,考验的其实是它的韧性。经历灾难的经济会以什么方式重启,政府该祭出什么样的政策组合,市场又会涌现出什么新物种?这些问题也是后新冠时代经济研究最核心的问题。
这本书中着重讨论了什么是经济的韧性?韧性就是抗打击能力,是经济从外部冲击中迅速恢复的能力,也是企业和劳动者能够迅速重新组织、恢复生产和生活的能力。
第三本书是讲述我们这个时代大趋势的书,书名是《无形经济的崛起》(英文原版的书名是Capitalism without capital,直译过来是没有资本的资本主义)。
数字经济时代的最大特征,就是无形资产重于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的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有着本质的不同,理解到这些不同,有助于我们理解以下一系列关系:创新与发展、财富与不平等、管理与改革等等。
有一类无形资产非常重要,那就是制度与思想。制度我们可以称为是无形的基础设施,包括法律法规、一个市场里的游戏规则,让经济平稳运行的流程、共识和各种社会组织机构。思想涵盖的面也很广,包括积累下来的知识、管理的思维与经验,对推动经济发展的认知等等。构建无形经济的基础设施也必须要辅之以相关的新工作方式,同样技术变革需要辅之以组织变革。
后新冠时代,将加剧这种从有形向无形的转型。
推荐第四本书是一本管理类书籍《成就》。 在谷歌前主席施密特的笔下,高管教练坎贝尔是硅谷的一道景观,是很多管理者都乐意求教的好朋友,是充满人生智慧的导师。施密特在书中解读了什么是高管教练,以及为什么管理者需要好的高管教练。简言之,好的高管教练就是一个能够与乔布斯这样的CEO一起谈心探讨问题,同时又有自己一套管理心法和原则的人。好的高管教练是粘合剂和解压阀,祛病师和诘问者。
在硅谷这样高科技公司聚集,牛人扎堆的地方,每个管理者都很强势,但是如何确保优秀的人坐在一起作为一个团队能够更好地协作?确保每个人都有清醒的自我认知?确保领导者不被自己的自大所误导,拥有大局观,以公司的长远利益为重?对于这一系列问题,高管教练作为局外人,反而会看地更透彻。
最后推荐的一本书是我今年的新书《转型思维》。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开启了人类历史的第三次转型。这次转型的特点是全球化与自动化同期而来,一方面是机器凶猛而来,自动化取代大量白领工作;另一方面,全球化带来的通讯与交流的便利也正把白领工作竞争推向白热化。中国,作为前两次大转型的跟随者和追赶者,在第三次转型中,将面临三重挑战,或者说三重机遇的叠加。
新冠将成为全球经济的分水岭。后新冠时代,全球化的前路将变得更加迷茫,数字化转型的速度怎将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面临极端的不确定性,职场的发展也将更加变得难以预测。与其预测未来,不如做好准备,拥抱“转型思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