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与小米开辟第二战场,华为胜算几何?
2020-12-25 18:00

与小米开辟第二战场,华为胜算几何?

文章所属专栏 前沿技术情报所

各位读者周末愉快,直奔主题,一起来看一下本周前沿技术领域的大事件。


本周,华为正式发布了全屋智能解决方案,明年3月开始正式商用,这意味着华为在智能家居领域将此前的“1+8+N”战略做了延伸甚至是转变,从此前的倚重单品向以全屋智能落地为主。华为手机业务明年的出货量预期将锐减,智能家居将成为华为消费者业务的一大重点。在本周市值跃上千亿美金的小米,则早已将以智能家居为主的IOT作为核心战略,并在前三季度在IOT上实现了464亿元的营收。继手机之后,华为与小米将在智能家居市场继续鏖战。


在此前的周报中,我们重点解析了华为to B业务的重点,即试图释放5G的行业应用红利,在钢铁、煤炭、港口等行业推广5G行业解决方案,从而获取商业收益。本周周报中,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华为消费者业务的新动向,具体内容包括:


  • 华为为什么会更加重视智能家居市场?

  • 现在做全屋智能,有哪些机遇? 

  • 华为与小米在智能家居市场的打法会有哪些不同?

  • 相比之下华为发展智能家居的优劣势在哪些方面?

 

 一起来看一下。

 

华为需要智能家居

 

受芯片断供影响,华为消费者业务的主力产品手机销量下滑已是在所难免。2019年,华为手机销量达到2.4亿部,仅次于三星,居全球的第二位。如果没有美国的供应链封锁,华为有望在今年超越三星居第一位。实际上在今年二季度时销量已经超过了三星,整个上半年出货量达到1.05亿部。预计今年全面出货量在1.9亿部左右。随着供应链封杀的进一步落实,芯片缺货必然导致手机减产。


华为已经出售了中低端手机品牌荣耀。芯片缺货再加上荣耀出售,华为手机在2021年的出货量将锐减,预计出货量将降至5000万部左右。

 

手机业务回血还要较长的时间。消费者业务何去何从?华为此前曾启动了“南泥湾项目”,发展一些不含美国技术的产品,重点是笔记本和智慧屏。华为进入笔记本电脑市场已经有两三年左右的时间,目前在国内市场已经处于第二的位置,仅次于联想系产品,已经超过了惠普、戴尔。智慧屏概念从智能电视演化而来,除了担当家庭影音中心的地位,还被寄望于成为家庭物联网的中枢,以及在办公领域起到演示、展示的作用。预期在工业、医疗健康、安防监控、智能交通和工业制造等需要大屏进行清晰显示的领域,有应用潜力。

 

不过这些还不够。智慧屏目前只有不到500亿的市场规模。笔记本市场规模虽然有数千亿,但有联想一直盘踞着首位,在供应链和渠道上的优势是华为不能及的。只靠这两个领域去弥补营收缺口是不现实的。

 

心声社区曝光的一份2019年三月底任正非在华为消费者业务誓师大会上的一篇讲话稿透露,华为消费者业务销售收入2023年将超过万亿元。而2019年消费者业务收入不足5000亿元,2020年上半年消费者业务收入2558 亿元人民币,明年手机出货量会锐减,消费者BG的营收压力可想而知。


华为消费者业务下一个重心在哪里?答案是智能家居。

 

12月21日,华为举办了2020年最后一场线下发布会,除了发布华为智慧屏新品,还发布了全屋智能解决方案。明年3月,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将正式商用。全屋智能这几年来与单品智能一道成为智能家居落地的主要形式。这意味着智能家居成为华为消费者业务营收的新突破点。

 

华为此次发布的方案名为“全屋智能 ALL IN ONE 解决方案”,包含 1 个主机、2 张网络和 N 个硬件。

 


1 个主机是指华为智能主机,是对家庭传统的弱电箱进行改造,弱电箱里有光猫、路由器以及各种电源,往往杂乱无章。华为将这些设备整合成主机,安装在墙内,不占用房屋面积。在这些硬件基础上再搭配软件与网络,使主机成为一套由计算、组网、电源、业务、扩展等模块组成的控制系统,在智能家居中充当智慧大脑的角色,整合数据信息与逻辑运算,成为计算中心、连接中心、控制中心,来控制全屋的设备协同。

 

两张网络是华为智能家居的特色,即窄带宽的海思“PLC-IoT家庭总线”和更高带宽的“家庭超宽带骨干网”,用这两张网来构建智能主机。

                   


“PLC-IoT家庭总线”是华为主推的一种组网形式,基于物联的窄带网络,采用 PLC 家庭物联总线,形成一张家庭物联网,实现全屋智能设备和声光水电等系统之间的智慧互联,把家庭中存在的照明、安防、音频、空气、用水、感知等系统融合成一张网,通过在电力线上调制解调,使电气设备在插电情况下实现联网。


余承东表示,PLC-IoT家庭总线已经应用在华为与中海地产合作的智慧社区试点项目中。实施这个方案,一位电工就可以完成组网,并能实现对设备的统一管理。下一步华为将与产业合作伙伴联合推出各类模组和生态解决方案,一起推进PLC-IoT家庭总线标准。

 

高带宽的“家庭超宽带骨干网”则是基于WiFi的家庭互联网,用这个网络去连接音箱、电视、空调等设备。

 

华为用这两个网络,试图去解决以往智能家居发展中面临的设备兼容性差的问题。智能家居面临两大核心难点,不同厂商的家居产品缺少互通影响体验,智能家居很多功能对用户来说非刚需,这都是智能家居公司的大难题。华为的两张网络试图去解决设备连接性差、兼容性差的问题。

 

N 个硬件是智能家居所连接的多种硬件设备,包括华为自有单品(如智慧屏、手表、手机、音箱)、HiLink 泛生态单品,以及家庭中的声光水电气系统等。华为表示,目前HiLink生态有150+品类、4000+SKU、800+合作伙伴、2.2亿+IoT连接设备;华为不做家电,而是基础设施提供商。

 

为什么是全屋智能?

 

这样来看,华为在前期做了一些智能单品并推出HiLink系统后,正式进军全屋智能领域,在智能家居市场上试图分一杯羹。

 

华为此前将智能家居的战略定性为“1+8+N”,1是指华为的HiLink平台,即华为面向消费领域的智能硬件开放平台,家电厂商、开发者可以借助该平台,通过硬件接入和云接入方式接入到华为生态实现互通,8是华为自己做的8个重点产品,包括音箱、眼镜、手表等,N是跟外部企业合作去在各行业推出支持华为系统的单品,扩大华为的智能家居生态。

 

本次对全屋智能的部署,可以看做是“1+8+N”战略的一个延伸。在全屋智能的落地进程中,华为通过方舟实验室的技术研发,对组网环节进行了重点突破,将电力网与物联网结合,增强连接能力,并借助AI能力去实现更智慧化的控制。

 

推出全屋智能方案是华为加大力度发展智能家居的体现。在手机业务被美国卡死的当下,智能家居对于华为有了更大的意义和价值。

 

华为发力智能家居,很直接的一点是芯片供应链相对好解决。电子产品中手机对芯片要求很高,芯片决定了性能进而决定了竞争力。而智能家居芯片对制造工艺要求不高,无论是射频前端芯片、无线连接芯片,还是网络安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存储芯片、视频处理芯片,基本都可以通过国内市场来解决。

 

另外,智能家居能给华为带来想要的营收。在华为消费者业务中,智能家居会比智慧屏和笔记本电脑更有发展价值。智慧屏目前满打满算只有百亿级的市场,笔记本电脑市场则一直处在低潮期,增长性差,而且前面还有在笔记本市场根基深厚的联想,华为想要获取更大的份额与营收规模其实很难。

 

智能家居市场则不然,规模相对较大,也处在一个较快的增速当中。IDC预计,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预计接近2.2亿台,同比增长4.0%,到2024年出货量将增长到近5亿台,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3%,出货额将突破800亿美元(人民币超5300亿元)。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智能家居的市场规模是400亿元,今年规模有望达到2000亿元,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23年可能会进一步增至5000亿元。

 

综合各家机构的预测,目前智能家居有两千亿左右的盘子,且有两三成的增速,过几年市场有可能做到5000亿左右的规模。如此规模的池子对于华为这种需要成规模营收的公司来说是不能放弃的。

 

再具体到全屋智能,相比于单品智能,华为花更大气力用在全屋智能上似乎更合适。目前华为很难将触角延伸到核心的家电品类上,每个核心品类都有品牌实力强的家电厂商,如冰箱里的海尔美的,空调里的格力,橱柜里的欧派等,华为在这些领域没机会


一些新兴的智能单品市场,问题是产品过于分散,规模也不够大,例如扫地机器人、智能窗帘等,华为只适合做一些潜力更大的单品。这样,华为与其去做大量单品,不如主要去推全屋智能,即聚焦于家居的连接与控制,做平台去吸引更多单品开发者来开发产品,形成更多产品的兼容

 

全屋智能的落地,比较依赖开发商和家装公司的渠道,跟精装房的增长是高度正相关的。这里面的基于在于,精装房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推动下,渗透率在逐步提升。


政策层面,住建部《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2020年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面积达到30%。多个省市也出台政策,限制新开盘地产项目的毛坯房比例。


市场层面,“房住不炒”已经是政策主基调,地产商的利润逐年压缩,毛坯房利润被挤压。房地产开发商都在通过精装房策略来增加利润率,因为在上游可以低价采购家电家居,集中装修后再卖个更高的价格。如果楼市继续调整的话,智能家居会逐渐成为开发商一个比较大的卖点。

 

精装房比例不断提升(资料来源:智研咨询)

 

 小米在智能家居领域领先华为一步

 

华为发力智能家居,将与这个领域的领先者小米再次相遇。本来在手机市场,华为实现了对小米的超越,但因为美国制裁的加剧,华为出货量将大降,小米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最近小米市值也正式迈上了千亿美元的台阶。

 

小米不仅有手机,AIOT已经成为与手机并重的战略业务。AIOT与智能家居是什么关系?AIOT包括消费物联网与工业物联网,智能家居又是消费物联网的第一大场景。因为小米是消费品公司,对小米来说AIOT就等同于智能家居。


今年8月,雷军宣布将小米战略升级为“手机 X AIoT”双引擎,围绕手机核心,构建智能家居生态。数据表现来看,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去年营收621亿,同比增长了41%。今年前三季度,这部分营收则达到了464亿元,在智能家居行业处于龙头地位

 

截至2020年9月30日,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计算机)数量达到2.89亿台,拥有5件及以上连接小米 AIoT 平台的设备用户已达560万;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小爱同学,9月份月活用户数达到7840万;米家APP的月活跃用户数达到4310万。

 

小米无论是单品还是全屋智能,都有非常强的竞争力。一方面有小米电视、小爱音箱等明星单品,以及空调这种挑战传统家电巨头的产品,另一方面又投资了大量生态链企业,涵盖了扫地机器人、路由器、开关、移动电源、灯具、净水器、微波炉、电烤箱等大量单品,这些单品又可以通过手机实现连接控制。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小米已投资了300多家物联网设备初创企业,涉及2000多种产品SKU。

 

小米的智能家居打法也非常明确,自己做一些核心的品类,同时通过标准化的产品能力输出到生态链企业,并与这些生态链公司共享流量与渠道,打造具备性价比的智能单品,通过系统和协议实现不同单品之间的连接与控制。当用户使用小米系的产品越来越多时,协同控制的效果就会越明显。


小米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不必依赖精装修,可以循序渐进地实现全屋智能。不过这种模式非常倚重智能单品的竞争力。小米生态链在新兴的智能小家电上变现不错,比如路由器、智能门锁等,但在冰箱、洗衣机、空调、厨卫这些高频使用的家电单品上,市场表现较传统家电厂商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意味着小米想要一统智能家居的江湖也是非常困难。

 

华为在智能家居市场上的规模还远不及小米,自己开发的单品比小米少很多,生态链上跟小米一比更是毫无优势。而且智能家居是小米的战略业务,华为则是刚刚重视起来,华为想要追赶小米,尚需较长的时日。

 

选择toB的打法,华为智能家居之路好走吗?


现在华为去复制小米的模式不太现实,所以华为采用了不同的打法,即押宝全屋智能,不同于小米通过投资去发展生态链,华为把重心放在了组网和连接上,当可连接的设备越来越多、形成用户规模与用户黏性后,有可能给生态内企业提高销量,带货能力使之吸引力变强,就会更快地形成智能家居生态。

 

这一过程中,华为有比较重要的几张牌可以打:

 

首先是PLC-IoT,这是华为去年推出的通信技术,是面向物联网场景的中频带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通过将数字信号调制在高频载波上,实现数据在电力线介质的高速长距离传输。其优势在于,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可以共享PLC网络,网络的并发能力和通信效率获得提升。另外基于华为的技术,可以减少现场配置,提升设备部署效率。目前华为已经联合了 42 个合作伙伴建立了 PLC-IoT 的标准,通过电力线与控制线的融合完成了家庭海量硬件的互联互通。

 

其次是鸿蒙系统,鸿蒙从设计之初就是为物联网设计的。按照任正非的说法,鸿蒙系统反应很快,“达到毫秒级到亚毫秒级”,这更适合物联网场景。鸿蒙的分布式技术,还可以把各终端硬件的能力虚拟成可共享的能力资源池,让应用通过系统调用其所需的硬件能力,降低应用本身的性能要求,从而降低应用的开发成本。

 

当PLC-IoT和鸿蒙都开发成熟后,可以有更好的联网能力和计算能力,实现不同设备之间更好的连接。华为的智能家居策略与小米的最大不同也在于,会更依靠B端来实现批量落地。

 

在此次发布会上,华为请来中海地产、华润置地、金茂集团、深业集团、万科、龙湖、绿地、佳兆业地产厂商站台,开启华为与开发商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合作。



不过,与房地产公司合作,项目交付周期长,从拿地后的设计环节介入,到最终的交房,往往要两三年的时间。To B端业务的毛利率也更低。这对于华为全屋智能落地是一大挑战。


虽然华为品牌实力较强,与地产商合作有一定优势,但入局有点晚,包括欧瑞博、绿米联创等全屋智能厂商都早已经在房地产商和家装公司渠道做了不少布局。


华为要打开局面,还要经历一定的磨合期。这里面主要问题有两点,即房地产商与智能家居厂商在合作时最看重稳定性与价格。华为无论是PLC-IoT通信技术还是鸿蒙系统,在明年3月开始商用时都会面临稳定性的大考,即在工程落地中要保持性能的稳定性,这对于新技术是一个挑战。另外华为的产品相比于其他厂商往往价格略高,这也会是合作厂商的顾虑所在。


华为想要在智能家居上挣到规模化营收,最快可能也得两三年才行。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