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读者周五愉快。在周末来临之前,一起看一下本周前沿技术领域的新鲜事。
本周我们继续关注华为的新进展。此前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密集拜访了国内多所高校,为的是寻求与高校科研力量合作,在基础学科、芯片微电子、光刻机研究等方面补齐国内当下的不足。而在本周,任正非在两天之内接连拜访了山西、湖南的两家传统企业,即阳煤集团和华菱钢铁,目的则是为了推进5G在工业客户和工业互联网上的应用落地。
本周周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5G在工业互联网应用方面,有哪些价值?
具体哪些行业会是华为“5G+工业互联网”的落地重点?
推进5G在这些行业的应用,对华为有怎样的意义?
目前5G在工业场景的应用,有哪些挑战?
一起来看下。
任正非接连拜访煤炭企业、钢铁企业
12月7日,任正非到访山西五大煤炭集团之一的华阳集团(即之前的阳煤集团),考察全国首座5G煤矿,与集团董事长翟红交流合作事宜。任正非前往31004综采工作面、9号煤中央配电室,实地观看5G技术在井下的现场应用情况。
经过交流,双方就引入华阳集团煤矿专家、充实华为公司5G赋能煤矿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力量,探索基于5G的人工智能煤机装备制造,建立数据中心等内容达成深度合作意向。
第二天即12月8日的下午,任正非一行又到湖南华菱湘潭钢铁集团考察调研。任正非在华菱湘钢参观了使用华为5G技术的五米宽厚板厂远程操控天车、加渣机器人、轧钢车间自动转钢项目应用现场,棒材厂棒三线,五米宽厚板厂智慧中心。
任正非表示,5G技术真正应用是在工业互联网方面,钢铁行业是重要的应用行业。把传统工业制造与5G技术打通,将钢铁行业丰富的专业知识总结形成大数据,再利用华为的技术研究出智能专家系统,应用到工业场景中。这些非常有发展前景,值得去探索。
这位76岁的老人为了事业这么拼,确实让人刮目相看。更让人好奇的是,煤矿、钢铁厂这么传统的行业,有什么重要性值得任正非去一线调研?这又预示着华为的业务会有怎样的布局调整?
5G的行业应用是未来几年华为主要的商业变现点
任正非作为创始人去煤矿钢厂调研,背后是华为的业务重心的敲定。
众所周知的是,华为最近两年受到美国的持续打压,业务压力非常大,特别是芯片采购的限制,让华为消费者业务受到极大影响。最近更是向供应商联合体出售了荣耀手机业务。任正非为荣耀送行会上的讲话也颇为悲壮,流传甚广。华为目前在通过自研、并购整合、合作等形式,试图突破芯片限制。但至少在两三年内,华为将深受芯片短缺影响,消费者业务的竞争力已经很难保证。
在这样的业务背景下,华为把最近两三年的业务重心放在了释放5G行业应用红利并从中获取收益上。
5G技术的商业机会一方面是在基站建设,会有大量采购。现在5G基站建设基本已经告一段落。另一方面是基于5G技术发展行业解决方案。
此前在8月17日的深圳5G独立组网全覆盖发布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曾表示,截至目前,全球92个运营商部署5G商用网络,全球5G用户已超过1亿,当前全球5G部署将告一段落。下一阶段的重点是:发展行业应用,释放5G红利,实现5G的商业成功;3GPP R16标准正式冻结,将进一步推动5G行业应用发展。华为将聚焦场景化解决方案,为行业提供全场景智慧,例如智慧电网,智慧港口,智慧机场,智慧工厂等。
此后郭平在内部员工座谈会上又表示,华为现阶段的重点是释放5G等先进技术的红利。5G标志着我们进入了一个万物互联的新时代。下一步的重点是和伙伴们一起,释放先进技术带来的红利,使能千行百业,帮助战略客户获得商业成功。
这样看来,在未来两三年比较严峻的营收压力下,华为将重心放在打造5G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推广上,在技术商业化上获得更多收入,以期度过这段难关。
矿山、钢铁、港口是5G赋能重点行业
在5G行业落地的选择上,华为倾向于一些行业规模大、对数字化、无人化操作探索比较多的行业。这也是任正非为什么去煤矿、钢厂的原因。
在7月28日举行的2020共赢未来全球线上峰会上,华为常务董事、运营商BG总裁丁耘表示,5G全面商用后,ToB业务是运营商获得新增长机会的关键。他建议,运营商应将矿山、钢铁、港口等行业,作为5G ToB发展的重点目标行业。
丁耘表示,国内运营商已成立行业联盟拓展5G智慧煤矿,而基于5G的全球煤矿智能化改造,将为ICT行业带来超过650亿美元的新商业机会。
华为5G落地都是与运营商合作。从这个发言看,矿山、钢铁、港口会是华为5G行业落地的重点。纵观矿山、钢铁、港口三个行业,有一些共同点:
行业规模都很大,都是数万亿市场规模的传统行业,且在国计民生中居于重要地位;
近年来对信息技术的探索和需求逐渐显现,一个例证是,现阶段的无人驾驶,已经可以落地的领域主要就是在港口和矿山;
这三个行业以前都是重体力劳动的行业,也经常出一些安全事故。另外伴随着产能过剩,效益也不如前了,行业整合加剧,近年来这几个行业都在努力探索工业互联网、AI、5G等新技术的应用,从而改善工作条件,降低事故率,提升运行效率,通过技术实现降本增效。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看,信息技术在这些领域都有价值。
钢厂内部
从技术解决方案的角度看,矿山、钢铁、港口三个行业都是厂区面积巨大,空旷,对安全、管理提效等方面需求大,在整个厂区实施信息化改造,单个厂区的投资会非常大。这些行业不是小而分散的场景,对技术供应商的盈利是有帮助的,IT投资较大,且较容易控制交付成本。矿区面积大,设备多,对于网络传输和多设备接入需要很大。而这也是独立组网5G技术的主要卖点。
智库矿山解决方案构成
以智慧煤矿为例,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5G、工业互联网、AI等技术,结合机器人、智能电气装备等,在矿区形成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智能系统,实现煤矿开拓、采掘、通风、洗选、安全保障、运输、管理等流程的智能化运行。
5G对于工业互联网有什么价值?
这些行业的信息化数字化,离不开5G技术。以煤矿为例,矿井之下网络信号很难保障,5G则可以在这种情况之下保障数据的及时传输。当独立组网的情况下,5G的杀手锏eMBB、mMTC、uRLLC都能实现。
eMBB,即增强型移动宽带,在某些区域提供极高的数据速率和低延迟的通信,并且在大覆盖范围内实现可靠的宽带接入;
mMTC,即海量机器类通信(大规模物联网),每平方公里最多支持一百万个设备;
URLLC,即超可靠的低延迟通讯。
eMBB、mMTC、URLLC可以保证5G在工业互联网实现广泛连接和数据交换,在有限空间内连接更多的设备入网,且大幅度降低网络延迟。而端到端的切片技术,可以实现不同的终端到不同的虚拟专网中,进行数据实时传输,提升数据传输速率与安全性。
华为公司与阳煤集团新元煤矿联手打造的全国首座 5G 智慧煤矿,实现了目前国内地下最低的 5G 网——井下 534 米“超千兆上行”煤矿 5G 专用网,从而保障矿井之下数据的及时传输。
井下的各种无人操作需要精准的地下定位和导航。5G可以提升井下定位精度,资料显示,在3GPP R17标准计划中,将会把定位精度提高到厘米级别。
具体应用层面,安全管理会是5G智慧煤矿的重要应用。一位工业互联网从业人士曾对虎嗅表示,在挖煤的过程中最大的威胁是瓦斯。瓦斯的产生跟相关的设备是有关的。如果能够快速监测浓度,并通过煤矿的通风设备尽快地把它排除出去,就可以保障安全。
5G+工业互联网的解决方案可以是,把所有跟安全相关的设备连接起来,用5G专网来传输实时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预警预测。比如风机坏了就有可能导致瓦斯量上升,上升了就有可能发生爆炸。经过大数据分析做模型,可以做设备故障的预测,一旦出现故障,就可以快速地修复设备,及时保障安全。
除了安全保障,5G+工业互联网的组合还可以帮助煤矿减少对人工的依赖,提高自动化水平。例如矿井下的机电设备长期使用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损坏出事故,需要日常的巡检。5G定制的设备可以对井下机电设备进行无人巡检,减少井下操作人员;掘进面无人操作应用,可以解决了人工作业操作危险系数大、劳动强度高的问题,可进行远程操作截割和支护作业,实现了掘进作业的远程安全精准操控。井下的无人驾驶、基于工业物联网进行井下设备的远程全生命周期维护,都还在研发试验当中,将来也会非常有应用价值,对于煤矿的安全、提效意义重大。
这样来看,煤矿对于信息化技术的需求非常大,在未来几年,智慧煤矿解决方案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中国矿大校长葛世荣去年曾表示,从体力化到动力化采煤,人类用了约1000年时间;从动力化到机械化,用了约50年时间;从机械化到自动化,用了约25年时间。照此预测,人类距离智能化开采的时间还有10年左右。
预计未来几年这个场景的需求会更加明显。目前行业还处在打造标杆案例的阶段,华为、中移动、华阳集团打造了首个5G智慧煤矿项目,当方案越来越成熟、标准化程度高、价值愈加凸显之后,行业规模将会逐步打开,释放市场价值。这是华为如今抢先布局的原因。
在钢铁和港口行业,逻辑也是类似,在面积巨大的厂区部署5G通信网络,将各个工艺流程的各项数据上传至操控中心。生产线、运输线通过高清实时图像交互及数据分析,实现远程分析、诊断、决策。
5G实现钢厂产线可视化
总体来说,5G在现阶段主要是提高工业场景的作业安全保障,降低劳动强度,另外提高产线乃至整个厂区的运行效率,提高厂区的远程操作体验,以及可控性、可视化。到了下一阶段,则是厂区的无人化运营。
5G落地工业场景的难点
目前华为、中兴以及三大运营商都在积极探索5G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也已经在不同行业做了一些部署。华为目前来看会以上述三个大行业为主打领域。中兴通讯联合运营商,已在超过15个行业领域、共同探索了86个5G应用场景。
不过5G的落地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持续去解决。
对于工业企业来讲,实现5G应用落地需要较高的成本,对企业的财务实力要求比较高。这也是华为从行业里的大企业做起的原因之一。有数据显示,5G建设成本是4G的2-3倍,耗电量更是4G的12倍之多,在厂区内布置5G网络,实现设备无线数据通信和大规模数据传输,真正跑起来之后的运行成本是惊人的。5G落地还需要跟行业特点和厂区环境相结合,做定制,工程师驻场是必须的。5G是实现便捷数据传输,前提是企业有智能设备可以产生数据,如果不是智能设备还需要加智能模组。企业还需要升级数据的存储与处理体系。各种成本加起来,不是一般企业可以承受的。企业在落地5G之前,肯定得先算一笔账,看到底是否划得来。
从收益来看,5G跟工业互联网一样,都是在部署之前很难准确评估能带来多大收益的。不像上一套新产线,成本多少,将来产能会增加多少,一目了然。部署5G+工业互联网应用,可以提高安全管理能力,可以便捷管理整个厂区的运行状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工,但具体能实现多大的降本增效,很难算出来。这也会影响企业掏钱买5G方案。
从华为中兴等5G技术服务商的角度来看,一个突出的难点是每个行业都有认知壁垒,都需要形成对行业的深刻理解,才能设计出真正可落地、能解决问题的方案。任正非在与华阳集团的交流中,达成了引入华阳集团煤矿专家、充实华为公司5G赋能煤矿人工智能发展的合作意向,也是出于这样的原因。
做5G行业解决方案,其实就是充当咨询公司的角色,根据实际的业务痛点与需求提出解决方案,如果没有对行业的深入理解,只懂5G技术的话,很难做成。而且即使是在同一个行业,华阳集团与潞安集团、同煤集团的具体需求差异也会比较大,因为煤矿的深度、环境、煤质等方面都有差异,企业的工业设备、信息化水平可能也不同,做下一个客户的时候,上一个方案没法直接复制到这个客户上来,还要针对具体情况做设身处地的研究。
这些因素都决定了5G在这些典型工业场景的落地,要持续探索几年的时间,很难立马对华为的业绩形成有力的支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