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来自视觉中国,苹果正式发布自研芯片M1,号称全球“最快”
本期导读:
洞察:新一代 Mac 会取代 iPad 吗?
苹果:iPhone 12 Pro Max 评测、Pro Max 上的相机有多强、iPhone 相机的设计哲学;
业界:华为出售荣耀、三星新一代手机或将提前发布;
发现:新写作应用 Metion;
应用:Omnifocus、微软 Excel/Powerpoint、Evernote、Drafts 更新;
流程·洞察
Apple Silicon 将改变什么,以及 Mac 会取代 iPad 吗?
在乔布斯回归之后,苹果二十多年的产品发布历史中,只有若干次发布新产品时会提到 “One More Thing” 三个单词,举几个我们熟悉的产品:
2006 年 1 月发布 MacBook Pro;
2006 年 9 月发布 Apple TV;
2008 年 1 月发布 MacBook Air;
2010 年 6 月推出 Facetime;
2015 年 4 月发布 Apple Watch;
2017 年 9 月发布 iPhone X;
最近的一次,则是今天凌晨发布的搭载第一代 Apple Silicon 的 Mac 系列(包括 MacBook Air、MacBook Pro 以及 Mac mini)。
与此前历次 “One More Thing” 一样,今天凌晨的新 Mac 系列也有望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不仅影响苹果的产品战略,还将改变 PC 行业长久以来的游戏规则。
苹果为何拥抱 ARM
PC 行业“苦英特尔久矣”,这里的“苦”更多是因为英特尔在芯片的“不思进取”,一方面是芯片“挤牙膏式”的性能提升,另一方面则是用户不断增长应用处理需求。
更重要的一点,以苹果、高通、华为为代表的 ARM 架构移动芯片性能突发猛进,下图展示的是我手上的这台 2018 款 iPad Pro 的处理器性能,更不要说今年发布的 5 纳米制程的 A14 了。
这也构成了苹果向 ARM 架构迁移的行业大背景。而将眼光进一步聚焦到苹果,放弃英特尔拥抱 ARM,除了英特尔缓慢的产品研发影响苹果产品线更新外,还有另一层考量。一如我在今年 WWDC 后所言:“……在硬件架构与用户体验一致的情况下,苹果要‘霸占’用户各个场景的计算需求—-从口袋里的智能手机到沙发场景中的平板电脑,再到各种专业场景里的笔记本电脑以及台式机”。
我将其称之为苹果的“屏幕野心”,而苹果基于过去十年构建的强大应用生态,为桌面的大屏幕准备了丰富的应用,搭载 Apple Silicon 的 Mac 电脑,可以从三个不同途径获取应用:
Universal 类应用:这是苹果与一系列应用大厂共同合作的应用,旨在提升 Apple Silicon 的应用生态;
Rosetta 2 转换的应用:苹果向其他 X86 架构的应用开发者提供了一套工具,可以将应用快速迁移到 ARM 架构;
iOS/iPadOS 应用:这一类应用也将成为未来 macOS 的原生应用;
当然,从芯片到应用生态的迁移不可能一蹴而就。就目前来看,苹果已经下架了 X86 架构的 MacBook Air,这款入门 MacBook 以后也将成为 Apple Silicon 的入门机型;而其他 Mac 系列,包括此次今天更新的 MacBook Pro,依然提供了英特尔芯片的产品选择,这也让外界期待 2021 年全线 Mac 电脑(特别是 MacBook 系列)或将全部搭载苹果自研芯片。
2. 第一代 Apple Silicon 到底有多强
近几年,两个代际之间的消费计算产品性能突破,大多以 “xx%” 的速度提升。但在今天凌晨的发布会上,我们看看到了太多“X倍”的表述。换言之,苹果在第一代 Apple Silicon 上实现 “xxx%” 的提升。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变化,与此前亮相的 A14 相比,M1 在参数上更像是一次升级,采用 5 纳米制程,拥有 160 亿个晶体管,最高 8 核 CPU、8 核 GPU,还拥有 16 核 Nerual Engine。
正因为与 A14 相似的配置,透过 A14 与其他型号处理器的对比,或许可以提前感受一下 M1 的性能。
科技媒体 AnandTech 将 A14 与英特尔 i7–1185G7、AMD Ryze 9 放在一起测试,下图是针对 CPU 性能的 SPECint 2006 测试结果:
正如 AnandTech 所言,如果将 A14 的名字抹去,或许绝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一款桌面级 CPU。
2013 年苹果在介绍 A7 处理器的时候,其宣传语就是“64 位桌面级架构”,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一个笑话。但在近五年的时间里,A 系列处理器单线程性能提升了 198%,同期英特尔处理器的性能提升是 28%,下面这张图非常清晰地展现出两个产品线的不同走势。
苹果在今天凌晨发布会上宣称 M1 是目前最快的 CPU,结合 A14 的上述数据,AnandTech 承认苹果并没有说谎,而对 X86 阵营来说,英特尔在继续“挤牙膏”的同时也失去了一位大客户。AMD 的技术突破令人惊喜,但也无法与苹果基于软硬件整合后的芯片功耗管理机制相竞争,AnandTech 不无悲观地指出,如果苹果在芯片性能的提升延续这个速度,X86 阵营将永远处于追赶地位。
3.Mac 与 iPad 会合体吗
2015 年以后,我开始将自己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阅读、撰稿、协作——迁移到 iPad。过去五年多的时间里,我见证了 iPad 硬件性能、配件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受益于 iOS 对于 iPad 的优化与适配。如今,我的所有工作都可以在 iPad Pro 上高效完成。
而随着 ARM 架构的 Mac 系列开始发布,并将在未来几年成为主流产品,iPad 产品线地位似乎变得有些微妙。我也收到很多读者的询问:Mac 会和 iPad“合体”吗?或者,当苹果推出一款带触摸屏 Mac 的时候,iPad 还有其存在的价值吗?
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但作为一个多年 iPad 产品线用户,我觉得我可以给出几个自己思考角度,供各位参考。
首先,我认为每一个 iPad 重度用户都应该为 ARM 架构的 Mac 系列感到高兴。长期以来,iPad 优质应用非常稀缺,这既是开发者偷懒不愿适配,也是因为苹果对 iPad 产品线定位的模糊,导致从开发者到用户,都不知道 iPad 还能做什么。
而借助苹果此次对于 Mac 产品线的重构,苹果打通了横亘在移动(iOS/iPadOS)与桌面(macOS)之间的那一堵围墙,既为 macOS 用户带来更丰富的 iOS/iPadOS 应用,也推动更多原来基于 X86 架构的桌面应用适配到 iPadOS,这对提升 iPadOS 平台上的应用数量与质量意义重大,我非常期待 2021 年会有哪些原来只能在 macOS 上使用的应用下沉到 iPad。
其次,如果将时空切回到 2010 年乔布斯发布第一代 iPad 的舞台,乔布斯将 iPad 放在 MacBook 与 iPhone 之间,这是长久以来 iPad 的定位:它比智能手机更大的屏幕可承载更多 iPhone 不容易实现的工作,同时触控、自然的交互又能完成 MacBook 上的一系列轻量工作。
但正如上文所言,由于 iPad 与 MacBook 之间底层系统的不同,导致 iPad 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无法触及到 MacBook 生产力的“底限”,这也是为何 iPad 被称之为“大号 iPhone” 的原因所在。
而在 Mac 迁移到 ARM 架构后,随着越来越多 X86 架构的应用适配 iPadOS,iPad 也真正具备了贯通 MacBook 与 iPhone 之间工作流的能力。iPad 的大屏幕、模块化多样性的交互以及丰富的应用,既可以提升 iPhone 上的工作效率,还可以简化 MacBook 的工作流程,所有的流程、应用与数据在不同屏幕之间灵活流动,这也是我所说的苹果的“屏幕野心”。
从这两个角度出发,我不认为 iPad 会被 MacBook 取代,消费者多样化的计算需求,可以容纳这些不同侧重点的产品。或许两个产品线未来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但价格以及“精准刀法”的配置都将成为新的区分点。
4.尾巴
尽管 Mac 在整个 PC 行业的份额不高,但苹果强大的影响力与软硬件掌控能力,正在将 ARM 架构的电脑变成一股新潮流。2020 这个特殊年份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拐点,当全线 Mac “换芯”成功,当主要 X86 架构的生产力应用适配 iPadOS,当用户可以在不同屏幕之间实时切换应用体验,由此也将开启一个新的赛道。目力所及,这条赛道上目前有苹果,还有华为。
苹果·业界
iPhone 12 Pro Max 评测与苹果的相机哲学。北京时间周一晚上 9 点以后,本年度最后两款 iPhone 的评测陆续上线,相比来说,iPhone 12 Pro Max 的关注度更高,毕竟这是今年苹果最贵的 iPhone 机型。Verge 的评测花了大量篇幅介绍相机,强调绝大多数场景下,Pro Max 与 Pro 没有差别,但暗光上的 Pro Max 拥有非常好的效果。
而不管是 Verge 还是 Cnet 以及 Engadget,“大”都是关于 iPhone 12 Pro Max 评测中最多提及的方面。
另一方面,围绕 iPhone 12 Pro Max 的相机能力,推荐摄影师 Austin Mann 的详细评测,你会发现这部手机的相机可以在摄影师手里玩出怎样的花样。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媒体 PetaPixel 还在本周发表了对于苹果 iPhone 产品线负责人以及相机软件工程 VP 的采访,其中谈到了苹果对于手机相机的产品哲学,我觉得相机软件工程 VP Jon McCormack 这句话有代表性:As photographers, we tend to have to think a lot about things like ISO, subject motion, et cetera,And Apple wants to take that away to allow people to stay in the moment, take a great photo, and get back to what they’re doing.
这篇采访强调了苹果在相机方面的优势,其对软硬件的全面掌控能力,使得相机团队可以更好整合 iPhone 上的软硬件能力,从而在计算摄影与专业摄影之间实现微妙的平衡。
iPhone 12 电源管理芯片供应不足。Bloomberg 的消息称,苹果目前在 iPhone 电源管理芯片方面存在供应问题,这对 iPhone 12 的出货产生不小的影响,或也将影响即将到来的东西方购物季的 iPhone 销量。根据消息人士的说法,贸易限制与疫情或是此次电源管理芯片紧张的主要原因。
因使用学生工人,苹果暂停代工厂和硕的合作。根据苹果的声明,此事源自于和硕在上海和昆山的两家公司存在违规使用学生工的现象。苹果表示,和硕篡改书面文件,“极力”试图隐匿违规行为。不过,相关调查未发现和硕有强迫劳动或雇用未成年人的证据,但已把和硕列入观察期,直到完成修正行为,在和硕完成所有必要的改正行动之前,苹果不会与和硕进行任何新业务的合作。
华为拟出售荣耀。关于华为出售荣耀的传闻在周二基本敲定,路透有相关独家报道的跟进,当然目前具体的细节还有待进一步官宣,但通过出售荣耀,华为可以为接下来更不确定的国际环境做好准备。
结合此前 FT 的报道,目前陆续有一些公司获准可以向华为提供相关产品,包括芯片(比如索尼的相机传感器),这对华为消费者业务来说是个重大利好。
另据路透社称,三星计划提前发布 2021 上半年的旗舰手机 Galaxy S21,这款新机将在明年 1 月发布,消息人士告诉路透社记者,三星旨在抢占华为丢掉的市场。
应用·发现
新写作应用 Metion。这款应用是内容创造平台 Bitcron 创始人陈海波的新产品,上周刚刚上架 App Store,其产品定位在提供全能型的文本写作体验,特别是针对中文写作环境,提供了一系列优化。
比如中英文的自动空格,只需在写作状态时开启这个功能,就能在写作的过程中实时实现中英文自动空格。而喜欢'行首缩进"的朋友,也可以在这个状态下自动实现自己的需求,甚至还有一个"写诗的模式"。
更进一步,这款应用还提供了颇为实用的"词性"标记,简单来说,就是自动将中文语境里的不同类型词标记出来.如下图所示,这个功能可以帮助写作者了解自己日常写作时的习惯,提升写作用词的多样性。
其二,这款写作应用对于 iPad Pro 外置键盘做了大量优化,长按键盘上的 "cmd" 可以看到丰富的快捷键,如下图所示。
第三,该应用基于 iCloud 存储,可以在 iPad、iPhone 之间实现内容同步,所有文档都是标准的 Markdown 文件。
同时,Metion 还提供了一个历史记录功能,不仅存储历史版本,还可以实现不同版本的内容对比。
除此之外,Metion 还有大量围绕写作场景的细节设置,比如"禅模式"、写作字数统计、内容目录(Toc)、将文档转为思维导图等一系列功能,等等。
目前 Metion 的商业模式是免费下载体验版,6.99 美元一次性购买基础版,基础版覆盖绝大多数功能,如需体验完整功能,需订阅 Pro 版,订阅费用为 4.99 美元/年。以下是 Pro 版本提供的功能,各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再做选择。
在使用的过程里,我个人认为 Metion 还需要在稳定性上做一些优化,我在撰写本期内容时出现过几次崩溃的现象,不过文档没有丢失。同时我也希望可以实现诸如 Mweb 那样的图片上传功能,这样也就实现了一站式的写作环境。
应用·更新
整理一组最近值得关注的应用更新。
Omnifocus 新版本增加对桌面小组件的支持,可以把包括自定义透视在内的众多小组件添加到桌面。
微软为 Excel、PowerPoint 带来应用多窗口功能,可以感受到微软现在对于 iPadOS 应用的用心程度越来越高,这对 iPadOS 用户来说无疑是个巨大利好。
时间记录工具 TimeTack 新版本从订阅制改为买断制。目前提供标准用户、高级用户、高级用户+三个选择,主要区别在于功能,比如高级用户相比于标准用户可以使用番茄钟等功能,而目前高级用户+ 的相关权益还未更新。
文本应用 Drafts 支持 Apple Watch 的 FlickType 键盘,并支持基于本地 HTML 样式的预览,你可以在 iCloud 相应的文件夹里存放 css 预览样式或图片等文件,从而实现本地文档预览,相关的更新说明可参见官网。
Evernote 更新,支持加密 PDF。iOS/iPadOS 上的 Evernote 更新频率很快,这周的新版本带来了对加密 PDF 的支持,另外还增加搜索结果排序以及可后台下载笔记的功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