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苹果的“敌人”们 | iPad生产力指南
2020-10-12 17:07

苹果的“敌人”们 | iPad生产力指南

文章所属专栏 全球科技纵览·趋势必读

本期会梳理假期期间iPad重要的生产力应用更新、发现的新应用以及一系列新工作流程,并提供近期围绕苹果公司的相关动态。


本期导读:

-  业界:苹果的“敌人”们、iPad 或是苹果新一季财报重要看点;

-  应用:Ulysses 的“修订模式”、Omnifocus 适配日期 UI;

-  发现:一款支持油猴脚本的浏览器;

-  发现:快速设置 DNS 加密;

-  流程:现代数字笔记指南(6):Tiddlywiki 入门指南;

-  苹果:iPad Air 发售日期、Arm 架构的 Mac。


苹果·业界


本周苹果发布会或将公布 iPad Air 4 发售时间。周三凌晨发布会的主角无疑是新 iPhone,但上月发布的 iPad Air 4 的正式发售时间也值得关注,因为这款 iPad 也将成为苹果新的冲量产品。


观点:iPad 或成为新一季苹果财报的亮点。这个观点的核心在于,疫情放大了学生、白领对于计算设备的需求。无论是线上课程还是线上会议,都需要一台合适的设备,这将刺激 iPad 以及 Mac 电脑的销量,上一个季度这个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源:TheStreet


首款 ARM 版 Mac 将于 11 月发布,消息来自 Bloomberg 记者 Mark Gurman,应该比较确切。


垄断。上周美国国会发布一份关于科技巨头的垄断调查报告里,关于苹果的表述里有这么一段话:


“苹果公司在移动应用商店市场上实行垄断,控制了美国 1 亿多部 iPhone 和 iPad 的使用权…..,在缺乏竞争的情况下,苹果公司对 iOS 设备的软件分销的垄断权导致了对竞争对手和竞争的伤害,降低了应用开发者的质量和创新,提高了价格,减少了消费者的选择。”


科技媒体 Verge 还报道了加密邮件服务 Protonmail 的遭遇。该公司在 App Store 提供一个免费邮件应用, 并在其官方网站提供了付费版本;苹果 App Store 工作人员要求该公司必须在 App Store 提供相应的内购入口。为了避免应用被下架,Protonmail 被迫增加内购选项,价格与网站一样;当然,每一笔内购交易,苹果要拿走 30% 的分成。


假期前《华尔街日报》也有一篇有些标题党的文章App Store VS Everybody,详细梳理了苹果在各个领域的“反垄断对手”,下面这张图非常棒。


图片来源:华尔街日报


Word、Excel 测试版支持 iPadOS 触控板。如果你已经开始使用了 iPad Pro 的触控板交互,一定会习惯这种更有“肌肉记忆”的交互方式。目前的测试版本为 2.42,微软此前表示会在“今年秋天”支持这个新特性,我也希望微软不要“重新定义今年秋天”。


苹果将延长部分 TV+ 用户试用期限。去年的时候,苹果为所有购买新设备的用户免费提供了一年的 TV+ 会员。根据最新的信息,如果是在 2019 年 11 月到今年 1 月期间激活试用服务的用户,苹果将再次延长三个月的会员订阅期限。


应用·发现


写作应用 Ulysses 带来全新的“修订模式”。打开任意文稿,点击右上角的三个小黑点,即可看到“修订模式”,目前提供了样式、语法、版式、其他四个选项:



我在试用过程中发现,至少到目前为止,这个功能对于中文支持的还比较弱。如下图所示,类似“的、地、得”的提示会非常频繁地出现在修订建议中,但很多时候这个建议都是错误的。



可以明显感觉到,Ulysses 最近两个大版本的更新,都在围绕作者写作时的外延需求,比如此前更方便的导航、这一版本的修订模式以及未来更方便的文稿发布机制。Ulysses 要涵盖关于写作的所有潜在需求,这也不免导致整个应用的功能越来越多、菜单层级越来越深,也无形中提高了 Ulysses 的学习成本。


Omnifocus 适配 iOS 14/iPadOS 14 的日期选择 UI。如下图所示,新版本 Omnifocus 提供了与系统日期选择 UI 一致的界面。



另外,这个版本还提升了运行 Omnifocus Automation 脚本时的稳定性,不再频繁出现闪退现象了。关于 Omnifocus Automation 脚本的入门介绍,可参考少数派这篇文章。简单理解,这个模块为移动平台(iOS、iPadOS)上的 Omnifocus 提供了近乎 macOS 平台的自动化能力,过去在移动平台无法想象的自动化流程,现在都可以在 iPad 和 iPhone 实现。


这里需要提醒一点,在 iPadOS 14 里,由于苹果取消了“通过XX打开”某个类型文件的功能,上文里安装 Omnifocus 脚本的方法也不再适用。现在可行的方法:在官方仓库下载相应脚本文件后,直接拖拽解压的脚本文件到 Omnifocus 自动化控制台。如下图所示,我建议将脚本安装到 iCloud 里,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与 iPhone 的同步,还能在未来更换设备的时候同步自己的脚本。



发现


支持油猴脚本的浏览器 Gear。由于 iPad Pro 的屏幕优势,利用浏览器的信息收集、消费相比于 iPhone 更具实用性;Safari 之外,油猴脚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浏览器扩展功能,可以实现各种“神奇”的操作。


不过由于苹果的限制,包括 Firefox 在内的众多浏览器,在 iOS/iPadOS 平台都阉割了相应的功能。这也是 Gear 主打的特点,目前这款浏览器提供三种脚本安装途径,如下图所示:



跳转到相应网站后,搜索、安装脚本即可,与桌面浏览器的机制类似,这些脚本会在相应网站运行起来。


另外一个有趣的功能,访问任意一个网页,点击地址栏的小锁,再点击“网站设置”,会看到“搜索本网站的插件”,点击后会自动搜索适配于该网站的油猴脚本。



当访问特定网页的时候,相应的脚本也会运行起来,你还可以通过右上角功能设置里的“控制台”查看运行情况,如下图:



我个人体验的过程里,绝大部分脚本都可以有效运行,不过受限于 iPadOS 的内存限制,如果脚本过多,加载网页时会出现一定几率的闪退,建议大家还是要有“节制”地选择脚本。下面是我个人使用比较多的几个脚本,供各位参考:

-  Duckduckgo 搜索增强,可以在搜索时快速切换到 Google、Bing 等搜索引擎,脚本地址

-  知乎样式修改:充分利用 iPad 的大屏幕,减少其他推荐内容的干扰,脚本地址

-  Google 搜索增强:可以检索若干天之前的索引,对搜集资料很有帮助,脚本地址


目前 Gear 采用“免费下载+高级功能订阅”的商业模式,免费版无法使用油猴脚本,高级版本 2.99 美元/月(首次订阅前三个月为 1.99 美元/月)或者 24.99 美元/年(第一年为 16.99 美元)。


更新到 iPadOS 14 后,请使用 DNS 加密。DNS 加密是今年 iPadOS 的新功能,这个功能不仅可以避免 DNS 被劫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用户访问互联网的隐私。苹果的 DNS 加密包含两种协议: DNS over TLS (DoT) 和 DNS over HTTPS (DoH)。


你可以在这个 Github 仓库,选择相应的描述文件(比如阿里或 Adguard)下载安装,然后在“设置/VPN 与网络”的 DNS 里开启,如下图:



关于 DNS 加密的延伸阅读,可参见开发者的解读、苹果 WWDC 期间的专题讲座.再补充一点:不要认为自己访问的内容没有所谓敏感性就不重视隐私保护,互联网隐私应该是一项基本的公民权利

  

流程·洞察


现代数字笔记指南(6):Tiddlywiki 入门指南


本期,我们来了解一个拥有 16 年历史的非传统笔记工具:Tiddlywiki。


  1. Tiddlywiki 简介


Tiddlywiki 是一位名叫 Jeremy Ruston 的英国开发者开发的开源软件,定位于个人 wiki,其官网定义的口号为“a non-linear personal web notebook(一款非线性的个人网络笔记本)”;第一版发布于 2004 年 9 月 30 日,你可以在 Github 上查看该项目的源代码。


Tiddlywiki 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所有功能、模块集成在一个初始只有 2M 的 HTML 文件里。这也使得 Tiddlywiki 天然具备了开放、跨平台、数据可控的特质。下图就是 Tiddlywiki 的初始界面,你需要做的就是编辑这个 HTML 文件,然后保存即可。



你可以使用任何一个支持 HTML 的编辑器编辑你的 Wiki,也可以在任何一个能读取 HTML 的软件上查看你的 Wiki;你可以把这个文件放在 U 盘随身携带,或者上传到云存储空间,还可以利用 Git 机制实现版本化的管理。


2.Tiddlywiki 的哲学


在软件领域,任何一个工具从第一行代码开始就蕴含开发者或开发商的产品哲学,Tiddlywiki 也不例外。


Tiddlywiki 背后的哲学理念就藏着它的名字里,“Tiddly”在英国俚语里的是指“特别小的东西”,这和其产品的口号遥相呼应,简言之:Tiddlywiki 就是适合人类非线性思考特质,从而实现片断性、短小型记录的产品


这个定位在产品设计中有众多体现,比如,相比于其他笔记工具热衷收藏功能,Tiddlywiki 并没有官方甚至第三方的网页剪藏工具,这个产品更鼓励你自己输入;再比如,Tiddlywiki 也没有提供单条笔记里导航的功能,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告诉用户:不要把单条笔记写得特别长,这不符合人类非线性思考的特点。


与之相对的,则是 Tiddlywiki 对于笔记之间相互链接、相互调用的精心设计,比如,你可以用“[[你希望的文字|标题]]”的方式将某条笔记链接在一起,你还可以借助“%E6%A0%87%E9%A2%98”将一条笔记嵌入,下图展示的就是把一条关于 Tiddlywiki 插件推荐的笔记嵌入到新笔记里。



3.推崇文本与图片的分离


Tiddlywiki 支持 Wiki 语法(详细的 Wiki 语法),同时还可以安装插件支持 Markdown 语法,在任意笔记里,你还可以自定义该笔记的“渲染”方式。



很多人诟病 Tiddlywiki 在图片、附件方面支持不够;但正如我在此前探讨笔记原则(见文末备注)时所言,Tiddlywiki 的设计理念体现了“记录与参考”的分离。这样的做法,既可以减少资料内容过多占有笔记工具的空间,还能够促使你将注意力集中到围绕参考资料的整理流程里;你每天需要处理的,应该是一系列参考资料的链接(逻辑)关系而非原始内容,通过增删链接,不断调整笔记内容的层次和架构,带动整个笔记流程的优化。


在 Tiddlywiki 的使用过程中,我也在践行这个原则,尽量把自己的想法与参考资料(文档、网页链接、图片等)分开,通过 Tiddlywiki 形成索引,然后利用超链接的形式构建联系,涉及到的工具包括:

-  文档(PDF 或 Office 文档):通过 Dropbox 或 Google Drive 的共享,还可以使用坚果云、iCloud;

-  网页存档:将网页存储在 Evernote,利用共享形成链接;

-  图片:存放在 Dropbox 或 S3,以 Markdown 或 Wiki 语法的形式形成图片链接。


4.开源赋予 Tiddlywiki 无限可能


基于 Tiddlywiki 开放开源的特性,全球各地的开发者、爱好者们不断拓展 Tiddlywiki 的能力边界,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这个产品具备无限可能,这里以几个插件为例做一些说明。


Stroll,这是一个增强版 Tiddlywiki 应用,集成了当下热门的双向链接机制,还有大量优化的功能,适合开箱即用,项目地址


知识图谱插件 Tiddlymaps,可以把笔记里的链接映射为知识图谱,也可以直接在 Map 里通过新建节点的形式建立笔记,详细的教程可通过这一组视频了解。


笔记管理增强插件 Commander,提供了丰富的批处理功能,对于笔记管理效率提升意义重大,项目地址


项目管理插件 ProjectManager,每个项目与任务都是一个单独条目,还可以设置截止日期,非常灵活,项目地址


上述这些插件让 Tiddlywiki 早已超越了一个 HTML 的能力,不同需求的用户,都可以借助这些插件、工具构建自己的 Wiki。


5.在 iPad Pro 上编辑整理 Tiddlywiki


Quine 2 是目前 iPadOS 上唯一可以完美编辑 Tiddlywiki 的应用,售价 4.99 美元。


Quine 2 与“文件”应用高度整合,可在“文件”应用里新建、读取、保存 HTML 文件;如果存储在 iCloud 上,则可以实现苹果设备上的数据同步,在 iPad Pro 的修改,数据会实时同步到 iPhone 上。


另外,Quine 2 对于 Tiddlywiki 的支持很完善,可以通过拖拽插件的形式实现安装,同时该应用适配 iPadOS 的多应用窗口特性,用户可以同时打开两个应用窗口进行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 Quine 2 可以打开“文件”应用里的 HTML 文件,因此我们可以通过 Working Copy 与 Quine 2,构建基于 Git 的 Wiki 服务。



如上图所示,通过编辑位于 Working Copy 里的 HTML 文件实现本地文件修改,然后提交到 Github 仓库,从而实现 Wiki 的版本化管理,一旦出现问题,随时回滚。


6.写在最后


互联网上关于 Tiddlywiki 的介绍、教程非常多(包括我这一篇),相比于阅读这些教程,我更建议各位亲自尝试一下,实际上手的体验远比我的这些文字有价值,这里还有一大批适合各平台的 Tiddlywiki 工具,绝大多数免费,大家不妨从一个“empty.html”文件入手,感受这个 HTML 文件的魅力。


注:可点击链接访问该专栏过往内容


-  现代数字笔记指南(1):如何理解笔记工具?

现代数字笔记指南(2):笔记的五个基本原则

现代数字笔记指南(3):Roam 的创新本质以及替代品

现代数字笔记指南(4):告别 Bear

现代数字笔记指南(5):Drafts Wiki 链接的潜力与不足


# 在接下来的一年中,虎嗅Pro《全球科技纵览·趋势必读》专栏将提供每周3期独家内容,主题涵盖全球机器学习、云计算、及泛科技领域,既有广度行业新闻,也有深度洞察观点及产业格局分析。


子栏目包括:

  • AI 内参:提供 AI、云、5G 等新技术趋势背景下的产业变革思考;

  • 荐读:每周推荐七篇泛科技领域最值得深度阅读的文章;

  • iPad 生产力指南:定位于围绕 iPad Pro 的生产力流程以及应用分享。


专栏作者赵赛坡,作为资深科技观察家,他不仅对各项科技方方面面如数家珍(如边缘计算的源起、优势、玩家和应用场景),对科技玩家了如指掌(从Google 能暂停与华为在 Android 领域的合作,剖析出Android 商业模式里的真相与谎言),还能精准预判出走势(在中国智能音箱刚起步时,就提出内容与生态才是竞争关键)。


本专栏为虎嗅Pro会员专享,欢迎加入,解锁更多精彩超值内容。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