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财政政策发“礼包”,是发令枪吗?
限免 2024-12-26 18:28

财政政策发“礼包”,是发令枪吗?

文章所属专栏 给投资者的消息内参·第四季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8:40

本篇评级为★★★,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财政政策发“礼包”,是发令枪吗?

2、监管继续施压“炒小炒差”,年底仍是以稳为主


如有疑问请以音频内容为准,添加妙妙子微信huxiuvip302,入群有机会与董小姐进一步交流。



新闻解读评级说明:五星重磅,四星重要,三星级以下大家选择听。


1、财政政策发“礼包”,是发令枪吗?


今天市场上出现了一丝热度,这得益于财政政策(即“财爸爸”)带来的一个可喜变化。最新的头条新闻报道了专项债管理办法的更新版本。专项债每年在拉动经济和政府投资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2023年和2024年的额度分别约为4万亿元。因此,这笔资金如何使用对经济和资本市场有着显著影响。

 

根据新办法,专项债的使用变得更加灵活,适用范围更广。如果发行专项债以支持地方重大项目建设,其审批速度将明显加快。过去,专项债项目的选择非常严格,要求有充足的现金流来覆盖还本付息,这意味着一般的公益性项目难以获得支持。然而,在最新规定中,只要项目有一点现金流,即使不完全覆盖还本付息,也能得到专项债的支持。这一重大改变意味着今年不太可能出现上半年那样的情况——即虽然有钱但找不到合适项目导致的资金闲置问题。预计今年上半年专项债的发放速度会显著加快。

 

此外,专项债发行的整体节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前,发行专项债的流程较长,需要经过多层审批,尤其是国家发改委的批准。但现在的新办法赋予了地方政府更多的自主权,允许它们自行寻找、审核并发行项目债券,从而大大提升了发行速度。与之前的印象不同,现在的专项债管理体系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调整幅度相当大。这些变动暗示着,在2025年即将到来之际,财政政策在支持地方政府建设项目上的力度将会更大,资金流动也会更加顺畅。通过专项债的变化可以看出,高层财政政策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其力度正在逐渐显现。

 

市场显然注意到了这一变化,并作出了相应反应,整体热度有所回升。部分原本集中在保守和防御性银行板块的资金被挤出,重新分配到了其他赛道。不仅如此,这种影响还波及到了原油市场。由于原油价格与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市场预期中国财政政策将继续带来惊喜,因此今天原油价格也出现了明显的上涨。

 

当我们讨论专项债的问题时,让我们回顾一下从9月份开始启动的这一轮政策变化。我们目前到底走到了哪一步?这些政策对市场短期和长期的影响是什么?

 

现在整体政策的方向和基调已经确定: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而货币政策也一改之前的说法,转为适度宽松。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方向既定,但市场纠结或反应迟缓的原因在于政策推行的具体力度尚不明朗,导致市场上存在分歧——似乎有动作但又不完全明显。

 

例如,今天专项债管理办法的重大调整显示了政策推进的一面;然而,像大家翘首以盼的货币政策降准和降息,在12月份并没有兑现,这表明某些政策仍在谨慎控制中。因此,如何理解这种状况呢?既然方向和目标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把握政策实施的节奏。一些政策急于落地,如专项债及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新年伊始工程能否正常启动,是否能迅速形成实物工作量以拉动经济。这些政策需要尽快落实,就像今天的专项债改革和地方债务处理。

 

另一方面,有些政策则需伺机而动。考虑到外部国际环境,特别是美国对中国在贸易和其他科技领域的打压,可能要等到新政府上台后才露出全貌,因此我们也需要针对性地准备应对方案,不能一次性用尽所有政策工具。

 

正如我们之前讨论的,今年2月、3月之前,不可能看到政策像机关枪一样密集出台。实际上,只有少数政策会提前显露意图,大部分仍需等待,至少要等到2月份才能见到更多具体措施。当前市场非常务实,“不见兔子不撒鹰”,即不见到实质性行动(真金白银)不会轻易启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认为在12月和1月期间,保守性和防御性板块如红利型银行股相对占优。这段时间内,这些板块确实处于有利位置领涨市场,尽管今天出现了小幅回调,但下午很快又被拉回上涨趋势,显示出其韧性。只要整体政策继续保持隐而不发的状态,红利型资产将继续获得持续支撑。

 

至于科技板块,今天再次表现出跃跃欲试的姿态,但我们观点未变:虽然它的存在感很强,但由于年底整体政策并未大规模推出,市场情绪尚未完全恢复,不利于科技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例如,今天沪深两市成交量基本与昨天持平,略有下降,这也说明市场活跃度仍处于较为保守的状态,不利于科技板块的大规模表现。

 

2、监管继续施压“炒小炒差”,年底仍是以稳为主


顺着科技板块的话题,我们再来聊聊监管层面对“炒小炒差”行为发出的风险提示。最近几天关于这一话题的新闻报道走了一个S型路线:一会儿说监管对炒小炒差不能容忍,一会儿又传出监管安抚市场称没有拉黑名单等消息,令人眼花缭乱,难以辨别真伪。

 

然而,可以确认的是,监管确实希望引导资金绕开炒作小微盘股的行为,并且内部已经下发了一些文件。这些文件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在当前市场资金相对稀缺的情况下,监管更倾向于引导资金流向符合其政策导向或审美标准的板块。

 

那么,哪些板块符合这种“审美”呢?主要包括两类。第一高科技类型的公司支持科技创新和发展。第二中字头红利性央国企这类公司有助于恢复央国企市值,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显然,“炒小炒差”与这种审美相去甚远,在监管视角中更像是“审丑”。

 

目前,监管正在推动券商进行投资者教育,特别是针对中小投资者,引导他们避开炒小炒差的概念。这项工作不仅限于倡导,还将纳入考核和检查项目之一。可以预见,明年许多金融机构将在这方面开展实质性的工作。这对市场的影响是:

 

1. 短期回避炒小炒差:由于监管不支持,加上风声朝此方向吹,短期内资金也会配合性地远离高风险的小盘股,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2. 转向符合市场审美的板块:包括支持高科技发展和支持央国企实质恢复的领域。这使得红利性板块在短期内仍有一定的支撑力。

3. 长期潜力:等到明年的二三月份新一轮政策启动,市场情绪恢复后,像科技等之前养精蓄锐了一段时间的板块,可能会出现更大幅度的成长空间,值得期待。

 

总结来说,短期内炒小炒差的概念应予以回避,而真正符合市场审美的板块如高科技和央国企则值得关注。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政策进一步明朗化之后,市场情绪有望回暖,为某些板块带来更大的成长机会。


本内容为妙投付费专栏内容免费试读,谢绝转载,了解更多,欢迎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