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腾讯与阿里,金融业务究竟哪家强?
2020-09-01 14:04

腾讯与阿里,金融业务究竟哪家强?

文章所属专栏 前沿技术情报所

现在最风光的公司可能是蚂蚁集团了,这家即将上市的公司,之前市场预计上市后要冲击2000亿美金市值,最近蚂蚁向港交所和上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对2000亿美金的估值并不满足,把目标估值上调到了2250亿美元,这样的估值将超过建行、农行、平安等传统金融巨头,仅次于宇宙行工行(市值约2500亿美元)。

 

在金融科技领域,能与蚂蚁集团掰一掰手腕的,也只有腾讯旗下的金融科技业务了。虽然体量与蚂蚁有差距,但如果说将来国内哪家金融科技公司能对蚂蚁形成挑战,也只有腾讯金融科技。

 

今年6月,被认为是马明哲接班人的平安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任汇川,出人意料地离职平安集团,入职腾讯任高级顾问。这从侧面凸显了腾讯金融科技对业内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

 

随着蚂蚁上市步伐加快,以及估值的高企,市场观点普遍认为这对于腾讯股价是个利好,因为腾讯金融科技对标蚂蚁,也会有价值重估。中信证券研报甚至认为,在估值上,腾讯金融业务应该与蚂蚁金服处于同一水平。

 

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腾讯金融科技目前有哪些业务,潜力如何?

价值跟蚂蚁相比是什么水平,与蚂蚁集团等量齐观是否合理?

 

腾讯金融科技营收是蚂蚁的2/3

 

腾讯金融科技业务目前并未独立,自2019年第一季起,腾讯将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的新分部在综合财务报表中单独列出,主要包括支付、理财及其他金融科技服务以及腾讯云的营收。

 

2019年,腾讯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实现营收1013.55亿元,在总营收中的比重为27%。腾讯单独披露了腾讯云2019年的营收,为170亿元。由此估算2019年腾讯金融科技的营收约为840亿元。相比之下,蚂蚁集团2019年营收为1206亿元,净利润为180.7亿元。腾讯金融科技的营收约是蚂蚁的2/3。


蚂蚁集团2019年各项营收占比

 

今年上半年,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营收为563.37亿元,同比增长约为26.1%;毛利为160.22亿元,同比增长约36.88%。以腾讯云2019年在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板块中占比16.78%简单估算,腾讯金融科技业务上半年营收约为468亿元。相比之下,蚂蚁集团上半年营收725.28亿元,净利润219.2亿元。腾讯金融科技营收是蚂蚁的65%,跟去年的比例2/3基本一致

 

据此可以认为,在营收方面,腾讯金融科技是蚂蚁的2/3。这对腾讯来说是个可以接受的成绩。因为腾讯金融科技这些年来的风格与蚂蚁大不相同,业务板块也不如蚂蚁齐全。

 

腾讯金融科技的业务可以看做是蚂蚁的子集

 

腾讯金融科技有哪些业务?可以对腾讯金融科技的业务与蚂蚁集团做一个对标。


蚂蚁集团涉及的业务包括支付、借贷(花呗、借呗)、财富管理(蚂蚁财富)、保险(蚂蚁保险)、科技输出(金融云、蚂蚁链等)。


蚂蚁集团技术与业务体系(截图来自于蚂蚁集团招股书)

 

腾讯金融科技官网显示,其业务包括支付(微信支付、QQ钱包)、财富管理(理财通)、证券平台(腾讯微证券、自选股)、企业金融(企业支付、发票财税)、民生服务(信用卡还款、腾讯区块链等)。此外腾讯旗下还有保险代理平台微保。

 

腾讯金融科技的业务


对比蚂蚁集团与腾讯金融科技,主要有如下特点:

 

腾讯金融科技业务不如蚂蚁全面


第一,腾讯金融科技有的业务,蚂蚁都有。其所包括的业务,可以说是蚂蚁业务中的一个子集,更确切说是真子集。究其原因,腾讯一贯思路是等市场被验证了再进入,敢为天下先的时候很少,在敏感的金融科技上就更加谨慎。


具体看业务,支付与理财就不用说了,蚂蚁与腾讯都有。而像腾讯的证券信息与炒股应用、企业支付、发票财税、信用卡还款这些细枝末节的业务,蚂蚁也都有。例如腾讯有微证券、自选股APP,支付宝里有股票板块,服务内容上都差不多。不过这些业务在战略上意义不大。

 

第二,蚂蚁有的业务,腾讯不一定有。蚂蚁的核心业务,包括借贷和科技输出方面,腾讯金融科技还没有直接进入。微信里面的借款产品微粒贷,是消费金融领域的重量级产品,已经向2800万客户累计放款4.6亿笔,规模超3.7万亿元。不过严格来说微粒贷不是腾讯的产品,而是腾讯持股30%的微众银行的产品。


对于借贷领域的产品,腾讯在审慎地推出。在今年3月,腾讯也已经开始低调对信用支付产品分付进行灰度测试,部分微信用户开始使用分付功能。


分付页面


这个产品对标花呗,但跟花呗又不一样。分付并没有免息期,用户只要用就会有利息支出,更偏消费贷的性质,服务于信用额度较低用户的大额资金消费需求。这样,分付推出后,用户规模不会很大,不会超过花呗,但盈利能力可能还不错。

 

支付与理财业务上,腾讯与蚂蚁有得一拼


第三,腾讯金融科技目前最核心的业务主要就是支付、理财板块,支付与蚂蚁处于势均力敌的局面,理财业务发展也不错,这些业务是腾讯金融科技估值的根基。

 

支付方面,财付通持有背后的牌照,前端的产品是微信支付与QQ钱包。微信支付与支付宝的竞争,是近十年来互联网商业竞争中一出精彩的大戏,大家都耳熟能详。目前在交易规模上,支付宝领先于微信支付。截止到6月30日的12月内,支付宝平台上完成的总支付交易量为118万亿元,而同期中国数字支付交易金额为201万亿元,支付宝占比超过50%。蚂蚁在招股书中引用了艾瑞的数据,按照交易规模计算,截止2019年第四季度,蚂蚁支付宝份额为55.1%,财付通份额为38.9%

 

微信支付相比之下优势在于更加高频,交易笔数更高。支付宝与财付通都会披露投诉情况以及投诉数量在交易中的比例,根据财付通、支付宝披露的2019年度《非银行支付机构关于客户投诉及处理情况的信息披露公告》数据进行推算,财付通在2019年总交易笔数约为5508亿笔,日均15.09亿笔;支付宝年总交易笔数约为2298亿笔,日均6.3亿笔

 

微信支付要赶超支付宝,用户规模与高频依然是利器,虽然平均单笔支付金额较低,但可以通过更多的用户、更高频次的支付交易来弥补。在用户规模上,微信支付月活早已超过8亿,而支付宝月活为7.11亿。腾讯在财报中也表示,支付业务的增长主要由日活用户增长和人均交易笔数增加驱动。

 

在商家这一侧,支付宝活跃商家超过8000万,微信支付活跃商家为5000万,微信支付在场景上处于一定劣势。这主要源于,2017年支付宝从社交执念中走出来以后,确定了用增加商业与金融场景的方式来确保支付宝的打开频次,在商户规模、场景拓展上投入了更多资源。

 

蚂蚁集团的主要业务数据


虽然如此,但微信支付的营收不一定比支付宝的支付业务低。支付已经是蚂蚁的基础性业务,不一定要靠这个来挣钱,所以对商家会有用于引流的促销活动,去减免手续费。而支付则是腾讯金融科技的核心业务。2019年,蚂蚁来自支付的营收达到519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为43%。腾讯金融科技2019年840亿元的营收中,支付占比应该会更高,甚至超过支付宝的支付营收,因为腾讯金融科技主营只有支付与理财,而理财能带来的营收很少,蚂蚁也只有十几亿的财富管理营收。

 

理财业务上,前端产品是理财通,对标蚂蚁财富、天天基金、蛋卷基金、且慢、好买财富等平台。不过发展路子不同,头部的蚂蚁财富与天天基金都接入了超过3千只基金产品,给用户的选择更多,销售量也更大。理财通采取的是精选产品的路径,制定选择基金的标准,选择有限数量的基金,推荐给用户。去年12月,腾安基金更进一步,获得试点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资格,将投顾作为理财业务的重心。今年8月,理财通推出“一起投”投资顾问服务平台,组建投资专家团队,基于用户的投资目标,推荐一揽子优秀基金组合。当市场行情发生波动时,用户可跟随专家的建议一键调仓。腾讯金融科技副总裁、财富管理负责人闫敏表示,理财通已经从一个专门解决交易问题的交易性平台,开始向为用户提供量身订做服务的服务内容平台进行转化。


理财通业务思路不同于蚂蚁财富、天天基金,很大程度上源于微信的金融投资属性弱,而蚂蚁财富、天天基金金融属性很强。微信用户量虽大,但要把海量理财小白导入理财通,有知识和投资经验的壁垒,需要平台给他更多的投资建议。蚂蚁财富、天天基金相对来说用户更熟悉金融投资,更适合直接给他基金产品让他选择。不过现在蚂蚁财富也在支付宝推出了“金选”,也是给用户做筛选、提供参考,并配合基金直播产品,去吸引更多的用户进来。

 

腾讯的理财业务处在行业的第一阵营。去年底发布的数据是理财通资金保有量过万亿元,用户超过2亿。不过一直没披露基金代销的规模。应该是与头部平台还有一定差距。目前线上基金销售平台的两强是蚂蚁财富和东方财富旗下的天天基金,2019年,两家的基金年销售额都超过6000亿元,两家平台分别实现营收18亿元、12亿元。理财通跟这两家有一定差距。

 

腾讯也有保险销售业务,微保是腾讯旗下的保险代理平台。去年底微保上线两周年,当时发布的数据是,注册用户超过 5500 万,为 2500 万用户提供了保险服务,人均保费超过 1000 元,按这个数据估算,微保两年内保费250亿元。从数据看,微保处在互联网保险的头部阵营,规模应该略高于水滴保险商城,今年水滴保险商城保费有望过百亿。不过与蚂蚁差距较大,蚂蚁保险过去12个月促成保费与互助分摊规模为519亿元


在模式上,微保也延续了理财通的思路,采取精选产品的策略,推给用户,另外携用户、数据、场景优势,发掘需求,与保险公司合作进行产品定制。

 

 总结一下腾讯金融科技与蚂蚁集团:


●支付业务上,二者势均力敌;

●理财业务上,蚂蚁目前强于腾讯,但差距不算很大;

●保险代理业务规模上,腾讯较蚂蚁有不小差距,但都在起步阶段,还远未到定局;

●最挣钱的借贷业务上,蚂蚁的花呗、借呗已经名满天下,是最大的线上借贷平台。腾讯的借贷类产品分付还在部分用户中测试,未正式全面推出。微粒贷规模大,但并非直属于腾讯;

●技术输出方面,蚂蚁通过联合贷款的形式,把风控技术输出给银行合作伙伴,为花呗借呗提供资金;微粒贷也是这种形式,但腾讯还未直接涉及,未来分付推出应该也会使用这种形式;而在为金融机构提供系统、方案的业务,并不属于腾讯金融科技,而是在腾讯云的范畴里。

 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蚂蚁集团业务目前明显强于腾讯金融科技,且要全面得多;但随着腾讯对金融科技业务越来越倚重,腾讯金融科技的版图会逐步补齐,潜力逐步释放,二者可能进入全面开战的局面。

 

跟蚂蚁相比,腾讯更加谨慎

 

国内金融科技发展这些年,蚂蚁集团是领头羊,经历了与传统金融的碰撞、和解、合作,逐渐成长为行业巨头。腾讯金融科技与蚂蚁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是腾讯的战略能力、眼光不行吗?并非如此,如今的差距更多是源于企业风格。相比之下,腾讯金融科技风格更像是“小心驶得万年船”。

 

蚂蚁金服在发展历程中,展示了比较清晰的战略能力,在支付、消费金融、财富管理等诸多业务上都找到了合适的思路与节奏。不过蚂蚁在战略上也有一大失误,就是把金融业务独立出来并命名为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一出生就决定了将面临很大的监管压力,以及传统金融的抵触。蚂蚁在此后花了相当多的精力来处理这些问题。

 

从这个角度看,竞争对手京东和腾讯都更谨慎、更有战略。京东金融独立出来后,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也要面对强监管。2018年9月,京东金融更名京东数科,淡化金融属性,看上去更像是金融科技公司。京东数科除了金融,还做了智慧城市、智慧营销、智慧农牧等业务,更加淡化了金融属性;腾讯金融科技则更绝,压根就没有独立出来,一直在腾讯的体系内,不是独立的法人实体,面临的监管小了很多。

 

除此之外,多种表现让腾讯金融科技显得相对低调。同样是在民营银行中持股30%左右,但给人的感觉是,网商银行就是蚂蚁集团旗下的公司,无论是场景、客户资源还是品牌宣传,都在蚂蚁与阿里体系内。微众银行则与腾讯看上去是相互独立的公司,在财报中,腾讯将微众银行列为联营企业。而微众银行相关人士也特意表示,跟腾讯是“分开的”

 

还有一点,腾讯信用与蚂蚁信用一样,都是曾经的八家个人信用试点企业之一。腾讯拥有更广泛且高频的用户,不过在信用业务上发展却非常谨慎,界流传的说法是,2016年,腾讯征信的负责人曾去向马化腾汇报产品情况,却被马化腾叫停:“这样的产品,不就是买卖个人数据吗?”随后马化腾以“保护用户隐私”为由,要求产品停止开发。腾讯信用此后也没什么业务上的大动作


相反,蚂蚁的芝麻信用大出风头,蚂蚁金服对外投资了出行、餐饮、生活服务、租赁、运输等领域的大量公司,以扩展芝麻信用的数据来源,同时在全行业推广信用免押金。行业内大部分放贷的公司也大都会参考芝麻信用分来辅助风控。这使得芝麻信用的价值在当时被看得很高。


最终包括芝麻信用、腾讯信用在内的8家个人征信试点公司都没有获得央行认可,芝麻信用的价值遭到重创。腾讯信用自然也做不了了,但腾讯其实损失不大,因为压根就没怎么投入,算是小心谨慎之下避开了一个坑。

 

在最挣钱的借贷业务上,腾讯主要是通过参股30%的微众银行来进行,腾讯本身长时间内缺席了这项业务。在今年3月,腾讯才开始低调对信用支付产品分付进行灰度测试。在此之前,腾讯还对腾讯信用分进行了一年左右的灰度测试,今年上半年才全面上线。

 

腾讯金融科技这么低调,可能跟之前吃过的亏有关系。熟悉移动互联网的朋友应该还记得,2013年,横空出世的微信被运营商发难,运营商指责微信占用了中移动60%的信令资源,但仅带来了10%的移动数据流量,这对其他客户不公平,因此呼吁微信对用户收费使用。腾讯可能因此感受到来自传统厂商的变革阻力,所以在金融科技这个触及传统银行利益的领域,变得非常谨慎

 

当然,更多还是源于腾讯对金融科技的态度。马化腾在2017年曾表示,腾讯互联网金融业务不会去玩儿什么财技,显得好像这块儿资产有多少钱,而是会用稳健的思路去看,因为金融最核心的问题是稳健,就是拼谁的命长,而不是看谁在短期内跑得多快。

 

腾讯金融科技价值几何?


资本对腾讯金融科技看得很高。


2018年,天风证券为腾讯金融科技给出了估值:1200亿-1400亿美元,这与蚂蚁集团当时1500亿美元的估值相差不远。

 

最近,中信证券科技首席分析师李英博在研报中表示,腾讯金融的发展潜力有望逐步被挖掘,预计随着微信交易生态体系的逐步完善,腾讯金融科技的发展潜力有望逐步被挖掘;从估值上看,腾讯金融科技业务应该与蚂蚁集团处于同一水平。

 

国信证券互联网分析师王学恒认为,腾讯金融科技与蚂蚁金服业务类型接近,若给予 2020 年相同的估值倍数,则该业务的合理估值为 1.3 万亿元。

 

券商人士总是习惯性看高。这样看高当然有理由。来自微信的用户与数据优势,是哪家公司也比不了的。超过10亿的活跃用户,超高的使用频次,丰富的数据,以及越来越丰富的微信生态,都是腾讯发力金融科技的根基。当腾讯看清楚局面、想清楚怎么做后,业务起量、规模上升,是自然而然的事。


具体来说,腾讯的信用支付产品分付应该离全面推广不远了。用户在吃饭、购物、看电影等各类消费场景均可使用“分付”,未来可能还会拓展到教育、家装、3C等大额的消费领域,分付不同于花呗,没有免息期,使用一天就要付一天的利息。这意味着腾讯金融科技进入消费贷这个目前金融科技最挣钱的领域。伴随着微信生态的发展,以及分付后期在使用场景上的推进,这款产品当然有望给腾讯带来好的财务回报。用户信用情况怎么样,在腾讯那里都有画像,数据要比其他互联网公司丰富的多。


随着腾讯对金融科技的重视程度更高,越来越多的业务会被补齐,腾讯金融科技与蚂蚁竞争的底气也会越来越足。


不过就当下来说,按照我们之前的分析,腾讯的金融科技业务目前较之蚂蚁还有不小差距,现在如果就将腾讯金融科技的估值调到与蚂蚁一致,等于透支了未来几年的增长潜力。


腾讯金融科技营收只有蚂蚁的2/3,盈利能力肯定也低于蚂蚁,因为腾讯金融科技目前依赖的支付业务是基础性业务,不可能产生很高的利润,而理财、保险对营收与盈利的贡献都很小。现在将腾讯金融科技估值调到蚂蚁的2/3其实都有高估。


腾讯金融科技的业务还面临如下问题:


产品阵列缺乏层次。从支付到理财、保险,业务之间的割裂其实挺明显,并没有形成合力,业务的增加还是在造更多的“烟囱”。而蚂蚁的产品与业务线条比较清晰,支付作为基础性业务,提供用户与数据;花呗运营大量有资金周转需求的用户,为借呗储备用户池;相互宝虽然不挣钱,但培养保险意识,形成潜在的保险用户池,为保险销售蓄力;科技输出业务为最挣钱的花呗借呗消费金融业务服务,提供风控、获客能力,把银行的钱吸引进来一起放贷,整个产品系统相对比较严密。


腾讯金融科技现在来看科技感还不足,支付、理财、保险代理,更多是用金融逻辑去发展,技术元素还没凸显。科技成色跟腾讯还没进入借贷、科技输出等对科技需求更高的领域有关。相对来说,蚂蚁能把超90天逾期率降到2%以下,背后离不开数据风控技术。


即使把未来增长潜力算进来,腾讯金融科技也有一些问题:


缺乏产品创新能力,一直是看行业从市场表现到监管都比较稳之后才进来,比如现在还在酝酿的消费金融产品分付,是看到市场上同类产品模式成熟后,才打算大力去推广。在微信支付之后,腾讯金融科技没有拿出什么创新性的产品,缺乏一些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缺乏这样的勇气就很难指望能做成老大。而蚂蚁对新业务的勇气更足,最明显的例子是,之前大家对网络互助看不清楚,直到蚂蚁大力推广相互宝之后,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大公司都搞起了网络互助。相比之下腾讯金融科技缺乏引领市场的姿态,更愿意亦步亦趋。


缺乏牌照积累。腾讯金融科技要挣更多利润,势必得在最挣钱的消费金融领域发力。但现在腾讯只有小贷牌照,银行牌照在微众银行,腾讯在微众持股30%,不能并表。将来腾讯金融科技自身发力借贷,也得去拿更多牌照。最近蚂蚁集团在与千方科技、宁德时代等公司合作组建公司申请消费金融牌照。腾讯金融科技将来应该也不能少了这类牌照。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