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船周期要结束了?| 行研
2024-09-25 15:00

船周期要结束了?| 行研

文章所属专栏 妙解行业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10:24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丁萍

头图 | 视觉中国


核心看点:

  1. 两船合并方案落地,市场反馈极度悲观,主要是情绪发泄引起的,这只是短期扰动,不影响造船板块的基本面;

  2. 造船板块接下来的机会:一是博弈三季度利润加速释放;二是事件驱动——沪东中华被合并吸收;

  3. 造船板块当下面临很多不利因素——人民币升值、制裁风险以及船东弃单等,究竟谁会冲击到造船板块的基本面?


停牌16天后,两船合并的方案终于落地,却给市场浇了一盆“刺骨”的冷水。

 

9月2日,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双双发布公告称,中国船舶计划通过向中国重工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两家公司的股票自9月3日起停牌,停牌10个交易日后,于9月19日复牌。

 

虽然我们也给出观点,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复牌之后的走势如何是不确定的,最终还是要取决于具体方案落地。

 

但复牌之后的市场表现的确很出乎意料:9月18日,中国船舶收涨3.32%,中国重工收跌2.41%;9月19日,两家公司分别收跌6.05%和7.41%,并拖累船舶制造板块(BK0729)期间累计下跌3.15%。

 

这不禁引发市场担忧:船周期要结束了吗?

 

我们认为,船周期并未结束,这次股价下跌更多是投资者情绪的宣泄,而非行业基本面的变化。

 

短期情绪宣泄

 

方案落地后,资本市场之所以反馈悲观,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股价具备捆绑效应,两者走势基本同涨同跌。中国重工被折价吸收,引发股东情绪宣泄,从而拖累中国船舶股价下跌

 

根据公告,此次合并将以中国船舶吸收中国重工的方式进行,按照定价基准日前120个交易日的股票交易均价,中国重工确定为5.05元/股,中国船舶确定为37.84元/股,两公司的具体换股比例为1:0.1335,即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的换股比例为7.49:1。

 

但按照复牌前的收盘价,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实际股价比例是7.01:1,这意味着中国船舶是以7%折价比例吸收中国重工。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船舶开盘后价格相较于预案中定价具备6.47%无风险套利机会,但该套利基本在9月18日当天完成——中国船舶收涨3.32%,中国重工收跌2.41%。

 

二是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价格均折价约80%,引发市场不满

 

中国船舶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价格30.27元/股,中国重工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价格4.04元/股,均是按照定价基准日前120个交易日的股票交易均价的8折计算的。这使得不少投资者感到不满,也是股价大幅下跌的因素之一。

 

三是有部分博弈重组的资金出逃了

 

实际上,在方案落地之前,我们也有过分析,溢价或者折价吸收合并,都会影响另一方。即使最终两船合并方案未达预期,市场反馈悲观,那也只是短期扰动,不改板块的基本面趋势。

 

 

更何况,两船合并对我国造船业有着积极影响。

 

造船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订单量少、标准化程度低且自动化水平有限,极为依赖人力资源。此次合并将有助于减少价格战,降低行业内耗,进而提高整体利润率。

 

所以,两船合并仅是事件驱动,只会影响短期的弹性,决定趋势的还是基本面。从产业逻辑上看,二十年一遇的船周期仍处于上行阶段。

 

船周期未结束


造船行业是一个相对长周期的行业,20世纪以来,全球造船业经历了3个完整的周期,每轮完整的周期大约持续20年。

 

本轮造船周期于2020年11月启动,新增订单主要来自2021年的集装箱船和散货船。这一波增长受到全球新冠疫情影响,经济担忧导致货币环境宽松,推动贸易复苏,船东的下单意愿明显增强。2021年,全球新签集装箱船和散货船订单分别同比增长502%和145%。

 

随后,2022年的新增订单转向LNG船,而2023年和2024年则集中于油船。2022年全球新签LNG订单达到219艘,创下近六年新高,同比增长约18%。

 

需求暴增的同时,船厂产能也比较紧张。2008年次贷危机后,造船业订单锐减、船价低迷,导致大量企业破产和兼并,产能出清基本完成。根据克拉克森的数据,全球活跃造船厂数量从2008年的1031家减少到2023年的371家。

 

在新船订单持续坚挺和有限产能的推动下,新造船价格指数不断攀升。自2020年11月以来,中国新造船价格指数从不到770点上涨至2024年8月的1129点,涨幅达47%。

 

 

但自2023年以来,中国多家破产的船厂“重启”产能,如恒力重工、新江洲船舶重工、泉州船厂以及大船海工等,这不禁引发市场担忧。

 

实际上,在周期上行阶段,产能增加是比较正常的现象,这个趋势也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维持

 

不过,根据克拉克森的数据,到2027年前,全球造船产能的弹性整体有限。2028年后,随着散货船的加速更新,产能将快速扩张。然而,造船业供不应求的局面预计将持续到2032年,因为船舶替代需求仍在释放

 

船舶的更新周期大约为20-25年,这意味着2005年至2012年间集中交付的新船在近几年就进入更换阶段,更新高峰预计在2032年。从更新和替代的需求来看,油船和散货船将是主要的接力船型。

 



回归到投资上,造船板块,投资的核心是利润兑现(具体投资逻辑在过往文章多次阐述过,本文就不再赘述)

 

根据过去的造船价格指数、钢材板块价格和汇率变化等,我们可以推测,造船板块在三季度可能会交付更多高船价低钢价的订单,市场利润加速释放的概率较大。接下来,市场资金将聚焦于三季度的业绩,以博弈利润的加速释放

 

但在关注机会的同时,我们不得不警惕造船板块的一些潜在风险。


潜在的风险


除了产能增加的风险,造船行业还面临其他不利因素,如人民币升值、制裁风险以及全球经济衰退导致的订单取消风险。那么,哪些因素会冲击造船板块的基本面呢?我们逐一分析:

 

先看人民币升值风险,影响其实有限

 

造船企业大多情况下是以美元结算,美元升值有利于利润的释放,反之,人民币升值会影响板块的汇兑收益。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从今年高点7.3逐步回落至目前的7附近,市场担心人民币快速升值会影响到造船板块的业绩。但人民币能够快速升值吗?

 

这需要两种情况出现,一是中国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即加息,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当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我国大概率会跟随降息;二是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出现超预期的改善,这也是小概率事件

 

此外,大多数船企都会进行套期保值,以此对冲汇率大幅波动的风险。

 

再谈制裁风险

 

继美国发起301制裁后,加拿大也打算对中国造船业出手。最近,加拿大海洋工业和造船协会(CMISA)最近呼吁政府对所有进口的中国制造船只征收100%的附加税,并明确禁止任何政府机构购买或租赁中国制造的船只。

 

这里,我们需要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国承接了加拿大和美国多少比例订单?

 

据数据统计,这个比例很小,不到10%。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造船国,但其造船订单主要来自国外。中国国内的造船订单占比较小,约20%-30% ,70%-80% 的订单来自海外市场。

 

海外市场主要包括:希腊(15%-20%)、新加坡(10%-15%)、韩国(5%-10%)、日本(5%-8%)、欧洲及其他国家(10%-15%)、中东国家(5%-8%)等。

 

第二个问题:最极端的情况下,全球对中国造船业制裁,中国不再承接海外订单,全球造船订单供需缺口有多大?

 

首先看我国究竟有多大的造船产能?

 

截至2023年,全球造船产能约为35百万修正总吨(CGT),这是全球造船厂年产量的一个标准衡量方式。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造船国,占据全球约50%的造船产能,紧随其后的是韩国(26%)和日本(14%)

 


 

那么,我国又能提供多少造船订单呢?

 

全球造船订单最大的来源国家是希腊。根据近年来的数据,希腊船东的订单约占全球造船订单的15%-20%,特别是在大型油轮和散货船的需求上。

 

其他主要贡献国还包括新加坡(10%-15%)、韩国和日本(5%-10%)、中东国家(5%-8%)以及欧洲其他国家(10%-15%)中国约占10%

 

整体来看,中国造船产能占全球约50%,但国内订单只占10%。如果全球对中国实施制裁,中国只能承接国内订单,这将导致产能过剩。而全球50%的订单短时间内难以转移,必然会导致全球造船价格大幅上涨

 

所以,制裁的风险是否值得我们过度担忧?

 

最后,如果全球经济步入衰退,会存在船东弃单的风险,这的确也是我们一直强调的重要潜在风险

 

在上一轮超级船周期中,船东由于过度乐观和非理性下单,在随后爆发的金融危机中遭遇了现金流风险,取消了大量订单。

 

与那时相比,当前市场环境下,本轮周期中船东弃单的信号并未出现。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并未出现超出预期的下行;另一方面,本轮周期也没有出现那种基于短视决策的大规模下单的情况

 

总之,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合并,因市场不满最终方案,引发股价大跌,如果沪东中华这种优质的资产被吸收并入,有可能会提振市场,不过这都是短期扰动,不影响造船板快的长期趋势。

 

接下来,市场资金有可能会提前布局三季度业绩(10月31日披露),同时我们也要谨防以上潜在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