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董必政
头图 | AI制图
近日,锂电池产业圈又有大消息,锂电池的技术升级又有新的进展。
当前,新能源车、储能使用的锂电池技术是液态锂离子,液态锂离子的能量密度难以突破350Wh/kg的极限,其液态电解液的挥发、干涸、泄露会影响电池寿命,也存在安全性问题。
液体电解质便成为了现阶段锂离子电池进一步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
而固态电解质代替液体电解质,有望使用更高比容量的正、负极材料,同时可彻底解决电池的安全性问题。
而固态锂电池也成为业界公认的下一代电池技术。
继上半年4月,智己新车型L6搭载半固体电池。之后,锂电池技术又迎来一个新的标志性事件,鹏辉能源发布了全固态电池新产品。
这,不仅引起了产业圈的广泛讨论,也受到二级市场资金的关注。自8月22日以来,鹏辉能源的股价最高涨幅将近70%。
那么,鹏辉能源能否凭全固态电池弯道超车呢?
一、没那么快
目前,全固态电池的规模化最大的瓶颈就是技术和成本。
8月28日,鹏辉能源正式发布了20Ah和2000mAh两款软包全固态电池。
在全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上,公司采用氧化物复合固态电解质构建全固态电池。采用此工艺的固态电池,整体成本相较常规锂电成本预计仅高出15%左右。
此外,公司预计2025年启动中试研发并小规模生产,2026年将正式建立产线并批量生产。
(资料来源:鹏辉能源公众号)
另外,在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表上,整个中国电池企业也呈现出争分夺秒将固态电池率先投产的趋势,鹏辉能源已经领先于宁德时代、欣旺达、德赛电池等企业,成为国内首发全固态电池产品的企业。
这样看来,鹏辉能源颇有弯道超车之势。
而公司的全固态电池即将量产,让关注该公司的投资者们看到新的业绩增长点。
受该消息的影响,二级市场资金用脚投票,鹏辉能源的股价连续出现上涨,全固态电池的炒作氛围也蔓延开来。
虽然全固态电池概念被炒得火热,但妙投不得不泼一盆冷水。
固态电池并非全新的电池技术,从上世纪50年代,科学家开始针对固态锂电池开展研究以来,至今已经历时70余年,已应用于心脏起搏器上。
而鹏辉能源的全固态电池仍未完全成熟。据鹏辉能源的公众号,鹏辉能源的固态电池产品只谈了280Wh/kg的能量密度、工作环境等几个性能参数,循环次数等未提及,也没有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报告,产品的说服力没有那么强。
与此同时,上汽清陶首条全固态电池产线已经立项,计划2025年底完工,一期产能规划0.5 GWh,第一阶段产品能量密度可达400Wh/kg以上,二阶段将突破500Wh/kg。
从披露的性能参数来看,鹏辉能源的固态电池产品能量密度将不如上汽清陶。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固态电池的应用场景将成为鹏辉能源弯道超车的重要因素,比如: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占比较大的应用场景。
据鹏辉能源的产品介绍,公司的第一代固态电池,适用于极寒到酷暑各种复杂气候,对于需要严苛环境中工作的设备如航天器、户外探测设备等意义重大。
在鹏辉能源的投资关系表中,有投资者对此固态电池计划先使用在储能上还是电车上进行提问,而鹏辉能源并未给出正面回答,表示研发的全固态电池技术未来不排除可以应用在消费、储能、动力及其他领域。
对此,妙投认为,鹏辉能源的固态电池技术仍处于实验室的阶段,产品性能并不一定直接适配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等场景,且2026年量产后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领域,仍存在不确定性。
一旦,鹏辉能源的固态电池在量产后未率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没有抢占先机,鹏辉能源也将很难弯道超车了。
技术本来就有,应用场景不确定,资本市场不必太过乐观了。
那么,鹏辉能源为啥急于推出全固态电池呢?
二、传统赛道太难了
当下,锂电池产能过剩,锂盐价格持续下跌。9月6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盘中一度跌破7万元/吨整数关口,再度创下上市以来历史新低。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101000元/吨下降至88500元/吨,降幅达到了12.38%。
(数据来源:Mysteel)
在这样的背景下,锂电池企业盈利能力不尽相同。头部企业宁德时代营收同比下滑,但盈利能力提升。而鹏辉能源、亿纬锂能等二线厂商,出现了营收、净利润较同期有所下滑的情形。
据2024年半年报,2024年上半年鹏辉能源实现营收37.73亿元,同比下降13.75%,净利润4167.90万元,同比下降83.41%。
(数据来源:choice)
鹏辉能源的电池业务主要集中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
由于上游锂盐的降价,鹏辉能源的储能电芯产品同样出现了大幅度降价的情形。尽管,公司的储能产品出货量同比有较大增长,但其储能业务收入总额同比有一定幅度的下滑。
在储能电芯排名方面,据InfoLink数据显示,2024上半年度全球储能电芯出货规模114.5GWh,2024上半年度储能电芯总出货量Top5企业为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瑞浦兰钧、海辰储能与比亚迪,而鹏辉能源位列第10。
(数据来源:Infolink)
在动力电池方面,公司的动力电池收入同比有较大幅度增长,其原因在于公司配套上汽通用五菱、北京汽车制造厂等多款车型,同时开拓两轮车等细分领域。
而鹏辉能源的下游车企客户质量较为一般。因此,妙投认为,公司的动力电池业务的增长更多依赖于开拓了两轮车等新赛道。
另外,在动力电池的排名方面,据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球电动汽车(EV、PHEV、HEV)电池装车量约为364.6GWh,同比增长22.3%。宁德时代、比亚迪、LGES、SKon、中航创新分别位列前5位,鹏辉能源并未进入前10强。
鹏辉能源在动力电池未进入前10强,而在近年兴起的储能电池赛道也只是第10名。
不得不说,在竞争格局已定的锂电池市场,鹏辉能源的地位较为尴尬,超车的机会并不大。
在下游需求增速放缓、产能过剩的背景下,行业竞争加剧,各家公司为抢占市场份额,销售费用支出保持增长。
鹏辉能源也不例外,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销售费用为0.82亿元,同比增长38%。
此外,鹏辉能源的产能利用率出现了明显的下滑,扩产之后,产能出现了闲置。据2024年年报,鹏辉能源的产能利用率为58.48%,而去年同期为93.40%。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更别说,产能过剩下,受电芯降价的影响,公司的库存商品和自制半成品也出现了减值的情形,影响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数据来源:choice)
从毛利率、净利率来看,鹏辉能源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承压。
想要翻盘,鹏辉能源不得不把“宝”押到下一代电池技术上,即全固态电池。
根据前面的分析,全固态电池还在实验室阶段,能否应用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仍不确定。在电池规模化落地之前,鹏辉能源还得继续熬下去。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文中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