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如何选股?从不看K线图开始
2019-12-13 17:42

如何选股?从不看K线图开始

文章所属专栏 成为超级投资者

虎嗅注:从本篇起,我们将进入《超级投资者》专栏的最后一部分——实战策略。在实际投资中,选择好的投资标的,并在正确的时机买入和卖出至关重要,本篇会重点分析如何选择标的,避开伪龙头陷阱。


2018-2019年,中国资本市场在贸易争端、全球流动性问题、各种类型的国内事件的刺激下,走出了非常差的行情,有不少投资者损失惨重。有人说这两年的股民是迷茫的,确实很有道理,因为所有赚钱的路子都走不通了。

 

很多A股投资者一直沿用的交易策略,包括追涨停板、抄底、做波段或者是押注重组等等,在之前都是能赚钱的方式,在这几年几乎都赚不到钱了,大量的股票在腰斩之后仍然止不住的下跌,无法出现像样的反弹,一些原本能支撑起好几个涨停板的重组方案,最终甚至只能收获跌停板。

 

但是如果将眼界聚焦,仔细观察的话,就可以发现在千余只不同幅度下跌的股票中,有一些非常坚挺的名字。如果把K线图拉长,就可以发现即便它们在一两年中下跌了50%左右,但和巨幅的历史上涨相比,仍然累积了巨大的上涨幅度。

 

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万科A,海天味业,苏宁易购,爱尔眼科,中国平安,海螺水泥,云南白药,这些知名度非常高——甚至让人感到有些乏味和厌倦的名字。无论行情如何变化,一直以来,都在整体上不断上涨,走着自己穿越牛熊的独立行情。

 

有不少投资者都曾经为这些企业“树碑立传”,用各种方式分析其为何能够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能够抓住其中一两个企业的,也收获了投资生涯的巨大成功。在之前的内容中,我也用了很多的篇幅去分析,为何这些企业为何能够穿越牛熊,积累如此大幅度的上涨。

 

其中最核心的观点之一,就是几乎所有产业都遵循着一个非常清晰的规律:从发展初期的万马奔腾,到后面的一枝独秀。能在万马奔腾的时候抓到一枝独秀,或者在一枝独秀刚刚从万马奔腾中显露出来就参与进入,都能大概率获得投资成功


放弃看K线买股票

 

选择投资标的是投资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传统的“散户式”交易中,人们更多关注技术面的图形走势,通过大量的浏览股票,来选择那些看起来走势稳健或者强势的股票。

 

或者有投资者因为种种原因熟悉了某几只股票,可能是听朋友的介绍或者在网上看到的信息,而长期交易这几只股票。

 

这基本上构成了很多投资者进行股票交易最重要的模式。但是其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出现了:用这两种方式进行标的选择,存在巨大的随意性

 

因为符合某一种图形规律的股票可能会有很多很多,例如“头肩底”形态被看做是重要的见底信号,投资者在这种形态出现的时候,只要买入就可以大概率获得成功。

 

另外,抓取上述通道的下轨接触点、追击涨停板、跌停板买入等等技术面投资的方式,都属于此列。如果按照这种“按图索骥”的方式去寻找标的,往往可以找到十几个甚至是几十个符合标准的。

 

找到这几十个可选择的标的之后,投资者不可能将他们全部买入,而是要进行进一步的筛选。选取的标准越少,这种选择就更类似于抓阄。

 

可以说,“看K线”这种大量投资者常用的选股方式,投资者大多放弃对行业、企业、估值的分析,转而以看似更加简单,但实则具有很强不确定的方式来做出投资决策。

 

当然这其中有很多的原因,例如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进行行业、企业基本面的分析,或者是因为文化水平的问题,更容易对图形而不是数字进行理解,甚至包括有些投资者对年报等企业提供的数据极其不信任,宁可只看K线。

 

实际上这是一种具有很强不确定性的操作方式,和以追求确定性、以收获长期稳健利润为核心要务的二级市场投资原则是相悖的。

 

也正是因为这种不看公司,只看图形的交易模式,大大提升了全市场的流动性,也为很多垃圾股、低价值公司抬升了估值,最终造成大面积的“资本运作”,和一级市场的巨大泡沫。

 

因此,投资者应该放弃传统的图形交易模式,转而以更加科学合理、体系化的选择投资标的,选择那些在各行各业有充分竞争优势的公司,以合适的价格进行买入

 

我在之前的内容里,具体讲述了垄断型企业的优势和价值,以及其持续发展、持续盈利的必然性。这种持续盈利的必然性,因为着企业可以在很长的周期之内,给投资者以很好的回报。

 

巴菲特、彼得·蒂尔、费雪等优秀、成熟且大获成功的投资家,都是对于这些具备竞争优势的强大企业有非常高深钻研的人,巴菲特的“护城河”理论,更是对垄断型企业能够持续强势的根源,做出了浅显易懂的解答。

 

那么作为普通投资者来说,我们为什么不去追随这些已经在多年时间里充分证明了自己的投资者,而一定要和虚无缥缈的“游资”同行呢?对垄断企业的运行规律和投资方式有更多了解后,相信广大投资者会对未来的投资更有把握,也更有信心。

 

龙头不等于竞争优势

 

如前文所描述的,竞争优势企业是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中的最佳选择

 

但即便是各种竞争优势企业,也有非常多的数量。在市场上,这些企业大多被冠以“行业龙头”的称号,这个概念其实是被很多投资者所认可的,但是在我看来,“行业龙头”和“竞争优势企业”之间是不能划上等号的,投资者应该区分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行业龙头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龙头可以理解为领先,很多时候都是谁能够在市场行情中涨的快,涨的高,谁就是龙头,但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中,并非是哪家企业的资质最好,哪家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强,谁就能涨的最凶。

 

例如,一个行业出现利好消息的时候,有些社会游资往往会拉升那些行业中的垃圾股,已达到在随后逢高出货的目的。这些在短时间行情中领涨的所谓“龙头”,显然无法和竞争优势企业和垄断企业毫无关系

 

另外一种“龙头企业”也是投资者应该谨慎面对的,就是身处一个过于细分的市场之中,而且这个市场并非是某一领域的必需品,例如在一些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榜单中,列举了若干行业的重点企业,但其中有相当多的,都是身处需求非常有限、且规模难以增长的细分行业之中。

 

典型的例如手机销售商爱施德,这个市场是受到电商渠道和企业直销渠道冲击最为严重的,虽然爱施德仍然在手机线下销售方面具备很强的社会影响力,并且市场占有率也很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家“竞争企业”。

 

爱施德的长期股价表现非常差

 

还有一家经常出现在各种类型龙头企业榜单中的金花股份,这也是一家非常有代表性的“伪竞争优势企业”,其主营业务是虎骨酒和各种虎骨制品,显然这是一种非常偏门的中药,本身需求量就不是很高,并且存在很明显的法律纰漏:如果大量用真的虎骨,那势必会触及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红线,因为从动物园等养殖机构根本获得不了这么多的虎骨,如果没有使用大量虎骨,那有关虎骨功效的各种表述,都成了不实的宣传。

 

金花股份更像是一个“僵尸股”

 

所以这不仅是一个非常狭窄的市场,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容易触及红线的行业。类似的还有通过借壳上市的青海春天,其在冬虫夏草保健品市场中占比很高,但冬虫夏草的治疗保健效果一直存疑,其本身的市场空间也难以保证。

 

另外,生产核电设施阀门的纽威股份、经营全国最大驾校的东方时尚、最大的人造金刚石企业豫金刚石等等,都存在着市场空间太过狭窄,且行业日渐萎缩的情况。这些企业虽然在其中占据了非常高的市场占有率,但股价也难有非常好的表现。

 

因此投资者在投资于竞争优势企业和垄断企业时,要特别避免听到“龙头企业”便奋不顾身冲进去的情况,因为不是所有的龙头企业都配得上“垄断”这块金字招牌,而一些规模非常小的行业,也容不下其中最大的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市场规模

 

一个绝对意义上的竞争优势企业,往往给人留下规模巨大、品牌响亮、对所生产商品的价格有强大掌控能力,日进斗金并且难以挑战。

 

事实上这不仅是人们印象中的垄断企业,同时也应该是投资者应该去寻找的企业特质。能够垄断或寡占一个庞大行业的,显然和身处空间狭窄行业的龙头企业完全不一样。

 

根据美国财经媒体机构《财富》杂志的评判,全球有50个规模最大的行业,其中排名靠前的包括综合商业(零售)、公用设施、炼油、车辆和零部件、计算机和办公设备、保险、健康保健、电子电气设备、采矿业、银行业、食品、多元金融、电信、工业机械、工程建筑、网络服务、贸易、航天防务、计算机软件、家居和个人用品、IT信息技术服务、化学、制药、邮件包裹物流运输、人寿和健康保险、金属制品、网络和通讯设备、半导体和电子元件、娱乐、建筑和农业机械、建材玻璃、铁路运输、饮料、医疗设施、电子办公设备、服装、航空等等。

 

因此,翻看世界500强的名单,我们可以轻松的发现一系列身处这些行业的企业:沃尔玛、亚马逊、埃克森美孚、科氏工业、丰田、德国大众、苹果、伯克希尔·哈撒韦、中国平安、强生、诺华医药、施耐德等等在各行各业占据极强竞争优势的企业。

 

之所以它们能够在世界五百强中占据一席之地,首先要满足的条件,就是要身处一个规模巨大的行业之中,就像是有足够深的海水,才能养育出庞大的鲸鱼

 

在一个足够庞大的行业中,能够占据寡占甚至是垄断地位的,就意味着规模巨大的营业收入,和随之而来的可观利润。沃尔玛便是这个规模优势的集中体现。这家美国零售行业的寡占者连续四年位列《财富》500强的榜首位置,2017年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美元规模。

 

如果按照净利润算的话,以零售商较低的利润率,其净利润水平要远低于苹果、伯克希尔哈撒韦等具备强有力盈利能力的企业。作为投资者,应该更多去选择那些具备规模优势的同时,有更强盈利能力的垄断企业。这些规模庞大且占据重要领域的企业,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为投资者创造价值。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市场规模小的行业就不能出现优秀的投资标的。

 

实际上规模较大的领域虽然可以形成更大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样也无法阻碍其他企业以垂直细分的方式蚕食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例如腾讯虽然垄断了中国乃至是华人的社交网络,但陌陌仍然可以在“陌生人社交”这个领域占山为王,“Keep”则可以在健身社交方面取得成功。

 

陌陌寡占了社交领域重要的细分市场,上市之后股价表现较好

 

因此,发掘一些细分领域的垄断企业,也可以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垂直细分领域,往往可以将市场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中,而不被其他竞争者所打扰。

 

但前提是,这些垂直细分领域一定要是具备稳定需求、甚至能够保持增长的,不然就有可能如此前所说的,发生企业随行业一起走向没落的情况。

 

占据新兴产业——也就是那些发展迅猛的产业的某个细分市场,可以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寡占+空间,就意味着企业可以不断的赚钱甚至是加速赚钱,这是所有企业经营者梦寐以求的局面,同时当然也是投资者梦寐以求的。

 

苹果在成为手机巨头之前,实际上已经占据了音乐随身听领域的王者位置,同时开始深入到产业链条中,不仅提供硬件,还提供共售卖正版音乐的服务。相比后来的手机业务,这是一个规模没有那么大的金矿,但同样给当时的苹果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同时,也为苹果手机的出现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巴菲特收购的很多小企业也都属于此类,例如占据相当高市场份额的喜诗糖果,在奥马哈处于绝对垄断的内布拉斯加家具店(以及后来收购的其他一些同类型家具店),对布法罗晚报的收购(当地仅剩的唯一报纸),都是在某个垂直细分的领域做到了最好,同时因为多种原因可以保持稳定增长的标的。

   

谨慎面对周期股

 

由于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的资本密集特征和周期性特征,这一产业中很容易形成自然垄断。全球范围内来看,各类有色金属、各类矿业、原油、天然气、煤炭等为代表的工矿类企业,基本都处于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当中。

 

可以看到,这些产业所产出的商品,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绝大多数都没有明确的品牌,个性化的需求相对有限。产品的同质性非常明显,消费者和使用者可以从任意一家企业中买到可以同样使用的产品,价格也往往公开透明,没有区别。

 

所谓“有钱一起赚”,产能整合在自然资源开采产业中,是最容易实现的。行业内的经营者大多都明白,所以通过整合实现规模的最大化,可以大大提高在下游各个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因此,周期型行业和产品一致性强的行业,更倾向于兼并整合,以这种方式合谋,向下游赚取利润,非常容易形成寡头垄断

 

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市盈率指标往往是第一个关注的重点,买入低市盈率股票,是几乎所有类型价值投资者最显著的共性特点。而处在业绩顶峰、市盈率低的垄断型周期股,看起来非常符合买入我们的买入条件。

 

但是对于这种周期型企业的投资,投资者要非常慎重,特别是当期业绩优良,市盈率低,看起来风光无限的时期。因为其运行特点决定了,往往是在业绩高涨见顶的时候掉头向下,最终形成低市盈率陷阱,连行业内的垄断型企业也不例外。

 

在2007年那波最著名的行情中,在6000点以上的高峰,钢铁、能源等周期型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是非常低的,例如宝钢股份在6000点时的市盈率只有不到20倍,这在当时是相对便宜的估值,因为市场上几乎所有股票都被炒到了50倍甚至更高的估值水平。

 

即便是最优秀的钢铁股,长期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但随着市场环境的逐渐恶化,钢铁股和资源股的营业利润开始快速下滑,2007年其扣非每股收益0.72元,到2008年迅速降至0.4元,2009年更是进一步下跌至0.31元。整个过程凶猛凌厉,随着每股收益的下降,其市盈率水平也紧跟着快速提升,如果按照20倍估值买入的话,很快就会发现市盈率飙升,并且股价一路下降也无法填平其下降的速度。

 

同时,由于周期行业(特别是资源和矿业等重资产投入的企业),往往在市盈率超高、市净率极低、严重亏损是见底。这是由这些重资产行业的运转规律决定的。

 

由于需要做大规模的前期资产投入,这些行业在周期下行或者行业危机的时候,是不能停工生产的,而是要硬着头皮不断生产,以尽可能低的价格去运转。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降低巨额重资产投入带来的损失。

 

而且以极低的价格出售商品,同时可以对同行业竞争对手实施“绞杀”,使其最终因为太过低廉的商品价格而放弃竞争。这个过程异常残酷,往往是比拼谁能够在极端的产品价格中生存最长的时间。

 

正因为如此,周期股都要经历一个或若干个非常严重的亏损时期,才能够甩开竞争对手,以更大的市场占有率获得更高的利润。而在这个低谷时期,其盈利能力和市盈率情况,必然是非常之差的,但只有在这个时候买入,才能够买在周期股的最低点。

 

显然这和其他消费寡头、公共事业寡头的投资方式并不一致。由于周期行业“磨底”的特点,人们很难判断其底部“绞杀战”何时结束,如果贸然买入,很有可能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陷入到行业的困境之中,如果有银行对于这些企业的持续输血,这种绞杀还将持续更长时间,完全无法预测,因此有不少价值投资者最终放弃周期股,

 

这就需要投资者擦亮双眼,谨慎面对周期型行业中可能存在的“低市盈率陷阱”,而不是在股价最高,利润最好的时候买入,在跌入谷底的时候再将股票卖出。

 

包括巴菲特、比尔·米勒等等伟大的投资人,都曾经吃过低市盈率陷阱的苦头,可以说这是一个连最顶尖投资者都会经常犯错误的领域。因此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即便是将周期型垄断企业完全放弃也并不可惜。投资者可以转而专注业绩相比来说更好预测、需求更加平滑的消费、公共设施等等。


#下篇预告:


虽然选投资标的时不建议用K线图,但技术面并非全无用处。如果投资者能以理性方式方式看待,以从杂乱的K线中获得一些有效信息,对投资能起到一定辅助作用。下篇将介绍几种K线形态及背后代表的意义。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