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滴滴程维去一家卡车联网公司学什么?
2019-12-04 18:30

滴滴程维去一家卡车联网公司学什么?

文章所属专栏 前沿技术情报所

本文所属虎嗅Pro会员精选专栏《前沿技术情报所》。


遭遇多起安全事件和舆论危机之后,滴滴创始人程维从去年开始就带着高管团队不停走访各家以线下运营闻名的组织,既有西贝、海底捞这样的大型餐饮品牌,也有铁路、航空这种典型的国民级运输系统。滴滴向这些公共服务的标杆学习流程和制度。

 

前段时间,滴滴创始人程维拜访了物流物联网领域的公司G7,要看看用怎样的方式可以知道司机行车过程中的状况,是否存在疲劳驾驶及其他危险情况情况。

 

G7平台上的司机是货车司机。货车司机在当下的语境中是个矛盾体,在中国有1400万运营中的货车,货车司机3000万。经常看快手的读者应该对他们的生活有所了解。一方面,他们是保证货物运转的关键,经济的运转离不了。这个群体又是劳苦的代表,风餐露宿,每天都充满艰辛与风险;另一方面,不少声音对大车司机的各种危险驾驶行为颇有微词,比如疲劳驾驶,超速驾驶,违规并线等,酿成了不少人间悲剧。

 

用技术加强对司机的服务、管理能力,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率,挽救生命,也帮助物流企业管理成本,毕竟车辆和人员都是企业的成本。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系统聊聊物流供应链领域的各路玩家,都正在以怎样的方式革新这个充满痛点的沉重行业,而这个行业又存在着怎样的巨大机会。


物流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信息?


现在我们习惯了网购,买完后会盼着宝贝快点到手,得益于物流信息化水平,你可以全程跟踪自己买的货品是否出库了,运输到哪里,以及哪天会达到。但运输中途的各种更细节的信息,我们作为C端用户往往看不到。比如货物现在位置在哪里,是否出了运行轨迹,司机是谁等等,这些数据信息物流厂商都有,也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性去掌握。

 

然而,对于物流运输企业管理者来讲,仅拥有如上这些信息还是不够的。


要管理好运输车辆,要了解的信息还有很多:司机有没有疲劳驾驶、开车时看手机、超速等影响驾车安全的行为;司机有没有对货物动手脚,偷窃货物或者用次品替代货物;车辆油耗水平如何,有没有消耗多余的汽油柴油,等等,这些安全事件,都事关物流公司的运营成本。而能将这个问题解决好,也可以形成一门生意。

 

物流有仓储、干线运输、本地配送三个比较核心的环节。


仓储领域的信息化水平正在迅速被抬升,大量的信息技术被部署在这个领域,AGV机器人方兴未艾,自主移动机器人(AMR)又开始兴起,而菜鸟、京东物流、顺丰等公司都在这个领域投入重兵,AI四小龙之中的旷视也将仓储物流信息化作为未来商业化的重心。在这个领域,联网早已实现,业界探索的更多是怎么用机器去替代人做繁重的劳作。


仓储环节与其他物流环节的信息化水平相差很大

 

相比之下,运输环节的信息化,发展还比较滞后,受关注度也不高。现在还处在把货车联网、生成数据、再基于数据去改善安全管理、优化运输线路的阶段。


这个领域被广泛研究的公司也不多,当下主要的公司包括G7智慧物联、菜鸟战略投资的易流科技、蚂蚁金服领投的中交兴路与路歌物流、百度曾三次参与投资的oTMS(先烁信息)、上市公司传化智联(002010),以及唯智信息、蓝桥软件等公司。这个领域明星公司不多,但背后的投资者还都挺大牌。


物流运输信息化领域融资案例


领域内的公司大多创立有一定年头了,最近两年受资本关注度比较高,而且投资机构多是菜鸟、普洛斯这样的物流玩家,以及蚂蚁金服、阳光保险这样的金融类企业。

 

这个领域的公司,都在做着怎样的业务,以至于吸引力物流巨头与金融公司的关注?因为有物流大数据,可以做金融风控,很多人被金融前景所吸引。其实这个行业做的事,如果做好了,比金融更有意义。

 

司机行车安全,可以用货车联网来实时监测

 

G7称,目前通过物联网已经连接了132万辆车,基于设备和算法可以不间断知道司机的状况,通过AI+人工的手段来能够及时的做干预,使司机死亡数量降低到原来的六分之一。不只是快递物流,现在G7也在向煤炭、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的物流运输提供解决方案。


G7表示现在已经收获了2000多家行业头部客户,包括京东物流、顺丰、德邦等物流企业,以及双汇、蒙牛等有车队的消费品公司,水泥等行业的重工业公司。

 

因此,G7能够给程维一些启发的,可能是自己所搭建的一套货车领域的IT基础设施,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硬件以及ADAS系统,实时监测疲劳驾驶、车道偏离、低头、看手机、急刹车、超速等不安全驾驶行为,这样积累大量的车辆运营场景数据,用风险评价模型进行多维度的综合计算,可以由系统决定危险动作是否需要人工干预,防止可能的危险事件。



以往的安全处理机制是配备安全员,负责贯彻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应急预案,随时与司机联系,处理安全事件。物联网技术则给了物流公司一种可视化、全程跟踪的透明化工具,出现危险因素时,做到及时干预。

 

用IT手段解决安全行驶的问题,现在是AI技术一个比较热门的应用方向,比如商汤在乘用车领域做的智能座舱,就是用计算机视觉去实时判断司机的危险驾驶行为。瑞为技术在客车领域也做了这样的应用,用摄像头记录客车司机的驾驶行为,分析其中可能的风险因素,及时做出提醒。轿车、客车、货车场景不同,货车除了使用摄像头,更多使用传感器去感知。

 

传感器监测货物安全


物流公司对司机,既有雇佣也有防范,因为涉及到货物的安全。司机在运送过程中会不会将货物掉包,会不会以次充好更换货物,都是物流公司关注的点。而这些都可以尝试用物联网技术解决。


物联网方案在煤炭行业做安全管理防止偷煤换煤


比如运煤的公司,就需要防止司机把货车上装载的价格高的精煤换成价格低的劣质煤。在以往,物流公司、货主采取的手段,往往是在路上设置多个节点,对货物进行检查。现在则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去防范风险。GPS提供的位置数据可以判断司机是否按照既定路线行车,如果出了既定路线,或在一个地点停留很久,可以第一时间查询原因;如果对货物做手脚,车辆承重肯定会变化,车上的压力传感器的数据可以判断货物重量的变化,提醒企业实时做出督查。

 

物联网能做到事还有很多,比如在冷链物流中,可以用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货车内的温度情况,保证货物在恒温状态下运输,保障生鲜质量;为了保证贵重、易碎物品的安全运输,可以用传感器等硬件设备实时监测车厢内的倾斜、震动、温度、湿度、光照等情况;油品是物流公司很大一块成本,防止不法分子偷油,可以用油量传感器去测量油箱内的液面高度,当出现急速下降时可以报警干预。


物联网在水泥领域做安全管理防止水泥窜货

 

这样,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物流企业做安全管理,帮助企业管理成本。在这块,物流企业以及运力匹配平台都有比较强的刚需,福佑卡车创始人单丹丹在今年7月曾表示,每个月福佑卡车为购买G7服务设备和服务,各种各样所投入的资金量达上千万。

 

物联网在物流运输场景需求更明显


除了G7,行业内其他几家主要的公司连接的货车数量与客户数量也都不少。


获得菜鸟战略投资的易流科技,官宣的数字是已经连接了超过140万辆货车,服务了4万多个客户,客户主要集中在货主、生鲜冷链、电商快递、大型商超、综合物流等领域,主打的概念是“物流过程透明管理”,实际上也是做物流过程的安全管理,采集司机、车辆、货物的动态信息,结合地理位置信息,将货车行车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因素透明化。易流科技曾在新三板挂牌,财报显示2017年营收1.25亿元,利润932万元。2018年在新三板摘牌,并获得菜鸟战略投资。

 

蚂蚁金服、阳光保险投资的中交兴路,通过车载视频监控、油量检测,CAN数据采集等技术,做车辆分布、报警监控、温度监控、车辆调度、油耗监控等业务。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安监总局共同建设的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是重载货车的国家级监管平台。中交兴路是背后的技术支持单位,目前入网车辆600万辆,不过这个平台以静态数据为主,如车主信息、车辆信息、企业信息等。

 

物联网发展至今,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就是落地难,无论是消费物联网,还是工业物联网,都还没有产生激动人心的应用。消费物联网领域,无论是百度、阿里、小米力推的音箱,还是涂鸦智能、绿米联创在做的全屋智能,都是为生活增色的,但人们似乎没有很强的必要性去使用这些应用。在工业物联网领域,将机器联网后,做设备的预测性维护,现在来看效果也一般。

 

而在物流领域,痛点更明显一些,物联网的需求更显性。G7创始人翟学魂表示,物流行业对安全的诉求、对成本的诉求很强大,是一个痛点更明显的行业,因为物流车辆很贵,单价好几十万,每台车的运行费用又很贵,另外,安全程度差,运输过程中死伤事故很惨痛,物流行业的核心痛点相当突出,其核心就是要提升效率,提升安全,降低风险。

 

办油卡,办ETC,做结算,做运力调度,提高物流企业效率

 

除了安全管理,物流运输环节还有一个明显的诉求是提高效率,帮着物流公司省钱、省时间。长途运输,很多环节费时间。比如加油环节,司机要预备现金,现场交费加油,事后报销,影响效率,也存在虚开发票的可能;过收费站也是如此,停车交费影响通行效率。另外就是结算过程,与客户的结算,司机罚单的处理,车险的缴纳等等,涉及物流公司、司机、货主、保险公司等多方。


有两个大的途径去提高效率:


第一是将各环节统一都线上化。这是物流运输信息化平台的主攻点,包括G7、易流科技、中交兴路等公司,以及满帮集团这样的做运力匹配的公司,都早已在2015或者2016年开启货车ETC业务。不过以往的ETC只是用卡付费,由于要称重付费,所以还是要排队走人工通道。


政策在变化,按照交通部的新规,2020年开始货车计费不再用称重的形式,可以安装OBU设备,直接不停车过收费站。这对货车通行效率的提升还是挺明显的。有数据显示,在不考虑堵车的情况下,使用ETC过收费站用时在3秒左右,人工收费的形式过收费站用时在29秒左右。

 

满帮采用的是储值卡的形式,G7做的是记账卡的形式。目前这两家公司在货运ETC领域属于量比较大,G7数据显示,截止11月,G7货车ETC累计办卡量超过50万张,累计交易流水超过350亿。满帮则表示,ETC储值卡存量用户超过两百万,累计充值千亿。中交兴路好运达ETC业务自2016年8月份上线以来,截止2019年5月,已累计服务6万多用户,办卡货车超过10万辆,单月通行费规模超4亿元,累计通行费超54亿元。满帮在数量上领先。


储值卡相对更简单,记账卡涉及到银行授信,推进难度更高一些。不过按照交通部的政策,以后货车ETC卡采取的是记账卡发行模式,满帮需要做一些调整。

 

除了ETC,这些公司普遍在推广的结算业务还包括运费、油品、尿素、保险费用、罚单等多种情形,将一些繁琐的场景全部实现线上化结算。比如在油品这块,可以对加气枪进行改造,连接到支付系统。G7称已经连接了1.4万个油气站点。中交兴路则表示与中国石化合作发行柴油专用卡,发卡量突破200万张。


各种结算在物流科技平台形成流水。翟学魂对虎嗅Pro表示,公司在2019年有望实现300亿元的流水。


G7称在多个环节提供效率降低成本

 

翟学魂举了个例子,比如远在新疆的一个加气站,通过物联网将其连到互联网上,在广州的一个车队老板就知道到车可以到那里去加气,也不用给司机钱,就给司机手机里面放一个二维码,司机就可以加气了,对加气站的老板来说效率也很高。


另一个提高效率的点是用物流大数据去辅助物流公司做车辆调度、订单转让、运力匹配、市场预测、精准营销等业务。这是在数据基础之上、用算法去解决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既然已经通过物联网可以实时知道司机位置、油耗、车头、挂车、订单、货主位置等信息,公共信息里又有道路里程、天气、交通管制等信息,可以通过智能调度算法,去筛选每笔订单、每个配送时点的最佳运输方案,去降低空驶率、里程、油耗。


在这方面算是红海了,满帮等车货匹配平台份额更高。


核心是物流大数据,基于数据做商业化

 

这些物流运输科技平台,是SaaS公司,是物联网公司,还是AI公司?很难说。他们搭建物流物联网系统,将卡车货车的各个环节更多地信息化、数字化,生成物流大数据,再用SaaS的形式,给物流公司一个实时化的业务全景呈现。基于这些数据,用AI算法,优化物流公司决策,实现实时大数据优化车辆、订单等资源的调度。

 

这个领域的核心是物流大数据,技术公司在里面的布局重点,一方面是在数据的上游,将更多的业务、设备线上化,去生成更多的数据。因此这个行业对智能设备用得越来越多,除了在后装市场上加装芯片、传感器、OBU等设备,G7还在前装市场与合作伙伴推出了智能挂车产品,通过传感器等设备使挂车实现自动称重、智能算账、位置管理、远程锁车、头挂自动匹配等功能。

 

另一方面是在数据的使用上,去开拓更多的盈利点。金融是比较好理解的场景,因为积累了大量数据,可以结合经营数据,给物流企业或者司机提供借贷,而车辆的位置信息也可以辅助做催收。结合车辆使用信息以及司机的驾驶习惯,可以在车险上做更精准的定价。这也是阳光保险投资中交兴路的原因。

 

重运营的行业

 

在物流运输信息化这个领域,技术上的难度不算大,芯片和传感器可以找专业的厂商,企业自己也做一些硬件设备,安装在车辆上,另外构建一套搭建在云上的系统,实时接收、分析物流数据并做到可视化。这里面的难点在哪儿?

 

在这个领域,菜鸟这样的巨头没有直接去做,而是采用了投资的形式。像京东物流、顺丰等,本身有比较强的信息化能力,也将部分车队管理的技术服务外包给别的公司。这背后,是物流运输环节的信息化要做的事太杂,做起来太重了。

 

物流信息化是长链条的业务,涉及到物流公司、司机、高速公路运营方、加油站加气站运营方等主体,再往后还有交通管理部门、银行等机构,产业链上游则有芯片、传感器供应商、网络通信服务商、地理位置厂商等,要整合各种上游的产品,形成自己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去推给各个物流客户并交付、落地,要做结算就要跟加油站、高速公路等公司建立合作并对接系统,运营起来细节太多,难度大。


曾经有公司想新增一项安全服务,因为某一个地方的芯片供货不及时,就不能实现了,在这个行业,任何一个地方出问题都不行。

 

做物流运输信息化,有太多琐碎环节,每个环节都要把方案想清楚并落地。比如将新疆边境的一个加气站联网,先要落实合作意愿,项目实施的时候,会发现那个地方信号不太好,网络不行,没有4G,勉强有2G信号。需要首先解决网络的问题,再将系统联网,这边加油加气,物流公司立马收到加气的信息,并确认支付。可见,就算是将一个小环节落地,也有不少工作要做。


 

这就意味着,将物流各环节充分地信息化,在发展前期必然要大量的项目实施与交付的工作要做,而且客户需求不同,施工环境不同,标准化程度不高,运营成本不会低。

 

获客方面,物流行业大而分散,各地都有中小物流公司,只搞定头部还不够。G7在全国几百个物流集散地建立了区域服务网络,安装物联网设备,教客户使用,做设备维修。


获客另一个难点在于数据安全,客户核心的数据都在第三方平台上,包括订单量、车辆数量、主要市场的分布、货物的核心品类、业务运营效率等等,都在第三方平台上可见,而且竞争对手的数据也在这个平台上,物流客户当然会担心核心数据的泄露。物流科技平台要拓展市场,就需要在客户群体中建立起信任,这是非常大的难点。在日常运营中,还要防止数据被员工泄露。

 

将物联网基础设施搭建起来了,还要系统能够稳定的运营。一些电动单车以GPS定位防盗为卖点,但定位不准或者失灵等问题让不少用户吐糟。这是在消费级物联网领域,出现问题还可以接受。在产业物联网领域,如果稳定性不好,GPS不能定位,可能就发生危险或者货物受损。

 

翟学魂表示,产业物联网,客户要求的可靠性远远超过消费者所用的物联网,消费者在停车场不能刷微信,现金支付不会影响停车场的运营。对于产业来讲,每天要发这么多煤,要每天算帐,三天两头账算错了,链条就有问题了。如果让双方信任这件事情,要用物联网的手段做到一分钱也不差,一笔也不差,意味着你要有强大的服务网络,如果没有这个就玩不了这个事。

 

另外就是算法能力。翟学魂对虎嗅Pro表示,中国那么大地方,你怎么知道哪些加气站就是合适加气的地方,确实需要算法。另外改造加气站的加气枪,让加气枪直接跟支付平台相连接,需要有硬件能力,还要有全国的服务网络。


总之,做物流物联网,需要硬件、软件、算法、服务网络,都要有相应的能力,才能变成在水泥、化工、化肥、煤炭等行业的各种场站、路上场景下都可靠的服务商。

 

何时盈利?

 

这个行业的营收主要来自于智能设备、物流SaaS服务费、结算业务的手续费等方面。成本方面,要处理的环节琐碎,项目标准化程度不高,交付成本会比较高,带来的影响是不太容易盈利。

 

此前据量子位报道,翟学魂在今年6月接受采访时表示,G7今年的收入实现了7倍的增长,达到30多亿元,目前仍然处于非盈利状态,但每个月的亏损在减小。


G7公司对虎嗅Pro表示,由于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公司收入和毛利在迅速增长,亏损占比明显收窄。


同行业中,成长新三板挂牌的易流科技2016年营收8382万元,亏损1154万元;2017年营收1.25亿元,利润932万元。盘子更小,盈利也是微利而已。

 

亏损以及微利的原因,应该是现在还处在将物流各环节大规模信息化的阶段,技术投入、物联网项目实施,市场拓展,都还在一个投入期。

 

物流科技平台要盈利,一方面是提高物联网项目实施的标准化程度,以及等待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完毕,另一方面是在结算业务、金融业务等方面发力,形成更大的规模,无论是结算还是物流金融,其实都是讲究规模的生意,毛利润不高,需要靠量去实现更大的利润。

 

当物流物联网的基础设施基本铺设完毕后,物流科技平台的交付成本下降,营收主要来自智能设备后期的服务费、SaaS收费、结算服务费、金融服务的时候,这个行业可能会迎来盈利点。

 

这个行业也将迎来一些变局,目前头部的公司都宣布已经连接车辆超过百万辆,而国内目前运营货车的数量在1400万辆左右。且据社科文献出版出版的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显示,卡车司机自雇特征明显,调查样本中71.2%的卡车司机开的是自己的车,而非属于车队。


这些自雇的司机很难去购买物流科技方案,尤其是安全管理方面。这就意味着在安全管理服务方面,未来可扩展的车辆数量可能不会再迅猛增长。

 

未来行业里的公司要做的,是开发存量物流客户,把业务做得更深,比如数据的维度更加扩展,从更多的角度去实时化跟踪车辆,实现更多的功能。在形成更多的数据量的同时,利用算法去提高运营调度、订单分配等方面的精准度。现在行业里的公司做的东西看似差不多,但在深度上有差异,服务一个客户,有的会有多种数据生产,有的是少量数据维度的使用。背后是客户的需求以及可接受的成本。在未来,会是在服务深度上有更多的竞争。


本文所属虎嗅Pro会员精选专栏《前沿技术情报所》。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