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将3月末收到的电费账单计入报表,则净利降低几个百分点,并可能造成股价下跌;假装没有看见这张电费账单,则交出一份还算不错的财报。
如果你是公司管理者,会如何选择?
都说这个世界上有3种公司:真实的公司、财务语言描述的公司与投资者脑海中的公司。投资者往往需要透过财务语言描述,去看到公司真实的状况。
如果在上面这道选择题中,管理者选择假装没看见账单,就是通过不记录真实发生的成本费用压低成本费用,或者记录过低的费用的。
惊人的是,公司的欺诈经常始于此技,更惊人的是,这个手段经常能做到瞒天过海。
本篇将集中叙述的骗术是,管理层直接对投资者隐瞒的那些与短期利益有关的费用。
隐瞒费用或损失的其他方法:
1.不以恰当金额记录当前交易产生的费用。
2.采用过于激进的会计假设,记录过低的费用。
3.转回前期提取的准备金以削减本期费用。
不以恰当金额记录当前交易产生的费用
意图降低当期费用的第一个手段:不记录真实履约义务带来的费用(如租金)。
不记录季末收到的整张发票
隐瞒费用最简单的方法是,就是本文开篇提到的那个选择题,在应记账的季度,假装从未看到来自供应商的某张发票。
美国讯宝科技公司,就是一个在期末不记费用的典型案例。讯宝公司在2000年3月末向员工发放奖金,但是没有记录按照联邦社保法案(FICA)应付的350万美元的保险费。实际上,讯宝公司(不恰当地)决定在下一个账期实际付款时再记录这笔费用。就这样,由于在3月份没有正确计提保险费,讯宝公司的季度净利润虚增了7.5%。
请朋友帮个小忙
有时,“聪明”的公司管理层能从其他公司(如供应商)处获得帮助,让财报上的费用表面看来显得少一些。这种人为削减费用虚增利润的花招基于公司假装获得了供应商的折扣,而这种伎俩的实施自然需要供应商的帮助。
公司先告诉一家供应商,下一年要签约购买价值900万美元的办公用品,并且愿意为此支付1000万美元。这张订单很大,所以公司要求在合同签署后,供应商要先支付100万美元的“折扣”。拿到“折扣”
后,该公司立即做了一笔很不合适的处理,即将此“折扣”记为当期办公费用的减项。通过这一伎俩,公司利用这100万美元的收款提高了利润,而这100万美元本应被记为未来办公用品买价的减项。
来看一下日升医疗公司(Sunrise Medical),该公司在与一家供应商的交易中,收到当年已购货物的100万美元折扣。这对供应商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日升公司同意提高下一年度的采购价格以对冲这笔折扣。该公司履行了一份“单方承诺函”以施展这一诡计。日升公司将这笔折扣减记了费用,但并没有向投资者和审计师披露,而获得这一折扣的条件是日升公司必须在未来向供应商高价购货。
小贴士
要经常检查从供应商处获得的可疑现金。正常情况下,现金是向供应商流出,而不是从供应商流入,因此,来自供应商的现金流入非同一般,通常是会计欺诈的标志。
警惕来自供应商的大额卖方信用或者折扣
新泰辉煌公司把供应商折扣这个概念应用到了完全不同的水平。该公司从其主要供应商歌林公司处获得了变化多端的“信用”,歌林公司也是新泰辉煌公司的重要股东。新泰辉煌公司将这些供应商信用记为销售成本的减项,自然就推高了利润。可是问题在于,无论如何这些信用都不正常。这些信用额度大到惊人,甚至能超过新泰辉煌公司上市之后所有的利润之和。
尤其在2005年12月至2007年6月之间,新泰辉煌公司报出的利润合计为14270万美元,其中含有歌林公司提供的卖方信用,总额是骇人的21470万美元。此外,这些信用只是记在账面上的分录,从未给新泰辉煌公司带来现金流入。
于是,新泰辉煌公司的表现是:盈利能力非常优秀,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却是很大的负数。
即便是投资新手,也能识破这一伎俩。考量现金流和净利润之间的巨大差异,可以快速检验利润质量。此外,机智的投资者可以从披露的财务报表附注里发现大额卖方信用和明显的关联交易。
警惕不提取意外损失准备金的公司
有时候,公司管理层需要为已发生,但尚未判决的或有事项设立意外损失准备金,并将其记为费用或损失。会计准则规定,当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可以为这些或有事项(如与诉讼和税务争议有关的预计赔款)提取准备金:①损失很可能发生;②损失的金额可以被合理估计。
切记要检查表外采购承诺
以往交易形成的支付义务会在资产负债表上被列为负债。此外,如前所述,或有事项的应付款,有时也被记为负债。但是,公司都会有什么样的未来支付义务和或有事项呢?例如,一家公司同意在未来两年内购买货物,或者承诺资助一个项目,或是长期租赁一宗地产。
这些购买义务经常是无法取消的,但它们不会被列在资产负债表的负债部分,它们是典型的“表外负债”。不过,会计准则要求公司管理层在财报的附注中披露大额承诺。尽管不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上,这些支付义务仍须公司履行。不注意这些的投资者,险矣。
会计术语简介
非应计或有损失
一些义务仅在会计附注中被披露,对财报的利润并无影响。但是,投资者应特别注意财报附注和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里面涉及的承诺和或有事项。有时,表外负债比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负债还重要。
采用过于激进的会计假设,记录过低的费用
这些招式告诉我们,在选择会计政策和估计隐藏费用这方面,管理层有多大的灵活性。为员工提供养老金和其他退休后福利的公司,可以改变其会计假设,减记已入账的费用。与此类似,租赁设备的公司改变会计假设,也会影响财报上的负债和费用。公司管理层可以通过改变会计处理方法或估计金额,来操纵利润(并降低负债)。
改变租赁会计假设,提高利润
租赁会计能使管理层成为另一种“按摩”高手,他们可以“揉捏”会计假设以虚增利润。迪尔公司(Deere&Company)向农业客户出租农场机器时,将收取的约定的租金作为收入,主要成本费用是租出设备的折旧费。
此事乍看非常简单,但这就是“揉捏”的起点。折旧费是以设备原值(设备起租时的价值)和残值(租赁末期的预期价值)为变量的函数,将两者之差在整个租期之内以直线法计算来得出折旧费。
但是,会计戏法可以缩小原值和残值之差(也就是未来折旧费的总和),仅仅人为设定较高的残值就可以做到这一点。简言之,由于残值代表着不必折旧的部分,那么这个戏法只要提高残值占原值的百分比就可以了。
2012年,迪尔公司估计出租设备的残值是原值的55%,应对其原值的另45%进行折旧。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这一比例每年都上升,在2015年达到63%。这样提高残值后,迪尔公司仅需要对原值的37%(从原来的45%降至此比例)计提折旧。基于对预计残值的狡猾调整,迪尔公司大幅降低了折旧费用,人为虚增了毛利和营业利润。
自办保险
有些企业不想支付昂贵的商业保险费(如为员工支付的健康保险和残疾保险),于是决定建立“自办保险”来应对相关风险。这些自办保险的公司的做法像迷你保险公司那样:建立一项他们认为足够支付保险赔款的基金,每期将基金所需金额记为费用。
每季度需要提取多少自办保险费?应付保险费该有多少?当然,这取决于管理层的测算。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测算值,或者改变一下测算前提,管理层就能把公司利润提高很多。
警惕改变自办保险费的测算前提
租赁中心公司(Rent-A-Center Inc.),是一家“先租后买”(rent to own)零售店的经营者,为员工自办赔偿保险、一般责任险、机动车辆责任保险。
2006年6月,租赁中心公司决定修改一下当年自办保险计提保费的精算假设。该公司并不采用前述的普通行业的损失概率,而是采用基于经验数据的自己研究出来的损失概率。无论这一修改是否合理,它为租赁中心公司带来了一时(随后4个季度)的利润增长。
通过改变养老金测算前提虚增利润
为员工提供养老金的公司,每季度必须把养老金方案下应增提的数额记录为费用。通常,养老金费用并不是直接明白地被列示在利润表上,而是和别的员工薪酬费用一起合并列示(常常是列为已售或者在售货物的成本、日常开支,或管理费用)。投资者应当详察财报附注中的养老金测算前提,其在相当程度上出自公司管理层的判断,并且可能被用于减少(甚至消灭)费用。
警惕养老金估算方法和估算前提的变化
计算养老金费用时,必须用到的几个精算假设是:贴现率、死亡率、赔偿增长率、预期资产收益率等。公司通常在财报附注里披露这些假设的变更。只要阅读附注,就能发现它们的变化。
例如,纳威斯达国际公司(Navistar International Corp.)在2003年披露了养老金计划的调整,把预期寿命从12年修改为18年。通过延长预期寿命,纳威斯达国际公司把“未确认损失”摊入更长的期间,直接减少了2600万美元的养老金费用(同时虚增了等额利润)。
警惕计量日的变化
改变一下养老金计划计量日所在的月份,也能虚增利润。例如,2004年,雷神公司(Raytheon Co.)把养老金计量日从10月31日改为12月31日,这一简单改变,使利润增加了4100万美元(每股收益增加了0.09美元),占全年总利润的10%。
警惕金额过大的养老金收益
有时,公司的操作结果看起来完全不着边际——比如养老金费用出现了负数。发生这种现象,是由于该年度养老金相关资产的投资收益大于新增养老金费用,从而带来了“养老金收益”。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家公司若有极大额的养老金相关资产,就会带来金额过大的收益,即养老金收益。通常,这种事情发生于公司已有大额养老金计划但新增员工很少(甚至没有)的情况下。
例如,朗讯公司在2004年有11亿美元养老金收益入账,几乎与其营业利润相等(是营业利润的91%)。并且,2002~2004年,朗讯公司的养老金收益合计有28亿美元,同时有累计60亿美元的营业利润负值(即亏损)。和大多公司一样,朗讯公司不在利润表上单独列示养老金费用(或收益),而这一做法的后果就是,没有阅读财报附注中养老金相关内容的投资者会漏掉这一重要信息。
转回前期提取的准备金以削减本期费用
在前期提取准备金的好处之一就是虚增未来期间的营业利润,因为未来期间的成本费用早就已经被提取入账了。好处之二是,前期提取费用带来的负债,在未来期间转回时,可以很容易地被释放为利润。
资产负债表上,到处可见不同种类和金额的准备金,包括坏账准备金、贷款损失准备金和存货跌价准备。在本篇,我们讨论的是作为对其他公司的付款义务而被记为负债的准备金。
会计的权责发生制要求公司应提取已发生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如质量担保),因此,公司很容易滥用准备金以操纵利润。
会计术语简介
今天虚增的负债,会在明天变成虚增的利润
负债和收入一样,通常具有贷方余额。对于想要虚增未来期间利润的公司管理层而言,这很重要,也很有价值。而操作方法真的很简单:在合适的科目里记录一笔虚假负债,然后在需要的时候做一笔分录,把负债的贷方余额转到费用账户——这样就减少了费用并虚增了利润。
警惕未完成业绩目标时的利润增长
来看看巴尔的摩(Baltimore)运动服装公司旗下品牌安德玛(Under Armour)是怎样试图在2016年隐瞒其业绩下滑趋势的。那年,安德玛的销售收入比上一年增长了22%,业绩骄人,然而没有达到投资者期望的24%的增长目标,更明显的是,其利润总额的降幅超过1.5%。
在第四季度公告全年利润时,这一失败却使公司因祸得福。该公司在前9个月中,每月都计提年终奖,但到了第四季度,公司管理层知道如果无法完成关键年度业绩目标,是不会支付年终奖给职工的。于是,在第四季度,管理层转回了职工薪酬中的全部年终奖,修正了账目,减少了费用。这意味着,有4800万美元的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以负数入账,这令财报的每股收益增加了0.07美元。
这一费用的回调披露得并不明显,所以看起来第四季度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的下降像是成本管理带来的效果,而实际上,这仅仅是一次会计调整。
警惕重组准备金转回形成利润
日光公司对此骗术可谓精通。绰号“链锯阿尔”的邓拉普做了首席执行官,他要对公司进行大规模重组。因此,日光公司提取了高额的重组费用,作为与未来重组计划支出相关的准备金。但是,由首席执行官做主,日光公司提取了很多不恰当的重组准备金和其他秘密准备金作为重组计划的一部分。这些不当准备金,后来被转回并释放为利润,虚增了利润总额,使投资者产生了“重组非常成功”的幻觉。
会计术语简介
转回重组准备金
假设公司公布要解雇1000人,并为此支付1000万美元的解雇补偿金。
增加:重组费用1000万美元。
增加:解雇负债1000万美元。
6个月后,解雇完成了,只辞退了700人。公司把剩余的负债销账,因此减记费用,并增加了利润。
减少:负债300万美元。
减少:费用300万美元。
这就是通过虚增重组成本,公司在转回多余的准备金(和费用)时,凭空创造了一笔300万美元的利润。公司可以非常随意地提取重组准备金(以及其他准备金),并在此后转销这些账户的多余金额,从而虚增利润。
小贴士
很多这样的准备金(尤其是通用的准备金)负债经常被列在“软性”负债账户中,通常是“其他流动负债”或者“预提费用”。投资者应注意观测软性负债账户,并警惕收入的剧烈下滑。公司通常在财报附注中披露这些软性负债,投资者一定要找到它们,并同时与各个准备金做对比。
2006年,英特尔公司向美满电子科技出售业务,看起来是打折卖出,同时美满电子科技愿意以高于报价的价格,购买英特尔公司一定数量的货物(详见下文美满电子科技的财报附注)。显然英特尔公司以这种途径重构了交易:低估了出售资产的一次性交易,高估了更有价值的营业收入额(通过高价卖出货物)。
美满电子科技在季度报告附注中讨论了与英特尔公司的交易
基于并购ICAP(图像采集接口)业务的需要,公司与英特尔公司签署了购销协议。该协议约定公司须以约定价格、在约定时期向英特尔公司购买既定数量产成品及既定种类的晶片。购买上述产成品和晶片的时期并不相同。英特尔公司的报价高于公司在任何情况下能获得的可比市场价格。根据并购会计准则,公司在协议签署时确认了一笔负债,列示公司有购买义务的货物买价和市场可比价之间的差异。
现在,我们从美满电子科技的角度再次审视这次交易的两部分。美满电子科技最初付给英特尔公司较低的价格购买其业务,作为交换,美满电子科技同意以高价从英特尔公司购买产品。
看起来,因为溢价购买存货,这桩交易似乎降低了美满电子科技未来期间的利润,但事实并非如此。美满电子科技把全部溢价在资产负债表上记为负债(或者叫准备金),在未来出售存货时用于减记销售成本(冲销货物的采购溢价)。
美满电子科技无须在提取这笔准备金时记录费用,因为在做并购会计处理时已经提取过了。因此,美满电子科技在不加记费用的情况下提取了秘密准备金,当该公司觉得合适的时候,就动用这笔准备金来冲销存货溢价。美满电子科技的这桩交易使其有了更随意地调节每季度利润的便利。
公司管理层经常不为未来发生的支出提取必要的准备金。这些计提,通常是对公司正常经营产生负债的估计,例如,工厂的质量保证金。这些费用经常在季度末被提取。
然而,对这些支付义务不做恰当提取,或者转回前期预提的费用,会虚增利润。因为这些计提依赖管理层的假设和主观测算,而公司管理层要想赚取更多的利润(以达成华尔街的期望目标),只须调整这些测算前提。
举个例子,来看看戴尔公司在2003~2007财年年初的会计欺诈。2007年,戴尔公司审计委员会发布的特别调查报告揭示了该公司在准备金方面的一些玄妙细节(一定要读,不要跳过,这是惊人猛料)。
2007年8月重大事件公告中
戴尔公司关于其审计委员会调查报告的论述
调查发现了诸多会计问题,大多涉及调整各种准备金和计提的负债,有证据表明这些调整是为了达成财务目标。根据调查报告,这些调整的典型特征发生在季末关账出表的时候。调查发现,在这个时间段,公司高管经常根据其经验对账户余额进行检查,寻找足以完成季度业绩目标的可调整事项。调查报告认为,有相当数量的此类调整是不恰当的,包括:为优化内部财务指标或者对外财报而提取或转回预提费用、准备金;将超额提取的费用在负债账户之间彼此结转;利用这些账户的余额冲销未来期间的其他费用。还有这样的实例,公司在测算质保金负债时,提取的质保准备金超过了应付质保金的测算值,但这些准备金并没有被恰当地释放到利润表之中。并且,测算质保金负债时公司所做的调整,说明管理层对未来质保支出或者损坏率的估计并不准确。
警惕质保金准备或者质保金费用的下降
很多公司的产品附加了质量保证,以处理售后几年中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例如,你若从戴尔公司购买一款笔记本电脑,它会带有为期两年的质量保证期,公司承诺在此期间为你免费维修或替换有问题的零件。
戴尔公司肯定不是被动地为你的电脑支付质保费用,任由这些费用增长,然后坐视它们入账。根据会计准则要求,戴尔公司在笔记本电脑卖出时就为其质量保证计提一笔费用。
自然而然,管理层在判断每期提取的质保金额度时,可以行使很大的自主权。如果提取过少,利润会被虚增;如果提取过多,利润就会被低估(没准是公司未雨绸缪,给自己留条后路)。
其实,戴尔公司的部分调整属于对质保金负债的不当会计处理。重申一下,审计委员会的调查报告极好地揭露并精彩解释了戴尔公司的造假机制,因此可以请审计委员会直接教你这是怎么回事。
#下篇预告
本篇我们介绍了公司管理层如何不当虚增当期利润。
管理层进行这项操作时,可以两轮驱动:①确认过多的收入或者一次性利得;②确认过少的成本费用。在特定情况下,管理层还可能选择相反的战略——隐藏当期利润,并将其挪至以后期间。
管理层实施这些骗术的目的是误导投资者,使其深信他们捏造的未来期间“虚假强劲”的利润增长。请您继续阅读,学习如何不被这些花招欺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