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音乐教育上的落地,可能比在其他领域落地要有效得多。你让AI学会去解一道几何题,除非这个题可能题库里面有,否则要识别出来这个图形是怎么回事,再去给你做解答,肯定非常复杂。但AI去解决钢琴教育领域问题,最大好处就是,钢琴只有一个题型,就是五线谱。”小叶子音乐教育创始人叶滨对虎嗅精选这样表示。
毕业于清华的叶滨是连续创业者,也做过投资人,2013年再次创业,做智能钢琴,推出了The ONE智能钢琴,将钢琴与APP连接,实现教学、练习、分享等功能,获得了钢琴家郎朗、创新工场、真格基金以及红杉资本的融资。后来公司品牌变更为小叶子音乐教育。线上陪练市场兴起后,小叶子音乐教育在2018年推出了钢琴陪练业务,现即在的小叶子陪练。
现在小叶子陪练想做的事,是把The ONE智能钢琴APP积累的数据利用起来形成算法,用AI去测评琴童的演奏水平,试图去提升陪练的效率。这事能做成吗?
孩子学琴已经离不开陪练
先来看看音乐陪练这样市场吧。现在周末背着乐器去琴行、培训班练琴的孩子越来越多了。不管是想陶冶情操还是想给升学加分,音乐教育确实有其价值。
音乐教育的崛起也带来了陪练业务的兴起。琴童一周去主课老师那里上一次课,这一周的其他时间里,都是自己练琴,并让陪练老师辅导两三次左右。绝大部分家长不懂,或者没时间辅导孩子。如果没有陪练老师的及时纠正,琴童对错误的指法形成了记忆,要改起来就难了。
这样,陪练老师的重要性就越来越高。普遍观点认为在线音乐陪练市场会形成千亿左右的市场规模。去年虎嗅精选报道了在这个领域做得最早的VIP陪练,到去年11月,VIP陪练已完成老虎环球基金领投的1.5亿美元C轮融资。VIP陪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平台单月交易额已近亿元。这应该是目前行业里的最高值。
另一家平台快陪练也在今年4月宣布完成了1000万美金Pre-A轮融资,同时宣布,单月营收近一千五百万。
此外还有一些陪练平台,如掌门一对一推出的掌门陪练、小叶子音乐教育推出的小叶子陪练等。叶滨透露的数字是,小叶子陪练目前的月销售额在两千万左右。
在线陪练还有一些问题没解决
在线陪练解决了钢琴陪练的可得性问题,琴童不用在各种培训班之间来回赶场了。不过在线钢琴陪练还存在一些问题。
从成本的角度看,在线陪练一小时费用可能达到六七十元。为了达到练琴效果,每天练琴都让陪练老师辅导,一年的费用可能会到两万元左右,对家庭来说是个负担。所以大部分家庭每周练习在两三次左右。但这样的话,孩子在练琴过程中的错误没有做到及时纠正。
从学习的过程看,枯燥的练琴过程依然没有改变。郎朗是琴童成功的代表,如果不是他父亲从小严格要求他每天练琴八小时以上,可能不会有今天的辉煌成就。陪练能解决的,是学生觉得枯燥,却依然在陪练老师的督促下继续练琴,但还是化解不了枯燥本身。叶滨称,小叶子公司里学钢琴的有很多,99%的人都说从小都是被老师打出来的。
从陪练老师的角度看,虽然陪练平台在招收老师会有一定标准,但老师的水平肯定还是有高有低。陪练的过程,对于老师的对音乐的听力水平形成很大挑战,即能否真正听出来是什么音,特别是在和弦中,挑战更大。老师的能力与状态、网络流畅程度等都可能影响远程陪练的效果。
从陪练效率的角度看,整个陪练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地去纠正琴童在演奏中的低级错误,效率不高。叶滨对虎嗅精选表示,基本的音乐节奏,例如一个节奏在某个曲子中是一个三连音,或者切分音,这是基本功。如果让老师一再去强调,老师会觉得很无奈,明明上个月已经教过琴童了,但还是出错。
理论上来说,在线音乐陪练遇到的部分问题,可以尝试用AI去解决。例如,可以用AI算法来测评学生弹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知道琴童的音准节奏在哪儿有问题,哪里有错音,做到实时纠正。
让AI参与到音乐学习与陪练过程中
意识到AI的应用潜力后,叶滨在其产品中加入AI元素。小叶子音乐教育在AI陪练方面的产品,是需要付费使用的小叶子爱练琴APP,以及免费的小程序,小程序用来让用户意识到到AI测评的效果,从而为陪练业务引流。学生通过APP进行识谱、慢练等练习,并进行测评。
整个使用流程,让学生按照规律来练。学生练琴,老师会让学生分左手练习,分右手练习,再合手练习,但是孩子嫌麻烦都不会这样去做,小叶子爱练琴APP把曲子做了拆解,变成右手练、左手练、双手练、到最后是全曲练习的过程。练完以后就进入AI智能测评的环节。
小叶子爱练琴APP
上陪练课的时候,有一个真人老师来辅导。陪练过程依然是一周一到两次的真人陪练,其他时间,孩子直接通过APP去学习。
小叶子音乐教育联合创始人何雨沙表示,错音是目前学琴最大的问题,老师百分之八九十的时间都在反复纠错音,纠节奏,非常枯燥,AI要做的就是帮助老师去纠错音。
系统的一个特点是不用卡着节奏去测评,不必跟着标准的节奏去做对比。琴童会有各种操作,如可能弹错,可能觉得不对又回头重新弹,可能对不熟悉的部分直接跳过去不弹,系统都会测评、打分,给出一个测评报告,哪里有错音漏音,什么地方弹早了或者弹晚了,标注出来。
AI测评生产结果
测评的结果通知到陪练老师,陪练老师再根据弹奏的水平去做一些指点。在陪练中,琴童在演奏中的问题可能不会全部暴露,因为一周可能只有一两次的陪练辅导。而日常化的练习由AI来测评,则可能把更多的弱项暴露出来。
产品的测评结果还可以推送给家长,列明更详细的琴童练习情况,如练了多长时间,练了几首曲子,最好成绩是多少,拿手曲子是哪个,分多少步骤练习,单个曲子里弹的最好的一段是哪里,等等,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可以做到同步了解,从而做一些督促的工作。
AI负责重复性的纠错音,真人老师负责教授情感表达与艺术表现
AI陪练的到来,是不是意味着真人陪练老师要大量失业呢?
并非如此。且不说现在AI识别能力还不够,即使未来识别能力很强了,也只是提升老师效率的工具。
叶滨认为,音乐教育可以拆分为知识、技术与艺术三个层面。知识即乐理知识,更多是老师上课时候教的。演奏技术可以通过AI来做,例如音准、节奏等,都可以用AI来纠正。艺术层面,如表现力等,AI没有情感,需要老师来教。
小叶子陪练联合创始人王卉认为,大部分孩子在练琴时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基础的乐理与技术层面,例如音准、节奏等。AI解决的是基础层面的东西,过了基础层面的阶段,音准与节奏都不错了,真人老师再去告诉琴童,这个地方应该大点声弹,那个地方跳音应该像小鸟一样跳,去追求一些个性化表现力的东西。
另外,琴童弹奏的姿态、手法等,AI还不能识别纠正。何雨沙表示,老师除了教音乐性这些方面之外,还要看琴童怎么弹琴并纠正,比如手形不对、指法不对、坐姿不对、手腕不够放松、肩膀不够放松等。
技术上难度大,数据是关键
AI在音乐陪练中发挥作用,关键是AI要能够准确识别孩子弹出的音调并与标准版本作对比。如果识别能力差,则AI测评没有价值,不能给孩子做精准的纠错。
叶滨称,现在小叶子爱练琴APP对于低级别的曲子(如1级至6级)可以完全识别,而对于十级的乐曲,可以实现95%左右的识别准确率,从而支撑商业化。
这样的识别率是否真的能够达到,还有待检验。不过小叶子音乐教育的一个相对优势在于数据。小叶子音乐最早做的是智能钢琴,在最近几年的双十一购物节中拿过天猫乐器销量的冠军,几款主要的产品目前在天猫上的月销量在三四百笔左右。这样看在几年内应该累积了一定量的用户。最近又推出了价格为999元的电子琴去争取下沉市场。
小叶子音乐教育最近推出的价值999元的智能电子琴
通过APP积累一定级别的用户演奏的数据,再加上做在线陪练积累的上课数据,形成了AI识别的数据基础。另外在智能钢琴APP中,也有AI智能测评的功能,也储备了一些有标注的数据。叶滨称已经形成了上百万条经过标注后的数据。再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去训练这些数据,形成现在的产品。目前小叶子音乐教育有一百人左右的技术团队,去研究算法。
识别中的技术难点,主要集中在一些高难度、高级别曲子的识别上。叶滨表示,高级别的曲子有很多很复杂的和弦,以及很复杂的节奏性,其中的变化人很难听出来。而且一个音会有共鸣,有谐波,而且马上要去识别弹奏的下一个音,机器识别起来也很难。另外,孩子在练习的时候,没办法保证一个绝对安静的环境,总会夹杂着说话声等生活中的声音,干扰算法去识别。
AI音乐陪练,还没趟出一条路来
其实,想用AI来测评琴童的练习水平,并不是新鲜事。此前有一家创业公司音乐笔记,在2017年的时候也是宣传称打造了一个基于AI技术为基础的钢琴练测评标准体系,通过视频和音频识别技术对钢琴演奏中的音高、节奏等问题进行纠错。不过现在市场上已经很难找到音乐笔记的消息,而其创始人闫文闻的微信签名也已经改成:视觉识别创业、比特币、人机交互、天使投资。
而VIP陪练创始人葛佳麒在更早之前也试过。
2013年9月,葛佳麒开始创业,初步尝试是做音频自动识别监测系统,开发音频识别算法,找出琴童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在2014年7月,葛佳麒放弃了这种模式。问题在于识别准确度不高。
葛佳麒表示,语音识别是一个很窄的频率段,一个人去说话的时候可以识别出来,五个人同时说话的时候,技术几乎无力识别。而音乐就像是五个人同时在说话,有很多复合音,算法的识别精度很难符合要求。如果要提升算法的精准度,需要提炼大量的音乐音频数据进行挖掘,用数据的丰富性把算法精准度提升上来。音频识别要实现90%以上的识别精准度是很难的,就全世界来说还没有有效的办法。即使AI可以告诉孩子这里弹错了,但光告诉他错误是没有用的,还要告诉他具体该怎么纠正。所以真人陪练还是必需的过程。
VIP陪练现在对AI的应用,主要是在后端的老师培训方面,通过大数据采集,希望去提高老师的陪练能力,并没有用在具体的陪练环节。
葛佳麟对虎嗅精选表示,AI并不能降低陪练的成本。就像翻译一样,现在用户可以通过在线翻译工具去翻译资料,但翻译的精度不够,专业的翻译员并不会因为在线翻译工具的存在而降低服务报价。
AI还不能很好地解决孩子的注意力集中问题。葛佳麟对虎嗅精选表示,在一个班级里面90%的孩子其实是没有自制能力的,只有10%的孩子是非常努力好学的。就英语流利说一样,它在少年中其实很难普及,因为缺乏自制力、驱动力,但成年人中就可以。
快陪练创始人陆文勇最近在接受雷锋网采访时也表示,AI技术近几年难成教学的主角,目前作为辅助工具比较合适。不光孩子目前很难感受到来自机器的关怀,短时间内家长也很难相信AI能够取代人类老师。这些都是影响AI落地的难题。
总体来说,用AI去尝试解决陪练过程中琴童的错音、节奏等问题,是不错的尝试,现在主要焦点其实是精度到底如何,能否准确识别出错音并给孩子做纠正。包括小叶子陪练的尝试,也是在早期的应用阶段,能够给琴童带来多大帮助,还需要市场的检验。如果取得效果,业界预计会持续跟进。现在主要的瓶颈还是数据和算法,不过AI应该是大方向,随着陪练市场的持续壮大,数据量越来越多,维度越来越丰富,精准度的提升应该是时间问题。
评论